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葡萄花色苷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中含有大量生理活性物质,其主要为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等多酚类化合物,两者含量约为多酚类化合物的95%。该文就葡萄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中花色苷的种类、化学结构、性质、含量、提取方法以及发展前景作以论述,对葡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葡萄中糖基化花色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磊  李丹丹  王鹤霖  张雅丽 《园艺学报》2017,44(9):1693-1703
葡萄果实与葡萄酒的颜色由其所含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决定,而花色苷是由花色素经过糖基化修饰转变而成,所以糖基化修饰在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葡萄果实中的糖基化花色苷主要包括花色素的3–O–葡萄糖基和3,5–O–双葡萄糖基,即花色素单糖苷和花色素双糖苷,糖基化花色苷的组成是决定红葡萄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糖基化花色苷在葡萄果实中的组成及其对葡萄酒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对花色素单糖苷和花色素双糖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以及转录因子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葡萄果实糖基化花色苷合成的调控机理的全面揭示和优质红色酿酒葡萄品种的选育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花色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马铃薯花色苷的分布、种类、结构、提取纯化方法、生理功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块茎在发育和储藏期间花色苷的变化及光、温等外界因素对马铃薯块茎颜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山葡萄花色素苷提取液为试材,研究了光、热、pH、过氧化氢、抗坏血酸、金属离子、山梨酸钾、黄原胶等不同因素对山葡萄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大;温度60℃以上花色苷降解明显;酸性环境中花色苷稳定性显著高于碱性环境;过氧化氢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抗坏血酸可以起到保护花色苷作用,但久置后反向促使花色苷的分解;Fe3+、山梨酸钾增加了花色苷的稳定性;黄原胶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蓝莓花色苷是蓝莓主要的功能因子,是集营养和着色双重功能为一体的功能食品添加剂。但贮藏和加工过程中蓝莓花色苷极易降解,直接影响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文章综述了贮藏、热处理、非热处理、加工方式、产品类型、环境体系及食品添加剂等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及其活性影响的最新研究状况,以期为合理利用蓝莓花色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花色苷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水溶性色素,广泛存在于果蔬中,是蓝莓等浆果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炎和抗菌等,在食品和制药领域应用广泛。然而花色苷稳定性差,其结构易受外界环境及消化系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导致生物利用率及生物活性降低,应用范围受限。本文综述了花色苷在体内的营养吸收特性,分析了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提高花色苷稳定性的方法,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花色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国具有丰富的野生葡萄资源,分析各野生种果皮花色苷的组分,对中国野生葡萄的鉴别、分类及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玫瑰香’‘普列文玫瑰’‘赤霞珠’和‘黑比诺’等4个欧亚种品种为对照,以刺葡萄、桑叶葡萄、蘡薁、山葡萄、腺枝葡萄、华东葡萄和1个分类地位未知的野生葡萄等中国野生葡萄为材料,利用14个花色苷标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法分析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结果】欧亚种葡萄果皮中花色苷以单糖花色苷为主,而除腺枝葡萄外,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的花色苷多以双糖花色苷为主;欧亚种葡萄果皮花色苷以二甲基花翠素(Mv)类花色苷为主,花葵素(Pg)类花色苷含量较少,而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含有较多Pg类花色苷;除刺葡萄个别株系外,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总量明显高于欧亚种;中国野生葡萄不同种间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与欧亚种存在显著差异,且各野生种类之间也存在差异,可为野生葡萄的鉴别、分类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葡萄品种的花色苷组分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对8个特色葡萄品种成熟期果皮花色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果皮花色苷质量分数以‘摩尔多瓦’最高,为8 131.08 mg·kg~(-1),其次是‘蜜萄斯’‘阿考龙’‘福客’,为7 016.25~7 546.66 mg·kg~(-1),而‘天赐’‘赤霞珠’的花色苷较低,分别为2 608.59和2 442.87 mg·kg~(-1),且均由二甲花翠素类、甲基花翠素类、花翠素类,以及花青素类、甲基花青素类花色苷组成,但不同葡萄品种单体花色苷所占比例不同。