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根际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揭示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互作关系的途径与机制,综述了根际有益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以及植物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这2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分述了根际促生微生物PGPM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生防微生物BCA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根系分泌物的功能;根系分泌物影响土壤微生物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指出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互作关系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PGPM菌株的筛选和适应能力的研究,生防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及对靶标病原菌的作用机制研究,对根系分泌的分离鉴定方法的优化及化感作用途径等需要更深入探究。今后应加大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培养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揭示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烤烟苗期含硒量和根际硒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品种NC89为试材, 通过天然含硒和低硒土施硒处理的盆栽试验,对烤烟苗期含硒量和根际-根外土壤硒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苗期根系含硒量高于地上部,并随天然含硒和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天然含硒土中,残渣态硒(Res-Se)占2/3以上,而低硒土施硒下,KH2PO4-Se所占比例最大。无论天然含硒土还是施硒低硒土,水溶性硒(H2SO4-Se)所占比例均不到1%,而根际土壤总硒、KH2PO4-Se和NH3·H2O-Se的含量均高于根外土。土壤施硒处理的NH3·H2O-Se占总硒的比例高于根外土壤,而Res-Se所占比例低于根外土。由此可见,烤烟能够富集土壤中的硒,天然含硒土和低硒土施硒的硒形态分布不同,施硒土壤硒的有效性高于天然含硒土,烤烟根际硒的有效性高于根外土,烤烟根际通过促进有机态硒的形成而减少土壤矿物对硒的固定来提高土壤施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4.
植物根际微生物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和植物生长发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微生物可以通过提供有机肥料、固氮、促进植物吸收营养物质、抑制病原菌等方式促进植物生长。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入手,综述了植物根际微生物与农作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主要种烟土壤的研究,结果表明:烤烟根际pH值、有机质与碳氮比值以及氮、磷、钾的数量与非根际土壤差异明显。烤烟根际pH值明显下降,有机物质出现积累,氮、磷、钾数量增加,其中有效养分的积累顺序为:K〉P〉N。通过对烤烟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对改良烤烟栽培和施肥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南蕉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巴西香蕉蕉园土壤根际营养特性, 分别采集海南地区三种母质的蕉园土壤,测定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各种形态氮素、有机质的含量特征及土壤 pH的变化并分析其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蕉园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分别平均高出 50.7 %、35.9 %、36.7 %和19.3 %,土壤有机质平均高出 36.8 % ,土壤 pH值平均低0.06个单位。三种母质的根际土壤养分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且全氮、硝态氮和有机质均成显著差异,而铵态氮和碱解氮在不同母质间的差异不同。铵态氮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与其它养分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区系之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际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植物作为第一生产者将部分光合产物转运至根部,通过分泌物供给根际微生物碳源和能源;根际微生物则将有机养分转化成无机养分利于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关系维持着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近年来,随着对根际土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根际微生物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了不同因素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硒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文章简述了硒在土壤中的吸收及运转分配、硒的生理生化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园艺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内容,指出硒能提高园艺植物的抗氧化活性,硒能提高逆境条件下活性氧防御酶从而抵抗逆境,硒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代谢,适量施硒有利于园艺植物根、茎、叶生长,并提高园艺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硒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产生作用的具体硒浓度仍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解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根际重金属有效性的关系,选取酸性矿山废水污灌形成的多重金属污染水稻土,采用根际袋模拟水稻根际环境,研究水稻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效态Cd、Pb、Cu和Zn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根际土壤pH和脲酶活性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有效态Cd和Zn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有效态Pb 