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给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发提出依据,用黄连、黄芩、大蒜、金银花、柴胡和连翘6种植物的浸提液单剂及其复合剂对尖孢镰刀菌进行处理,探索浸提液单剂及复合剂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综合对尖孢镰刀菌菌落生长和产孢量两方面的影响,植物浸提液单剂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好的处理分别是50%黄连、30%黄芩、20%金银花、60%柴胡、50%连翘、60%连翘以及10%大蒜、30%大蒜、60%大蒜。6种植物浸提液对尖孢镰刀菌均有抑菌作用,以黄连的抑菌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为52.95%,平均抑产孢率为59.46%。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菌拮抗内生菌的抑菌活性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看麦娘内生菌生物防治资源,通过离体拮抗试验、生防试验和分子鉴定等方法,研究了野生日本看麦娘内生真菌KMN-1和KMN-11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菌株的分类地位。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2株内生菌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拮抗作用,KMN-1和KMN-11菌株发酵液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6 572.97 mg·L-1、5 218.34 mg·L-1。进一步采用离体麦穗和田间小区系统研究KMN-1和KMN-11发酵产物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KMN-1和KMN-11对小麦赤霉病均表现一定的防治作用。离体麦穗上,KMN-1发酵产物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8.13%、76.52%;小区生防试验中,2株内生菌代谢产物均可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经形态特征和分子学鉴定,初步确定KMN-1菌株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KMN-11菌株是变红镰孢(Fusarium incarnatum)。本研究表明从镰孢属和链格孢属内生菌中寻找生防菌株的前景广阔,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有潜力的农用抗生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微波辐射处理对浓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微波辐射条件下白酒样品中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新酿优级酒在微波辐射温度45℃,微波辐射时间80 min,微波辐射功率500 W条件下,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比例与四年中级酒最接近;与新酿优级酒相比,最佳微...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烘烤花生中挥发性物质,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鉴定萃取物的风味组分,并将样品偏差值和感官评价相结合,评价萃取物香气协调性变化,综合进行萃取条件的优化,以建立一种烘烤花生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结果显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20min;超临界CO2萃取能萃取出烘烤花生中近85%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该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物风味轮廓感官上与烘烤花生原始风味接近.采用样品偏差值可以定量评价超临界萃取烘烤花生中风味物质香气协调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下菌根菌接种对蔗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水泥池以预接种主能苗移栽的方法,研究菌菌漏斗孢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菌接种后降低了蔗叶水分胁迫下的活性氧(O2^-)产生速率,提高了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活性氧清除能力增强,减少了活氧的积累及由此引发的膜脂过氧化,延缓了质膜透性的增加和膜结合  相似文献   

6.
植物促生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促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有益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挥发性物质低分子量、弱极性、高蒸汽压、低沸点、亲脂性的特点使其与微生物其他性质的代谢产物相比,具有能够长距离传播、介导生物体间非接触的相互作用、低浓度即可被感知等优势。本文从植物促生微生物挥发性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促进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积累、抑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阻碍食草动物取食等方面综述了植物促生微生物挥发性物质重要的生态功能及这些功能间的相互关系和具体作用机制,并对植物促生微生物挥发性物质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前苯丙噻重氮处理抑制厚皮甜瓜采后挥发性物质的释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50 mg/L苯丙噻重氮(BTH)于采前1周喷洒“银帝”甜瓜植株和果实,采收后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果实常温贮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变化。结果表明:BTH处理可明显抑制果实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处理者挥发性物质的释放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对照果实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呈单峰形变化,至采后第7 d达到高峰。