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是所测品种的主要花色苷,其所占比例最高,达80.76%。‘赤霞珠’与‘天赐’、‘蜜萄斯’与‘阿考龙’、‘早巨峰’与‘摩尔多瓦’的花色苷组成比例相似度较高,而‘贝克’及‘福客’花色苷组成与上述品种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花色苷修饰程度以‘贝克’最高,为99.41%,其次是‘摩尔多瓦’及‘天赐’,分别为96.51%、94.60%,‘福客’修饰程度最低,为81.20%。‘赤霞珠’‘天赐’‘蜜萄斯’与‘阿考龙’不含双葡萄糖苷,属欧亚种葡萄,而‘早巨峰’‘摩尔多瓦’‘福客’及‘贝克’主要为双葡萄糖苷花色苷,不属于欧亚种葡萄。通过主成分及聚类分析,‘蜜萄斯’与‘阿考龙’、‘赤霞珠’与‘天赐’最为接近,‘早巨峰’‘贝克’‘摩尔多瓦’‘福客’花色苷组分关系则较远。【结论】不同葡萄品种单体花色苷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是所测品种的主要花色苷,大部分欧亚种葡萄中含量次高的花色苷是甲基花青素类,而欧美杂交种葡萄中则是甲基花翠素类;‘摩尔多瓦’‘蜜萄斯’及‘阿考龙’花色苷含量及修饰程度均较高,具有染色品种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植物花色苷抗逆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色苷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水溶性色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器官中,对植物适应和抵御不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花色苷在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进行总结概述,着重阐述了花色苷在适应和抵御强光、低温、干旱和病虫害等不良环境条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花色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ABA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淼  刘海峰  王军 《果树学报》2012,(1):29-35,157
以京优葡萄为试材.研究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和转录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同时研究不同浓度ABA处理对花色苷含量和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发育进入着色期,CHSs、CHIs基因家族中的CHS3、CH12和UFGT、MybAJ、MybAl-2随花色苷合成而大量表达,其转录水平与花...  相似文献   

11.
果实花色苷合成激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色泽是果实的重要商品指标,果实的着色状况取决于花色苷的含量,而果实中花色苷的合成与植物激素关系密切.现综述了植物激素调控花色苷合成的机理研究近几年取得的进展,介绍了花色苷的种类、合成途径、控制基因及基因表达,详细阐述了果实花色苷合成过程中五大类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山葡萄‘双丰,为试材,在转色前进行干旱处理,以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30%、60%为处理、80%为对照,研究干旱胁迫对山葡萄可滴定酸、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对山葡萄果实滴定酸影响不显著;可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总花色苷和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含量,干旱处理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贺兰山东麓促进葡萄品质及花色苷形成的适宜水分胁迫阈值,为节水灌溉提供依据。【方法】以马瑟兰葡萄为试材,在花后20 d,开始进行无胁迫(对照)、轻度(T1)和中度(T2)水分胁迫处理,测定了葡萄果实纵横径、百粒质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pH示差法测定总花色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测定果实糖酸、单体花色苷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花色苷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果实纵横径、百粒质量和可滴定酸(TA,Titratable acidity)含量均下降,可溶性固形物(TSS,Total soluble solid)含量提高,在花后120 d时,与对照相比,T1和T2的葡萄糖含量分别提高16.36%和15.36%、果糖含量分别提高7.10%和8.19%、总花色苷含量提高18.57%和21.05%,总酚和单宁含量分别提高20.00%和30.30%、14.58%和6.87%,...  相似文献   

14.
