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4月从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送检的越南进境人参果样品(报检号:P02297)中发现果实表面密布近圆形褐色病斑,病斑直径约为3mm,中央黄褐色,边缘深红褐色,多个病斑可愈合成片.室温下放置1周,病果即完全腐烂,全果果皮及果肉均转成褐色.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获得分离物,经对分离物培养性状与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并辅助于分子生物学检测,将病害鉴定为人参果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Blast分析表明从病原菌基因组中扩增到的1.8 kbp 18S rDNA 片段与胶孢炭疽菌18S rRNA基因同源率为99%.迄今为止人参果炭疽病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人参果中截获并检验鉴定该病害.  相似文献   

2.
油茶是贵州玉屏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近年来,炭疽病危害日益严重。为了防治油茶炭疽病,本研究采用林间病情观察、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鉴定及多基因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分离的3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系统鉴定。在ITS-CAL-GADPH 3基因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3株病原菌与ICMP10643*、ICMP-10646*两炭疽属模式菌株聚为一个独立的进化枝且置信度为99%,结合其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依据林间观察结果与玉屏油茶的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防治油茶炭疽病的关键时间。玉屏油茶炭疽病种类的分子鉴定可为抗病种质的分子育种及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引起万宁长丰镇槟榔炭疽病的病原菌,并筛选出7种有效防治药剂。采集种植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致病性进行测定,再结合形态特征观察以及菌株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常见药剂对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对胶孢炭疽菌菌落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22 mg/L,其次为97%戊唑醇、97%腈菌唑、95%吡唑醚菌酯、98.3%嘧菌环胺、97%三唑酮、96%肟菌酯,EC50值分别为:1.316、3.680、3.779、29.605、35.730、125.092 mg/L。鉴定万宁长丰镇槟榔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咪鲜胺、戊唑醇对胶孢炭疽菌毒力强。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戊唑醇2 000倍液,咪鲜胺1 000倍液2种药剂对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可以作为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药剂。本研究结果可为槟榔炭疽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20):6801-6808
  相似文献   

5.
西瓜新炭疽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湘西地区西瓜炭疽病致病种类,为西瓜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园种植的西瓜病叶为研究对象,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提纯、形态学观察、柯赫氏法则验证、18S 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菌株C913菌落呈圆形,菌丝绒毛状,排列整齐,初为白色,后渐为灰白色.轮状排列分生孢子盘,并有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酥梨贮藏后期腐烂严重的病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腐烂果实进行病原菌纯化分离,得到7种不同病原菌株。在PDA平板培养基上观察各菌株形态特征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和孢子形态。在健康梨果实上重新接种单菌株,观察其发病特征,并应用ITS通用引物对病原菌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测序,用MEGA 6.0软件构建其中6种不同病原菌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属于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和扩展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其中扩展青霉菌是生长最快和传染性较强的致病菌;选取4株致病性较强菌株侵染果实,然后使用不同浓度ClO2溶液处理,发现ClO2对各个菌株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0 mg·L-1的ClO2能基本消除镰刀菌属(Fusarium)和扩展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对果实表面损伤的侵染。  相似文献   

7.
辣椒炭疽病抗病性鉴定技术及利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单因子和双因子实验,研究了辣椒炭疽病接种体制备方法及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浓度、调查时期和保湿时间对辣椒抗炭疽病的影响,摸索出一套适合辣椒炭疽病红熟果实接种的简便、可行、稳定、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其要点是利用豇豆荚组织培养基繁殖炭疽病菌,以3×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在(26±2)℃的温度下,采用多针接种法接种甜、辣椒红熟期果实,黑暗保湿3 d,甜、辣椒对炭疽病的抗性可以在接种后7 d表现出来。应用该方法对甜、辣椒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筛选,表明我国甜、辣椒中存在着对育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炭疽病抗源。  相似文献   