和Cu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pH与有效态Pb和有效态Zn均呈显著负相关,有效态Cd、有效态Pb 和有效态Cu含量与微生物量碳均呈显著正相关,有效态Cd、有效态Pb、有效态Cu和有效态Zn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有效态Cd、有效态Pb 和有效态Cu含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在多重金属污染土壤,土壤酶活性受不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影响;该结果可为水稻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研究药用植物根际土壤对轮作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并探究它们间的轮作效应,采用水浸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灯盏花根际土壤水浸提液,测定其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玉米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灯盏花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当处理浓度为从0.16 g/mL (C)上升到0.50 g/mL (A)时,种子萌发率从62%降低到58%,发芽率化感效应指数随着浓度上升而加大,水浸提液使玉米幼苗的SOD活性和POD活性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灯盏花根际土壤含有化感物质对玉米具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从而对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玉米不宜与灯盏花轮作栽培。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突出环境问题,筛选高效低成本的钝化材料十分迫切。选择有机肥、泥炭、沸石、硅藻土、石灰及不同材料的生物炭等钝化材料,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不同添加用量的钝化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1)石灰和沸石均能有效地降低地土壤中Cu、Pb和Zn浸提态含量,其中当石灰用量达到50g/kg时,Cu、Pb、Zn浸提态含量分别降低了61.75 %、25.57 %、38.45%;当沸石用量达到50g/kg时,土壤中Cu、Zn、Pb浸出态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34.00 %、16.29 %和31.20%。(2)有机肥和泥炭能有效降低Pb 和Cu的浸出态含量,用量为50g/kg时,有机肥和泥炭对土壤中Pb和Cu的浸出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27.64%和33.58%。(3)锯木屑-生物炭和商品-生物炭用量达到50g/kg时,土壤中Cd浸出态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21.46%和19.12%。 相似文献
15.
再生水灌溉对作物及土壤安全性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灌溉用水尤为紧张,合理利用再生水进行农田灌溉是未来农业灌溉发展的趋势。再生水既是水源、肥源也是污染源,若使用不当会对作物和土壤造成负面影响。在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作物生理生长、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污染、卫生学指标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再生水灌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发现,再生水灌溉研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国内大部分再生水灌溉试验周期短,缺乏长期观测;新型灌水技术和灌溉方式在再生水灌溉上的应用较少;关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病原菌污染方面的研究较少。建议加强长期再生水灌溉试验、再生水灌溉下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技术以及不同灌溉方式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病原菌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累积规律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了探讨不同的淋洗剂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效果,笔者研究利用水、石灰水、EDTA溶液、水+石灰水(即先用水淋洗后,再用石灰水淋洗)、水+石灰水+EDTA溶液(即先用水淋洗后,再用石灰水淋洗,最后用EDTA溶液淋洗)等5种淋洗方法处理尾矿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壤。结果表明:水、石灰水以及EDTA溶液等均能提取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其中EDTA提取的能力最强,水其次,而石灰水最弱;水稻、玉米、大豆和南瓜等4种作物在不经过修复的污染土壤上不能正常发芽生长,而在修复后的土壤上都能正常发芽,但水处理和EDTA溶液处理的土壤,种子发芽后很快死亡,而其他处理的作为仍可继续生长;石灰水或水+石灰水处理的土壤,作物生物量较高;在污染土壤上生长的作物均能吸收重金属,其中大豆和水稻吸收能力较强。这些结果表明,可以利用石灰来修复重金属尾矿污染的土壤,在修复的土壤上生长的大豆和水稻重金属含量较高,在作物布局上要尽量避免种植这2种作物。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丢失,土地质量退化,重金属的传递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理污染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土壤生态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密切联系在一起,常被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生物学指标。本文着重介绍重金属物质对常见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活动、取食、繁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探讨重金属物质对土壤动物的生理毒性等方面影响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钝化剂因其处理成本低廉、效果快速、操作简单和不影响农作物生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常见的钝化剂主要为石灰性物质、炭材料、粘土矿物、含磷材料、有机肥等。施用钝化剂后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发生改变,降低其生物有效性。不同钝化剂对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影响的稳定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污染土壤中施用的钝化剂可能会被污染物所饱和,其钝化容量有限,随着时间延长,钝化效果不明显。钝化剂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影响的稳定性持续时间仍有待探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