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增长间的关系,通过仿照IPAT方程构建了含有建设用地和GDP的核算方程,利用2004-2013年安徽省建设用地、GDP、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的数据分析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状况。结果发现,研究期安徽省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相对同步,并且处于弱脱钩状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有所降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关系趋势相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依赖更大。最后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应用2000-2010年度的数据,对建设用地与GDP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中巴资源2号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引入Tapio脱钩指标,计算2000-2010年徐州地区建设用地与GDP增长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两者的脱钩关系处于波动状态,发展趋势呈现扩张负脱钩,建设用地与GDP增长相互促进.研究结果为地区发展规划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3.
借鉴物理学的脱钩理论,采用1994—2013年广东省相关数据研究了经济增长与耕地占用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广东省及4个区域非农经济增长与建设耕地占用之间的脱钩关系基本由建设占用耕地变化量来决定。(2)广东省及4个区域非农经济增长与建设耕地占用总体呈现"理想—畸形"的波浪形周期变化。(3)东翼、西翼、北部山区非农经济增长与建设占用耕地之间呈现"畸形"的概率更大。(4)脱钩机理分析表明,资本、劳动力、技术已逐渐成为拉动广东省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广东省经济增长对耕地依赖程度逐渐减弱,保耕地红线和保经济增长不矛盾不冲突。最后基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东省1995~2014年建设用地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采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运用平稳性检验、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其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建设用地面积(LnC)与经济发展(LnGDP)两个时间序列数据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97,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向外扩张0.639 1±0.056 1个百分点。(2)山东省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单向Granger原因。(3)山东省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关系具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共性。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程度远高于江苏省1989~2007阶段研究值,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于江苏省。各级政府应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摒弃通过建设用地扩张推动经济发展的想法,优化产业结构,探讨立体开发节地模式及中小城市人口分流等,以利于未来城市空间拓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脱钩理论,以山东省为研究目标,建立2000—2015年土地利用碳足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体系,分析其关系并给出土地利用优化与布局建议。结果表明,2000—2015年山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排放的来源。山东省碳足迹逐年增加,生态赤字增加迅速,并且与碳足迹之间的差距逐年增加。2000—2015年,山东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足迹与经济增长总体处于弱脱钩状态,向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发展。当前,山东省经济正处于由粗放向集约的状态发展,正确、合理调节整各用地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采取创新、节能的经济发展手段才能保证碳足迹与经济增长处于绝对脱钩,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构建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联的指标体系,对2006~2013年滇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力的脱钩程度、时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经历强脱钩、弱脱钩以及扩张负脱钩,总体上处于强脱钩,时序上呈现反向"N"型变化;(2)滇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率均大于零,但变化幅度不大,而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率2007~2008年间为负值,其余年份均为正值,并从2007年呈逐渐扩大趋势,剪刀差经历倒"V"型变化后逐渐增长;(3)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脱钩程度及时序呈现波动变化,强脱钩状态居多,且均在T5或T6时期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深化改革时期郑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演变特征,保障城市用地合理扩张,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多种模型方法分析了1990~2016年间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0年以前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率和贡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2000年以后处于快速扩张时期,扩张速率先上升后下降,扩张贡献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简单但稳定性逐渐减弱。(2)城市空间扩张由蔓延式向跳跃式转变,呈明显的圈层格局;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距离市中心6~18 km处;扩张方向主要集中在东、西、南3个方向,城市重心向东转移888.2 m。(3) 2026年城市建设用地Logistic预测值为755 km2,结果较为可靠。(4)研究期内,市场经济的作用力呈现下降趋势,政策制度、全球化、社会发展和交通区位的作用力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提出合理行政干预、健全市场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深化改革时期郑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演变特征,保障城市用地合理扩张,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多种模型方法分析了1990~2016年间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0年以前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率和贡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2000年以后处于快速扩张时期,扩张速率先上升后下降,扩张贡献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简单但稳定性逐渐减弱。(2)城市空间扩张由蔓延式向跳跃式转变,呈明显的圈层格局;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距离市中心6~18 km处;扩张方向主要集中在东、西、南3个方向,城市重心向东转移888.2 m。(3) 2026年城市建设用地Logistic预测值为755 km2,结果较为可靠。(4)研究期内,市场经济的作用力呈现下降趋势,政策制度、全球化、社会发展和交通区位的作用力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提出合理行政干预、健全市场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和处理1998—2013年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进行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16年间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构建不同建设用地类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用地总量逐年上升,城市用地和建制镇用地比例呈增长趋势,其他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呈下降趋势;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呈波动增长趋势,近年来碳排放强度增长速度快于建设用地扩张速度。(2)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曲线拐点位于建设用地总量比例为2.78%的临界处;城市用地和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拐点位于0.474%的临界处;建制镇用地和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拐点位于0.646%的临界处;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向前推进,我国人口逐渐由农村向城镇集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日益扩大,农村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城乡建设用地的"双扩张"现象给建设用地控制造成巨大压力,对保障耕地带来极大威胁。