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确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后续人工饲料的改进提供借鉴。以4组人工饲料(人工饲料A、B、C、D)和1组对照组饲喂七星瓢虫成虫,并对其寿命、取食、交配和产卵能力进行研究。4组人工饲料的区别主要是昆虫蛋白来源的不同,人工饲料A为黄粉虫蛹,人工饲料B为蜂蛹,人工饲料C为蚕蛹,人工饲料D也为蜂蛹。人工饲料D为干粉饲料,其他3组都为糊状饲料,对照组以豆蚜饲喂。与对照组相比,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七星瓢虫60天后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人工饲料D存活率最高。人工饲料A和人工饲料D有产卵现象,但显著低于对照组;人工饲料A饲喂的成虫孵化率高于对照组。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七星瓢虫取食频次和交配频次都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成虫的交配频次略低于对照组。人工饲料D饲喂七星瓢虫成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的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甜菜夜蛾的人工饲料、继代饲养的生命参数、成虫补充营养、饲养方法和条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用大豆、小麦、酵母粉为主要原料 ,配以蔗糖、琼脂、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尼泊金 )、维生素 C、复配维生素液、KOH液、乙酸液、甲醛液配制而成的人工饲料 ,连续饲养甜菜夜蛾 16代 ,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幼虫期、蛹期、平均蛹重、化蛹率和羽化率 7项指标 ,未出现退化现象。成虫使用糖加复合维生素液补充营养比单用水或糖水产卵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容积-密度组合饲养七星瓢虫对其各历期存活率及成虫重量的影响,本研究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80%,光照周期10L:14D条件下,设置3种容积 (1000ml、750ml、500ml)与3种密度 (25头、35头、45头)组合下观察统计不同历期七星瓢虫存活数,并对成虫称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容积组合对低龄期幼虫存活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它历期(P<0.05)。其中,1-2龄在500ml下的存活率25头、35头、45头均显著的低于750ml下的3种密度及1000ml-25头,依次为57.33%,48.57%,40.74%,其存活率的最佳容积与密度组合为750ml-35头,存活率达到88.57%;在3龄、4龄、蛹期及成虫时,其最佳饲养组合分别为500ml-25头、1000ml-25头、750ml-35头及750ml-35头,其存活率分别为93.33%、94.49%、92.38%和97.78%,但该最优组合在统计学上与其它组合无显著差异(P>0.05);对初羽化成虫称重表明,除1000ml 25与45头/盒间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体积与密度组合下成虫体重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综上所述,在七星瓢虫规模化饲养中,幼虫阶段的低龄期存活率受密度及容器大小影响严重,当密度为25-45头时,应避免1-2龄阶段在小于500ml条件下饲养,对七星瓢虫规模化饲养条件的设置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城市园林绿化实际栽培和应用过程中通过调整钙肥施用量控制木本观赏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可能性。本研究以木本观赏植物‘桐棉’为研究对象,在Hoagland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调查‘桐棉’植株外部形态生长指标和各器官的生长量数据。结果表明:100%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株高、根长和茎粗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6.67±4.81) cm,(105.00±4.04) cm 和(24.07±0.84) mm;1%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株高、根长和茎粗均是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中的最小值,分别为:(10.67±1.20) cm,(19.33±2.96) cm和(2.20±0.12) mm。100%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总生物量、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等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8.02±12.01) g,(119.85±5.68) g,(157.29±6.39) g和(50.89±0.94) g;1%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总生物量、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等指标均是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中的最小值,分别为:(10.24±0.81) g,(3.92±0.39) g,(3.05±0.39) g和(3.28±0.13) g。钙浓度为100%和150%的2个试验处理中,‘桐棉’植株在65天左右出现花蕾;钙浓度为1%、10%和300%的3个试验处理中‘桐棉’植株均未出现花蕾。本研究充分证明Hoagland营养液配方中的钙矿质营养元素浓度比较适合木本观赏植物‘桐棉’的生长发育,钙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桐棉’植株的前期营养器官生长和后期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探究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生长抑制、拒食活性以及驱避活性影响,明确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非特异性作用,为马铃薯瓢虫绿色防控和木醋液的害虫防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杏壳木醋液不同浓度处理的龙葵叶片喂食马铃薯瓢虫,测定不同浓度处理在各时间段4龄幼虫的体重增长量、成虫和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取食量以及行为选择情况,并分析不同浓度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增重抑制、拒食活性、驱避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4龄幼虫的体重增加、成虫和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取食量以及行为选择均显著受到杏壳木醋液的影响,其中杏壳木醋液在48 h时4龄幼虫体重增长抑制率最高达到83%;4龄幼虫和成虫的最高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2%和82%;最高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和78%;马铃薯瓢虫幼虫和成虫在四臂嗅觉仪中均表现出了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幼虫的最高驱避指数为0.67,成虫为0.95。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有显著的增重抑制、拒食活性和驱避活性,杏壳木醋液浓度对马铃薯瓢虫还有显著的非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讨菌株R57对黄芪的抑菌防病和品质提升作用,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无菌发酵液的体外抑菌效果、浸根法测定离体防病效果、灌根法测定盆栽防病效果;采用灌根法处理黄芪,HPLC-UV-ELSD法测定药效成分含量变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分类地位。