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清廷将视野转向了东北。鉴于囤积和转运备战罗刹官兵军粮、支给盛京驻防兵丁俸饷,清廷在获得稳定的仓粮来源渠道之后设立了旗仓。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7,(6)
<正>富塘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大同镇西南部,在宋朝时出过一个吏部尚书和一个附马,因附马而闻名,以前也叫"驸堂村"。曾有"常传孝友尚书第,世代文章驸马家"之格言,后代人才云集,举人年年不断,学风十分优良。在富塘村还有两个建于清朝的水塘。经过岁月的沉淀,这两个"资格很老"的水塘一度全是淤泥和生活垃  相似文献   

3.
离瓦房店市仙浴湾镇西南方面2.5公里,就是丁家村羊官堡屯。这个位于渤海湾东岸的小小屯落,目前只有25户人家六十多人,依靠少量的田地和果树过着安静的生活。 1400年前的城堡 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在1400年前就是一座城堡。据《明史》《盛京通志》《复县志略》中记载,古城城墙为石块垒砌,南北长260米,东北长160米,城内面积4.16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信息荟萃     
《农村新技术》2012,(2):55-56
"十二五"主粮自给率拟达100%农业部公布的《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自给率要达到100%。确保主粮百分之百自给自足之外,还要力争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稳定在40%,棉糖方面基本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而在  相似文献   

5.
元朝国子学是元朝中央官学之一。在国子学中实际就读的生员基本上可分为国子生、伴读和陪堂生三种。其中,国子生和伴读是享有官给廪饩的公助生,而陪堂生则是不享有官给廪饩的自费生。对这些学生的入学资格从入学年龄、民族构成、生员人数、入学身份等方面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国子学生员的仕途主要有岁贡和科举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山东农药厂出品的40%敌敌畏乳剂,燻蒸防治大米、小麦仓庫害虫(米象、米出尾虫、米黑虫、拟谷盗、鋸谷盜等)。从試驗結果可以看出:一、敌敌畏渗透能力很差。包装米渗透可达三十至四十厘米,散装米仅能达二十厘米。因此,仓庫儲粮大規模燻蒸时敌敌畏并不是理想的药剂。但是由于它使用方便、安全,对少量粮食、标本样品等另星东西,还是可以应用的。对数量較多的粮食,先将药液噴洒在麻袋或蘆席上,然后将粮食薄摊,厚度不超过二十厘米;数量更多的粮食,可采用探管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9月9日,由农业农村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东盟国家农业部门、驻华使馆、东盟秘书处和国际组织代表,以及农业农村部和各省(区、市)的农业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参加论坛,并围绕"农业合作三十年,提质升级谋新篇"主题开展高层对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方春明、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李金祥指出,2021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8.
在汉代墓葬中,仓囷类储粮明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随葬品。河南汉墓陶囷的外部往往书有粮食作物的名称,有的内部装有与铭文一致的粮食。对陶囷铭文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河南地区两汉时期的常见粮食涵盖了黍、粟、稻、麦、豆、麻、米等多种农作物。西汉中期,带铭文陶囷开始出现,作物名称以粟、黍、麦、豆、麻等为多见,新莽时期增加了黍米、黄粱米、白粱米等,东汉时期以大麦为主,多见"大麦万石"。通过与文献资料对比,我们有理由相信,东汉时期种植的麦类作物以大麦为主。陶囷文字中常见作物种类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河南地区汉代农业生产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管驿前村位于鄱阳湖畔鄱阳县县治所在地——鄱阳镇之西南,明清时期称之为柳林津。柳林津处有"官驿",即鄱阳驿,时光流转,柳林津的叫法远不如"官驿"前村说明其地理位置来得精准与方便,加之,鄱阳县地方方言发音之使然,即"官驿前"村在鄱阳方言中发音为"管驿前"、"馆驿前",日久人们多书为"管驿前",古渔村"管驿前"叫法由此而来。管驿前村史最早可溯至宋代,村落历史悠久,渔业发达,渔史也可溯源至清代康熙年间,古渔村管驿前渔业民俗旅游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正>"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2.
清代雍正时期,土家族地区完成改土归流。进驻到土家族山区的流官发布文告,招募流民垦荒,引种、推广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了山区农业发展。但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灾变,山林被焚毁,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山区种植玉米引发水土流失,山地肥力降低;农业开发后,山区的水旱灾害频仍。  相似文献   

