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蜜拟木蚜蝇 Temnostoma apiforme(Fabricius,1794)1.1 重要特征 在中胸背板的后缘(小盾片前方)有一黄色毛斑(图1)(以此可区别于同属其他种);腹部(至少在第3、4节)背板后缘具黄色横带。1.2 分布 中国(吉林)、瑞典、芬兰、丹麦、荷兰、比利时、德国、波兰、捷克、法国、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俄罗斯、日本。1.3 观察标本 1,吉林:长白山兴隆林场,1992—Ⅶ—12,张春田采。2 蜂拟木蚜蝇 Temnostoma bombylans(Fabricius,1805)2.1 重要特征 腹部背板前半部具3()~4()条黄色弓形横带(有的标本第1条横带中部断开)(图2),无后缘横带;端节黑色;外生殖器第9腹板的的侧臂腹缘栉齿退化。2.2 分布 中国(吉林)、瑞典、芬兰、丹麦、荷兰、比利时、德国、波兰、捷克、法国、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俄罗斯、朝鲜、日本、摩洛哥。2.3 观察标本 2,吉林:长白山定位站,1992—Ⅶ—11,张春田采。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巴蓟马属(Bathrips)一中国大陆新纪录种—黑角巴蓟马(Bathrips melanicornis)。该属触角8节,节III&IV有叉状感觉锥,前翅后脉鬃4-5根,翅瓣鬃3根。该种钟形感觉孔缺,腹部节VIII背片无后缘梳。玻片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3.
由于黄蓟马(Thrips flavus Schrank)、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 Bagnall)、短角蓟马(Thrips brevicor-nis Priesner)和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外部形态结构差异甚微,为了快速鉴别4种蓟马,将蓟马用体积分数为75%酒精浸泡后整姿拍摄生态图片,拍摄标本直接制作成玻片标本,使用Olympus BX53正置显微镜及其自带摄像机DP74的DIC模式进行玻片标本拍照.主要观察触角颜色、触角节数、腹部节III-V背片鬃Ⅱ(亚中对鬃)和鬃III长度、大小和单眼间鬃的位置.结果表明:该4种蓟马主要在体色、触角、单眼间鬃、翅胸、前翅等13处部分极为相似;黄蓟马、短角蓟马和棕榈蓟马触角7节,八节黄蓟马触角为8节.黄蓟马、八节黄蓟马单眼间鬃位于前后单眼中心连线;短角蓟马、棕榈蓟马单眼间鬃位于前后单眼中心连线外侧.黄蓟马、八节黄蓟马、短角蓟马腹部背板节Ⅲ-Ⅴ背片鬃Ⅱ(亚中对鬃)比鬃Ⅲ短而细.棕榈蓟马腹部背板节Ⅲ-Ⅴ背片鬃Ⅱ大小和粗细相似于鬃III.黄蓟马前翅前缘鬃27根,后脉鬃14根;八节黄蓟马前翅前缘鬃26根,后脉鬃13根;短角蓟马前翅前缘鬃27根,后脉鬃14根;棕榈蓟马前翅前缘鬃25根,后脉鬃13根,与文献描述并不相否,并且在鉴定过程中个别八节黄蓟马和短角蓟马的前脉端鬃出现不等距排列.  相似文献   

4.
横胸步甲属Anaulacus MacLeay 1825属鞘翅目步甲科截翅类(Truncatipennes)横胸步甲族(Anaulacini).该属主要特征为:触角近链珠状,短,不伸达前胸背板基部;后足胫节具长端距,几乎与相当长的第1跗节相等,胫节表面具数列短刺;鞘翅长,将整个腹部覆盖,使腹部末端不能外露(而在截翅类中极大多数类群腹末端是外露的),但翅端钝,整个鞘翅近长卵形;下颚端无毛;前胸背板横,侧缘阔圆,后角钝而不明显,侧缘中部前及后角具2根或更多的毛[1].横胸步甲属仅分布于东洋区.该属共计3种:斯氏横胸步甲A. sterbai Jedlika 1934产于菲律宾,四斑黄胸步甲A. quadrimaculatus Schmidt-Goebel 1846分布于缅甸,带横胸步甲A. fasciatus Schmidt-Goebel 1846则为广布种,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真菌蚊属三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蚊科(Mycetophilidae)真菌蚊亚科(Mycomyinae)的真菌蚊属(MycomaRondani)主要特征是:复眼在触角上方具凹缘,中单眼缺如;后胸的前侧片和侧背片均光裸,足的胫节鬃排列规则;翅面无长毛,径分脉R_4存在;雄外生殖器异常特化。主要分布在全北区,已知164种(Vaisanen,1981),我国种类缺乏调查。1 长白真菌蚊Mycomya changbaiana,新种(图1 A—D)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采自河北省雾灵山区的叶蜂科2个中国新记录属,含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中华双突叶蜂Anoplonyxsinensissp.nov.(新种)和黄褐顶脉叶蜂dineuravirididorsats(Retsius)。中华双突叶蜂前翅具2r-m脉、触角长于前翅C脉等与Anoplonyxduplex(Lepeletier)和Anoplonyxpectoralis(Lepeletier)比较近似,但触角端部各节长宽比为6,单眼后区宽长比为3,锯腹片15节且3-13节缝具粗长节缝刺突等与此2种不同。根据中国标本描述了中国新记录属一顶脉叶蜂属属征和黄褐顶脉叶蜂种征。  相似文献   

