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东省棉花生产现状及振兴产业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版,加快构建新时代棉花产业体系、建立绿色高效高质棉花供给系统这一主题,通过对山东省棉花生产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了山东省棉花生产总体概况,分析了山东棉花生产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就全面开辟棉花生产发展的新路径、新格局,推进新时代山东棉花产业振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汝涌  李静 《中国棉花》2009,36(11):42-44
1 建国60年,棉花生产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 1.1 从发展历史看,棉花生产走过了"低位生产"和"健康发展"两个发展阶段.翻开建国60年滨州棉花生产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滨州棉花生产虽然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经过了大发展、滑坡、徘徊、再滑坡以至稳定健康发展等多个阶段性过程,但棉花生产的支柱地位始终没有动摇.  相似文献   

3.
山东作为全国重要的棉花主产区,当前正面临着效益低下、生产下滑、产不对需等系列问题的挑战,推进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良好棉花倡议(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BCI)有利于棉农、有利于环境、有利于棉花产业发展未来的棉花生产方式,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有诸多类似之处。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系统梳理了良好棉花的概念、生产原则、生产标准和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山东滨州良好棉花实施经验和成效,提出了山东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滨州市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为山东和全国的重点植棉区,20世纪70年代"滨县杨柳雪"曾树为"棉区的一面红旗"享誉全国.棉花产业作为当地经济的优势产业曾出现辉煌,然而,"八五"末至"九五"跌人了低谷,1998年之后,又出现了恢复性发展,2000年全市棉花总产6.7万吨,单产每公顷1125kg,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创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1年棉花播种面积10万公顷,为1994年以来面积最大的1年.分析棉花生产出现恢复、发展的诸多因素,除了市场因素之外,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是实施标准化,科技对增产、增效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标准化已成为再塑棉花产业优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总结“十一五”湖南省棉花生产的成效与经验,分析棉花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湖南省“十二五”稳定棉花生产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以及稳定发展湖南棉花生产的措施和做强湖南棉花产业建设项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山东省利津县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了当前棉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实践;提出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土地和技术两大因素的内在潜力,通过惠农政策、科技带动、示范推广等措施,提高棉田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棉花生产节本增效、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实现棉花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为振兴黄河三角洲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7.
孔令英  刘追 《中国棉花》2012,39(2):12-15
 新疆兵团棉花生产具有较强优势,但在国内外竞争中,兵团棉花缺失大集团管理和运作,产业竞争优势没有突显。兵团棉花产业发展必须在生产服务、棉花种业、棉花加工、棉花流通、棉纺织等领域培育大企业集团,而政府应在制度、资金、技术、品牌和人才领域给予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东省棉花产业链实地调研和查阅统计资料,结合国内外棉花产业形势剖析了山东省棉花生产更替演变、棉花产业情况和棉花全产业链条运转情况,分析了山东省当前棉花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国内外棉花产业变化与进展,全国棉花生产格局调整进行了分析,从乡村振兴与棉花产业振兴,建立现代棉花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重构现代棉花产业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山东省棉花生产发展和棉花产业振兴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原棉供需矛盾突出,亟需构建更为稳定、安全的棉花生产格局,以提高原棉综合产能,缓和原棉供需矛盾,促进棉花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发展。经多方调研“取经”、科学分析棉花生产形势,湖南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探索出“政府-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棉花产业发展新模式,多措并举稳定恢复当地棉花生产。结合棉花生产形势分析,主要介绍了湖南省稳定恢复棉花生产的策略、采取的行动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毛树春 《中国棉花》2009,36(4):9-10
中央指出,“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我国棉花产业经济遭遇严重冲击,棉价下跌,销售不畅,“卖棉难”前所未有,棉纺增速减慢,纺织品服装出口减少。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力保棉花生产不滑波,防止棉农收益徘徊,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出台一系列发展棉花生产的新举措,对棉花产业经济产生诸多利好,号召稳定棉花生产,保障棉花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棉花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南京森力助剂厂生产的高效农作物增产调节剂“力丰”对多种农作物具有增产作用 ,而且不降低作物的品质。本试验对力丰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及其对棉花形态、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为力丰在棉花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2 0 0 0年在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进行。试验田土壤为马肝土 ,肥力中等 ,地势平坦 ,排灌系统完善。棉花品种为苏棉 12号 ,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 ,4月 18日播种 ,5月 17日移栽 ,密度 4 16 70株·hm- 2 。每…  相似文献   

