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索不同施肥量处理对高原夏菜的影响效应,以青花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量处理对青花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甘肃省河西地区高原夏季青花菜制定合理施肥方案与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高氮处理的产量、花球紧实度和花球叶绿素含量比低氮处理高;而高氮和较高的氮、磷比例以及钾肥不足可导致青花菜硝酸盐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施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Vc含量降低。青花菜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相关性分析表明,青花菜植株内氮、钾含量与产量和花球叶绿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磷含量与可溶性糖、V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充足的氮、磷、钾营养对青花菜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氮磷钾配施可调控青花菜主要矿质养分的吸收与分配,促进叶片与花球中养分的积累,从而提高花球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处理对出口青花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出口青花菜产量与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精制有机肥和腐殖酸复混肥均能提高青花菜的产量和品质,效果以有机无机复混肥最显著,其次为精制有机肥和腐殖酸复混肥,单施氮肥对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有机无机复混肥、精制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花球产量、花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及PAL活性,降低了花球SOD活性。施加氮肥水平与花球中Vc含量呈负相关,与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氮与硼配施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分析了土壤水分胁迫对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以茶树‘铁观音’和‘福鼎大白茶’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35%)和重度水分胁迫(20%)条件下,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福鼎大白茶’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脯氨酸的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增多,但在重度胁迫下,‘福鼎大白茶’的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下降。在相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幅都小于‘福鼎大白茶’,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都比‘福鼎大白茶’大。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的渗透调节适应能力高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4.
研究南京地区‘金阳’猕猴桃果实发育规律,为其在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推广及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以5年生‘金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定期观察并记录‘金阳’猕猴桃从坐果到成熟软化过程中的鲜重、干重、纵横径、种子发育和果肉颜色等形态指标,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有机酸、维生素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含量。结果表明,‘金阳’猕猴桃花后0~40 d果实迅速膨大,鲜重快速增加;花后20~116 d干物质不断积累;花后83 d种子开始变黑,花后97 d种子完全变黑成熟。‘金阳’果实成熟前,可溶性固形物变化幅度较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机酸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的含量较高。‘金阳’花后138~154 d,果实达到可采收状态。果实采收后,硬度迅速下降,并且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升高,果肉颜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再变为黄色。南京地区可食用状态下‘金阳’猕猴桃单果重为80.5 g,果肉金黄色,维生素C的含量为129 mg/100 g,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14%,可滴定酸的含量为1.4%,果实经济性状良好,因此‘金阳’猕猴桃适宜在南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筛选叶片包裹特性、营养品质、适口性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葡萄品种,为新疆叶用葡萄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以80个葡萄品种(鲜食品种69个、砧木品种11个)成熟叶片为试材,对12个与包裹特性相关的指标进行测定,使用上裂刻深度、柔韧度、叶脉和叶背绒毛4个关键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对叶片包裹特性进行评价,筛选符合包裹特性要求的品种。进一步通过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单宁、总酚和总黄酮等5个理化指标对筛选出品种的营养、适口性等品质进行评价。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里扎玛特’、‘优无核’、‘脆香宝’、‘101-14’、‘5BB’等包裹特性与‘无核白’类似的葡萄品种15个,16个品种单宁含量均较低,均能满足适口性要求。16个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为52.46~123.45 mg/g,可溶性蛋白为57.09~75.99 mg/g,总酚为2.20~6.81 mg/g,总黄酮为1.05~4.30 mg/g。‘优无核’、‘里扎玛特’、‘脆香宝’、‘早玛瑙’、‘新雅’、‘无核翠宝’等6个鲜食品种,‘5BB’、‘101-14’、‘110R’、‘SO4’等4个砧木品种可作为叶用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使毕节大白萝卜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针对毕节市大白萝卜生产现状,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夏季引种试验。对引进的9个不同大白萝卜品种的生育期、生物学性状和商品品质进行观察与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琪’折合产量最高,达到89486.4 kg/hm2,维生素C含量也高达140.27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12.77 mg/kg,粗纤维含量为6.33 mg/kg;‘韩春’产量仅低于‘天琪’,达到88861.1 kg/hm2,维生素C含量也高达119.90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11.83 mg/kg,粗纤维含量为6.20 mg/kg;‘白玉’产量最低仅为35259.3 kg/hm2,维生素C含量也高达126.97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11.60 mg/kg,粗纤维含量为6.47 mg/kg。