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探究单萜酚类化合物与杀菌剂混配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筛选能够防治水稻、玉米纹枯病的药剂,本研究分别将百里香酚、香芹酚与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混配,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R. solani的抑菌活性,并以孙云沛法评价了单萜酚与杀菌剂混配的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香芹酚、百里香酚与噻呋酰胺以1:5、1:4、2:3、3:2、4:1和5:1比例混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香芹酚和噻呋酰胺4:1混配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928 mg/L,共毒系数(CTC)为1397.39;香芹酚与苯醚甲环唑以3:2、4:1和5:1比例混配以及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以2:3、4:1和5:1比例混配也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对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增效作用明显,香芹酚与噻呋酰胺的4:1混剂对R. solani抑菌活性高,具备应用于水稻、玉米纹枯病的防治的潜力。天然单萜酚类化合物与杀菌剂以一定比例混配能够显著提高其抑菌活性,在杀菌剂研发、筛选中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马铃薯皮中提取分离出α-茄碱.通过牛津杯法研究α-茄碱对灰葡萄孢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并采用平板涂布法测定其最低抑茵浓度(MIC).结果表明,α-茄碱对灰葡萄孢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抑制强度呈剂量依赖性,当α-茄碱浓度为50μmol/L时.对灰葡萄孢菌表现出高度敏感性:α-茄碱对灰葡萄孢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5%。以灰葡萄孢菌为指示菌研究其稳定性.表明α-茄碱在中性(pH=7)条件下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效力最强。当加热温度低于80℃时,α-茄碱的抑菌活性比较稳定,而当温度升高到121℃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抑菌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4.
5.
内生细菌TY-6对樱桃采后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和定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内生细菌对樱桃采后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和定殖特性,本研究采用研磨法对樱桃果实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并采用平板对峙法、针刺接种法、利福平抗性标记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离体抑菌活性、活体伤口定殖特性和系统发育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樱桃内生细菌TY-6对灰霉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离体和活体抑菌效果分别为89.08%和79.18%,且在20℃和0℃下均可在樱桃果实伤口处稳定定殖,形成保护,稳定定殖后伤口处菌株数量分别为2.22×105CFU/g和1.15×105CFU/g;拮抗细菌TY-6经16S rRNA序列鉴定为Bacillus tequilensis。因此,拮抗细菌TY-6对樱桃采后灰霉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为樱桃采后病害微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筛选获得对灰霉病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明确其胞外抑菌物质的活性及稳定性,为灰霉病提供安全、高效、易行的生物防治方式,并为其后续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我国云南、黑龙江、新疆、河北等地蔬菜种植土壤样品129个,采用稀释涂平板法分离获得芽孢杆菌4 200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获得191株具有灰葡萄孢菌拮抗性能的菌株,其中菌株KA4的抑菌能力最强,对灰霉病菌的抑菌率为65.34%。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鉴定方法进行了KA4菌株的鉴定,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命名为BA-KA4。BA-KA4的无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稀释10,20,40倍的无菌发酵液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83%,65.19%,45.38%。通过单因素法测定了不同处理温度、pH值和紫外照射时间对BA-KA4无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该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温度、pH和紫外线稳定性。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BA-KA4能够抑制灰霉病菌生长、胞外抑菌物质活性稳定,可作为灰霉病生物防治的优良微生物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黄瓜灰霉病产芽孢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L-72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灰葡萄孢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产芽孢拮抗菌株7株.采用液体发酵法对初筛菌株进行了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L-72,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为Bacillus属.用PCR法扩增其16S rDNA,测定全序列(1 432 bp),与GeneBank中已知菌的16S rDNA序列对比,并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L-72菌株进化树,结果表明,L-72菌株与9种模式菌株相似度均低于97%.因此,确定L-72菌株是与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最近的Bacillus属中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明确生防菌绿僵菌与常用杀菌剂之间的相容性,本文检测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生防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QC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供试杀菌剂与绿僵菌的相容性均比较差,同时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1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相容性最差,即使在稀释浓度10 000倍作用下对绿僵菌QC菌株菌丝体生长抑制率可达到100%,几乎完全抑制绿僵菌菌株QC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其他6种化学杀菌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也是极强。因此,在田间施用杀菌剂时,需避免这几种化学杀菌剂与绿僵菌菌株QC的混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和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嘧菌环胺和啶酰菌胺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研究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的复配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咯菌腈的毒力最强,EC 50值为0.0845 mg/L;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的抑制作用次之,EC 50值分别为3.6023、5.6300 mg/L;啶酰菌胺的抑制作用最低,EC 50值为68.2860 mg/L。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5种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 50分别为0.3483、0.5291、0.5741、1.8751、3.9185 mg/L,共毒系数(CTC )分别是397.50、166.64、28.75、4.85、2.24。配比为1:2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 )为397.50。 相似文献
12.
