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入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视角,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对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它能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农地转入;(2)区位性质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影响;(3)农户兼业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4)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承包地面积和承包地块数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分别有显著的负向、正向和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性影响。农地流转政策制定应从政策差别化、兼业深度化、经营规模化3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力与农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农地城市流转现象是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国农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农地流转必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见,我国农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农地是在地方政府、村经济集体、农民、企业以及居民几大动力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在制度缺陷、经济增长、区位状况、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向城市转移的。最后,提出了保护农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剧烈转型大背景,力求较准确地研究农地流转.经文献梳理,采用实地调研、经验总结等方法对农地流转进行综合性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地流转规模较小、发展缓慢、收益偏低、多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进而分析可得,农地流转是乡村社会经济转型一部分,诸如农地流转渠道、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革、城市化下城乡互动、农村市场深化程度等,皆为社会经济转型组成部分,乡村转型整体缓慢导致农地流转缓慢.应从整体视角系统性促进农地流转,不应强推、不必迟滞、可积极有序引导随社会经济转型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4.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中具有理论基础意义的基本范畴和分析工具,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需搜寻信息、讨价还价、签订契约和监督实施,这些都会形成交易成本,并通过对交易主体行为、交易量与交易价格、租佃合约安排以及流转组织形式的影响,不同程度地阻碍着流转顺利有序进行,因而可在明晰产权、发展中介、完善法律等方面进行调试,以较少交易成本促进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5.
李兵  吴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3,(46):407-410
为了分析与地权利益相关的农户对确权内容的认知及其参与确权的影响因素,笔者利用邛崃市近期组织第三方调查问卷数据,描述分析农户对确权内容的认知特征,并构建logistic模型估计影响农户参与确权的因子。结果表明,农户的经营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可选择的经营方式丰富多样;影响农户确权参与的主要因素是务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土地功能,土地面积和是否有土地流转行为也对确权参与度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农地法权和经营性权利得以强化,农地之于农户的生存重要性是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摘 要:利用野外风洞设备,以翻耕地为对照,对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田的4种不同作物茬地抗风蚀效果进行了测试,对风蚀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作物留茬可显著提高地表抗风蚀能力;在相同风速条件下,抗风蚀能力大小依次为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绿豆茬地>翻耕地;与翻耕地相比,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和绿豆茬地的起动风速分别抬高了53.3% 、17.8% 、11.1%、 8.9%。本试验表明,风蚀量与土壤地表覆盖度、土壤0~5cm表层含水量、地表粗糙度、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前三者呈显著高度负相关关系。采用免耕留茬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农田土壤风蚀,有利于防治农田荒漠化。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及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被誉为“第三次土地革命”的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形式多种多样,这是对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也是中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各地正积极探索土地使用的有效形式,加速土地流转。加入WTO以后,伴随对世贸组织承诺的逐步兑现,中国农业必然要面临由封闭保护转向与他国农业自由竞争的局面。在安徽省出现的土地流转问题对于面临一系列矛盾的农业正是一种积极的探索。通过安徽省调查资料结合全国其他主要土地改革区域的经验及问题利用有关理论观点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新情况,对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志刚 《种子科技》2013,(11):36-36
土地流转概念受到市场持续关注,有专家分析认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质上增加了农业土地的供给,将推动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尤其可为龙头种子企业的腾飞扫除羁绊。  相似文献   