采用脱钩理论建立脱钩模型,对近几年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其他理论对分析结论进行阐述,发现保定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尚未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形成联动机制,城乡建设用地仍处于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构建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效益分析指标体系,并以吉林省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城市建设用地投入的水平特征表现为:投入低效,内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低下;空间特征表现为:空间分异情况并不明显,但总体来说西北部地区大于东南部地区;建设用地投入效益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效益(3.072 1)、社会效益(2.909 5)、生态环境效益(2.532 2),反映吉林省重经济、轻生态的错误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研究以及影响集约利用水平因素的相关分析,并根据研究区域内建设用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定性和定量地对吉林省内全部县域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水平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吉林省县域范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和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等因素,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地区生产总值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单位人口增长消耗新增城乡建设量、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和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等因素,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04-2019年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SGMM模型,对地级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继续推行土地财政模式能否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问题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路径,而对城市内部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正U型”,表明再推行土地财政模式可能继续拉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土地财政拉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地级城市土地出让金额占城市预算收入的比重每提高1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可能增加1.3 %。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土地财政通过地级城市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建议地级城市通过控制土地财政规模以防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再扩大,并逐步探索创新与改革土地财政模式,加快完善中国式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分配与共享机制,有序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索如何构建一种生态与经济发展兼顾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工作体系。以扬州市为例,选择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乡土文化保护和游憩安全5个要素构建区域多层次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利用神经网络CA模型模拟无生态约束下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格局,将二者耦合得到优先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调整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并为每类管制区编制相应的管制规则。结果表明:①利用景观安全格局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格局耦合来进行建设用地管制区划分,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再进行建设用地的安排,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②通过调整建设区的划定,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新增建设用地适宜调整的区域,在建设用地管制的基础上,给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5.
在对2006—2019年合肥市农业碳排放时序与组成变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apio脱钩弹性模型分析合肥市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基于EKC模型原理结合岭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并运用Python3软件拟合三次函数对合肥市农业碳排放进行科学预测。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谷物种植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农业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主要有弱脱钩、扩张连续、强负脱钩与强脱钩四种类型,其中主要以弱脱钩为主,且现阶段有向强脱钩发展的趋势;未来10年,合肥市农业碳排放量将逐年下降。总体表明,合肥市低碳农业发展良好,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安徽省城镇建设用地减量增长的内涵、意义、必要性和理论基础;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存量建设使用指标,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和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安徽省城镇建设用地现状,全省城镇发展用地已从增量扩张向增量与存量并重转变,建设用地潜力为9.03万hm2;采取缩减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增加建设用地流量指标等措施,既能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又能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减增量、甚至零增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城市理性地价是城市土地资产核算和价值评估的客观需要,可为政府根据价格信号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全国35个重点监测城市2008-2013年住宅地价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得城市地价质量,运用序列化比较检测城市地价间的协调程度,并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城市理性地价进行判断.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住宅地价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仅哈尔滨、南京等9市略有下降;(2)住宅地价处于基本合理范围内的城市约占60%,其余城市地价实际值与理论值差距较大;(3)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地价水平进行衡量,东部沿海城市条件优越,形成双高型城市;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差,形成双低型城市;(4)地价较为合理的城市其地价与地价质量协调性也较好,二者匹配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建设扩张与生态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来合肥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以景观指数为基础解析1995—2016年合肥市景观格局,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反映建设用地与耕地景观时空演变特征的景观梯度及其动态度,研究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合肥市城市化进程致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85.68%,超过18.41%耕地流失,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形状复杂化,城市扩张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增加。近20年间城区以旧城区为中心持续向四周扩展,2005年之前主要往西南方向扩展,对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2005年之后南部、北部扩展幅度较大,南、北部郊区的快速建设影响着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10年之后外围城镇扩展速度增加,致使城区外围生态环境稳定性下降。城市扩张致使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持续增加,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城市建设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