13.
为考察打叶复烤工序对卷烟主流烟气主要酚类化合物,包括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苯酚、间、对甲酚、邻甲酚释放量的影响,选择了B3F、C3F、X2F 3个等级烟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卷烟主流烟气7种酚类化合物释放量与烟叶等级部位呈极显著相关,影响顺序为B3F>C3F>X2F。(2)打叶复烤工序对B3F和X2F烟叶酚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排列是:烟片复烤>一次润叶>二次润叶,对C3F烟叶酚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排列则为:一次润叶>烟片复烤>二次润叶。 相似文献
14.
15.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和河北省不同地区的157株灰葡萄孢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中86株野生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EC50值)在0.0135~1.2832μg/mL之间,相差95.05倍,平均值为(0.3958±0.3485)μg/mL,可作为敏感基线。田间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的低抗菌株,占检测总株数的9.5%,未检测到中抗菌株和高抗菌株。通过测定灰葡萄孢不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和异菌脲的敏感性,发现苯醚甲环唑与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和异菌脲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几种杀菌剂复配对棉花红腐病菌的联合毒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世高等7种杀菌剂对棉花红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复配剂的筛选.结果表明,施保克对棉红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为0.0923 mg·L-1;三唑酮、世高、丙环唑、阿米西达毒力依次减弱,代森锰锌的毒力最小.施保克分别与世高、三唑酮、代森锰锌、丙环唑、多菌灵,世高与代森锰锌复配等组合的EC50值均大于单剂或其中之一的EC50值, CTC值均低于50,表现明显的拮抗作用;世高与多菌灵按2∶1,1∶1,1∶2,1∶3,1∶5配比复配对病菌的EC50值范围为0.9742~1.4938 mg·L-1,平均为1.2247 mg·L-1;CTC1∶1> CTC1∶3> CTC1∶2> CTC2∶1> CTC1∶5,表明各配比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1∶1配比的EC50值为0.8509 mg·L-1,明显低于单剂的EC50值,CTC为286,增效作用最大.综合经济效益和增效作用两方面考虑,1∶3配比最佳. 相似文献
17.
红枣样品经过超声波法、索氏回流法、萃取法三种不同方法处理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相应检测波长下对没食子酸等9种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没食子酸外,儿茶素等八种酚类化合物检测浓度在0.002~0.010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54~0.9998,以儿茶素为对照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3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7%。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占检测到的酚类物质总量的55%以上。该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陕北红枣中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冷冻贮藏中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的分布特征,以青海省地方梨优良品种‘软儿梨’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软儿梨果实后熟(室温)、冻藏(-18℃)和解冻(室温)3个时期的果皮、果肉中总多酚、绿原酸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软儿梨果实后熟后,酚类物质果肉?果皮,多酚氧化酶则果皮?果肉;冷冻贮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绿原酸在果皮急剧下降、果肉中略有增加。解冻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个部位总酚、多酚氧化酶下降明显,而果皮中的绿原酸变化不大。研究表明:软儿梨果实后熟后,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分布呈现区域化,冷冻贮藏加剧了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积累,导致了软儿梨冷冻贮藏后果皮先于果肉发生了褐变。 相似文献
19.
E. H. Kim P. Seguin J. E. Lee C. G. Yoon H.‐K. Song J.‐K. Ahn I.‐M. Chung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2011,197(1):75-80
The gradual disruption of the ozone layer in the stratosphere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exposure of plants to ultraviolet‐B (UV‐B, 280–315 nm) radiation. UV‐B radiation is known to affect crop growth and quality negatively.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elevated UV‐B radiation levels on the isoflavones and phenolic compound concentrations of seven soybean varieties. UV‐B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 of most isoflavones and phenolic compounds in soybean seeds. Exposure to elevated UV‐B levels overall resulted in 35 % reduction in total isoflavones and 31 % in phenolic compounds concentrations. The effect on individual isoflavones and phenolic compounds depended on the compound and variety, but UV‐B overwhelmingly reduced concentration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ncreased UV‐B radiation negatively impacted soybean quality by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ounds that have health‐benefici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