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R57无菌发酵液对根腐病菌F. solaniF. acuminatum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02±1.71) mm和(19.96±2.42) mm。离体试验中,R57治疗性处理对2种病菌引起的根腐病在7天和15天时均有显著防效,保护性处理对F. solaniF. acuminatum侵染分别在7天和15天时有明显防效,拮抗处理仅在7天时对F. solani侵染有抑制作用。盆栽试验中,R57发酵液对F. solaniF. acuminatum引起的根腐病,保护性防效分别为61.27%±4.89%和64.33%±8.25%,治疗性防效不显著。R57发酵液施用还可显著促进黄芪中主要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苷的积累。经鉴定,菌株R5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具有“防病提质”的双重功效,可作为微生物制剂的多功能菌株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其各虫态间的变化关系,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分别对其10d龄和20d龄幼虫、蛹及成虫体内AChE的生化及毒理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赤拟谷盗各虫态AChE酶源蛋白含量、酶活力和比活力差异显著,酶源蛋白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10d龄幼虫<20d龄幼虫<成虫<蛹;AChE活力和比活力依次为:成虫<蛹<10d龄幼虫<20d龄幼虫。酶动力学分析发现,AChE米氏常数Km值大小依次为:蛹<成虫<10d龄幼虫<20d龄幼虫,但成虫和蛹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此外,幼虫AChE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亦显著高于成虫和蛹。通过对幼虫AChE离体抑制作用测定表明,毒扁豆碱、马拉氧磷和西维因对20d龄幼虫的抑制中浓度I50均高于10d龄幼虫,说明20d龄幼虫体内的AChE对3种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更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  相似文献   

10.
林国文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5):144-149
为探究软颗粒饲料在拟穴青蟹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拟穴青蟹工厂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将平均体质量为(261.44±24.62)g的拟穴青蟹饲养在360 mm×260 mm×270 mm塑料箱中,试验组投喂软颗粒饲料,对照组投喂鲜活缢蛏,软颗粒饲料主要由70%冰鲜蓝圆鯵肉、15%鳗粉、3%磷酸二氢钙、2%石花粉和10%鱼油等组成,由软颗粒机挤压成型。经过45天养殖,比较拟穴青蟹的生长、存活以及营养成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拟穴青蟹成活率(90.48%)高于对照组成活率(71.43%),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34.62±17.93和0.64±0.29)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14.38±9.51和0.29±0.19)。试验组拟穴青蟹的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肌肉:2.9%和3.96%;生殖腺:2.39%和2.63%)均高于对照组(肌肉:2.53%和3.27%;生殖腺:1.80%和2.14%),同时,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肌肉:18.5%和36.7%;生殖腺:20.5%和23.9%)也高于对照组(肌肉:15.4%和18.9%;生殖腺:17.7%和18%)。综上所述,软颗粒饲料可以有效替代新鲜贝类进行拟穴青蟹养殖。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提取万州种植佛手中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进行研究。在超声提取时间、乙醇体积、超声提取温度、液固比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了超声条件下影响万州种植佛手中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的几个因素,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前述4个条件对万州种植佛手中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影响,采用RP-HPLC法测定万州种植佛手中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为超声提取时间26 min、乙醇体积分数82%、超声提取温度62℃、佛手与乙醇的质量比1:22 (g/mL),万州种植佛手中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分别为0.072%±0.315%和0.082%±0.753%,与预测值相符。本研究对万州种植佛手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可靠性高,有效成分提取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素水平对湿地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三江平原湿地优势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控制试验,利用开顶式气室(OTC)模拟环境大气CO2浓度变化,设置E0(380 ±20 µmol/mol)、E1(550 ±20 μmol/mol)和E2(700 ± 20 μmol/mol)3个CO2浓度;在每个OTC内设置 N0(0 g N/m2)、N1(4 g N/m2)和N2(8 g N/m2)3个氮素水平。结果表明,N0条件下,与E0处理相比,E1和E2处理(72 天)后小叶章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11%和12%(P<0.05),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氮素含量(CO2熏蒸72 天)、小叶章株高(CO2熏蒸86 天)均显著低于E0处理(P<0.05);N1条件下,与E0处理相比,E1和E2处理(72 天)后小叶章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5%(P>0.05)和10%(P<0.05),其叶片氮素含量(P<0.05)、小叶章株高均低于E0处理;N2条件下,E1和E2处理(72 天)小叶章净光合速率均呈稍增加的趋势(P>0.05),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氮素含量和小叶章株高无显著变化(P>0.05)。N0、N1和N2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均显著增加了小叶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本研究表明长期CO2浓度升高可能通过降低小叶章叶片光合酶活性,进而降低了其净光合速率,而施加高浓度的氮肥可以缓解长期高CO2浓度对湿地植物光合及生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阳光’樱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提高贵阳樱花移植容器苗生长质量,以泥炭、珍珠岩、蛭石、黄泥土为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置4种混合基质,以黄泥土作为对照,选择35 cm× 35 cm×30 cm的无纺布袋作为育苗容器,对引进贵阳的一年生‘阳光’樱嫁接苗进行实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阳光’樱对不同基质生长、生理的响应,并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基质较黄泥土的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大,土壤养分保肥持续能力强,有利于植物苗高、地径、生物量的积累;混合基质能够促进‘阳光’樱光合色素形成,提升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累积,其生理指标均优于黄泥土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阳光’樱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实际光量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之间相关性较强。