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莎  张峭  葛瑞华 《中国猪业》2021,16(6):13-16
2021年生猪期货合约上市,“保险+期货”模式在国内各个省(市、区)落地。本文介绍了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特征以及通过该模式转移生猪市场风险的运行机制和重要意义。目前生猪“保险+期货” 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在生猪期货市场交易容量不足、风险管理公司代交易风险高等问题,同时交易所和地方政府针对项目的补贴目标各不相同,国家层面缺乏补贴指导政策等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2021年伴随着猪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尤其是中小生猪养殖企业亏损严重,同时该群体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缺乏有效地规避风险和对冲风险的金融工具。为此,本文基于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发展、提升中小养猪企业融资能力为目标,在生猪“保险+期货”的模式基础上,构建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合作机制,探索生猪“保险+期货+银行”的合作模式。通过保单收益权优先赔付银行和保险公司利用期权规避风险的方式,提升银行的放贷意愿、放贷规模和保险公司的担保意愿,以期助力中小养猪企业探索融资新方式的目的。随着该模式的发展,在未来或能够对我国生猪行业的产能稳定和价格维稳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险+期货”模式是期货行业和保险行业为解决农户收入保障,而进行合作探索的一种新模式。在该模式中,保险公司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价格保险,如生猪价格保险;而期货公司则为保险公司提供类似于“再保险”的风险转移方案,并在期货市场中进行风险对冲。从落地的生猪“保险+期货”项目来看,不同地区保险费用的补贴方式存在差异。有些地区由政府部分承担保险费用,还有些地区则由养殖企业全额负担保险费用,这就导致保险费用在一些地区偏高,不利于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在我国的全面推广。为了提高生猪养殖企业参与生猪“保险+期货”的意愿并减轻其购买保险所增加的经营成本,政府应从农业补贴政策入手,将其落实到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中。此外,政府还可以为参与项目的企业提供信用“备书”,进一步推动银行信贷的支持。这样能够促进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的发展,并在更广泛的地区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生猪期货的上市给生猪产业带来一种风险分散方式,生猪期货相关的保险+期货业务也将重新改变现有的生猪类保险产品格局。从养猪户角度来看,保险+期货可以为农户饲养的生猪上价格保险,让农户卖猪有保障,帮助化解农户面临的生猪价格下跌风险。同时农户可以根据保险价格来设计未来生产、经营的规划以控制成本,卖猪的价格有了保障,才能极大地促进生猪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可通过保险+期货的形式,与期货公司合作,实现风险共担或转嫁,形成风险对冲机制,降低生猪价格保险的经营风险,提升保险公司开展此类产品的积极性。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相关机构根据保险+期货项目对参与相关项目的农户提供政策支持或资金支持,不仅有利于巩固扶贫工作成果、夯实脱贫成效,也将促进财政资金有效利用,从整体上减轻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5.