7.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出现雌雄同体现象,但目前缨小蜂科暂无此类记载,本研究报道了采集自新疆高海拔地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叶柄翅缨小蜂属(Lymaenon Walker)一新种,根据采集地点命名为阿尔金山三叶柄翅缨小蜂(Lymaenon altun Li&Hu,sp.nov.),并对该种进行记述,附形态特征图。鉴别特征为:体黄褐色,齿端部淡红色;中单眼大;唇基中央具凸起;第四索节明显短;中胸盾片和小盾片具鳞片状刻纹;前翅长宽比小于3;后翅翅脉端部具2列纤毛。同时提供新种的ITS2和28S rDNA序列,为三叶柄翅缨小蜂属的分类鉴定提供分子数据。基于28S rDNA片段对新种及采自新疆高海拔地区三叶柄翅缨小蜂属的4种11条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子水平上新种与海滨三叶柄翅缨小蜂(Lymaenon litoralis)亲缘关系较近,基于气候环境因素初步探讨该个体雌雄同体现象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8.
菊花带蓟马Taeniothrips picipes(Zetterstedt)隶属于蓟马科(Thripidae)、蓟马亚科(Thripinae)。本新记录标本于1985年11月21日采自上海农学院。菊花带蓟马Taeniothrips picipes (Zetterstedt)18 28中国新记录(见附图)。形态特征:雌虫体长1.1~1.3毫米。体暗褐色;触角暗褐色,第3节黄色,第4、5节基部色淡;单眼间鬃位于单眼三角形连线外缘;前翅基部有一白带,前翅上脉基鬃7~8根,端鬃3根,下脉鬃12~18根。第8腹节后缘栉毛完整。  相似文献   

9.
中国梳蓟马属一新种记述(缨翅目:蓟马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在湖北神农架山区杂草上采获的梳蓟马属(Cte(?)ips)一新种,滑背梳蓟马Cie(?)hrips leic(?)tus,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本新种与产自日本的C.(?)Haga & Okajima的雌虫颇相似,但前者头较短,头长与头宽之比为0.85,而后者为1.02;复眼后面不收缩;长翅型,前翅前缘鬃具29根,上脉鬃23—24根,下脉鬃18—19根,本种又与C.(?)Chen(产自台湾)的雄虫相似,但本种的前胸背板光滑,腹部第LX背板无锥状鬃。  相似文献   

10.
短脉纹石蛾属Cheumatopsyche是纹石蛾科Hydropsychidae中的一个大属。该属的主要特征是:下颚须第1节粗短,第2节长于第3、4节,第3、4节等长,或第3节略长;胫距式2-4-4;雄虫前足爪对称,雌虫中足胫、跗节扁;前翅中肘横脉与肘横脉基部接近,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采自河北省雾灵山区的叶蜂科2个中国新记录属,含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中华双突叶蜂Anoplonyxsinensissp.nov.(新种)和黄褐顶脉叶蜂Dineuravirdidorsata(Retsius)中华双突叶蜂前翅具2r-m脉,触角长于前翅C脉等与Anoplonyxduplex(Lepleetier)和Anoplonyxpectoralis(Lepeletier)比较近似,但触角端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毛翅目等翅石蛾科2新种,即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和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产于河南省的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与产于浙江天目山的Chimarra senticosa Sun & Malicky相似,但其第8节后缘背面观呈波浪状;第9节侧面观前缘上方强烈向前方凸出呈齿状;肛上附肢下叶由基部向端部逐渐加宽;可与后者相区别。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在合脉等翅石蛾属中雄外生殖器独特,具有如下综合特征区别于该属内的其他成员:第10节背板端缘切入深,呈双叶状,且每叶突端部着生一小的刺突;双叶突下方具一骨化较弱的长突起;具一对细长边缘具齿的突起分别连接在每一下附肢基节的上前侧角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水稻重要害虫白背飞虱成虫长翅型个体和短翅型个体在形态测量学方面的具体差异。[方法]利用Nikon体视显微镜操作系统(nikon digital sight DS-QilMC)对白背飞虱长、短翅型成虫前翅和后翅进行详细观察和测量。[结果]短翅型雌虫的后翅与前翅的比率为0.29±0.03,与长翅型雌、雄成虫相应的比值(分别为0.83±0.01、0.84±0.02)差异显著;长翅型雌虫前翅与短翅型雌虫前翅的比率为2.11±0.04,后翅的比率为6.21±0.05,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此外,还发现短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前翅中的横脉至翅尾长度与前翅长度的比值只有0.231+0.024,明显小于白背飞虱长翅型雄成虫和长翅型雌成虫的比值(0.387+0.012、0.388+0.012),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短翅型雌成虫的前、后翅并未按同等比例缩小,且短翅型雌成虫前翅中的横脉更靠近翅尾。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稻飞虱翅二型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浙江省仙居国家公园狭摇蚊属新记录种,即赛特狭摇蚊[Stenochironomus satorui(TokunagaKuroda)],并附主要特征图。赛特狭摇蚊区别于本属其他种的主要特征有:翅中部具色斑带;第IX背板后缘具14~15根长刚毛,中部具20~22根刚毛,肛尖细长,两端平行,端部尖状;上附器短小,指状,具4~5根长刚毛;下附器条状,端部具3根刚毛,中部具1根刚毛。  相似文献   

