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畜禽粪污厌氧消化后产生的沼液处理困难,利用沼液对农作物秸秆类原料进行预处理,可为沼液资源化再利用提供新途径。为了筛选出适合秸秆厌氧消化的鸡粪沼液预处理参数,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不同添加量鸡粪沼液对玉米秸秆进行不同时间的预处理,分析鸡粪沼液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甲烷产量、消化时间及消化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添加量为70%、预处理时间为7 d时,甲烷累积产量为6 141 mL,较未处理组提高32.41%;甲烷累积产量达到80%时的时间(T_(80))缩短了37.5%;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甲烷量达到228.73 mL/g,比未处理组提高26.14%;沼液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氨氮浓度和碱度适中,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良好。说明鸡粪沼液作为秸秆预处理剂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秸秆的厌氧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正>沼气发酵时沼气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分三个阶段: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1]。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内在和外在的关联。不过处在连锁末端的甲烷菌对整个厌氧处理微生物生态系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甲烷菌的活性受温度、pH值、有毒物质、以及C、N、P比值、无机元素等的影响[2]。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猪粪常温厌氧消化过程的有机物迁移转化特征,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生物发酵罐对猪粪进行常温(18~28℃)厌氧消化处理,对消化液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全波长分析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对猪粪原料和消化液残留固体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常温厌氧消化条件下,猪粪样品的累积产甲烷量为151.12 mL/gVS,日甲烷最高产量为3.75 mL/gVS;消化液中有机物浓度降低,但胡敏素、酪氨酸含量升高;原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断被分解,木质素则在消化液中沉积下来,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养牛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导致牛粪在一些地区大量集中产生,这些牛粪如不妥善处理,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厌氧消化(沼气发酵)技术既能降解有机污染物,又能生产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是有效且环保的牛场粪污治理手段。然而,由于牛粪中难降解的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以及操作问题和工艺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牛粪厌氧消化甲烷产量较低。因此,为了使牛粪厌氧消化技术在经济上可持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工艺参数,如C/N比、温度和固体浓度等对牛粪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提高牛粪厌氧消化甲烷产量和工艺稳定性的策略,如预处理、共消化和添加外源添加剂等,以期为提升牛粪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米糠为碳源,调控消化原料碳氮比(C/N)和接种量以减缓氨氮抑制厌氧消化的作用,为生产中利用蛋鸡粪厌氧消化产沼气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在相同C/N下,40%接种量的总产气量和产甲烷量都显著高于20%的接种量;C/N为11/1,接种量为40%时,厌氧消化产生的累积总产气量和产甲烷量达到最高,分别为8859.67mL和1290.73mL;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等指标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高C/N导致pH值降低,抑制了甲烷菌的活性,VFA与高氮有机物的分解缓解了氨氮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6.
王辉  王燕  廖新俤  吴银宝 《养猪》2014,(1):73-77
选取猪场常用的3种消毒剂戊二醛、百毒杀和优氯净,通过模拟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其对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百毒杀和优氯净显著抑制系统产甲烷量;百毒杀和优氯净的高浓度使用还能显著影响总产气量;而戊二醛的使用均未显著影响厌氧消化系统的总产气量和甲烷总产量。3种消毒剂均未影响厌氧消化系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pH的变化。在本试验条件下,百毒杀和优氯净的使用影响了厌氧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而戊二醛的加入未对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生产上应采取措施防范消毒剂百毒杀和优氯净使用过程对废弃物后续处理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又称厌氧消化或沼气发酵,是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畜禽粪便中有机物浓度高,并且碳、氮的比例适中,厌氧处理时产气性能较稳定。通常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结合起来,因此畜禽粪便厌氧处理工程一般是沼气工程。自20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混凝沉淀法对奶牛养殖废水预处理效果,为奶牛养殖废水的治理提供可参考依据。论文分析了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pH、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对废水COD、浊度、SS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显示,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对奶牛养殖废水处理效果较好,pH为11.0,PAC投加量为150mg/L,PAM投加量为4mg/L时,废水COD去除率达61.4%,浊度去除率达86.6%,SS去除率达94.5%。