BTH处理者挥发性物质的释放总量也明显低于对照。此外,BTH处理对10种甜瓜特征成分的释放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花生化感物质降解菌对化感物质降解率以及连作障碍拮抗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利用优化培养后制备的复合菌剂进行大田试验(复合菌剂中降解菌有效活菌数总数达3×1010cfuml~(-1),拮抗菌有效活菌数1.12×108cfuml~(-1)),研究了复合菌剂对花生病害、降解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及菌剂加倍处理对化感物质的降解率分别达66.7%和89.4%;菌剂的施入对花生网斑病、焦斑病和褐斑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菌剂加倍对网斑病抑制效果2年分别能达到56.1%和72.1%;花生生育期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菌剂处理比空白分别能提高6.2%~34.5%和4.9%~31.1%;复合菌剂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花生产量2年皆以菌剂加倍最高,分别为3734.2 kg hm~(-2)和3708.6 kg hm~(-2),复合菌剂在花生整个生育期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金华火腿风味物质的形成过程,以60只杂交猪后腿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加工金华火腿,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6个工艺点的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出峰面积,并用判别分析法分别研究了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出峰面积和出峰面积占总出峰面积的百分率建立的判别函数判断金华火腿加工程度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用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峰面积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有20种挥发性化合物进入判别函数,而用峰面积占总出峰面积的百分率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有17种挥发性化合物进入判别函数,建立的两套判别函数都能准确判别火腿的加工程度.结果提示:金华火腿风味化合物是在加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不同加工阶段,火腿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比例各具特征,可以用以辨别火腿的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10.
根霉菌(Rhizopus oryzae)是热带果蔬采后主要病原真菌之一,不仅引起果实腐烂,影响果实风味,还能分泌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麦角类生物碱,对果蔬贮藏具有极大的危害。本研究从腐烂的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Zhangji)中分离主要致病菌,经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分析辅以传统的形态学观察法,鉴定其遗传背景,然后利用碳酸氢钠(SB)、硼酸(BA)、肉桂油(Co)、硝普钠(SNP)、亚磷酸盐(Phi)等5种已知抑菌物质处理病原菌。通过检测处理前后病原菌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以及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cv.Ailsa Cragi)果实接种实验,确定5种抑菌物质对病原菌发育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通过回接试验证实为草莓的主要致病菌,致病力强,果实发病部位出现明显的褐化、软化以及水化,病征与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引起的软腐病表型相似。同时,利用ITS通用引物扩增得到大小约600 bp的产物,经比对后与Rhizopus oryzae的r DNA-ITS序列完全一致,因此判断该病原菌为R.oryzae。此外,本研究选用的5种物质对R.oryzae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均与浓度成正比。当SB、BA、SNP、Co以及Phi的浓度分别达到0.2%、0.2%、0.5%、0.02%及5 mmol/L时,培养6 h后对照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超过90%,而抑菌物质处理的孢子萌发率均低于10%。因此,这些浓度被确定为5种物质的最低抑菌浓度。在最低抑菌浓度下,尽管抑制效力有所不同,但5种抑菌物质均能明显延缓芽管伸长及菌丝扩展速度,降低病原菌生物量积累,引起病原菌糖吸收障碍,并对R.oryzae诱发的番茄软腐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中BA、Co和Phi在体外抑菌实验中效果优于SB和SNP;SB、BA以及Phi对番茄R.oryzae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优于Co与SNP。本研究为果蔬采后病原菌R.oryzae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发SB、BA、Co、SNP以及Phi等5种抑菌物质的应用潜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阔世玛(Sigma Broad)对谷子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张杂谷5号和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施药后7 d测定不同浓度(0、7.5、15.0、30.0、60.0 mg·L-1)的3.6%阔世玛水分散粒剂对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关键酶活性和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活性、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活性以及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着阔世玛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阔世玛浓度高于15 