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虾肽有机肥对沙田柚果实品质改善的效果,形成合理的施用技术,2013-2016年,在容县开展了施用虾肽有机肥对沙田柚果园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7月中下旬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浅沟,处理1株施3.5 kg虾肽肥、处理2株施2.5 kg虾肽肥、对照株施2.5 kg干花生麸,8-9月份处理1、2分别喷3次800倍虾肽...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稻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过量、养分吸收利用率低和面源污染风险高等问题,通过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植株养分吸收量、肥料偏生产力、土壤养分平衡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稳产条件下适宜的化肥施用量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比措施,以期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与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年在粤西地区早稻生长季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当地4种优化施肥方式:优化施肥处理(OPT)、增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处理1 (OM1)、增施有机肥处+化肥减量处理2 (OM2)、增施有机肥处+化肥减量处理3 (OM3)对水稻产量、肥料偏生产力以及养分平衡的影响,从生产目标、环境效应和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籽粒产量和谷杆比分别在5667~5967 kg/hm2和1.09~1.31之间,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分别在30.4~47.2、96.0~122.1、47.2~105.9 kg/kg之间;农田氮素、磷素、钾素表观平衡在54.2~115.3、17.1~29.8、1.2~67.0 kg/hm2之间。4种施肥措施氮素、磷素和钾素平衡均处于盈余状态。在增...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与无机肥对于作物的品质与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茄子作为人们喜爱的蔬菜,其产量的提升成为了必然。通过对试验方法的研究,记录过程与结果变化,由此得出不同品种和不同使用量的有机肥对茄子品质与产量的影响情况,并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有机与无机肥料配施对玉米籽粒品质和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潮土区15年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氮钾是增加玉米籽粒蛋白质及氨基含量的重要营养因子,施肥处理对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小于对必需氨基的含量及产量的影响。长期不施肥,单施氮肥或有机肥,因养分单一,供肥不足,玉米产量逐年下降,抗逆力差。有机肥和氮磷钾合理配施,保证了养分协调供应,玉米抗逆力增强,稳产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配施对春花果柠檬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有机无机配施对柠檬产量、花果发育动态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云南德宏柠檬生产的施肥配方,选择常用的3种复合肥和2种有机肥对尤力克柠檬进行配施或单施。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提高柠檬的产量,比单施有机肥处理产量高0.53 -7.16kg/株,比单施无机肥处理产量高0.43-9.80 kg/株;周甲有机肥与柠檬专用肥配施有利于柠檬开花与坐果;有机无机配施能改善柠檬的果实品质,以周甲有机肥与柠檬专用肥配施效果最佳,施用第二年,其出汁率、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型物含量分别比其他处理高0.02%-4.93%、0.75 mg / 100g -5.74 mg / 100g、0.16-1.76 g/kg、0.07%-0.63%。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柠檬的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并以周甲有机肥与柠檬专用肥配施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氮素转化和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大田番茄试验,进行了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施用对土壤NO3--N和NH4+-N含量以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番茄各生育期土壤NO3--N和NH4+-N含量随无机N配施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动态相似.番茄拉秧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N和有机C含量有明显变化,且均为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化肥处理.有机氮与无机氮配施比例为3∶2,对土壤N素矿化与固持、土壤全N与有机C的提升以及增加番茄产量较为有利.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肥料施用无相关性,可能是受番茄产量高低的影响.各处理的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而下降,番茄果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腐熟农家肥、市售专用有机肥和锯木屑对蓝莓果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花青素积累量是木屑腐熟农家肥专用有机肥,总糖积累量是专用有机肥腐熟农家肥积累量木屑,还原糖积累量是腐熟农家肥专用有机肥木屑,酸积累量是木屑腐熟农家肥专用有机肥,蛋白积累量是腐熟农家肥专用有机肥木屑;2、综合统计分析单果重、果径、内含物(总蛋白、总糖、还原糖、总酸、总花青素)、13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差异性分析不显著。结果说明施用腐熟农家肥和专用肥比木屑更能促进糖和蛋白的积累,但不利于花青素和酸的积累,能使蓝莓果口感甜度增加;短期内施肥对蓝莓果实综合指标影响统计学上无差异,表明有机肥的肥效对蓝莓果实影响非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连作玉米区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可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调控优化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群落区系的结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有害真菌的数量;在玉米生育时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除M4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处理M2的土壤速效磷与其他处理间达到了5%的显著差异水平;玉米产量:M2(80%尿素氮+20%有机肥氮;P2O5:75kg/hm 2;K2O:90kg/hm 2)>M3(70%尿素氮+30%有机肥氮;P2O5:75kg/hm 2;K2O:90kg/hm 2)>M1(100%有机肥氮)>M4(当地化肥施用量:尿素150kg/hm 2;P2O5:75kg/hm 2;K2O:90kg/hm 2)>CK(不施用任何肥料),配施处理增产明显,与CK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采收期的中华猕猴桃‘金艳’为试材,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果实品质及香气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以盛花期后110天为第一次采样时间,之后每隔10天采一次样,共采样6次(采收期Ⅰ~Ⅵ)。