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青萝卜与红萝卜为材料,研究不同食用部位(叶柄、根皮和根肉)中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原花青素、叶绿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水平。结果表明:青萝卜与红萝卜不同食用部位间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根皮和叶柄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根肉;青萝卜中的原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高于红萝卜,红萝卜中的维生素C、花青素和总酚含量高于青萝卜。抗氧化能力分析采用常见的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能力[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分析法,相关性分析表明,FRAP与全部生物活性物质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ABTS仅与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提示FRAP法更适合用于萝卜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以5种喷雾干燥草莓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抗氧化物质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草莓粉的抗氧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总酚含量由大到小为‘美13’‘玫瑰香’‘红颜’‘甜宝’‘丰香’,黄酮含量由大到小为‘玫瑰香’‘美13’‘红颜’‘丰香’‘甜宝’,花青素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同总酚含量,主要非花青素酚类物质为表儿茶素、鞣花酸、儿茶素和绿原酸。采用DPPH·清除率和FRAP反映其抗氧化能力,发现喷雾干燥草莓粉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和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艳红’、‘金色秋天’均是从红花槭实生群体中选育得到的良种,其秋叶分别呈现艳红色和金黄色。为了揭示红花槭秋季叶片变红或变黄的生化水平代谢机制,以这两个无性系良种为试材,分别在5个不同发育阶段对叶片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叶片pH值进行测定,并对变色后的花青素苷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转色期,两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金色秋天’在转色末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仅为0.06 mg·g-1;在相同时期,两者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含量随变色过程呈下降趋势;两者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转色中期达到峰值;叶片pH值变化不显著;分光光度法检测表明,变色后,‘艳红’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约3倍,而‘金色秋天’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幅度较小。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两个良种叶片中花青素苷均以矢车菊素为主,占95%以上,另含少量飞燕草色素;叶片转色后,‘艳红’中的矢车菊素含量是‘金色秋天’的2.6倍。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与矢车菊素类花青素苷的合成是红花槭叶片秋季呈色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红叶的形成与矢车菊素含量的倍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马铃薯块茎膨大过程中多酚化合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以7个马铃薯品种(系)‘CQP1505’‘CQB1540’‘CQB1508’‘CQR1501’‘CQR1509’‘费物瑞它F’和‘夏波蒂S’为材料,分析马铃薯块茎发育对总酚、花青素、绿原酸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过程中,不同马铃薯材料间总酚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CQB1508’和‘CQR1501’分别降低32.18%和13.10%,‘费物瑞它F’和‘夏波蒂S’分别升高56.12%和15.49%,其他材料的变化则较平缓;彩色马铃薯花青素质量分数随块茎膨大降低7.63%~44.88%;所有马铃薯材料的绿原酸质量分数随块茎发育降低21.42%~45.85%。总酚质量分数与块茎膨大无直接关系,而花青素和绿原酸质量分数均随块茎膨大而下降。品种(系)间比较表明,‘CQP1505’和‘CQR1501’总酚、花青素、绿原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QB1540’‘CQB1508’和‘CQR1509’,极显著高于黄色马铃薯‘费物瑞它F’和白色马铃薯‘夏波蒂S’,彩色马铃薯的抗氧化活性为黄色和白色马铃薯的1.37~3.26倍。总之,紫色马铃薯品系‘CQP1505’和红色马铃薯品系‘CQR1501’均可作为高抗氧化活性马铃薯品种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黑小麦面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普通白小麦为对照,通过测定黑小麦面粉的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这3种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采用回归性分析进行试验论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小麦品种间,黑宝石1号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在全麦粉、麦仁粉、普通粉中均为最高,其抗氧化活性在全麦粉、麦仁粉中最高。在不同的加工方式下,4种小麦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均是全麦粉最高,麦仁粉次之,普通粉最低,花青素含量则呈现不一致的趋势。进行回归分析时,总酚、总黄酮含量对抗氧化活性影响均显著,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6 5和0.766 4。说明,黑宝石1号是一种较好的黑色食品原料,全麦粉的抗氧化物质含量最高、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佴辉  唐佩佩  王昌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826-2828,2837
[目的]为了了解一品红苞片发育过程中PAL活性的变化与色泽差异的关系,探索一品色泽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方法]以‘天鹅绒’(红色)和‘柠檬雪’(黄色)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苞片发育期不同生长部位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色素的含量及其对应部位的PAL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一品红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从苞片到转色叶再到绿叶的叶绿素a和b含量依次增加。总体上,‘天鹅绒’中叶绿素含量比‘柠檬雪’片高;2个品种从苞片到绿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递增趋势;而2个品种从苞片到绿叶花青素含量都依次减少;同时,‘天鹅绒’各部位的花青素含量都明显高于‘柠檬雪’。相应的,2个品种的PAL活性在各部位的差异与花青素的差异基本一致。[结论]一品红不同品种间形成色泽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各种色素含量和成分比例差异有关。