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冀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生产布局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政策调整的需要,利用ArcGIS 9.3技术最大熵模型研究青贮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目前冀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种植区从北到东南总体呈现“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的分布格局。其中最适宜区面积占28.16%,建议种植中早熟品种;适宜区面积占57.72%,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次适宜区面积占9.65%,不适宜区占4.46%,建议对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种植模式进行调整并减少种植面积。2030s、2050s气候情景数据预测表明:1986-2050年≥10℃积温与年平均温度持续上升,降水量呈现先上升(2030s)后下降(2050s)的趋势,2030s、2050s气候影响冀西北地区青贮玉米潜在种植区域明显,表现为青贮玉米适宜区随着未来气候变化逐渐减小,不适宜区呈现从南向北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东南沿海稻区(福建)不同区域开展的双季稻主栽品种田间观测试验,采用RCSODS模型,结合水稻品种特性和稻区气候特点,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进行水稻试验品种的生长发育期及产量模拟预测;同时以田间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RCSODS模型的水稻生育期模拟误差在0~5d,产量模拟的平均误差在5%以内,模拟准确率较高,模拟结果基本符合东南沿海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鲜食甜玉米单交种津农(甜)4的选育过程,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津农(甜)4具有熟期早、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2006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鲜食或菜用玉米可以在国内多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区域范围,违反自然规律种植牧草,其生长力就会下降甚至不能生长。寒冷地区可选择种植耐寒的紫花苜蓿、聚合草、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草木樨、冬牧70黑麦、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干旱地区可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沙打旺、籽粒苋、鲁梅克斯。  相似文献   

5.
果树种植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区域来建成果园,并合理地分配种植区域,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树苗的生长习性、适宜种植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基本条件,对果树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果树的生长过程中提供充足的养分,保持土壤的肥力,才能有效促进果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晋南高海拔冷凉区生态气候复杂,早霜冻灾害频发,中晚熟玉米品种与有效积温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差距大,最终影响玉米品质。因此,在上一年度筛选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临汾市典型的气候代表区域进行了中早熟品种适应性研究,早霜冻灾害发生后调查中早熟品种与当地种植品种的乳线比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太林乡夏家岭中早熟玉米品种先玉 1409 较农户品种增产 3.81%~18.49%,脂肪和淀粉含量较高,但种植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其密植增产潜力,增产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克城镇上柳村中早熟玉米品种先玉 1506 适应性较好,较农户品种(覆膜)增产7.34%~22.66%,淀粉含量较高,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乔家湾乡木掌村地区和育 187 较农户品种增产 8.65%,先玉 1409 和先玉1506 较农户品种减产 1.66%~6.45%,且 2 个年度试验(2022 年度试验结果已发表)均表明和育 187 积温与当地光热资源相匹配,稳产性更好,增产潜力更大,其脂肪和淀粉含量较高,对早霜冻提前和低温寡照灾害更加安全,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研究结果为晋南高海拔冷凉区玉米生长发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农艺措施、实现高产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1主要原因1.1品种因素1.1.1品种生态适应性品种种植具有区域性,在不适宜的区域种植,往往因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而引发玉米空秆现象发生。1.1.2品种自身遗传性品种的自身遗传因素具有一定影响,从目前调查看,生育期长的植株比较高大的稀植品种空秆率高,相反密植品种空秆率相对低。1.2栽培因素1.2.1播种质量差整地粗放,播种深浅不一,出现大小苗,田间大苗欺小苗,导致小苗营养不足,生长缓慢,果穗发育受到抑制,形成空秆。1.2.2种植密度大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河西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黑麦品种(系),选用24个小黑麦品种(系)于2003年~2004年在甘肃省的天祝、古浪和武威三地区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运用Eberhart-rusell分析法对小黑麦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小鉴2-1258、小鉴5、小鉴18是水旱兼宜、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系);小鉴10、小鉴17、小鉴19、小鉴12、小鉴7、SWT、小品20-1528等7个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都很好,但其增产潜力不大,适宜在水肥较差的旱薄地进行种植;小鉴8的增产潜力较大,但稳定性差,只适应于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常红飞 《种子科技》2011,29(3):17-18