试验表明,采用混凝沉淀法能够有效降低奶牛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可减轻后续生化处理单元的负荷。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曝气联合复合微生物强化氧化塘工艺对奶牛养殖废水COD和SS的去除效果,研究以规模化奶牛养殖废水3级氧化塘处理出水为研究对象,以复合微生物菌剂投加量、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为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影响氧化塘出水中COD和SS的主要因素,优化了处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单独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菌剂投加量为0.5 g/L时氧化塘出水中的COD和NH4+-N去除率最高,为24.01%和4.48%;同时絮凝率最大,为29.78%。正交试验表明微生物菌剂投加量是影响氧化塘出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曝气时间和曝气强度;当菌剂投加量为1 g/L、曝气强度为100 m L/min、曝气时间为12 h时对出水中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40.13%和48.59%。当菌剂投加量为0.5 g/L,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分别为200 m L/min和12 h时出水中的絮凝率效果最好,为54.57%。研究可为规模化奶牛养殖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安全利用回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阉牛不同日粮的纤维消化,瘤胃内VFA对甲烷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装有瘤胃和真胃瘘管的成年阉牛4头,体重(500±50)kg,采用4×4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在呼吸代谢室内就不同日粮的纤维消化、瘤胃内VFA对甲烷产生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DNDF)和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DADF)的甲烷产生量,在不同加工细度羊草之间(7.5mm,15mm,35mm和长草)无显著差异(P>0.05)。(2)不同精粗比日粮(0∶100,25∶75,50∶50,75∶25)的NDF或ADF降解量(kg/d)与甲烷产生量呈较高的线性正相关(r=0.8689或r=0.9775),乙酸、丙酸、乙酸+丙酸产量(mol/d)以及乙酸/丙酸与CH4产生量(L/d)之间均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r依次为0.9691,-0.9683,0.9789,0.8833)。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规模化养殖模式、园区式奶农合作组织养殖模式下的2个奶牛场,每个奶牛场选择80头健康的泌乳奶牛,按照产奶胎次、体重、泌乳阶段和产奶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头,就试验组饲粮中添加25g/(头·d)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奶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发现,经过饲喂之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有显著提高(P〈0.05)。两种模式下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均有提高趋势,但是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乳糖、非脂乳固体两个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规模化和园区式的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每天每头奶牛的净增利润分别为1.80元和0.52元。  相似文献   

12.
复合酶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试验研究了在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泌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奶牛一般饲喂方法,设立对照组和试验组。[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0.1%"天多利"奶牛复合酶,试验组(21.62kg)比对照组(20.75kg)提高产奶量4.19%,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乳脂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38%,差异显著(P<0.05);试验期间,试验组每头泌乳牛平均每天获毛利23.55元,对照组每头泌乳牛平均每天获毛利20.43元,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多盈利3.12元,增收效益明显。[结论]试验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加0.1%"天多利"奶牛复合酶,可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规模化养殖模式、园区式奶农合作组织养殖模式下的2个奶牛场,每个奶牛场选择80头健康的泌乳奶牛,按照产奶胎次、体重、泌乳阶段和产奶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头,就试验组饲粮中添加25g/(头·d)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乳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本试验结果发现,经过饲喂之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有显著提高(P〈0.05)。两种模式下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均有提高趋势,但是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乳糖、非脂乳固体两个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规模化和园区式的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每天每头奶牛的净增利润分别为1.80元和0.52元。  相似文献   

14.