摘要:长期以来“猪周期”给我国生猪产业链相关的养殖企业和上游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具有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的生猪期货合约能够很好地对冲一些生猪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生猪期货的上市将为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保险+期货”项目的迭代升级也将促进生猪期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保险公司根据期货市场玉米、豆粕的期货价格开发保险产品,养猪户购买该产品降低生猪饲养的价格波动,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专业运作的场外期权产品来对冲风险,期货公司利用其业务优势在期货市场上复制关联的看跌期权,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风险被稀释。赣州市南康区为生猪保险+期货试点地区,项目总承保头数1.8万头猪,总赔款47.19万元,稳定了养殖户的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做好生猪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探索生猪便捷有效的强制免疫方式,有效降低生猪强制免疫劳动强度,提高生猪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研究验证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三针同免”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并在泰州地区进行推广应用,旨在为国内猪场疫苗的联合免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日新月异, 互联网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互联网+”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方略, 针对当今宠物诊疗行业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 对小动物疾病防治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改革, 探索互联网技术如何融入课程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岗位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张驰 《中国饲料》2021,1(17):139-142
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模式,能够更好地抑制以饲料产品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保护农业经营者的基本权益不受侵害。本文分析了保险+期货模式的运行机理和看跌期权的损益状态,并重点阐述了保险+期货对饲料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指出目前保险+期货还面临着期货市场不健全、运营成本高、适用范围小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关键词] 农产品|保险+期货|金融创新|饲料产业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故城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优化自主式扶贫开发模式。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规划培育具有特色的“政银企户保+奶牛产业”的扶贫模式,助力精准脱贫。以该县“奶牛贷543”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模式的运行机制、扶贫成效以及该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旨在为推动贫困地区畜牧产业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专业认证标准建议稿的出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动物医学专业“3+1”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其中的“1”即生产实习则成为重中之重。因此,为保障相应的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必须确立“3+1”培养模式下动物医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培养体系和生产实习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建立适应“3+1”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及管理模式。通过加强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建设和管理,既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又顺应了社会变革需要和教育部相关要求,极大地增强了毕业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新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品质量和感受,乳制品消费的新鲜化和休闲化是新消费时代的发展趋势。营养鲜活、口感轻柔的巴氏奶,在我国乳制品液态奶品类中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各大乳品企业纷纷加码低温赛道抢占市场。本文基于大量的文献研究并结合消费市场趋势,从而确定探究新消费下的巴氏奶行业问题。从巴氏奶市场发展现状入手,集合巴氏奶在国家政府部门所发布的各项利好政策为发展背景优势。通过分析巴氏奶在乳品市场中的规模,发现其增速提高和占比增大的发展态势,强劲的增长吸引各大乳品企业争先布局低温市场。为了避免盲目入局,本文继续分析了巴氏奶在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上述巴氏奶发展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围绕新消费下的特点,重构“人货场”三要素,以期激活消费者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3.
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是现代奶业产业链不可分割的三大环节。探索种、养、加三者结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奶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对解决奶业深层次矛盾、构建河北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河北省奶业“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剖析奶业产业链种、养、加各环节的制约因素,为进一步促进河北省奶业可持续发展,帮助养殖场走出困境、提高养殖效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以“互联网+”为背景,对毛皮动物饲养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毛皮动物饲养学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以及该课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套完善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困扰,生猪现货价格的剧烈波动,给产业正常运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以至始终走不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严重影响到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平衡供给及经营稳定增收.1月8日,被受业界关注的生猪期货终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生猪期货的上市,有望为市场提供公开、透明和连续的价格参考,构建生猪...  相似文献   

18.
19.
依托“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的基础研究,调研分析“粮改饲”政策在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具体实施情况,剖析该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探寻“粮改饲”政策实施过程中参与主体经济效益的变动情况,针对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发掘玉米密植增产潜力,探明耐密植玉米品种“正红6号”常规施肥下的密植效应,在川中丘陵区中江县布置田间试验,设置5.25(CK,实际生产密度)、6.00、6.75、7.50、8.25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研究“正红6号”不同种植密度下生长、倒伏及产量等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指数都随之增大,而茎粗随之减小;平均每增加0.75万株·hm-2,株高、穗位高分别平均增大6.47 cm、2.13 cm,最大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大0.46,茎粗平均减小0.46 mm。密植后,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量下降,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叶和茎鞘干物质转运量增加,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先增加后降低,而叶干物质转运率降低;成熟期各部位干物质分配比重为:籽粒>茎>叶>穗轴>叶鞘>苞叶,各部位对密植的响应不同。随着密度增加,倒伏率与倒折率显著增大,空秆率、穗下垂率增大,双穗率减小;穗数显著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秃尖长呈上升趋势。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7.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最大,相比对照显著增产38.02%。由此可知,玉米密植增大了茎秆倒伏倒折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群体干物质生产力来弥补单株生产力的下降,从而获得高产。经模拟,川中丘陵区“正红6号”作为春玉米的适宜密植密度为7.94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