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筛选有效的防控苹果斑点落叶病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并选取相应的混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试验中,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的配比在1∶3时,对病原菌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为137.15。田间药效试验中,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20 mg/kg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为86.14%,显著优于其他对照处理的防效。分析认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制剂可作为防控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有效药剂,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经室内外试验,研究了苯醚甲环唑与克菌丹混配对苹果轮纹病的抑制效果与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克菌丹的有效成分配比为1∶2~8时均表现增效作用,其中有效成分配比1∶4增效作用明显,增效系数达1.73,为最佳配比。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苯醚甲环唑·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2 000倍液对苹果轮纹病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90.90%以上,且分别减少制剂投入量50.55%、67.04%、75.27%,分别减少农药成本35.37%、56.92%、67.69%。苯醚甲环唑与克菌丹混配制剂可作为防治苹果轮纹病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菌丝生长平皿法测定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及不同比例复配对柑桔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共毒系数,并在田间验证了最大共毒系数复配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代森锰锌对柑桔炭疽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EC_(50)值分别为0.583 2和1.224 3 mg/L;苯醚甲环唑和代森锰锌9个配比的混剂,共毒系数介于98和151之间,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增效作用,其中,1∶7配比的共毒系数(150.25)最大,是防治柑桔炭疽病的最佳配比。在广西、重庆和福建3地,用苯醚甲环唑和代森锰锌1∶7复配剂可湿性粉剂426.67、640、1 280 mg/kg(有效成分含量)田间喷施,对柑桔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都在81%以上,最高达97.62%,效果良好,与对照单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 mg/kg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333.33 mg/kg)的防治效果相当或更高,且对柑桔树无药害,可以在柑桔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不同剂量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秋延迟大棚西葫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西葫芦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970、750 g/hm2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225 g/hm2进行喷药防治,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21%、87.54%、85.94%和85.9%、84.76%,防效较好,且对西葫芦无药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3000、4000倍液)、30%氟菌唑WP(2000、2400、3000倍液)和50%醚菌酯WG(2000、3500、5000倍液)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药效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白粉病的防效为90.8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为85.5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为76.21%。大田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效也最高,分别为98.20%和67.49%;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分别为74.72%和60.7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分别为76.00%和49.01%。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对叶片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好于果实白粉病害,且试验浓度条件下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6.
以桃炭疽病菌为试验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氟啶胺、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5种杀菌剂都具有较高的毒力。咪鲜胺锰盐与氟啶胺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和氟啶胺按3∶1和6∶1复配表现为增效作用,咪鲜胺锰盐和氟啶胺按1∶6、1∶3和1∶1复配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苯醚甲环唑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苯醚甲环唑、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以Wald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按质量比以1∶50进行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3.29。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80%苯噻锰锌可湿性粉剂以有效成分1∶50进行混配后,600倍稀释防效最高为91.06%,显著高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倍稀释和80%苯噻锰锌700倍稀释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药剂种类,研究苯醚甲环唑与克菌丹混配对其室内抑制效果与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生测试验中,苯醚甲环唑和克菌丹的有效成分配比在1:1至1:8均表现增效作用,其中配比1:4增效作用明显,增效系数达4.04,为最佳配比;40%苯醚甲环唑·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田间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取得了与常规药剂相当的防效,且减少制剂用量50.55%以上,降低农药投入成本35.37%以上。综上,40%苯醚甲环唑·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可作为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苯醚甲环唑与异菌脲复配后对石榴干腐病菌Coniella granati的控制效果。【方法】利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异菌脲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物对该病菌的毒力,采用Wadley法评价其联合毒力,同时通过石榴贮藏期药剂对比试验评价了最优增效组合对石榴干腐病菌的防治效果和保鲜作用并对其增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苯醚甲环唑与异菌脲按质量比1∶2、1∶3和1∶4配成的混合物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以质量比1∶3的组合增效最明显,增效系数(SR)分别为3.979 3和3.350 9;在石榴贮藏期药剂对比试验中,质量比1∶3的混合物对石榴干腐病菌的控制作用最佳,其防效显著地高于同剂量的单剂以及其他常规药剂,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性,贮藏120 d时其防效仍为71.53%;同时该增效组合(1∶3)的保鲜效果最好,石榴在该处理下贮藏120 d时,失重率为3.84%,果皮褐变指数为0.35,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含量分别为14.15%和0.43%,与对照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但该组合的各供试浓度间差异不显著。此外,质量比1∶3的混合物(增效组合)对石榴干腐病菌菌丝细胞膜透性的作用也显著地高于各单剂。【结论】苯醚甲环唑与异菌脲按质量比1∶3配成的混合物可作为控制贮藏期石榴干腐病的保鲜药剂,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为100 mg·L~(-1)。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2018年秋季起在重庆万州柑桔种植区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和筛选有效防控药剂,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患病样品中获得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目标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为柑桔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从尤力克柠檬病害样品上分离所得的病原菌WZ1菌株,对万州地区主栽的8个柑桔品种(尤力克柠檬、红桔、北京柠檬、塔罗科血橙、W·默科特桔橙、大雅柑、纽荷尔脐橙、北碚447锦橙)的叶、枝、果以及昭通苹果及砀山酥梨果实均具有致病性。50%甲基硫菌灵SC、30%碱式硫酸铜SC、50%啶酰菌胺WG、11.5%吡唑嘧菌脂EC、86.2%氧化亚铜WP、50%醚菌酯WP、3%噻霉酮ME、40%腈菌唑WP、99%噁霉灵DP、450g/L咪鲜胺EC、37%苯醚甲环唑WP、60%唑醚·代森联WP、25%嘧菌酯SC、250g/L戊唑醇EW、75%肟菌·戊唑醇WG、12.5%烯唑醇WP等杀菌剂,以及80%代森锰锌WP与50%啶酰菌胺WG 1∶64复配、80%克菌丹WP与37%苯醚甲环唑WP 1∶1复配,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1.