mg·L-1时均与CK差异显著;而2个品种的苹果酸酶(NAD-ME)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活性以及可溶性物质含量均随着阔世玛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AD-ME活性、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阔世玛浓度为15 mg·L-1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阔世玛处理会降低光系统反应中心的活性及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PEPC、NADP-MDH和PPDK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温室大棚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提高草莓硒含量的影响以及硒在草莓植株中的转运和分布,旨在为富硒水果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草莓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当喷硒量为20、40、60 g Se·hm~(-2)时,亚硒酸钠处理40 d后草莓果实样品中硒含量分别为0.03、0.10、0.15 mg·kg~(-1)FW,分别为对照的3、20倍和30倍;硒酸钠处理40d后草莓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5、0.12、0.17 mg·kg~(-1) FW,是对照处理的5、24倍和34倍。但是叶面喷施的硒持续供给果实的能力有限,随着草莓果实的连续生长,后期采收的草莓中硒含量显著下降。叶面喷硒后,叶片吸收的亚硒酸钠约有30%转移到了根部,而硒酸钠则更多地累积于叶片中,转移到根部的量不到15%。草莓初花期叶面喷施硒可以显著提高前期草莓果实中硒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草莓中硒的含量显著下降,喷施亚硒酸钠的处理硒向根部转移的能力高于硒酸钠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NO处理在草莓果实采后保鲜中的作用机制,以红艳草莓为材料,定期测定草莓果实室温下的品质、抗氧化物质含量、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和苯丙烷类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NO熏蒸处理能有效抑制草莓果实采后腐烂,其最优浓度为20μL·L~(-1)。NO处理可显著抑制草莓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降低细胞膜过氧化程度,保持较好品质;也可显著提高草莓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肉桂醛羟化酶和查尔酮异构酶等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加总酚、花色苷和总黄酮的积累,提高草莓果实的抗氧化活性。因此,适宜浓度的NO处理(20μL·L~(-1))可提高草莓果实贮藏品质,延长保鲜期。本研究为丰富草莓果实采后保鲜技术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品种和生长期嘉宝果叶片酚类及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分别通过比色法、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沙巴、四季早生、福冈等9个品种嘉宝果老/嫩叶的总酚、总黄酮、精油含量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巴嫩叶的总酚含量(31.87%)最高;阿根廷嫩叶总黄酮含量(24.81%)最高;沙巴老叶精油含量(2.78‰)最高,其次为沙巴嫩叶(2.42‰)。老叶中相对含量在0.05%以上的挥发性化合物有31~44种,均以萜类为主;嫩叶中相对含量在0.05%以上的化合物有28~40种,同样以萜类为主。除沙巴、阿根廷、大红钻老/嫩叶和福冈老叶外,其余老/嫩叶均以倍半萜为优势成分。沙巴老叶主要成分为α-蒎烯、桉叶油醇;沙巴嫩叶为β-蒎烯和α-蒎烯;阿根廷老/嫩叶、大红钻嫩叶和白艾斯老叶为β-蒎烯;福冈老/嫩叶为β-石竹烯;四季早生、大巨红晶、艾斯卡老/嫩叶为β-胡椒烯;乔尼尔老/嫩叶为β-石竹烯、β-胡椒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萜含氧衍生物、α-蒎烯、单萜烯、β-蒎烯、α-芹子烯是导致不同品种间嘉宝果老叶香气差异的主要物质;倍半萜烯、单萜烯、β-蒎烯、α-蒎烯、β-石竹烯是导致不同品种间嘉宝果嫩叶香气差异的主要物质。综上,沙巴嫩叶总酚含量最高,精油含量较高,活性挥发性物质蒎烯(α-蒎烯+β-蒎烯)相对含量高达62.41%,在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在医药领域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In a four year survey, two control methods of nitrogen (N) supply in strawberry were combined. It was found that Nmin analysis could be used as a measurement of control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eason, indicating the need of additional N supply. Leaf dry matter analysis, taken during beginning of flowering, could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thus making it possible to make corrections within the season, if needed. This study clearly showed variation in nutrient values among years and cultivars, whereas differences among plants of different age were not significant.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Nmin and leaf dry matter analyses combined might make corrections in nitrogen fertilization within the same year possible, and a new standard for leaf nutrient content, based on samples taken during beginning of flowering, wa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6.
