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紫云英-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团聚结构、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有机肥1 500 kg/hm2+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CK)、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30 000 kg/hm2(B1)、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45 000 kg/hm2(B2)和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60 000 kg/hm2(B3)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未显著提高大团聚体的含量,却明显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改善了土壤结构,且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随着紫云英翻压量增加,水稻生育期逐渐延长(CK相似文献   

3.
脱硫石膏对乔木树种抗盐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脱硫石膏提供的外源钙化合物对乔木树种耐盐性生理影响,本试验利用新疆阜康电厂脱硫石膏,研究外源钙化合物对4个树种(长枝榆、白榆、大叶白蜡、紫穗槐)的耐盐性、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后,加快了林木生长,提高了林木的存活率、耐盐指数;增加了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脯氨酸的含量和K+离子的吸收能力,但是却降低Na+离子的吸收。因此推测,外源钙化合物通过影响植物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调节植物体内K~+/Na~+的平衡,增加植物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下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选取湖北省荆州市水稻—紫云英轮作定位试验,通过湿筛和密度分级的方法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结果表明:各粒级团聚体含量以>5 mm为主(57.08%~80.01%),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增加>5 mm团聚体的含量与团聚体的稳定性。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NPK+G)和紫云英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G+S)处理显著增加5~2、2~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团聚体内以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为主,不同处理均提高团聚体内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及微团聚体内细颗粒有机碳的含量,降低粗颗粒有机碳的含量。相比于对照(CK),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并促进了团聚体内细颗粒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燕麦与脱硫石膏对内蒙古河套地区盐渍化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盐渍化格外严重,盐渍化土壤改良是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生物与化学技术结合是盐渍化土壤改良发展方向之一,为了探讨燕麦和施用脱硫石膏结合对本地区盐渍化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种植燕麦和施用脱硫石膏(30t/hm。)2个处理,在春季灌溉洗盐后采取土壤样品,在燕麦收获期采取植物和土壤样品,测定植物生物量和NPK含量,以及土壤pH、EC、盐分离子含量,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磷钾等指标。结果表明:春季灌溉洗盐,能够大幅度降低土体各层土壤pH、EC和盐分离子含量,尤其是表层土壤降低的幅度更大,pH和EC分别降低了14%~17%和7%~69%。主要盐分离子Na‘和SO。。。分别降低了80%和39%,施用脱硫石膏对灌溉洗盐没有显著的影响。施用脱硫石膏对燕麦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其NPK营养有负面的影响。种植燕麦显著地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比较小;同时施用脱硫石膏,对降低盐分没有显著的作用,但可提高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表现出一定的交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分布、水稻产量的影响。在减量氮、钾肥20%条件下,设置CK(不施化肥、紫云英)、F100(常规施肥)和翻压紫云英15 000(GM1),22 500(GM2),30 000(GM3),37 500 kg/hm2(GM4) 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和F100处理相比,减量施用氮、钾化肥20%并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均能增加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中1.000~2.000 mm,0.500~1.000 mm粒级的占比。减量施用氮、钾化肥20%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对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无显著影响。减量施用氮、钾化肥20%,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均显著(P<0.05)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1.000~2.000 mm,0.500~1.000 mm粒级中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占比,同时也提高了1.000~2.000 mm粒级养分贡献率。4个减量施肥翻压紫云英处理中以减量施用氮、钾化肥20%翻压紫云...  相似文献   

7.
