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通过 8个大麦品种比较研究 ,大中 88- 91、西引二号等六棱大麦熟期迟 ,抗寒性强 ,成穗率低 ,穗数少 ,穗型大 ,粒数多 ,粒重低 ,产量高。二棱大麦 ,苏啤 3号熟期早 ,抗寒性中等 ,分蘖性较强 ,成穗率高 ,穗、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 ,产量高 ;扬饲麦 3号熟期偏迟 ,抗寒性较强 ,分蘖性强 ,成穗率、有效穗及粒重中等 ,穗型较大 ,粒数较多 ,产量较高 ;苏引麦 3号熟期早 ,抗寒性差 ,成穗率较高 ,穗数中等 ,穗型大 ,粒数多 ,产量中等 ;单二熟期迟 ,抗寒性与分蘖性强 ,成穗率高 ,穗数足 ,穗型偏小 ,粒重高 ,产量中等 ;沪麦 16熟期适中 ,抗寒性较强 ,分蘖性中等 ,成穗率低 ,穗数少 ,穗型较大 ,粒数较多 ,粒重中等 ,产量较低 ;扬农啤 2号熟期早 ,抗寒性差 ,穗数少 ,穗型很小 ,粒数很少 ,粒重特高 ,产量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8个大麦品种比较研究,大中88-91、西引二号等六棱大麦熟期迟,抗寒性强,成穗率低,穗数少,穗型大,粒数多,粒重低,产量高。二棱大麦,苏啤3号熟期早,抗寒性中等,分蘖性较强,成穗率高,穗、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高;扬饲麦3号熟期偏迟,抗寒性较强,分蘖性强,成穗率、有效穗及粒重中等,穗型较大,粒数较多,产量较高;苏引麦3号熟期早,抗寒性差,成穗率较高,穗数中等,穗型大,粒数多,产量中等;单二熟期迟,抗寒性与分蘖性强,成穗率高,穗数足,穗型偏小,粒重高,产量中等;沪麦16熟期适中,抗寒性较强,分蘖性中等,成穗率低,穗数少,穗型较大,粒数较多,粒重中等,产量较低;扬农啤2号熟期早,抗寒性差,穗数少,穗型很小,粒数很少,粒重特高,产量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 ,港啤一号产量最高 ,穗数足 ,粒数、粒重中等 ;单二产量较高 ,穗数较足 ,粒数中等 ,粒重较低 ;扬农啤 2号产量较低 ,穗数中等 ,粒数较少 ,粒重很高 ;沪麦 16产量最低 ,穗数最少 ,粒数最多 ,粒重中等。  相似文献   

4.
以桂两优二号、特优63为对照,研究了水稻新品种特优679的穗粒结构特点和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与桂两优二号、特优63相比,特优679的有效穗较多、每穗总粒数较少,穗粒结构协调;其总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弱,但其干物质运转能力较强、经济系数高;其产量与桂两优二号持平,比特优63增产12.7%,品种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特优679的穗粒结构特点和物质生产特性,提出了特优679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温胁迫对大麦孕穗灌浆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用4个二棱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及人工气候箱,在大麦孕穗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以常温为对照,考察了大麦完熟期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结实率。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胁迫对大麦株高、穗下节间长及穗长的影响程度因品种特性不同而异。高温胁迫致使参试大麦品种的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使除Harrino Nijo外的其余3个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株粒数均显著降低。综合比较,Harrino Nijo的耐高温性能最好,其次为扬农啤6号,917112和苏啤3号对高温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港啤一号产量最高,穗数足,粒数、粒重中等;单二产量较高,穗数较足,粒数中等,粒重较低;扬农啤2号产量较低,穗数中等,粒数较少,粒重很高;沪麦16产量最低,穗数最少,粒数最多,粒重中等。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 d)比冬性品种(95.0 d)短约3.0 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 581.6~7 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 104·hm-2,穗粒数 31.6~36.3,千粒重46.8~52.8 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各生育阶段的苗情与亩产量、有效穗数、粒数、粒重以及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分析;得出了我市啤麦生产前中期影响产量的主要气象条件是冬前温度偏低,雨水少发棵不足;冬后温度偏高,雨水多生长过旺,暖冬冬季分蘖过多等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啤麦苗情与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生产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各生育阶段的苗情与亩产量,有效穗数,粒数,粒重以及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分析;得出了我市啤麦生产前中期影响产量的主要气象条件是冬前温度偏低,雨水少发棵不足;冬后温度偏高,雨水多生长过旺,暖冬冬季分蘖过多等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新疆啤酒大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选用甘啤4号、垦啤7号、新啤4号、新啤8号作为试验材料,设置225万、300万、375万、450万、525万粒/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4个啤酒大麦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4个品种的出苗期没有明显影响,抽穗期、成熟期均提前,生育期时间逐渐缩短;基本苗和最高总茎蘖数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加后减少,分蘖成穗率逐渐下降;株高先升高后降低,穗长、主穗粒数、千粒质量逐渐降低,其中穗长受到的影响最大;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却相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为了提高啤酒大麦产量,播种密度应该控制在375万~450万粒/hm~2为宜,其具体播种密度还要依据当地地力条件和种植品种而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下的生育和代谢特性。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对研究的两种栽培方法有不同的反应。稀播高肥处理,所有品种植株矮壮,体内含氮量、分蘖成穗率高,剑叶的光合势大,每穗粒数多,单株生产力高。高产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多,稀播下成熟期间的物质积累增多。  相似文献   

