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鲁西南植棉区短季棉蒜后直播种植模式及该模式下棉花适宜播期、密度、各生育时期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已选育出一批适于蒜后直播的抗虫短季棉新品种(系),并在鲁西南植棉区进行了连续几年的简化栽培技术探讨和试验示范,初步建立了鲁西南植棉区短季棉蒜后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为实行蒜后直播短季棉提供了坚实的品种和技术保障。蒜后直播短季棉通过选择适宜的早熟、高产优质品种、适宜播期和合理的种植密度,采用机械精量直播,现蕾期化控,盛蕾期一次性追肥,简化整枝,病虫害采用绿色防控并配合机械操作,集中收花并探索机械采收,机械拔棉秆或秸秆还田,在保证棉蒜产量不减的情况下,提高了机械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提高了棉花的直接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鲁西南植棉区棉花轻简化生产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鲁棉241是山东省审定的早熟棉花品种,具有早熟性好、开花结铃集中、高产稳产、易管理等特点。简要介绍了2015-2020年鲁棉241在鲁西南植棉区多点的种植表现,并从抢时早播、适当密植、简化施肥、科学化调、简化整枝、病虫害绿色防控、脱叶催熟、集中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在当地蒜后直播的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鲁棉532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4个种植密度(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9.75万株/hm2)对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逐渐增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减少,铃重越轻;种植密度9万株/hm2时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是8.25万株/hm2。鲁西南棉区蒜后直播短季棉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在8.25万株/hm2与9万株/hm2之间为宜。旨在为鲁西南植棉区提高棉花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和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适宜江汉平原植棉区监利县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开展了春玉米与短季棉套种模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与短季棉套种模式达到了玉米和棉花双丰收的高产效果,经济收益为33000元/hm^2左右,明显高于玉米和棉花的单作收益,是旱地作物结构调整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短季棉鲁棉532覆膜晚播和无膜晚播种植模式与春棉鲁棉258常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探索适宜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的短季棉最佳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短季棉种植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短季棉覆膜晚播种植模式对促进生长、增产、增效效果不突出;短季棉无膜晚播种植模式比其他模式可明显减少管理用工,降低植棉投入,比覆膜晚播效益略高,比春棉产量和效益均降低。建议采用短季棉无膜晚播与黑麦草(饲草)连作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以提高短季棉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山东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结合鲁西南发展种植短季棉的区域优势,总结了短季棉中棉425在单县的种植管理技术及其示范表现.表明种植短季棉可增加棉农收入,提高社会效益,改善生态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蒜棉两熟制棉花轻简化生产的途径——短季棉蒜后直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蒜棉套种是当前鲁西南棉区普遍采用的高效种植模式,但费工费时,也不适合机械化生产。改蒜棉套种为蒜后直播、改棉花中早熟品种为短季棉品种、改稀植大棵为密植矮化的棉蒜两熟种植模式,在保证棉蒜产量不减的情况下,减少了作业环节和次数,大大减少了用工,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是鲁西南蒜棉两制条件下棉花轻简化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申传运 《中国棉花》2022,49(6):9-12
为有效解决传统棉作模式存在的作物间茬口不顺、环节间衔接不畅、产业间技术协同不强等问题,探索适合鲁西南短季棉的栽培模式,以大豆品种齐黄34和棉花品种鲁棉2387为供试材料,设计单作棉花、单作大豆和棉豆间作(二四式、四四式、四六式)5个处理,研究了棉豆间作模式对大豆和棉花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四式棉豆间作的棉花吐絮早2~5 d,吐絮畅,而且铃大,衣分高,单株结铃增多1.0~2.5个,烂铃较少,2行均为边行,通风透光较好,边行优势明显;二四式棉豆间作的每666.7 m2经济效益最高(625.6元),分别比四四式棉豆间作、四六式棉豆间作、单作大豆、单作棉花高81.3元、106.0元、294.2元、245.1元。综上,二四式棉豆间作模式的复合群体空间分布合理,较为适于鲁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0.
舞钢市棉花生产主要以春棉为主。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粮棉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在大力发展间作套种的基础上,发展夏棉生产,麦后种植短季棉,既能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实现粮棉双高产,又是一条保粮增收的有效途径。2008年舞钢市种植夏棉220hm2,其中有80hm2是麦后直播,140hm2是油菜茬直播。通过采取增加密度、早间定苗、增施提苗肥、加强化控、及早剪除空枝和无效花蕾等有效的促早发措施,虽然晚种,仍取得了单产皮棉708kg·hm^-2的收成。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鲁西南两熟制传统植棉机械化程度低、投入大、效益低等突出问题,创建了花椒间作蒜后直播短季棉“三元”轻简高效栽培新模式,成功示范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从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播前准备、机械精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脱叶催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该模式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的短季棉种子是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基础.在分析棉花种子质量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短季棉种子优质高产绿色生产技术,为短季棉种子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机采棉的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王永红 《江西棉花》2006,28(1):18-21
本文通过对机采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机采棉综合效益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措施.为今后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棉区棉田多熟制类型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棉区发展棉田多熟制的有利条件,对多种形式棉田多熟制的效益进行了评析,同时指出了棉田多熟栽培的五大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15.
赣北棉区棉花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詹成佳 《江西棉花》2007,29(6):23-24
本文以农产品完全成本核算手法,以2006年为例,对彭泽县的丘陵、山区、圩区3个不同经济区城的棉花生产成本构成展开实地调查,从中剖析棉花生产的构成比例、产量、产值、成本、投资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之要素,探讨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如何指导棉农实行成本控制,合理投入,提高棉花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短季棉中棉所94A2941(V1)和春棉豫农棉31(V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施生长素对棉花幼苗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外施生长素可显著提高棉花幼苗鲜物质质量、叶面积和株高,V1的叶面积、株高、光合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6.0%、11.9%和19.3%;与V2相比,V1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外施生长素可提高棉花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但不显著;短季棉V1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较春棉V2大,丙二醛含量较V2低。此外,茎尖细胞显微结构表明,外施生长素后棉花幼苗茎尖生长点变大,细胞密度增大,V1叶原基和幼叶发育较V2早。由此推论,外施生长素可以促进短季棉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淮北棉区棉花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淮北棉区棉花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结合中国当前棉花发展的整体情况,提出只有走增加复种指数之路,因地制宣地推广短季棉,由两熟向多熟发展,从单作到间套复种等方法来突破棉花生产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明确了短季棉淮杂2号生育期短、前期早发、中期生长快、后期易早衰等生理特性,并具有鸡爪叶型,透光性好病虫害轻,大铃型高衣分、高品质与棉籽低酚无毒等优势。应用技术强调5月中旬的育苗,麦后3叶期移栽(或5月下旬至6月初直播),配植中等密度每公顷4万株左右,从防早衰入手实行氮、磷、钾多元素配合高肥料投入,轻化调、轻整枝、轻治虫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