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深入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视角,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对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它能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农地转入;(2)区位性质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影响;(3)农户兼业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4)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承包地面积和承包地块数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分别有显著的负向、正向和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性影响。农地流转政策制定应从政策差别化、兼业深度化、经营规模化3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视角,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对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它能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农地转入;(2)区位性质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影响;(3)农户兼业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4)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承包地面积和承包地块数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分别有显著的负向、正向和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性影响。农地流转政策制定应从政策差别化、兼业深度化、经营规模化3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已成为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促进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土地流转,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采用劳均下限分析法和直观评价法确定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结果表明:劳均下限分析法计算得出北塬地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下限为0.14 hm2;直观评价法的计算结果为北塬地区农地经营劳均适度规模为0.25 hm2,家庭适度规模为0.66 hm2;北塬地区在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情况下,只需30436人从事农业生产,还有33879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后提出剩余劳动力的解决途径,为北塬地区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江县土地流转农户耕地利用的成本收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比分析开江县土地流转农户的耕地利用的成本收益,采用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法,研究土地流转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为开江县耕地保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开江县土地流转转出农户每年耕地的经济补偿为15930元/hm2。根据开江县2007年的最低工资标准450元/月,可以计算出每公顷耕地上的最低工资标准为52085元,这说明开江县的土地流转转出农户所得到的经济补偿远远低于开江县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很可能就是土地流转转出农户不愿种地的原因。土地流转的转入农户由于种植粮食作物收益低也不愿意种地,而发展大规模养猪。由此得出,土地流转的转出农户和转入农户都不愿意种地,所以适当提高土地流转农户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加强村集体对耕地的监管是做好耕地保护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5.
钟秋  刘涛  伍骏骞  陈勇  徐昊  易凯  范丹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7):134-142
随着国产雪茄消费和生产的强劲发展态势,雪茄烟叶原料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与转型,是推动烟叶优质高效供给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四川什邡实地调研数据,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角度考察合作社成员资格对农户雪茄烟叶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统计结果看,雪茄烟叶种植单位产量和单位产值分别在种植规模为[0.2,0.267)hm2和(0,0.133)hm2的区间最高;(0,0.133)hm2和[0.2,0.267)hm2分别是雪茄烟叶单位低成本和单位高收益的种植规模区间。(2)从实证结果看,加入合作社对农户雪茄烟叶种植的单位产量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更大;加入合作社对雪茄烟叶种植的单位产值提高、单位收益提高和单位成本降低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雪茄烟叶生产中烟农加入合作社对促进提质增效,保证烟叶稳定供给有益。各烟区应该适宜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优势,优化生产组织结构,同时进一步规范烟草行业合作社的发展,使之与农业经济整体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6.
张志  安强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6):152-157
为解决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流转纠纷问题,运用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法,以河北张北县为例,对364户农户在土地经营权流转前、中、后期3个阶段的法律认知进行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土地流转的行为发生前,农户对土地权利的归属以及农地流转政策存在认知盲区;流转中农户维权意识淡薄,合同内容不规范,政府监管不力;流转后农户权利救济的行为方式的选择上以非诉的方式为主。为更好地保护“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弱势农户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农地流转前应加强宣传,培育流转中介组织;流转过程中要规范合同模式,完善流转程序;流转后需健全纠纷解决机制,提升农民维权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桑园经营面积对中国西部地区蚕农年收益的影响,于2015—2018年间,对涪城区13个乡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和蚕农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获得的554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中国西部地区桑园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显示:(1)蚕农每户自有产权土地面积极小,为0.04 hm2/户。(2)蚕农自主经营的平均桑园面积为2.05 hm2/户。(3)区域桑园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阈值范围为1.51~12.08 hm2。(4)蚕农人均纯收入与桑园经营规模的函数关系为y=-2491.8x2+33201x,即人均纯收入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为6.66 hm2。