13.
李超  郭金龙  周率 《农业考古》2020,(1):228-234
秦铜器铭文中出现的"莤府",是专为管理秦王用"酒"所设职官,即酿酒和供酒的机构。以此为据,可将"■莤■印"这枚残缺的秦封泥内容还原,应为"泰官莤印"。"莤府"是"少府"之下"泰(大)官"属官,在太(泰)官掌管饮、食的范围内,"莤府"是主管"饮"方面的职官,包括酒的生产和供应等。"泰官莤印"为秦封泥职官增添新的品类,对秦官制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密州地区多次发生旱蝗灾害,苏轼知密州的两年更是密州旱蝗灾害极为严重的时期。文章结合北宋密州的地理环境,对苏轼在密州的救灾进行了考察。苏轼在上书朝廷力陈减免税收和禁官榷盐的同时,亲率百姓捕蝗并多次到常山祈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效果不够理想,文章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分析,对加深北宋时期地方官员进行灾荒救助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荒政制度的运行是以官僚制为载体而展开的,奖惩办赈官员的本意是为了促进包括以工代赈在内的各项荒政制度顺利推行,实现预定的赈灾救荒目标。康雍乾时期,朝廷对经办以工代赈官员的奖惩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嘉道之后,随着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劣变与荒政制度的衰变,清廷加大对以工代赈经办官员的奖惩力度,期望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激励与约束他们尽责办理以工代赈,结果却出现奖惩力度越大,效能越差的怪象。  相似文献   

16.
皇城村     
<正>地理位置皇城村,坐落在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北4千米处樊山脚下,与国家"九五"重点工程项目、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厂阳城国际电力公司对望相邻。皇城村居住着234户,680余口人,耕种着480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煤炭开采,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种  相似文献   

17.
皇城村     
<正>地理位置皇城村,坐落在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北4千米处樊山脚下,与国家"九五"重点工程项目、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厂阳城国际电力公司对望相邻。皇城村居住着234户,680余口人,耕种着480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煤炭开采,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种  相似文献   

18.
治河是清代国家的重要政务。从康熙朝开始,由于河工范围的扩大和治理难度的加大,清政府开始尝试在河道总督之外派遣协理河务官;雍正朝清廷将协理河务制度推广,大量派出协理官员;从乾隆朝始,政府根据治河形势的需要而调整,协理河务官主要存在于江南一地;道光朝之后,随着清代河务体制的瓦解,这一群体便不复存在。协理河务官虽非经制之官,因时因地而设,亦无定员,但他们作为总河的助手,在实际的河工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协理河务官由于在河工上的长期实践,逐渐成为专业的河务技术官僚,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都升任总河,成为正式的河务官。  相似文献   

19.
《农业考古》2021,(4):95-104
纵览清代方志舆图的序言,无一例外都强调了编绘地图对于指导州县官员治理地方的重要性。若用现代测绘技术审视这些舆图,其粗疏的绘制水准似乎难以实现此目的。但是,通过考察云南方志舆图佛寺类地理要素可以看到,方志地图中蕴藏着当时人"不言自明"的信息资源与地方逻辑,是地方官员"以图知民""以图治民"的充分条件;而影响州县官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官员"览志书""绘舆图"的意愿与能力,更为本质的原因还在于:信息掌控主体的不对称、地方官员"责、权、利"的分离以及国家制度逻辑与乡村社会运作逻辑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20.
曹建强 《农业考古》2001,(1):243-245
汉代的仓是地面粮食贮存建筑的统称。形式上包括仓、禀、 等。仓一般指长方形建筑,禀在建筑形式上与仓无异,它主要用于贮米, 是圆柱形,贮粮贮米皆可。 汉代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特别是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加,要求粮仓的储藏技术也相应的提高。汉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各种形式的粮仓。从中国农业博物馆藏的汉代陶仓模型中可见一斑。 汉代出土的陶仓禀模型,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和平房式两类。 阁楼式 一般分为两层,北方、南方都有,往往是地主宅院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