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与PAL活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山西晋中6个草莓品种果实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NaNO_2-Al(NO_3)_3-NaOH比色法、pH示差法分别对4个红色草莓品种(‘红颜’、‘妙香’、‘香野’、‘圣诞红’)和2个白色草莓品种(‘雪兔’、‘粉玉’)果实的总酚、黄酮和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用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和FRAP值三种抗氧化指标评估各品种草莓果实的抗氧化能力。[结果]‘红颜’草莓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82 mg·g~(-1);‘妙香’草莓的黄酮含量为2.43 mg·g~(-1)FW,花青素含量0.18 mg·g~(-1),均高于其它5个草莓品种;‘粉玉’草莓果实的总酚含量、黄酮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均是6个草莓品种果实中的最低值;‘红颜’草莓对DPPH·清除率和ABTS·清除率最高,分别为54.83%和47.93%,‘妙香’草莓的FRAP值最高,为2.79 mmol Trolox·g~(-1)。白色草莓品种果实的抗氧化性均低于红色品种草莓果实;不同品种草莓果实的总酚含量、花青素含量与ABTS·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红色草莓品种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整体高于白色草莓品种。本研究为优良高功能性成分品种选育、栽植和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蓝果忍冬主栽品种‘L4’、‘Berel’在果实采摘后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的类黄酮种类、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比较两品种之间的差异,确定蓝果忍冬叶片的最佳采收时期,为蓝果忍冬叶片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研依据。【方法】以果实采摘后不同发育时期(06-09-08-06)的‘L4’、‘Berel’叶片为试料,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发育时期2个品种叶片的类黄酮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叶片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FRAP)。【结果】(1)从蓝果忍冬品种‘L4’叶片中分离鉴定出了11种类黄酮成分;从‘Berel’叶片中分离鉴定出10种类黄酮成分,与‘L4’相比缺少了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苷为‘L4’和‘Berel’叶片中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占总类黄酮含量的56%~57%。(2)06-23采摘的‘L4’、‘Berel’叶片中的总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7.21和20.61 mg/g,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同时该时期叶片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L4’、‘Bere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51.90,25.07 mg/g,FRAP分别为125.66,91.73 mg/g。(3)叶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叶片中的总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L4’叶片中的类黄酮种类、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优于‘Berel’,可作为一种天然类黄酮提取的良好来源,06-23是蓝果忍冬叶片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9.
黄果枸杞果实中主要功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黄果’‘宁农杞4号’和‘宁农杞5号’3个黄果枸杞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红果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对照,比较分析了3个发育时期枸杞果实中甜菜碱、多酚、总黄酮、总类胡萝卜素和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从幼果期至成熟期,甜菜碱、多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品种间差异较大,但总黄酮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3个黄果枸杞品种在多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方面显著低于红果枸杞‘宁杞1号’(P<0.05),但在总黄酮含量方面均显著高于红果枸杞‘宁杞1号’(P<0.05),表明黄酮是黄果枸杞的主要功效成分;‘宁夏黄果’和‘宁农杞4号’分别在甜菜碱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作为特异性材料进行开发利用;在枸杞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与甜菜碱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多酚含量分别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较于黄果枸杞,红果枸杞的综合营养成分含量更高,综合评价结果表现为‘宁杞1号’>‘宁夏黄果’>‘宁农杞4号’>‘宁农杞5号’。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了解鱼腥草的营养价值,以其叶片、地上茎和根状茎为材料,对不同部位的色度、生物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间的色度、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叶片正面和地上茎a*值低,b*值高,而叶片背面恰好相反,根状茎亮度值L*最高。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花青素、原花青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在部位分布上呈现叶片>地上茎>根状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7种生物活性物质与抗氧化能力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亚铁还原能力法(FRAP)对应的相关系数均高于总抗氧化能力检测法(ABTS)(原花青素除外)。进一步与8种常见蔬菜进行比较发现,鱼腥草,特别是叶片部分,含有更为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叶序枇杷叶之间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为枇杷叶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生长在同一地区的6个枇杷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自顶端向下采集树冠外围枝条上的第1、第3、第5、第7、第9叶序的叶片,检测总酚、黄酮、总三萜酸质量分数,并用FRAP法、ABTS法和DPPH法分析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个抗氧化指标在供试枇杷品种枝条不同叶序叶片间存在差异。‘大五星’、‘马克’、‘佳伶’3个品种枇杷叶6个抗氧化指标均随叶序的增加而上升,但此趋势在其他3个品种枇杷叶中变化不明显。6个枇杷品种间各个抗氧化指标大小顺序一致,‘大五星’枇杷叶片最高,其次为‘马克’、‘佳伶’,‘白茂木’与‘麦后黄’相差不大,‘长崎早生’最小。枇杷叶FRAP值、ABTS值和DPPH值与总酚、黄酮和总三萜酸质量分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进行枇杷叶抗氧化开发利用时,应考虑枇杷叶品种和采摘叶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章姬”和“0362”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DPPH,TEAC和FRAP值)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随采收时期的推移,章姬、0362红熟期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呈上升趋势;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两品种间存在差异。