叶果比对“北红”葡萄花色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以"北红"酿酒葡萄为试材,试验设置T1(6片叶,100粒浆果)、T2(3片叶,100粒浆果)、T3(12片叶,50粒浆果)、T4(12片叶,25粒浆果)处理,对照(12片叶,100粒浆果)。在葡萄果实转色前进行叶果比处理,研究了不同的处理对葡萄果实中花色苷积累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提高叶果比,明显提高了葡萄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的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T3(12叶/50粒果)和T4(12叶/12粒果)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的活性在花后60~75d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在转色前提高叶果比,可调节果实中糖分含量及花色苷合成相关酶活性,从而影响"北红"葡萄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最终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补光处理对巨峰葡萄春果花色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和时长补光处理对设施栽培条件下巨峰葡萄(Vitis.labusca×V.vinifera)春果果皮中花色苷组分的影响,以期为设施栽培鲜食葡萄春果栽培技术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在新梢长至30 cm时开始进行白光、红光和蓝光的夜间补光处理,每天18:00时开始,分别补光6 h和12 h,至果实膨大期结束。果实成熟期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巨峰葡萄春果果皮的花色苷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光质和时长的补光处理显著增加巨峰葡萄春果重量、纵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白光-12 h处理的效果最好。红光-6h和白光-6 h显著降低果实花色苷总量,蓝光处理的巨峰葡萄果实花色苷总量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仅有白光-12 h处理显著增加花色苷总量。红光-6 h和白光-12 h处理显著降低巨峰葡萄果皮中3',5'-羟基取代花色苷比例。红光-6 h、蓝光6 h、蓝光-12 h和白光-12 h处理显著增加巨峰葡萄果皮中乙酰化花色苷比例。【结论】在新梢长至30 cm到果实膨大阶段使用白光进行夜间补光处理12 h,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花色苷总量的效果最佳。蓝光处理有助于提高稳定花色苷比例。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选择不同光质补光来调节设施栽培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不同产期调节下的果实品质,最终实现优质葡萄周年生产供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节约灌溉用水且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通过调亏灌溉(regulateddeficitirrigation,RDI)设定葡萄的灌水量分别为传统灌溉量的60%(RDI-1)、70%(RDI-2)、80%(RDI-3)和100%(conventionalirrigation,CI),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和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赤霞珠”葡萄水分的精确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CI相比,调亏灌溉显著增加了葡萄果皮乙酰化及香豆酰化花色苷的比例,降低了非酰化花色苷的比例。RDI-1处理可显著增加果皮和酒中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的含量。此外,不同RDI处理对葡萄酒中花色苷组成的比例影响与果皮一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RDI-1处理即灌水量为传统灌溉量的60%是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7.
花色苷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及高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优良的保健功效。与地上器官相比,块根、块茎等地下器官中的花色苷具有高含量、高产量、易储存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稳定、易于利用的花色苷来源。彩色马铃薯、紫甘薯、紫淮山等植物地下器官富含花色苷,本文对植物花色苷特别是地下器官花色苷的合成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以"赤霞珠"、"梅鹿辄"和"马瑟兰"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成熟期间果实花色苷含量进行分析,研究果实成熟期间果实花色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马瑟兰"果实中9种花色苷都在其转色后30d左右含量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在"赤霞珠"果实中,9种花色苷在转色后10d左右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趋于稳定;然而对于"梅鹿辄"果实,花青素3-O-葡萄糖苷和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在转色后10d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甲基花青素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对香豆酰葡萄糖苷随着果实成熟,其含量始终在不断增高,而花翠素3-O-葡萄糖苷、3′-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对香豆酰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则在转色后20d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调控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对葡萄花色苷合成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果实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探索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果实成熟及花色苷合成的机理。【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为试材,在葡萄转色前分别用0.1、0.4、0.8 mg.L-1EBR,1mg.L-1Brz(brassinazole,BR生物合成抑制剂)和200 mg.L-1ABA,均匀喷施于葡萄果实,在葡萄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及PAL和UFGT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AB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在果实着色初期,‘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PAL和UFGT活性及果实内源ABA含量均逐渐升高,当果实接近成熟花色苷含量基本稳定时ABA含量开始降低。与对照相比,0.4mg.L-1EBR和200 mg.L-1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提高了果皮PAL和UFGT活性,促进了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0.1 mg.L-1和0.8 mg.L-1EBR处理总体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花色苷的合成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并提高了UFGT和PAL酶活性,但比0.4 mg.L-1EBR处理提高的幅度小,且差异显著。1 mg.L-1Brz处理使果实ABA的合成推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PAL和UFGT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EBR和ABA处理促进了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 mg.L-1处理效果较好;内源ABA可能参与了EBR对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6-BA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的6-BA,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6-BA对花色苷含量、组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00和200 mg·L^-16-BA处理提高了果实着色百分率和内源激素ABA的含量,其中200 mg·L^-1处理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其含量是对照组的4.8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200 mg·L^-1处理组的蔗糖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00和200 mg·L^-16-BA处理组的葡萄果实CHS1、F3’H、F3’5’H和UFGT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后90 d显著提高,6-BA处理组通过影响F3’H和F3’5’H基因的表达量来影响不同花色苷的含量,从而影响果皮色泽。【结论】在果实着色后期,低质量浓度的6-BA通过提高内源激素ABA、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了花色苷的积累,其中200 mg·L^-16-BA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