种植耐盐植物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不同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之间的盐分差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4种耐盐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和盐分离子的测定分析,研究了4种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和主要盐分离子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种植耐盐植物对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其中田菁对表层及0~80 cm土层的脱盐效果最好。10月份时耐盐植物处理表层土脱盐效果顺序为田菁>苏丹草>苜蓿>碱蓬;0~80 cm整体各处理的脱盐顺序为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 HCO3-、Cl-和SO42-均在对照的0~10 cm土层中含量最高,耐盐植物根际土壤0~10,10~20 cm土层中Na+和Cl-含量要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的含量。种植耐盐植物后,根际土壤中可溶性Ca2+含量增加,使更多的Na+被取代后将其移除到耕层以下,说明种植耐盐植物处理对Na+的移除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农业碳排放约占全球年均总排放量的25%,为实现中国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农业对CO2的吸收与排放需达到自然平衡。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具有碳降解功能的微生物分解SOC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向外界释放CO2等温室气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农田SOC矿化与作物养分供给、CO2形成和排放紧密相关,但SOC矿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土壤耕作是驱动农田土壤碳固定的关键因素,耕作方式对SOC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被视为微生物碳矿化产生CO2的生化反应器,SOC的矿化分解离不开其对微生物以及对应酶的利用。可见,耕作方式通过直接作用改变土壤团聚体结构,进而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最终对SOC矿化产生影响。就此归纳总结了关于耕作方式、土壤团聚体及关联土壤微生物对农田SOC矿化的影响,以期从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入手,减少农田SOC矿化,为中国实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研究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对不同连作年限的响应,为棉田土壤固碳提供理论依据。以连作5、12、17年(L5、L12、L17)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连续种植年限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与种植1年对照CK处理相比,连作17年处理,0~20、20~40 cm土层>2 mm粒径团聚体百分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16.7%、13.2%(P<0.05);各土层,连作5年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分别为11.8、10.6 g/kg,较对照显著提升16.2%、15.1%;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以>2 mm粒径最大,占50%以上,<0.053 mm粒径的碳贡献率最小。连作不利于土壤质量的保持,但短期连作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起正向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连作5年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连作5年后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利用秸秆并进行碳固定,在青岛农业大学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包括相同施氮条件下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WCN)和一季小麦秸秆还田(WN),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WC),对照(CK)及单施有机肥处理(M),测定玉米-小麦轮作收获后土壤中的总有机碳、土壤的活性碳组分(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团聚体、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及各活性碳组分含量均表现为M>WCN>WN>WC>CK,其中M处理和WCN处理总有机碳含量在小麦季和玉米季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9.78%,117.94%和84.73%,98.03%,差异显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25~2.00 mm粒级占比、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平均质量直径及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亦表现为M>WCN>WN>WC>CK,与对照相比,M处理和WCN处理在0.25~2.00 mm粒级占比提高了10.2,9.6百分点,几何平均直径和平均质量直径分别提高了53.1%,45.8%和10.9%,5.4%,各粒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129.9%...  相似文献   

11.
脱硫石膏及改良盐碱地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更好地开发利用山西省后备耕地盐碱地、提升山西省粮食产量,对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太原一电厂脱硫石膏和山西省资源较为丰富的风化煤为改良剂,研究了其对大同盆地盐碱地土壤重金属、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太原一电厂的脱硫石膏不会对土壤环境和作物造成重金属污染;施用脱硫石膏能降低土壤pH,但会增加土壤盐分含量,如结合有机物混合施用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脱硫石膏最佳施用量为22.5 t/h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改良物料(脱硫石膏、草碳、腐殖酸)单一施用与不同配比在盐碱土壤上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改良效果,于2014—2015 年在山东乐陵地区进行了8 处理3 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季小麦相比未改良处理,脱硫石膏、有机物料单一施用及不同配比均没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玉米季时,脱硫石膏与腐殖酸单一施用与其1:2 组合与未改良处理在玉米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脱硫石膏与腐殖酸1:1 组合实现玉米增产40%。改良物料1:1 组合措施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的氮与钾浓度,同时降低土壤pH 0.5 个单位。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交换性钠的含量显著降低,维持了土壤溶液中钾钠比的平衡。因此,盐碱土短期的改良过程中,脱硫石膏与腐殖酸1:1 组合施用,对于改良土壤盐碱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盐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小区产量为7652.10 g/7 m2~8609.17 g/7 m2,均显著高于对照(CK,6782.30 g/7 m2)。室内盆栽试验各处理在根长、根干重、株高、苗干重、次生根明显高于对照。改善了土壤,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田间试验中A处理的全氮、全磷分别高于对照0.83%和0.97%;速效磷A和速效钾C处理分别比对照高5.56 mg/kg和15.04 mg/kg;室内盆栽试验也有相同趋势。