有机物料对盐土腐殖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秸秆、秸秆堆肥、秸秆生物质炭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土腐殖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秸秆堆肥和秸秆生物质炭主要增加了胡敏素含量,由对照的5.48 g·kg–1分别增加至11.20 g·kg–1、16.66 g·kg–1和20.60 g·kg–1。秸秆堆肥和生物质炭配施胡敏酸含量增加至1.36 g·kg–1,秸秆处理的富里酸由培养30 d时的3.77 g·kg–1下降至3.32 g·kg–1。土壤胡敏素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培养30 d(R2=0.84,P <0.001,n=10)和180 d(R2=0.98,P <0.001,n=10)时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秸秆、秸秆堆肥、生物质炭均有利于富里酸脂族碳相对含量的增加。生物质炭有利于土壤胡敏酸芳香类物质的增加;而秸秆或秸秆堆肥进入土壤初期,尤其是秸秆堆肥更有利于胡敏酸中脂族和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物质的积...  相似文献   

17.
铁(氢)氧化物和腐殖质是广泛分布在土壤中的重要天然活性物质,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且铁(氢)氧化物表面的-OH与腐殖质表面的-COOH、-OH等活性官能团可通过静电作用、配体交换等多种机制对重金属离子产生较强吸附,从而影响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效应。深入了解重金属离子在铁(氢)氧化物-腐殖质复合体微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对于阐明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金属离子在铁(氢)氧化物与腐殖质上吸附机理和模型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牛粪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有机肥,牛粪配施生物质炭是否会提高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碳净变化率是高效利用有机物料重要问题。通过1年田间试验施用常量(M1)和倍量(M2)牛粪、常量(CBM1)和倍量(CBM2)牛粪配施生物质炭对比了短期腐殖物质碳净变化率差异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单施牛粪(M1和M2)相比,牛粪配施生物质炭(CBM2)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的含量增至1.36g·kg~(–1)、2.50g·kg~(–1)和5.03g·kg~(–1);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碳净变化率分别提高1.18%和3.67%。与施用牛粪相比,牛粪配施生物质炭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脂族碳和多糖相对含量增加;CBM2处理胡敏酸和胡敏素芳香碳相对含量增加,CBM1处理富里酸芳香碳相对含量增加。表明牛粪配施生物质炭在土壤固碳效果上优于单施牛粪,可形成更多的腐殖物质,提高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碳净变化率;同时也有利于腐殖物质脂族碳和多糖相对含量的增加,而生物质炭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配施更多的牛粪可增加胡敏酸和胡敏素芳香碳相对含量。施用牛粪或牛粪配施低量生物质炭可使Hu和FA的缩合度增加,氧化度降低,而HA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不同热处理荷叶中酚类物质释放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真空微波、湿热蒸汽和煮沸3种热加工方式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不同生长期荷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荷叶中酚类物质的释放与荷叶生长过程中荷叶直径大小呈正相关,其中直径为56 cm的荷叶总酚释放量最高。此外,在不同消化方式不同热处理下,真空微波干燥处理的荷叶(V56)总酚和总黄酮释放量均最高,且其FRAP、ABTS抗氧化能力也最强。与对照组相比,模拟胃液处理显著提高了真空微波热处理组荷叶的总酚释放量,显著降低了煮沸处理组荷叶的总酚释放量,对湿热蒸汽处理组荷叶的总酚释放量无影响,而模拟胃液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不同热处理组荷叶的总黄酮释放量;模拟肠液处理均显著增加了不同热处理组荷叶的总酚和总黄酮释放量。与对照组相比,模拟胃液消化显著提高了真空微波处理组和湿热蒸汽处理组荷叶的FRAP抗氧化能力,降低了煮沸处理组荷叶的FRAP抗氧化能力;模拟肠液消化显著提高了真空微波组荷叶的FRAP抗氧化能力。模拟胃液消化中真空微波处理组的ABTS抗氧化能力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而模拟肠液消化显著提高了3种热加工处理组荷叶的ABTS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荷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