‘浙大长’和‘德日’2个品种全生育期均为99天,产量分别为81148.9、80190.1 kg/hm2。‘天琪’、‘韩春’、‘浙大长’和‘德日’4个品种均适合在毕节高海拔地区进行夏季栽培,‘天琪’为最适合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果间距留果对‘翠冠’和‘丰水’梨产量与果实品质的问题,本试验以‘翠冠’和‘丰水’梨为试材,采用果间距法留果,研究了不同果间距留果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翠冠’和‘丰水’2个品种的单果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果间距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而单株产量、石细胞含量却随着果间距的增大呈降低趋势;但不同果间距留果对果形指数、果心比例、果实硬度影响不大;可滴定酸与维生素C含量均随果间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都是在果间距25 cm处理时达到最大。研究表明,‘翠冠’和‘丰水’在疏果时将果间距控制在25 cm时产量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2个杏品种不同成熟期果实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金太阳(Prunus armeniaca‘Golden-sun’)和魁金杏(Prunusarmeniaca‘Kuijin’)不同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变化机理,利用常规品质指标测定方法,研究绿熟期、商熟期和完熟期三个成熟期杏果实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杏品种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果实的成熟不断升高,在完熟期均达到最高,‘魁金’高于‘金太阳’;果实硬度和有机酸含量均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完熟期达到最低,‘魁金’低于‘金太阳’,‘魁金’果实品质优于‘金太阳’。2个杏品种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Vc均与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杏果肉颜色的变化与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施硒浓度对黄瓜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荷兰86-13’黄瓜和‘月脂’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方法对黄瓜硒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等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施硒浓度7.5 g/hm2的‘荷兰86-13’黄瓜维生素C含量增长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长率为22.22%,钾含量增长率为27.16%;施硒浓度7.5 g/hm2的‘月脂’黄瓜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8.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12.98%,钾含量降低率达32.06%,施硒处理对其有机酸、蛋白质、粗纤维和钙含量影响不显著。因此,适当的施硒浓度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但施硒处理对于‘月脂’黄瓜对钾的吸收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SH1’矮砧‘富士’提供幼树树形管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4年生‘SH1’矮砧‘富士’为试材,通过70°、90°、120°3种拉枝角度的处理,探讨不同拉枝角度对苹果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角度120°时叶片光合速率最大,且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拉枝角度90°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厚度、百叶重最大,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拉枝角度90°时的冠下光合间接辐射最大,拉枝角度120°时株间光合间接辐射、光合直接辐射和叶面积指数均最大;拉枝角度90°时长枝的长度、粗度最大,中枝粗度最大,拉枝角度120°时中枝长度最长;拉枝角度90°时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均最大。综合考虑树体生长势和果实品质等因素,90°为‘SH1’矮砧‘富士’枝条适宜的拉枝角度。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微真空贮藏条件延缓西兰花采后衰老黄化的机制,以新鲜西兰花为试验材料,在(3±0.5)℃,55~65 kPa微真空条件下贮藏,以相同温度下的常压贮藏为对照,探讨采后西兰花的营养与质地指标及色泽指标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微真空贮藏条件能有效抑制采后西兰花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延缓脆度的下降及咀嚼性的升高;抑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及黄化指数的升高,延缓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解体。本研究表明,微真空贮藏条件一方面通过抑制西兰花营养品质的下降及质地品质的变化延缓西兰花的采后衰老;另一方面,通过抑制西兰花色泽品质的变化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解体延缓西兰花的采后黄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5个木薯品种生理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木薯品种西选07、桂垦09-11、辐选01、南植199和华南205的生理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个木薯品种的叶片叶绿素、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和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西选07块根产量最高,其次是桂垦09-11和辐选01;南植199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辐选01和西选07;西选07淀粉产量最高,其次是辐选01和桂垦09-11;西选07单株块根数、块根长、块根粗和块根重最高,其次是桂垦09-11和辐选01;南植199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西选07和辐选01。叶片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高淀粉木薯品种评价的生理指标。淀粉产量综合反映木薯淀粉生产能力,可作为木薯品种品质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26个野生荔10号荔枝自然杂交子代半同胞单株为材料,分析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估测其遗传参数,以期弄清野生荔枝的遗传规律和在酿酒品种培育中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的表型性状(果实形状、果肩形状、果皮颜色、龟裂片形状、裂片峰形状)变异范围广,均分离出3~5个不同类型;除果皮颜色外,其余性状亲本性状遗传更加顽固;呈母本性状占比数依次为果肩形状(55.56%)>果实形状(44.44%)>龟裂片形状(40.74%)>裂片峰形状(29.63%)>果皮颜色(14.81%)。