12.
如东县在2005年棉花生长期间灾害频发,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极其不利。一是如东县沿海镇个别地区(如大豫镇凌港村),因前茬(麦田)使用苯磺隆类除草剂防除杂草,加之棉花播种期间天气持续干旱,除草剂在土壤中降解慢,残留重,造成后茬作物(100hm^2左右直播棉花)惨遭药害;二是2005年7月30日下午的龙卷风、暴雨、冰雹袭击如东县马塘镇三沿村,造成全村15hm^2左右棉花叶、花、蕾打落,  相似文献   

13.
贝思特牌棉花专用肥试验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理 《江西棉花》2007,29(1):33-34
苗情考察与试验表明,使用"贝思特"肥料可明显提高棉花抗灾能力,省工省时,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新疆“宽早优”植棉模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宽早优”植棉模式实现了由“矮密早”植棉模式的“向温要棉”到“向光、温和现代化装备挖潜”的转变,可提高光温利用效率,提质节本增效显著,经推广应用表现出独特优势。概述了“宽早优”植棉模式的概念、特点及优势,分析了发展前景,旨在为提高“宽早优”植棉模式推广效率,降低新疆植棉成本,提高原棉生产品质,增强新疆棉花国际市场竞争力、维护国家棉花产业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五增牌”谷粒饱在棉花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余培玉  罗兴  孟慧龙  湛丽 《作物研究》2010,24(3):168-170
在湖南南县对湘杂棉7号进行的"五增牌"谷粒饱喷施试验表明,谷粒饱在棉花上使用能促进棉株上部果枝增长,增加果节数,减少蕾铃脱落,保花保铃效果好;同时,棉株生长健壮,每公顷可增产籽棉450~750 kg。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江西省湖口县承担了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千斤棉”试验,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圆满成功。2009年10月18日,由中国棉花研究所组织全国棉花产业体系的主要领导和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测算,子棉产量达7605.9kg/hm2,  相似文献   

17.
多元微肥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它能调节棉花的生长发育,提高棉株的生理活性,我们于1996年试验,以在初花期和盛花期二次喷施效果好,叶绿素a、b含量增加0.229和0.195mg·g(-1),硝态N吸收增加1.086ug·g(-1),增21.7倍,硝酸还原醇含量增加32.0%,增强了棉株的生理代谢;后期提高了SOD酶的活性,增强了棉株抗衰老能力;增产幅度为15.1—16.05%,并能增加单铃重,衣分和改善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雨水较多,棉花主要病虫害(枯、黄萎病和盲蝽象)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棉农的植棉积极性.从2003年开始,在总结以往高产简化栽培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将有关技术和研究成果筛选组合、配套应用,在河南3个植棉大县开展大面积“一优双高”综合开发试验和示范,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实践证明,5项技术经过改进、配套组装和综合应用,是实现棉田高产节本、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九二○”喷花技术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已为人们熟知。但是,其过于费工费时,在实际应用中,推广较难。近几年杂交棉的普及推广,在杂交制种过程中,全靠手工操作。而且授粉后蕾铃脱落严重,制约着制种产量的提高。九江市农科所应用“九二○”喷花技术,经过对“九二○”不同剂量,不同喷施时期的探索,大幅度提高了成铃率,从而提高了杂交棉花制种产量,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试验于2001年在九江市农科所试验田进行。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油菜、大豆田。供试品种浔抗杂1号。于4月17日父母亲本同时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5月11…  相似文献   

20.
赣棉13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棉花新品种。2002年湖口县武山镇引进该品种原种28公斤,在西桥一组示范试种了4.2公顷。现将该品种在赣北丘陵棉区试种的表现、结果及应采取的栽培措施总结出来,供棉花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