12.
为给安徽麦区旱播条件下小麦品种类型选择提供依据,通过2年多点(蒙城、阜南、濉溪)试验,比较分析了早播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叶片光合性能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早播下冬性品种烟农19和济麦20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半冬性品种皖麦52和周麦22次之,偏春性品种豫麦70-36和周麦23最低。冬性品种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重显著高于偏春性品种。相同类型小麦品种间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ETR和ΦpsII差异皆不显著,但冬性与偏春性品种间差异显著。冬性品种平均灌浆速率高于偏春性品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皆以冬性品种最高,其中蒙城点冬性品种烟农19产量比偏春性品种豫麦70-36和周麦23分别增加了37.6%和38.4%,济麦20的产量分别比豫麦70-36和周麦23增加了37.5%和38.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院从加拿大引进的大麦新品种ALBANY(暂命名为“扬引一号”)的特征特性及不同播期的产量、穗粒结构、茎蘖动态的研究 ,结果表明 :扬引一号幼苗半葡伏、叶色深 ,冬前分蘖性较弱 ,春发性好 ,株高在 85cm以下 ,基部节间粗壮 ,穗下节间长 ,抗倒性好 ,穗大粒多 ,千粒重高 ,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适播期应在 10月 2 0日左右  相似文献   

14.
啤酒大麦新品种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4至2005年甘肃省啤酒大麦新品种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甘啤5号在甘肃中部地区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农艺性状均优于当地小麦品种,而在三个啤酒大麦品种中,甘啤5号又明显优于甘啤3号和甘啤4号.其生育期114 d,属早熟品种,株高70 cm左右,穗长9.4 cm;穗粒数24.4粒左右,千粒重47.3 g,较抗倒伏,抗大麦条纹病和其它病害,可在甘肃省中南部旱作生态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以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4种复合肥对超级杂交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用量条件下,与施用普通复合肥的处理(对照)相比,施用有机复合肥的处理有利于增加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比对照增产9.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是本试验中效果最佳的肥料品种;施用缓释复合肥的处理生长发育前期分蘖能力、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弱,但后期养分持续供给能力强,总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各处理中均最高,最终比对照增产8.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硅溶复合肥的处理分蘖迅速,物质积累能力强,在分蘖盛期具有试验中最大的群体,但进入抽穗灌浆期后群体下降较快,最终比对照增产6.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微生物菌剂肥的处理与对照产量基本持平,增产效果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超级杂交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势(-30~-35 kPa和-60~-65 kPa和正常灌水0 kPa)对水稻上育397、绥粳3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穗期处理对2个品种穗部各性状的影响最大,此处理下上育397、绥粳3号的穗数显著高于对照,而穗长、穗节数、穗颈节枝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及其他处理,但同一时期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长穗期处理时的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其次是分蘖期和抽穗后1~10 d的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大,多数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长、穗节数、穗颈节枝梗数与各粒位籽粒产量均呈正相关,且与中位粒和劣势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浅析构成水稻丰产性因素的遗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辽122品种与对照品种吉玉粳为试验材料,在其适应种植区域生态条件下,试验研究参试品种丰产性的遗传因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产量与穗数、粒数、结实率等均达到显著水平,而穗长、穗粒数未过到显著水平,因此初步明确了品种的丰产性取决于株型理想,源库协调,有效分蘖力,成穗率,穗粒数与结实率,为常规水稻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藏林芝地区青稞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西藏生产上种植的16个青稞品种(品系)春播的试验资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显著,其相关程度为:千粒重(0.660 9)>每穗粒数(0.566 6)>有效穗数(-0.309 1);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0.606 0)>每穗粒数(0.506 2)>有效穗数(0.015 1)。根据分析及结合西藏林芝地区青稞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林芝地区春播青稞高产育种应增加千粒重、稳定穗粒数、降低分蘖数;春播青稞高产栽培应适当降低分蘖数。另外,本试验发现西藏林芝地区某些冬性和半冬性青稞春播能正常抽穗结籽。  相似文献   

19.
小黑麦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小黑麦品种(组合)产量形成特性表明:(1)小黑麦穗数少于对照固安大麦,每穗粒数和粒重均高于固安大麦,产量表现有高有低。不同品种(组合)之间,冬性品种(组合)的每穗粒数高于春性品种(组合),饲草型品种(组合)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但产量差异表现不明显;(2)饲草型品种(组合)鲜草重和干草重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20.
小黑麦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不同小黑麦品种(组合)产量形成特性表明;(1)小黑麦穗数少于对照固定大麦,每穗粒数和粒重均高于固定大麦,产量表现有高有低。不同品种(组合)之间,冬性品种(组合)的每穗粒数高于春性品种(组合)饲草型品种(组合)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但产量差异表现不明显;(2)饲草型品种(组合)鲜草重和干草重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