由此可见,当前蚕农在确定自身土地经营规模上是理性和合理的,未来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土地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明确江苏苏中地区小麦生产情况,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获取了代表苏中的兴化和高邮两市2016—2020年度小麦生产调研数据,明确了该区域从事小麦生产的农户以51~60岁中老年劳动者为主,农户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但接受能力偏低。不同农户田间小麦播期、播种量和肥料施用量均有明显差异。在10月26日—11月5日播种,采用211~240 kg/hm2的播种量易获得高产。两地农户平均施氮水平分别为308 kg/hm2和281 kg/hm2,部分农户施氮量高于350 kg/hm2时,产量不增反减。在播期、播量和施氮量作用下,兴化和高邮市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129.64 kg/hm2和6788.25 kg/hm2,农户间高产水平与低产水平间的产量差值分别为2270.36 kg/hm2、1611.75 kg/hm2。不同种麦规模获得的经济效益不同,种植面积为6.67~20 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笔者以该区273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土地流入和流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户主文化、非农收入比重、农田面积、水利设施年代、有合作组织、是否雇工和补贴政策认知与农户土地流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家庭劳动力、规模认知和借贷难易度与农户土地流入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土地平整状况、水利设施年代、补贴政策认知和销售方式与农户土地流入无关;(2)与农户土地流出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文化、家庭劳动力、非农收入比重、有合作组织和规模认知,水利设施年代、补贴政策认知和销售方式与农户土地流出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农田面积、土地平整状况和是否雇工与农户土地流出无关。农户户主特征及家庭特征对土地流入或流出的决策均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本研究依据河北省高阳县农户调查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1]。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比重、家庭外出务工人员比重、流转后生活改善预期、土地租金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农地合理、有序、规范流转,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发展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11.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但河北省目前的农地流转存在着流转程度低、流转范围小、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偏低、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等问题。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地块零碎、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规范等。农地流转的有利因素有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农村留守家庭成员老龄化、平原适合规模经营的地理特征等。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农业外部环境、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等方式,促进河北省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2.
农牧交错区农户耕地变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科利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7):107-111
笔者以宁夏盐池县、同心县404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农牧交错区农户耕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ogistic模型计算,分析了农户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差异较大,近30年,研究区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0.23 hm~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引导引起农户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外出务工人数占家庭人口比例、政策因素和非农收入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是影响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中国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选择是农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农户所处社会网络的结构对其行为的影响。笔者以结构洞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农户的社会网络结构在其流转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应该转变对农户自行流转的传统观念,尊重农户的流转意愿,并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以保护农户的流转收益,推动农地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4.
农户是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践行者”,也是调整效果的“检验者”,探究其认可度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可持续发展实施至关重要。基于江西省510份农户的调查数据,从生计资本视角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就农户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认可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分析。研究发现:(1)样本农户生计资本总值与各项生计资本指数都较低,五大生计资本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生计资本指数最高、自然资本指数最低。(2)人力资本中,文化程度、是否有非农技能和家人健康状况都呈显著影响;自然资本中,承包地面积呈显著正向影响;物质资本中,货车数量呈显著负向影响;金融资本中,家庭年收入和贷款难度都呈显著影响;社会资本中,是否有村干部和是否经常参加村会议都呈显著影响。在此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相关宣传,也要因地制宜,在稳定的承包关系下,根据村庄实际情况选择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肖轶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7):267-271
本研究随机选择了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李市镇、杜市镇、吴滩镇和柏林镇等5个镇的7个村的380户农户,对其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农户都表示如果有个人或公司愿意流转他们的土地且价格合理,他们都愿意流转土地。同时,针对研究区农户的搬迁意愿进行调查后发现,只要拆迁补偿合理,解决农户的安置房和社会保障问题,多数农户是愿意搬迁的。由此可见,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符合农民实际需要的,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2009—2011年,利用实地调查和计量研究方法,对3次在贵州5个县调查取得的404户农户的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至少可以从3个维度进行探讨,即一是农户对地权的认知,二是资源禀赋,三是信任。农户对地权的认知和农户的资源禀赋影响农地流转意愿,信任不仅影响农户流转农地时对契约的选择,而且影响农地能否顺利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