赵静雯  吴慧光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1):3105-31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奶牛养殖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奶牛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的大量气体(CO2和CH4)对土壤、空气和水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大气中CO2和CH4等微量气体浓度的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奶牛胃肠道发酵所产生的CH4是牧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奶牛CH4排放能有效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在畜牧业生产中,有必要有效降低反刍动物产生的CH4。奶牛生产中CH4的排放涉及饲料营养、瘤胃发酵调控、遗传选择和牧场管理等方面,现针对如何降低奶牛生产中CH4产生的研究情况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瘤胃酸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40 头泌乳奶牛,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2%和3%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周期为预试期7 天,正式试验期30 天。通过检测奶牛生长性能指标、泌乳性能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及牛奶中的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奶牛瘤胃液pH和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奶牛基础日粮中混饲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生长性能和泌乳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参数,治疗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饲草对反刍动物甲烷(CH4)排放量的影响,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的体外发酵产气自动记录系统,结合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奶牛业常用饲草体外发酵72 h后的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发酵72 h后,供试饲草的CH4产量介于56.85~74.63 mL.g-1DMloss,最高的为玉米(Zea mays L.)秸秆,最低的为苜蓿(Medicagosativa L.)干草Ⅰ。体外发酵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青贮玉米、苜蓿干草Ⅰ、苜蓿干草Ⅱ、羊草(Leymus chinensis T.)干草、苜蓿茎秆、玉米秸秆。各饲草的产气动态均呈指数函数变化,趋势相似,在0~24 h内累计产气量迅速增加,24~36 h内增长速率渐缓,36 h以后速率趋于平缓。各饲草的CH4产量与其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粗蛋白(CP)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常规养分含量与CH4产量的回归模型:PCH4=60.02-0.91×CP+0.44×ADF(R2=0.96)。综上表明,饲草的CH4产量与其品质有关,优质饲草体外发酵程度高,CH4产量低,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温室效应,而劣质饲草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瘤胃发酵产物乙酸、丙酸以及乙酸和丙酸比对奶牛干物质摄入量(DMI)、产奶量(MY)和乳成分的影响。通过回顾已发表文献,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构建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试验整理了关于奶牛生产性能的中文及英文相关文献51篇,共计181个处理,研究不同的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饲料添加剂对不同生理阶段泌乳奶牛瘤胃发酵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基于此51项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瘤胃内乙酸和丙酸产量相比,奶牛的产奶量(R2=-0.426,P<0.01)、乳脂率(R2=0.359,P<0.01)、乳脂产量(R2=-0.257,P<0.01)、挥发性脂肪酸(VFA)(R2=-0.226,P<0.05)和干物质采食量(DMI)(R2=-0.485,P<0.01)与瘤胃发酵产物乙酸和丙酸比有更强的相关性;瘤胃乙酸和丙酸比与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脂产量和DMI存在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P<0.01),其比值的增加会导致DMI、产奶量、乳脂产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脂率极显著升高(P<0.01),瘤胃乙酸和丙酸的比值每增加1,乳脂率增加0.26%,奶牛的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分别减少2.34和4.99 kg。通过荟萃分析发现,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可以更科学地预测乳脂在乳中的占比且准确反应牛奶乳脂率的变化,为饲粮的选取及调控乳品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索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饲料甜菜对其泌乳量的影响,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方法:2011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选择健康黑白花奶牛6头,随机分为试验组(饲料甜菜组)和对照组(普通饲料组),进行饲料甜菜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头均日产奶量增加2 kg,产奶量提高7.9%,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粗饲料采食量增加14%,饲料成本增加504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头日均收入高6.8元,增加纯收入1 124元,经济效益提高13.2%,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饲料甜菜饲喂奶牛,牛奶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在实践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将18头荷斯坦产奶牛随机分为试验6组,每组3头,试验Ⅰ~Ⅵ组奶牛依次饲喂不同精粗料比(精料:粗料)的TMR1(20∶80)、TMR2(30∶70)、TMR3(40∶60)、TMR4(50∶50)、TMR5(60∶40)、TMR6(70∶30)的日粮,探讨不同精粗料比TMR对奶牛粪尿、N、P的排泄量和CH4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饲喂TMR4与饲喂TMR1和TMR6的奶牛相比,每头奶牛每年CH4释放量减少15.20Kg和89.84Kg;粪便排泄量减少1.37t和1.41t;N降低3.71kg和17.50kg;P减少2.59kg和4.07kg,比TMR1FCM提高10.54%(P〈0.05);乳脂率增加9.67%(P〈0.05);乳糖增加7.26%(P〈0.05),能减少奶牛对土壤水源及空气的污染,提高奶牛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