山西省位于北纬41°~34°,东经115°~110°之间,形成一个南北狭长,东西窄短的平行四边形。境内生态类型多样,北部区域无霜期只有130~140天,南部区域无霜期200天左右,从北到南玉米都有种植。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大,玉米种植区域自然区划成北部春播早熟区、中部中晚熟春播区和南部夏播复作区,玉米品种也相应种植早、晚、中熟品种,区域界限明显,春、夏播品种选择严格。近几年来,随着玉米种植效益的不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育适合低温严寒条件下生产的大白菜品种(组合),采用品比试验法进行了杂交组合的产量及冬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合C-2×ye15-1、C-3×37-1和强势在冬季和早春严寒气候条件下,长势强、生长速度快,包心紧实,成熟期早,冬性强,耐抽薹性好,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冬、春种植的大白菜品种在贵阳及相似气候地区进行试验示范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不同产地滇重楼与相同产地不同来源滇重楼的光合作用能力,研究其生理适应性,以期为滇重楼引种种植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利用LI-6800光合作用仪,检测分析不同产地相同品种与相同产地不同来源滇重楼的光合生理的变化模式。结果表明,采自滇西产地滇重楼的光合能力均高于滇东南产地,但差异较大;滇东南产地滇重楼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大,但其数值低于滇西产地。而不同产地的滇重楼移栽到相同环境下,其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值均低于当地品种,而胞间CO2浓度与环境CO2浓度的比值(Ci/Ca)则高于当地品种,移栽后的品种光合能力低于当地品种。研究认为,滇西地区所产滇重楼比滇东南地区光合作用能力更强,以大理州永平县滇重楼尤为突出,而移栽后的品种光合能力以及水分利用率低于当地品种。因此在滇重楼的栽培中,应筛选栽培地产的品种进行人工扩大化种植。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太子参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多样性,以及国内大部分太子参品种的特点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太子参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回顾了太子参种质资源的分布调查和表型性状多样性、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表明,培育出产量高,品质优异,抗病和适应能力强,多糖、环肽等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太子参品种,是促进太子参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对国内太子参的育种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戴玉斌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3):112-117
为明确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降低椰心叶甲入侵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失,本研究以CLIMEX软件和椰心叶甲的生物学资料为依据,结合ArcGIS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功能,利用历史气候数据(1981—2010年)和模拟未来气候数据(2071—2100年),分析气候变化对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历史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南部地区,高度适生区分布面积最大。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在国内适生区总面积增加,适生区具有北移的趋势。本研究可为椰心叶甲的管理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陕晋黄河两岸32 个县1985—2014 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技术对该区的中阳木枣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气候变化对陕晋两地红枣生产影响实地调查结果,以及陕晋两地红枣典型丰产年和受灾年关键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 技术完成研究区域各区划指标的精细化空间小网格模拟推算,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坡向地形因子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与评价。研究表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晋黄河及其支流沿岸,海拔高度730~1100 m的阳坡滩地、河谷和丘陵坡地;建议北部适宜区适当扩大中阳木枣种植面积,中南部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良种植抗裂品种,同时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连续4年(2015-2018年)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草产量比较,探究苜蓿农艺性状与草产量的关系,筛选出适宜宁夏灌区种植的苜蓿高产品种。结果表明,株高与干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554;分枝数、茎粗、叶片数、节间距、叶宽、鲜干比、叶茎比与干草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0.264、0.284、-0.064、0.344、-0.110和0.153,相关性较低且不显著(P>0.05)。株高可作为苜蓿草产量预测评价指标,国外品种WL354、康赛、标靶、岩石、挑战者、大银河和WL343在4年中干草产量突出,达80 000kg/hm2以上,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14个小麦新品种(系)的同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优化小麦品种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采用品种同异比较(理想值法)分析方法,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的15个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中筛选适宜宝鸡生态条件下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结果表明,‘西农167’综合同一度最大(0.9622),说明该品种在14个参试品种(系)中综合性状表现最好,15个性状中有96.22%的性状达到了育种目标要求,其次是‘漯6073’(0.9104),产量较高,抗倒伏和综合抗病性强;再次是‘新麦0401’(0.9021)、‘长河25’(0.8954),均表现为抗倒、抗病,产量三因素协调;对照‘周麦18’(0.8713),试验中产量中等,但该品种在当地多年表现综合性状较好,高产、稳产,因此,仍不失为一个优良品种。