果实采收后立即测定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于果实达可食状态后测定果实内在品质,并采用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分析可食期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采收期越晚,单果重越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采收期Ⅵ果实硬度较前期急剧下降。采收期Ⅴ果实达到可食时的总酸含量最低,固酸比及总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对香气成分分析时发现酯类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高。研究认为‘金艳’猕猴桃在采收期Ⅴ时,果实适宜采收,果实可食期内在品质最好,酯类香气种类最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在7.5%左右,总酸含量在1.3左右,固酸比在5.5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单施有机肥在用量、肥效以及养分淋失方面并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等问题,以“生物炭”、“堆肥”“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土壤性质”、“农作物养分”等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等网站搜索相关文献归纳并总结。结果表明:(1)生物炭能够改善堆肥的腐熟程度,增加微生物群落的丰度,降低有机肥中养分流失的风险,从而有效减少传统的堆肥对环境的影响;(2)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后,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并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还能为土壤中的生物和微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质及环境;(3)二者配合施用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其氮、磷、钾含量,但不同农作物对其响应不同。生物炭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提升土壤肥力和植物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效果随施用比例、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等因素的不同而异。本研究可对畜禽粪便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收期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揭示‘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为生产中确定‘黄冠’梨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冠’梨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时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硬度,并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糖酸组成和含量,分析‘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与采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果实发育106天开始,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硬度呈显著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并于果实发育137天时达到高峰;Vc含量变化较小,仅在120天时显著较高;在近成熟期采收的果实中糖以果糖为主,占70.09%~84.00%,以果实发育137天时最高;果实中酸以苹果酸为主,苹果酸占酸总量的93.05%~97.28%,苹果酸D占苹果酸的82.92%~91.84%。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发育天数延长,果酸含量下降,采收越晚糖酸比越高。‘黄冠’梨果实发育130~137天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Vc含量都较高,糖酸比和果肉硬度适宜,以获得‘黄冠’梨最佳品质为目标的适宜的采收期为8月8—15日。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于‘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膨大的水肥组合,在全生育期设置4个灌水量,4个施肥量梯度水肥一体化滴灌试验,探究其对‘克瑞森’果实膨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主副互作对设施‘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膨大的影响差异显著。灌水量5850、5400 m3/hm2与施肥量3150、2700 kg/hm2互作利于果实横径、纵径伸长、单粒重增加、硬度增强,以灌水量5850 m3/hm2与施肥量2700 kg/hm2互作效果最佳。灌水量5400、4950 m3/hm2与施肥量3150、2700 kg/hm2互作利于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灌水量4950 m3/hm2与施肥量3150 kg/hm2互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树冠覆膜对沙糖橘树冠环境、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沙糖橘为试验材料,树冠覆膜为处理、不覆膜为对照,分别记录树冠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指标,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作用指标,分析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与对照相比,树冠覆膜后,总体上沙糖橘树冠白天的光照强度和湿度降低,降幅分别为36.36%~63.64%和5.25%~7.56%,月均温度和月均昼夜温差增加,最大分别增加1.21℃和3.88℃,净光合速率下降,最大降幅45.95%;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糖酸比等果实品质指标显著提高,分别增加7.81%、23.46%和4.87%。