9.
利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湖北荆州油菜种植农户购种行为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种子质量、种子价格以及年龄、文化程度5个因子对农户重复购种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品牌对农户重复购种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种子质量,再次是种子价格,年龄和文化程度也有一定影响。并对相关种子企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郊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396-399
摘要 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北京近郊区、中郊平原农区、远郊山区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调研,实证分析影响北京郊区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和特征。研究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地流转中作用显著,不同区县之间差异明显,非农就业率、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与农户农地流转率关系显著。提出了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体系、进一步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提高农民非农就业率、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中国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选择是农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农户所处社会网络的结构对其行为的影响。笔者以结构洞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农户的社会网络结构在其流转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应该转变对农户自行流转的传统观念,尊重农户的流转意愿,并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以保护农户的流转收益,推动农地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鄯善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要实现基本农田科学划定与管理,土地质量评价科技成果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在掌握鄯善县农用地分等成果中耕地的盐渍化程度、灌溉保证率、自然等别等信息基础上,借助GIS技术,筛选出优质耕地,与现状基本农田图斑进行叠加分析。结果显示,现状基本农田中存在着“保劣不保优”的现象,尚有部分质量较好的耕地可划入基本农田。实例研究表明,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可以简单、有效地为划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使基本农田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为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提供参考.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标准,利用ArcGIS对安徽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析高标田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以及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提升程度.结果 表明,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3.17等,相较2019...  相似文献   

14.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保护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必要性,详细论述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缺失情况,包括经济方面的缺失和社会权利方面的缺失,从农民社会地位低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明晰两方面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和法律意识、明确产权主体、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笔者以该区273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土地流入和流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户主文化、非农收入比重、农田面积、水利设施年代、有合作组织、是否雇工和补贴政策认知与农户土地流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家庭劳动力、规模认知和借贷难易度与农户土地流入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土地平整状况、水利设施年代、补贴政策认知和销售方式与农户土地流入无关;(2)与农户土地流出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文化、家庭劳动力、非农收入比重、有合作组织和规模认知,水利设施年代、补贴政策认知和销售方式与农户土地流出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农田面积、土地平整状况和是否雇工与农户土地流出无关。农户户主特征及家庭特征对土地流入或流出的决策均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芳  马瑛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6):92-96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疆棉农种植棉花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规范棉农行为,提高农资利用率,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棉农的年龄、家庭人口总数、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是否参与技术指导培训、棉农对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国家对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给予足够补贴时棉农是否会采用等因素。建议措施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棉农的教育与宣传力度,加大地膜回收力度,加大农业补贴力度鼓励棉农利用生物资源,有利于优化棉农生产行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  相似文献   

17.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景泰县农业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摸清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在景泰县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依据农业分区的理论及原则,运用分区单元与中低产田分区对应的方法对景泰县耕地进行了农业适宜性分区。将全县耕地划分为景电(一、二期)特色经济作物区、黄河沿岸粮食作物与经济林区和高扬程提灌干旱畜牧农林区。农业适宜性分区结果不但扩充了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农、林、牧三方面科学的、系统的、直观的为景泰县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及决策制定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耕地细碎化是中国实现农业大规模管理和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软件获取耕地斑块面积指数(PAI)、斑块形状指数(PSI)和斑块密度指数(PDI) 3个指标值来衡量耕地细碎化程度,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顺县耕地细碎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斑块面积指数(PAI)和斑块形状指数(PSI)、斑块密度指数(PDI)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即东—西—中部呈现依次下降的趋势;(2)耕地细碎化呈现空间集聚性,且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中,以L-L型为主且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县城周围;(3)人均耕地面积对斑块面积指数(PAI)和斑块密度指数(PDI)有较显著的影响,呈正向作用,坡度和宅化率对其形成负向作用;劳动力比例和人均耕地面积对形状指数有负向作用。该研究可以为提高区域耕地利用率进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认识云的辐射反馈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影响,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1961—2013年总云量和低云量及其他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云量的时空分布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云量和低云量自东北向西南递增。年、年代总云量和低云量均呈增多趋势,总云量、低云量的时间序列分别为5~7、5~6年的准周期,突变年份分别在1997、1987年。各季节总云量和低云量呈增多趋势,总云量的高峰在4—6月和9月,低谷在12月;低云量的高峰在7月,低谷在12月到次年1月。总云量和低云量与平均气温、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日较差、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力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36-141
笔者运用PSR评价模型、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策略做了简要分析,认为在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外出无门、就业压力激增的情况下,只有靠农村和农业本身的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将土地流转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是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实现农村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