因此,在14个参试品种(系)中,‘西农167’、‘漯6073’、‘新麦0401’、‘长河25’、‘周麦18’等5个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优异,适宜在宝鸡市川塬灌区生态条件下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筛选出耐荫性、抗寒性较强的黄精属种质,为后续黄精耐荫、抗寒育种栽培提供合适的材料和理论依据。以来自不同地区的24份多花黄精和10份黄精为材料,测定遮荫前后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4℃低温胁迫下黄精植物叶内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质、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2种黄精的耐荫性、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遮荫处理对多花黄精和黄精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无显著影响。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来自安徽青阳和广西宜州的多花黄精种质耐荫性最优,综合评定值为0.65。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42%、2.20%、8.13%;多花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03%、1.64%、6.28%,表明黄精抗寒性比多花黄精更强;其中河南灵宝寺河村地区的黄精种质抗寒性最强,云南大理地区的多花黄精抗寒性次之,综合评定值分别为0.62、0.56。可将安徽青阳、广西宜州地区的种质作为耐荫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河南灵宝寺河村、云南大理地区的种质作为抗寒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探究浙江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为多花黄精品种选育提供基础资料。对红杆种质和绿杆种质多花黄精农艺性状比较后进行根茎LC-MS检测,并结合NIST 11数据库检索和PCA绘图分析代谢物差异。红杆种质多花黄精的株高、茎粗、叶宽和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及根茎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绿杆种质;12个多花黄精样本中共鉴定出22个化合物,两种质多花黄精化学成分的组分和代谢产物VIP值差异显著。推测两种质的产地区域和环境影响多花黄精植株表观性状,对根茎有效成分生成和积累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显示红杆多花黄精农艺性状及药用有效成分均优于常规绿杆多花黄精,可为浙产多花黄精品种选育和产业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明广东茶园春季杂草基本情况,为茶园杂草防控提供基础数据。2020年3—5月,在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3个茶叶主产区31个茶园共620块样方开展茶园杂草群落调查,采用七级目测法,记录样方杂草种类及生长优势等级。调查共发现杂草313种,出现频度高于10%的杂草有126种,其中菊科杂草23种、禾本科12种、茜草科8种、蔷薇科7种、唇形科6种、蓼科5种、豆科4种,以上7个科共包含杂草65种,占据126种杂草的51.5%。出现频度前10杂草分别为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83.87%)和菝葜Smilax china(80.65%)、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77.42%)、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74.19%)、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74.19%)、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74.19%)、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70.97%)、鬼针草Bidens pilosa(70.97%)、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67.74%)、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67.74%)。生长优势度前10杂草分别为小蓬草(17.42%)、鬼针草(17.19%)、鸭跖草(17.10%)、酢浆草(15.11%)、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12.58%)、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12.19%)、野茼蒿(12.06%)、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10.90%)、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10.65%)、地菍(9.81%)。粤东、粤西和粤北茶区优势杂草存在显著差别,粤东地区以鬼针草、小蓬草、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等杂草为主;粤西茶区以阔叶丰花草、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鸭跖草、假臭草等杂草为主;粤北茶区以小蓬草、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白茅为主。调查初步探明广东主要茶区春季杂草分布状况,为各茶区杂草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海南重楼为濒危保护植物,野生资源匮乏,在引种后的人工栽培过程中,为向其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充分发挥其光合潜力,需要了解其光合特性。以林下生长的海南重楼为材料,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特性及CO2响应特性进行测量。海南重楼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4:00。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海南重楼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为气孔导度。海南重楼的光补偿点为3.04 μmol/(m2·s),光饱和点为737.5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452 μmol/(m2·s);海南重楼的CO2补偿点为92.33 μmol/mol,CO2饱和点为1687.5 μmol/mol,羧化速率为0.0124 μmol/mol。测量海南重楼的光合特性,可为其人工栽培的光照条件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