8.
炭疽病是严重影响黄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明确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并测定其致病力有助于黄麻抗病育种和优异抗病基因资源挖掘。本研究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河南省信阳市、安徽省六安市、浙江省杭州市、广西省南宁市和湖南省长沙市等7个黄麻生产区采集黄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分离纯化出92个菌株;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表明,其中11个为典型炭疽病病原菌。LSU区域的系统进化树和形态学特征鉴定显示,ZZ4、GX19等10个菌株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菌株CS3为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人工接种的致病力测定表明,不同炭疽菌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胶胞炭疽菌菌株GX19致病力最强,表现为优势菌株。这些结果为黄麻炭疽病抗性基因位点挖掘和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豇豆轮纹病病原,本研究采用形态观察、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的方法,对采自海口、澄迈、定安、文昌、万宁、陵水、三亚、乐东、东方、五指山等10个市县的豇豆轮纹病病样,进行了病原鉴定和ITS分析.结果表明:病原分离物具有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形态特征.其分生孢子梗褐色,数根丛生或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海南淮山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海口市云龙镇种植基地采集淮山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及培养性状观察,发现了一种新的炭疽病病原菌.其菌落初为白色,生长中期气生菌丝旺盛致密,棉絮状,呈乳白色,后期由菌落中央开始逐渐变为灰色至深灰色,菌落表面干燥蓬松;分生孢子无色且透明,整体长椭圆形或棒形,两头钝圆,单孢,无隔膜;孢子梗单生或数根丛生,直立或弯生;附着胞褐色,不规则形状,边缘有凸起.进一步经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其与兰花刺盘孢菌株AHlB5 (Colletotrichum cliviicola strain AH1B5)聚在同一分支上,相似性99%以上,说明该病原为兰花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liviicola),这是国内该病原菌危害淮山的首次报道.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PDA,28℃,pH=6,完全光照、蔗糖、硝酸镁为菌落生长最适条件;孢子萌发最适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8℃和50℃.通过该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明确了淮山为兰花刺盘孢的新寄主,为下一步制定有效科学防治淮山炭疽病奠定基础,以期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葡萄炭疽病菌种类和遗传特征,给深入研究该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对不同地区的26株葡萄炭疽病菌通过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及同源性研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病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上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病菌菌落为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呈绒状或絮状,分生孢子为圆柱形或圆筒状,单孢,无色;测得病菌ITS序列为500 bp左右,鉴定病原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不同地区葡萄炭疽菌的r DNA-ITS序列同源性高,亲缘关系比较近,但是各菌株间存在着遗传差异,并且菌株之间差异与地理来源和品种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
八月瓜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病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凯里学院植物园的八月瓜炭疽病进行病原鉴定和病害分析,简要提出针对八月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叶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孢子大小测定和鉴定。显微镜镜检的病原菌特征表明,引起八月瓜炭疽病的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测微尺测量八月瓜炭疽菌的孢子大小为12.5~20 μm×3.75~7.5 μm,结合寄主和病原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引起八月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凯里学院植物园八月瓜炭疽病的致病菌,可以通过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来减少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古蔺县脆红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红李原产地为中国四川,其果实玲珑圆润,肉质脆。通过对古蔺县脆红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为广大果农提供科学参考,以最大限度发挥脆红李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两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确定马铃薯窖储主要真菌病害马铃薯干腐病的致病菌株,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具有典型马铃薯干腐病症状的薯块中分离获得了2个镰刀菌菌株,通过生物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根据测定菌株的生长速度、菌丝形状、菌落色泽、基物表面色泽等初步确定2个致病菌株为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和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两菌株对离体块茎的致病率分别为41.05%和72.20%.2.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eBank中的黄色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的完全一致,相似度均达到100%,也验证了依据传统特征的鉴定结果.明确了黄色镰刀菌为我国马铃薯干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本研究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方法(rDNA-ITS和TUB序列)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及致死温度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病原菌分离株经形态特征观测及rDNA-ITS和TUB序列分析比对,将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原菌分离株鉴定为半知菌门、丝孢纲、弯孢属、间型弯孢霉(Curvularia. intermedia)。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此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 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及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酵母粉及硝酸钠;光暗交替不影响菌丝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2℃。分离鉴定了福建省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是弯孢霉,其生物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对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7.
运用传统杂交方法,以红刺玫为父本、现代月季"锦寒1号"为母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6株杂交F1后代.本文利用形态学观察与SSR分子标记相结合对5个单株进行杂种鉴定,结果确定为红刺玫和锦寒1号的杂交后代,其中杂5-2和杂5-4与父本聚为一组,杂5-1、杂5-3和杂5-6与母本聚为一组.  相似文献   

18.
种植不同种茎(种茎直径<1.0 cm、1.0~1.5 cm、1.5~2.0 cm、≥2.0 cm)半夏,研究其对半夏产量及相关性状、产品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毕节制定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结果半夏鲜块茎产量随着半夏种茎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规格种茎间差异达极显著;半夏鲜块茎净增产量以用1.5~2.0 cm的种茎播种的最高,其次为1.0~1.5 cm的种茎;用<1 cm的种茎种植,半夏鲜块茎的产出投入比最高,其次是1.0~1.5 cm的种茎。半夏块茎总粒数以种茎直径1.0~1.5 cm的最高,<1 cm的最低,种茎直径为1.5~2.0 cm和≥2 cm的分列2、3位。随着种茎增大,半夏鲜块茎的小块茎数量、鲜重降低,小块茎数量和鲜重在总粒数和总鲜重中所占比例下降;大中块茎数量和鲜重在总粒数和总鲜重中所占比例均随种茎增大而上升;半夏生长中期中间叶片的长、宽和株高均随着种茎的增大而增加;半夏产品的总生物碱含量,以1.0~1.5 cm的最高,以后依次为1.5~2.0 cm、≥2.0 cm和<1 cm。半夏生产宜采用1.0~1.5 cm的块茎作种,直径<1.0 cm的小块茎用于种茎扩繁。  相似文献   

19.
20.
以重庆市黔江区脆红李鲜果为研究对象,以果实腐烂指数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热空气结合乙醇处理的时间、温度和熏蒸乙醇体积分数进行筛选,然后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热空气结合乙醇熏蒸处理脆红李的保鲜工艺,并分析处理后脆红李果实的贮藏品质。结果表明,热空气结合乙醇熏蒸处理脆红李的较优条件为热空气处理时间3.9 h、温度39℃、乙醇体积分数288μL/L。果实经常温贮藏15 d后,对照组果实腐烂指数为58.36%,而处理后果实的腐烂指数为20.48%,与对照相比保鲜效果显著。此外,与对照组相比,优化后的处理工艺还能显著提高脆红李贮藏期间果实硬度、总酸和VC含量,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