15.
斑潜蝇 (L iriomyza Mik)属潜蝇科 (Agromyzidae)植潜蝇亚科 (Phytomyzinae) .1998年在乌鲁木齐采集大量成虫标本 ,请华南农大张维球教授经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等鉴定 ,发现有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又叫瓜斑潜蝇 L .bryoniae(Kaltenbach 185 8) .异名 L .solani Hering 192 7,L .mercunrialis Hering1932 ,L.citrulli pohdenderf195 0。成虫为灰黑色的小蝇 ,体长雌虫 2 .8mm,雄虫 2 .0 mm;翅长 1.3~ 2 .0 mm。头大部分黄色 ,额区亮黄色 ,头内、外顶鬃着生处黄色 ;眼眶褐色 ,上、下眶鬃各 2根 ;中胸背板黑色有光泽 ,盾沟前有背中鬃 1根 ,沟后 3根 ,中鬃呈不规则 4行 ;翅亚前脉末端变为一皱褶 ,并终止于前缘折断处 ,中脉 M3+ 4 后为中室长度的 2 .0~2 .5倍 ;足腿节黄色 ,胫节、跗节褐色。雄虫端阳双托状。老熟幼虫 3mm,淡黄色 ,后气门有短柄状突起 ,周围具小孔 9~ 12个。番茄斑潜蝇系多食性害虫 ,危害植物 36科以上 ,危害性仅次于三叶斑潜蝇 ,与美洲斑潜蝇相近。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中国福建的膜翅目三节叶蜂科三节叶蜂亚科1个新属新种:中华朱氏三节叶蜂Zhuhongfunasinicagen,etsp.nov.新属与三节叶蜂亚科其它已知各属的区别为头部具发达的后颊脊,后翅M+Cu1和1A脉之间基部具Cua1横脉,  相似文献   

17.
对我省柑桔产区常见的两种实蝇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发现它们在中胸背板鬃序、前翅和腹部背面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可用来进行快速识别,指导防治。  相似文献   

18.
记录和描述采自新疆的中国新纪录种:双臂金羽蛾Agdistis falkovitschi Zagulajev,1986。该种前翅裸区基角和边缘具黑褐色斑点;抱器瓣基部宽,腹缘基角具一粗短的骨化刺,端部二裂成两个内弯的指状突;囊形突长袋状,后缘圆;阳茎在端部5/7处近115°弯曲,此处具一列粗短刺;阳茎末端具S-型角状器。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识别及为害症状幼虫(图1)成熟时体长约5毫米,略呈"C"字形,头棕黄色,体乳白色,多横皱,3对胸足。幼虫在土中生长、越冬。蛹(图2)长约4毫米,乳白色,复眼棕红色,翅芽向两侧伸出,腹部末端有一对长而稍弯曲的巨刺,在土层中生存。成虫(图3)体长3~4毫米,宽1.5~2毫米,棕黄色,头颈短,触角第一节膨大,第二节短粗,前胸背板宽度大于长度,后翅浅褐色膜质。  相似文献   

20.
在编写《中国经济昆虫志——飞虱科》一书后,我们在鉴定采自江苏、浙江两省的飞虱标本中,又发现五个新记录种,兹报道如下: 日本小盾飞虱 Hirozuunka japonica Matsumura et Ishihara(图1) 长翅型 体连翅长4.3—6.4毫米,体长3.2—4.6毫米,翅长3.2—4.6毫米。 短翅型 体长3.4—4.5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