树冠覆膜在延长沙糖橘采收期的同时,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偏高肥力烟田土壤宜烟性改良,研究了冬闲期种植‘冬牧70’,全部翻压掩青和地上部收割移出烟田2种处理方式对土壤改良和烟叶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偏高肥力烟田冬闲期种植‘冬牧70’,随地上部收割88 kg/hm2氮被移出烟田。‘冬牧70’翻压掩青和收割均能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转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冬牧70’收割处理降低了烟叶氮吸收积累量,促进了烟叶成熟落黄。‘冬牧70’收割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好于掩青处理,烟叶产值较掩青处理提高8.5%。烟田土壤肥力偏高情况下,冬闲期种植‘冬牧70’并收割地上部移出烟田,可以明显提高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旨在筛选最佳的干燥方法,为玫瑰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新鲜云南‘墨红’玫瑰为试验材料,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新鲜花瓣,测定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玫瑰花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品质影响不尽相同,微波低火处理的玫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微波温火干燥处理所得多糖含量最多,微波中火干燥的黄酮含量最高,烘干70℃干燥处理的多酚含量最高,晒干处理后花青素相对浓度最高。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微波处理以微波低火干燥为佳,烘干干燥以70℃干燥为最好,阴干较晒干好。多种干燥方式以微波低火干燥的玫瑰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对烤烟新品种‘渝金香1号’的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的栽培技术改进以及卷烟配方应用提供依据。取重庆市巫山县烟区的‘渝金香1号’以及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K326’(对照)中部C3F等级烟叶,经蒸馏萃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致香成分及含量。试验检测出70种致香物质或潜香物质成分;‘渝金香1号’萜烯类、醛、酮类物质的含量稍低于对照品种‘云烟87’和‘K326’;氮杂环类和酚类物质含量稍高于‘云烟87’和‘K326’;醇类、酯类和酸类物质低于‘云烟87’,高于‘K326’;致香物质占测出致香或潜香物质总量的比例为23.48%,高于‘云烟87’(22.74%)和‘K326’(17.98%),有利于在陈化过程中快速降解生成致香成分;新植二烯与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低于‘云烟87’和‘K326’,对于降低烟气的刺激性、协调吃味有利;植物呋喃类含量与新植二烯含量的比例高于‘云烟87’和‘K326’,类胡萝卜素重要致香降解产物总量比‘云烟87’和‘K326’分别高5.92%和5.22%,叶面分泌物降解产物或衍生物总量(34.310 µg/g)高于对照品种‘云烟87’(32.996 µg/g)和‘K326’(32.490 µg/g),有利于彰显‘渝金香1号’烤后烟叶的香气特征。‘渝金香1号’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比例较协调,香气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夏暑茶叶苦涩感强、综合品质差等问题,设置80%、60%、50%遮阴和未遮阴4个处理,其中未遮阴为对照,分析不同遮阴处理下‘佛手’茶树新梢农艺性状、新梢内含成分及成茶感官品质。研究发现,遮阴处理可使新梢叶色变绿、叶质变软,叶面积增大5.25~8.17 cm2,百芽重增加32.04~60.32 g、新梢含水量增加1.27~3.94个百分点;使新梢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0.61~0.95、0.29~0.6、0.9~1.55、1.21~4.37、0.13~0.45、0.66~1.14个百分点;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叶绿素a/b分别下降3.73~5.5个百分点、5.77~8.1、0.22~0.58;成茶感官品质评分增加5.55~16.4分。遮阴可明显促进‘佛手’茶树生长,改善新梢生化品质及感官品质,其中以80%遮阴综合改善效果最佳,感官评分达91.75。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该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个种植密度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考察该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均影响显著;对第三、四、五、六、七叶期的茎蘖数均影响显著,但对八叶期的茎蘖数影响不显著;对籽粒周长影响显著,但对其余4个粒型性状影响不显著;对容重影响显著,但对其余8个品质性状影响不显著。当基本苗为270×104/hm2时产量最高(6435.00 kg/hm2),茎蘖消长最平缓,成穗率最高(25.39%),籽粒周长最大(18.07 mm),容重最高(798.00 g/L)。因此,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较大,其中基本苗为270×104/hm2时该品种产量最高,产量三要素最协调,茎蘖消长最合理,株高适宜,且综合品质性状最好,适宜在该种植密度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阐明‘文紫椒1号’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色素比例和组织定位,为丘北辣椒在观赏园艺中的应用和观赏型新奇果色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种植于云南文山州砚山县的‘文紫椒1号’果实为试材,将果实分为5个发育阶段,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果实的叶绿素含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总黄酮类含量(TFC)、总花色苷含量(TAC)和辣椒红素含量([Cap]),并分析其配比和相关性,同时用徒手切片法检测了色素的组织定位。结果表明,在发育过程中,‘文紫椒1号’果实[Chla]/[Chlb]的最大值出现在发育阶段3,[Chl(a+b)]/[Car]、[Chl(a+b)]/TFC和[Chl(a+b)]/TAC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阶段2,而[Chl(a+b)]/[Cap]、TFC/TAC、TFC/[Cap]和TAC/[Cap]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阶段1。[Chla]、[Chlb]、[Chl(a+b)]、[Car]、TFC、TAC和[Cap]之间的相关性不尽一致,其中,TAC与[Chl(a+b)]、TFC之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而与[Car]之间呈不显著负相关,[Cap]则与[Chl(a+b)]、[Car]、TFC和TAC之间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不显著正相关和不显著负相关。果实色素主要定位在中果皮细胞中,细胞的色相和色度变化趋势与果色的高度一致。所以,‘文紫椒1号’的果色源于各发育阶段果皮细胞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辣椒红素)和黄酮类(含花色苷)色素的比例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