统计分析表明,草莓果实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总酚与DPPH,TEAC和FR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8,0.8812,0.8419。因此,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5份普通枇杷(单优1号、单优2号、单优3号、湖南早熟和森尾早生)和3份野生枇杷(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和贵州2号)的叶片和花蕾为材料,分析其总黄酮、总酚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以期为枇杷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1)湖南早熟叶片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与其他品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枇杷花蕾中,单优2号的黄酮质量分数高. 2)除栎叶枇杷外,花蕾总酚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叶片,叶片中质量分数高的材料为栎叶枇杷和森尾早生,花蕾中总酚质量分数最高的材料为贵州2号; 3)枇杷花蕾抗氧化活性高于叶片,总黄酮、总酚质量分数均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但总酚质量分数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更强.综上可得,在这些枇杷材料中,栎叶枇杷和森尾早生可作为叶片开发材料,贵州2号(花蕾)总酚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最高可作为花蕾开发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小叶黄杨冬季叶片呈色与其类胡萝卜素及活性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常绿阔叶植物冬季变色的生理生化响应对揭示其冬季变色机制具有理论意义,也可为北方冬季绿色景观维护起实际指导作用。本文以‘丽城’小叶黄杨植株冬季不同光照下呈现绿色(GG)、绿棕色(GB)、棕色(BB)、红棕色(RB)和亮红色(RR)5种颜色叶片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呈色叶片的色素含量、分布与其活性氧指标(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色(GG)叶片叶肉组织全部呈现绿色,红色叶片在栅栏组织外部细胞层及海绵组织下部细胞层均有不同范围的红色区域出现,且红色深度和范围与叶片表型颜色相一致;与绿色叶片GG相比,冬季变色叶片(GB、BB、RB、RR)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显著增加,光抑制程度明显加重,活性氧相关指标如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且叶片越红,PSⅡ光化学效率越小,Car和H2O2含量越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总叶绿素[Chl(a+b)]含量RR最低,RB最高;不同颜色叶片间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无一定规律。此外,红色程度最深的RB、RR两种叶片具有最低的超氧自由基(O-2)及丙二醛(MDA)含量,且O-2与Car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不同呈色叶片Car的积累量不同,并且与H2O2水平密切相关,H2O2的增加可能促进了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及Car含量的上调,使红色叶片免受氧化伤害。‘丽城’小叶黄杨冬季叶片呈色与活性氧密切相关,但是不同活性氧种类作用不同,H2O2在其中可能起着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红羽2号’油茶主要营养成分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红羽2号’油茶果熟期的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果皮与叶片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红羽2号’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各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明显,种仁中还原糖含量和总酚含量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分别为0.87 mg·g-1和2.00 mg·g-1,果皮中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均最高,变化幅度分别为6.32~6.58、31.83~59.26、62.89~65.96、1.32~1.47mg·g-1,叶片及果实各部位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叶片还原糖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种壳中总酚含量与种仁还黄酮、叶片还原糖含量与叶片花青素含量、叶片黄酮含量与叶片总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感染SMV1后若干生化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对 SMV1 抗性不同的 4个大豆品种为试材 ,分析了感染 SMV1 后叶片中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及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 SMV1 后 ,在发病早期抗病品种总酚含量增加而感病品种降低 ,而在发病后期抗、感品种均降低 ;抗病品种类黄酮含量在早期和后期均增加 ,感病品种在两个时期均降低 ,在发病早期抗病品种接种株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抗病品种接种株 PPO活性在两个时期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4年生‘北陆’蓝莓(V. corymbosum L. × V. angustifolium Aiton)为试材,对秋季叶色变化期间可溶性糖和类黄酮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尤其是3种类黄酮代谢途径终产物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研究,阐明了秋季蓝莓叶色变化过程中不同状态叶片的可溶性糖和类黄酮物质特性,分析了这两类物质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色叶片中原花青素含量较高,红色叶片中花青苷含量相对较高;随着叶色变化,花青苷总量和主要的花青苷组分持续升高,且越到后期增幅越大;原花青素总量总体下降,且初期变化幅度大,黄酮醇持续升高,但增幅较小;可溶性原花青素与不可溶性原花青素变化规律不一致,可溶性原花青素中期有所升高,不可溶性原花青素始终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叶色变化总体升高,其中蔗糖所占比例最高,主导糖的变化规律,果糖和葡萄糖与蔗糖变化规律不一致,但均总体升高;温度与可溶性糖总量变化显著负相关;果糖与类黄酮总量和花青苷显著正相关,蔗糖与原花青素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认为,蓝莓叶色变化过程中不同状态叶片中类黄酮和可溶性糖物质有所差异,绿色叶片中原花青素含量较高,红色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花青苷含量较高;随叶色变化,花青苷和黄酮醇含量升高,而原花青素含量降低;低温有利于可溶性糖的合成积累;类黄酮物质,尤其是花青苷的积累伴随着可溶性糖的分解和消耗。该结果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叶片多功能保健作用和产品研发价值,并为类黄酮物质与可溶性糖之间关系的研究垫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