L型蜡样芽抱杆菌对草莓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易感白粉病的草莓品种"丰香"为试材,向草莓叶柄注射L型蜡样芽孢杆菌,测定了草莓叶片中SOD、POD、PPO及PAL 4种防御性酶活性的变化及白粉病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注射L型蜡样芽孢杆菌后,4种防御性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防治设施草莓白粉病的高效杀菌剂,选择11种杀菌剂结合清除病残体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大田草莓白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清除病残体的情况下,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在3次用药后防效逐渐增加,至第3次药后7 d在所有药剂中防效最好,达到79.90%;66.8%嘧霉胺悬浮剂药效的速效性和持续性好,在第1、2次施药后7 d防效均为第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5%乙嘧酚悬浮剂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续性,前2次施药后7 d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显著高于除66.8%嘧霉胺悬浮剂以外的其他药剂处理;除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有轻微药害产生,其余各供试药剂按照试验浓度施药,草莓生长安全、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13.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百菌清和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及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大田草莓白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唑醚·乙嘧酚、吡唑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且稳定,在第3次喷药6 d后,防效分别为30.86%、28.22%。通过对草莓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唑醚·乙嘧酚、吡唑醚菌酯、腈菌唑、四氟·肟菌酯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抑制作用,均高于清水(CK1)处理。通过对比,说明吡唑醚菌酯、唑醚·乙嘧酚、腈菌唑、四氟·肟菌酯大田防效稳定安全,可用于西昌地区温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草莓抗白粉病的离体鉴定及农药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草莓白粉菌孢子抖落或喷雾接种在直径1 cm草莓叶盘上,放到铺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密封后在2ooc、光照3000 lx(16 h/d)的条件下培养7 d后进行鉴定。‘丰香’、‘章姬’、‘全明星’等草莓品种的离体鉴定结果与这些品种田问对白粉病抗性表现一致。离体筛选杀菌剂的结果表明,氟硅唑和腈菌唑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章姬”“京藏香”“京桃香”3个品种的草莓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PGPR 5-1和PGPR PS1-1菌株对草莓生长、产量和白粉病的影响。结果表明:AMF+PGPR处理的AMF侵染率、丛枝着生率和泡囊数均大于单接种AMF处理,表明PGPR菌株能够促进AMF的侵染和根内扩展;AMF+PGPR组合促生防病的效应大于任一单接种处理。其中,Fm+PS1-1和Fm+5-1′组合促生、增产和控制白粉病的效果最好。“章姬”草莓的接种效应大于其它2个品种的接种效应。Fm+PS1-1处理显著增加了“章姬”草莓的单株花蕾数、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单株产量最高达到75.8g,而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最低。可知,Fm+PS1-1和Fm+5-1′为最佳组合,对促进草莓高效高质绿色生产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市设施栽培条件下发生的甜瓜白粉病为材料,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鉴定,确定该白粉病病原物属单囊壳属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同时,利用该白粉病病原对4个不同的甜瓜品种进行了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哈密瓜新品种东方蜜4号和东方蜜5号抗病性较强,尤其是东方蜜5号病情指数、黄化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在南瓜白粉病的始发期,比较3种杀菌剂对南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和第2次药后7天福星(40%氟硅唑乳油7500倍液)、成标(80%硫磺干悬浮剂600倍液)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69%,94.43%,92.74%和80.85%,73.08%,68.91%。其中,2次施药后福星的防治效果都显著高于三唑酮的,而福星和成标、成标与三唑酮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这3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南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其中福星可作为南瓜白粉病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类球红细菌对草莓的抗病、促生作用效果,分别在草莓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施用助友宝S O D微生物菌剂100倍液,研究其对草莓株高等生长指标、果实产量的影响及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助友宝S O D微生物菌剂可使株高提高2.3%,茎粗提高9%,展开叶片数提高20.7%,开花数量增加19%,草莓单果质量增...  相似文献   

19.
刘芳  高原  张竞颐  刘红霞 《园艺学报》2010,37(11):1803-1810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山东省德州市非洲菊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为Sphaerotheca fusca,并测定出其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 6.0,萌发时需要100%的相对湿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蜡蚧轮枝菌制剂防治非洲菊白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2.6 ~ 3.3 g • L-1的蜡蚧轮枝菌溶液能有效抑制S. fusca分生孢子的萌发,并有良好的盆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