速效钾对玉米幼苗的根长、根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628和r=0.5399;全氮、速效磷对玉米穗重、小区产量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施入生物有机肥起到了改良盐碱土壤、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干旱区盐碱土的特点,探究该区域改良盐碱土壤的最适改良剂产品。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设计对照组(CK)、盐碱专家(Y)、磷酸脲(L)及微力壮(W) 4个处理,分析不同改良剂对中度盐碱地表层20 cm土壤盐分、pH、总碱度、钠吸附比(SAR)及棉花苗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改良剂均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和pH,促进棉花苗期生长,提高棉花产量。其中,Y处理和L处理的抑盐效果较好,盐分相对升高率分别较CK处理降低107.73%和101.67%;与CK处理相比,Y处理土壤pH显著降低了0.15个单位,并显著促进棉花苗期生长和提高棉花产量,增产5.84%;Y处理和W处理降低土壤总碱度的效果最好,分别比CK处理显著降低了0.46和0.41个单位,但降低SAR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各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盐碱专家是该试验区较适宜的盐碱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析微地形下土壤受雨滴打击后产生的结皮类型及团聚体组成差异。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坡面不同位置的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以及土壤可蚀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含量为指标,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0.2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占37.28%、43.58%、36.69%、40.34%;(2)以降雨历时5 min为例,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的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率分别为:51.49%、46.00%、62.76%、51.02%;(3)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分别为:0.15、0.20、0.14、0.17 mm;(4)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土壤可蚀性K值的大小分别为:0.223、0.200、0.229、0.205。微地形下产生结皮差异使得水稳性团聚体分布有所区别,因此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氮运筹对紫色土旱地烤烟碳代谢、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紫色土旱地烤烟适宜水氮耦合模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水氮运筹对赣南紫色土旱地烤烟碳代谢、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施用氮肥能够提高旺长期中部叶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不同水分条件下,增加氮肥追肥比例均能促进烤烟光合作用。旺长期和成熟期叶片干物质量、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且灌水处理高于自然降雨处理;灌水和增加氮肥追肥比例能够提高中部叶还原糖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综上所述,合理的水氮运筹能够促进烟株的生长和代谢,进一步加大烤烟水氮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摘要:研究利用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土壤改良剂的特有的性质,能够有效地改善盐化潮土土壤的理化环境并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试验采用改良剂成分比例不同的2种配方、4个施用量,以不施改良剂处理为对照,9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改良剂与基础土壤相比降低土壤容重2.30%~11.86%;增加土壤总孔隙度0.16%~10.52%;增加毛管孔隙6.28%~26.30%;降低非毛管孔隙7.82%~52.38%。2种配方改良剂的不同施用量与对照相比,土壤全盐量、ESP、Na++k+和Cl-离子分别下降了5.88%~127.27%; 1.74%~95.69%;34.05%~185.5%;和164.94%~471.2%。增加土壤SO42-和Ca2+最多达到481.19%和478.25%。施用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改良剂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离子组成,同时也为作物提供了丰富的腐殖酸及Ca、S等营养物质,与对照相比提高玉米产量10.19%~30.99%,增加经济效益10.72%~18.67%。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有机碳循环与农田地力提升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笔者以保护性耕作长期试验地为平台,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总有机碳、全氮及其不同组分在潮土中含量的影响。笔者通过研究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氮、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在不同土层深度中的分布情况,揭示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潮土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翻耕,2年或4年翻耕1次的间歇性翻耕和全免耕处理0~5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2.40%、2.80%、16.00%,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23%、1.32%、11.11%,免耕处理下10~20cm土层中总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秸秆还田条件下,实施间歇性翻耕和免耕能显著提升0~5cm、5~10cm土层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相比于常规翻耕,间歇性翻耕、免耕处理下0~5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免耕处理下10~20cm土层中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秸秆还田对0~1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溶解性有机氮及其它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总体来看,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表层0~5cm土层中碳、氮储量的增加,免耕条件下“养分表聚”的负面效应可通过间歇性翻耕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改良盐碱土壤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食用菌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改良盐碱土壤的潜力。笔者研究了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的物理指标,并用混合肥施用盐碱土壤栽培大蒜,测定大蒜苗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比例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栽培大蒜(对照组),大蒜苗生长指标好于不添加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木耳菌糠和鸡粪的盐碱土壤栽培大蒜(发酵组),大蒜苗生长指标好于仅添加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也明显好于不添加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交互试验数据分析,混合堆肥的最佳条件:菌糠添加量15%,鸡粪添加量8%,堆肥含水量45%。由此说明,盐碱土壤添加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物,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