综合试验显示,T4处理(泥炭土:蛭石:珍珠岩:黄泥土=3:2:1:1)为最佳基质配比,是引种‘阳光’樱花容器苗的最佳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阐明云南文山州常用畜禽饲用秸秆的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含量和综合等级,为该州饲用秸秆的养分评价和配置提供依据。以文山州近年广大畜禽养殖户常用的草果、‘西畴芭蕉芋’、‘文金1号’、‘文紫椒3号’、小米辣、滇重楼、象草和玉米‘文青贮2号’秸秆为材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秸秆的可溶性糖、总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用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了秸秆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综合等级。结果表明:滇重楼秸秆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3.603±0.218 mg/g(DW)和16.637±0.038 mg/g(DW),‘文青贮2号’秸秆的总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均最高,分别约为283.008±2.507 mg/g(DW)和(3.598±0.055)%,‘文紫椒3号’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约为(11.864±0.202)%;可溶性糖、总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不同秸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8种秸秆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综合等级为:滇重楼>‘文青贮2号’>小米辣>‘文紫椒3号’>西畴芭蕉芋>象草>‘文金1号’>草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对光照强度的响应对于评价植物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藤本植物蔓长春花、西番莲和凌霄为实验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光强下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含量,并根据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估算其光合参数。结果显示,西番莲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850μmol CO2/(m2·s)和10.9μmolCO2/(m2·s),明显高于其他2种植物。蔓长春花有较强的耐阴性,其光饱和点为580μmol/(m2·s),明显低于其他2种植物,3种植物的表观量子效率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对弱光的利用能力相似。蔓长春花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西番莲,但西番莲有相对较高的叶绿素a/b。西番莲有较宽的光适应范围,对弱光和强光的利用能力均较强,比蔓长春花和凌霄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白条党主产区土壤理化特性和药材经济性状,以定西和陇南地区7个县(宕昌、临洮、渭源、岷县、陇西、漳县及通渭)21个调查点连续两年的土壤和白条党为调查对象,分析各调查点土壤理化性质和白条党的药材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甘肃白条党主产区经度大致在103°35'—105°26'之间;纬度大致为33°57'—37°58';海拔高度约在1708.4~2488.6 m。各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在9.25~17.50 g/kg之间,整体偏低,其中临洮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在19.56~39.96 mg/kg,陇西县土壤碱解氮含量极低;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大于10 mg/kg;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在80.73~128.40 mg/kg,除渭源和岷县土壤速效钾含量为低至中等外,其余表现中等至较高;土壤pH>7.5,属于微碱性和碱性土壤。岷县生产的白条党单根产量最高,根长且粗,商品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的品质优势,通过调查和研究,对武都‘大红袍’花椒的感官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杂质、灰分和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其理化特征;通过对挥发油得率、成分以及特征成分的测定与比较,探究挥发油特征;结合产地地理气候条件,对‘大红袍’花椒的适生条件进行讨论。武都‘大红袍’花椒感官特征为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花椒中的杂质、水分和灰分分别为(0.48±0.06)、(4.87±0.09)和(4.56±0.24) g/100 g,含量较低。金属元素锌、铁、铜含量分别为(20.30±7.58)、(18.34±12.64)和(7.25±3.87) mg/kg;有害金属铅和镉的含量分别为(0.18±0.03)和(0.004±0.006)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武都‘大红袍’花椒富含挥发油,得率为6.09 g/100 g,共有16种主要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3.67%,包括烯萜类(69.99%)、醇类(17.92%)和酯类(5.76%),其中D-柠檬烯(25.69%)、芳樟醇(17.41%)和α-月桂烯(10.45%)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武都‘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得率及其芳樟醇、α-月桂烯和罗勒烯等特征成分含量高于甘肃秦安、四川汉源和陕西韩城等邻近产地。武都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适中,适宜‘大红袍’花椒的栽培生长,所产花椒优质独特。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决定老枞水仙茶“枞味”的关键香气成分和关键性生化成分物质,应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香型老枞水仙的挥发性物质、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特征分析。试验共鉴定出38种挥发性物质。木质味老枞水仙特征性香气成分是戊醛、己醛;青苔味老枞水仙特征性香气成分是3-己烯-1-醇单聚体和二聚体、芳樟醇单聚体;粽叶味老枞水仙特征性香气物质是2-戊基呋喃、苯甲醛。另外,生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咖啡碱的增加对老枞水仙茶“枞味度”品质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增加将造成老枞水仙茶滋味品质的下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茶素品质指数的降低,对老枞水仙茶“枞味”的进一步提升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可实现老枞水仙的快速判别,为制定老枞水仙企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