品质性状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28.44%)>果皮厚度(17.48%)>果肉厚度(15.44%)>可食率(12.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果形指数(5.59%);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0.9992)>可食率(0.99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9753)>果形指数(0.9733)>果肉厚度(0.9663)>果皮厚度(0.9585);遗传增益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87.74%)>果肉厚度(48.32%)>果皮厚度(30.16%)>可食率(17.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7%)>果形指数(-4.77%)。单果重在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3项指标值均最高,表现出突出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增益效果,表明该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后代的选择余地较大。筛选出9个特异单株:8个单株入选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特异单株,1个单株入选高可食率(≥80%)特异单株,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不同厚度PE袋包装对西兰花采后品质的影响,以未装袋的西兰花作为对照(CK),采用PE微孔袋以及厚度为20、30、40、50μm的PE袋对西兰花进行包装处理,置于(15±1)℃环境下存放,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气体体积分数、感官评价、色差、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叶绿素含量、挥发性物质等指标,研究不同包装处理对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CK组,各包装组可有效降低西兰花的失重率,防止其黄化,减缓叶绿素、VC含量和硬度的下降;且相比于其他包装组,厚度为20μm的PE袋处理能显著减缓叶绿素损失,维持西兰花的感官品质和固有风味。因此,西兰花在(15±1)℃条件下采用20μm PE袋包装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6-酮螺甾烷类化合物(LA和3,6-TCS)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徐香’猕猴桃为材料,清水处理作为对照,设置0.001%CPPU(氯吡脲)、0.500 mg/L LA、0.500 mg/L 3,6-TCS浸果结合喷施处理。结果表明,3种生长调节剂均可显著增加猕猴桃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果实产量;CPPU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增产率为11.45%;其次为LA处理,增产率为9.61%,且畸果率较CPPU处理降低了46.57%。3种生长调节剂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果实糖度,降低酸类物质的含量,提高糖酸比,改善猕猴桃口感。3,6-TCS处理果实糖度最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最高,分别为9.83%和0.22 mg/g,较对照增加了50.77%和37.50%;糖酸比为8.42,较CUUP处理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CPPU处理为最优处理,但是要考虑猕猴桃果形的美观;在保证猕猴桃产量的前提下LA处理增产效果最佳;3,6-TCS处理在确保猕猴桃硬度的前提下,同样能达到改善猕猴桃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黄瓜品种在封闭式基质槽培系统下的适应性及品种表现,为开展槽培黄瓜高产高效栽培奠定基础。以筛选的6 个黄瓜品种为试材,对封闭式基质槽培系统下黄瓜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产量以及抗病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6 个黄瓜品种中,‘博美80-5’长势强,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为最高,较对照品种‘津优35’分别高44.37%和36.56%,且抗白粉病;‘京研108-2’维生素C含量较高,其总产量较对照品种高32.29%;‘中农50’果实风味优于对照和其他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高于对照品种27.74%、40.58%,且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表现较佳。综合比较得出,‘博美80-5’、‘京研108-2’和‘中农50’可以作为设施封闭式基质槽培系统的配套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东京夏黑和潼光一本太大葱为试材,研究了大葱对不同遮光处理的形态和生理反应。结果表明:两种遮光处理均使供试大葱品种的株高,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Vc含量增加,而使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不同遮光程度对茎粗影响不同: 与对照相比,遮白网使茎粗增加,遮黑网使茎粗减小。大葱生产中可依据实际情况而采取不同遮荫处理,以达到最佳产量和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草莓产业从追求产量向追求风味品质的转型,针对京郊不同规模农户筛选出优质高产的草莓品种,通过基质栽培试验充分发挥出其最大经济潜力。以‘黛颜’、‘红颜’、‘圣安德瑞斯’、‘越心’、‘京藏香’、‘桃熏’、‘隋珠’、‘百丽’、‘圣诞红’、‘章姬’为试验材料,在半基质栽培条件下,对外观性状、果实品质、矿质营养、抗病性等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户科学选择品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与其他品种相比,‘隋珠’、‘章姬’、‘圣诞红’成熟较早,草莓外观鲜艳,耐储运,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果浆中钙铁锌含量丰富;‘红颜’果浆中维生素C、钾、镁和锌和可溶性固形物均为最高,口感较好,产量较高,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宜推荐农户和合作社种植;‘京藏香’、‘黛颜’口感酸甜,果型美观,果浆中矿质营养适中,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好,适宜做加工草莓种植;‘桃熏’果形扁球形,有桃味儿,‘越心’果实短圆锥形,口感适中,适宜观光园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苹果单品种建园,选育适宜专用授粉树,研究了‘道格’、‘绚丽’、‘红丽’、‘满洲里’、‘雪球’5 个观赏海棠品种的植物学、生物学性状、花粉特性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盛花期为4 月7—20日,和栽培品种花期相遇,‘道格’和‘满洲里’花期较早,盛花期分别为4月7日、4月9日,‘绚丽’和‘红丽’均为4月12日,‘雪球’为4月20日。供试品种花粉量大,‘道格’、‘满洲里’、‘红丽’、‘雪球’和‘绚丽’分别为13384、13162、7426、6074、6003粒/花药。单果重‘道格’最大(12.98 g),其次是‘雪球’(10.66 g)、‘绚丽’(2.59 g),‘红丽’和‘满洲里’较小(均为2.00 g)。果型指数与单果重趋势基本一致。种子数不尽相同,‘红丽’和‘雪球’为7 颗/果,‘满洲里’6 颗/果,‘道格’和‘绚丽’为4 颗/果。可溶性糖含量以‘道格’最高(18.49%),其次是‘满洲里’(16.33%)、‘雪球’(16.11%)、‘绚丽’(15.98%),‘红丽’较低为14.20%;可滴定酸‘红丽’最高为1.16%,‘绚丽’为0.99%、‘满洲里’为0.90%,‘道格’最低为0.80%。初步认为,供试品种适宜作为国内的苹果专用授粉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