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验证不同整地播种方式对小麦苗情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整地播种方式,选用大田小麦品种郑麦7698分别在4种不同整地播种方式的地块上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后还田、拖拉机翻耕(耕深30cm)、耙实后播种的处理区,小麦植株的单株分蘖数、次生根数及长粗度、亩越冬群体及最高群体、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明显优于或高于其他不同整地播种方式,因此,该整地播种方式应在河南省夏邑县小麦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整地播种质量对苗情和抗逆性的影响 整地和播种质量对小麦高产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在2008年冬季到2009年春季长达100多天的大早条件下,更凸显了播种质量对保证小麦苗情,以及对小麦的抗旱性、抗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整地播种质量对苗情和抗逆性的影响 整地和播种质量对小麦高产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在2008年冬季到2009年春季长达100多天的大旱条件下,更凸显了播种质量对保证小麦苗情,以及对小麦的抗旱性、抗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小麦群体、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粉碎还田+翻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处理基本苗少,但个体发育较好,地上部分生长健壮,能够增加幼苗生长量、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相对较高,是最理想的耕作方式。[结论]该研究可为整地方式选择、改善整地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墒情和播深对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两种处理下不同播深对小麦出苗和冬前苗情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或减少其出苗率和苗情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出苗率和苗情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豫西旱作麦区受自然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整地播种粗放,小麦产量年际间差别较大。为了提升旱地小麦播种质量,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2014~2015年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要求,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孟津县进行了以播种机械为载体的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示范,引进两种小麦复式播种机械,与当地常规旋耕播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验证各种播种方式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小麦苗情分析。今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48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6万公顷,呈现恢复性增长。从当前各地开展的苗情调查汇总情况看,目前小麦长势总体上不如往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苗情普遍较差。由于晚播和抢时播种,整地质量差,有机肥施入少,加上小麦播种出苗阶段温度低,积温不足,影响了小麦的正常发育,导致今年小麦苗情普遍较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评估稻秸对小麦的化感效应,有效设计农艺技术措施和配套农机操作,以应对稻秸还田产生的负面效应,开展不同土壤类型和播种深度下稻秸淋洗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盆钵试验。试验设置不覆盖稻秸直接降水(无秸秆淋洗)或覆盖稻秸后降水(秸秆淋洗)2种降水方式,选取2种土壤和3种播种深度,测定上述因素对小麦出苗率及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 d内模拟降水总量80 mm的条件下,高沙土中小麦的出苗率及生长发育状况总体好于黄泥土;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2种土壤中小麦的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沙土播种深度为5.0 cm、黄泥土播种深度为1.0 cm且覆盖秸秆时,小麦出苗率和群体地上部总鲜质量显著下降;秸秆淋洗显著抑制小麦出苗率和生物量,且抑制作用随小麦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黄泥土中小麦播种深度达5.0 cm时,秸秆淋洗导致小麦不能出苗。在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土壤黏粒含量较高的地区,当稻秸还田并伴有降水时,应避免小麦播种过深,以减轻稻秸还田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试验目的近年,旋耕整地面积逐年扩大,旋耕整地速度快、省工省时,对加快小麦整地播种进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旋耕整地耕层浅,不利于小麦向下扎根。为探讨旋耕、深耕以及镇压、耙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寻找合适的小麦播种耕作方式,驻马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结合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要求,开展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耕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抗58为试材,采取旋耕后直接播种( CK)、旋耕+耙实后播种、深耕(25 cm 左右)+旋耕后播种、深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4种耕种方式处理,研究了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动态、群体茎蘖数量动态以及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动态、茎蘖数量变化动态以及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深耕(25 cm 左右)和耙实后播种均对小麦增产作用非常明显。采取深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方式小麦产量最高,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1试验概况1.1试验目的。本文在造墒与不造墒条件下,对不同镇压强度对冬小麦墒情苗情影响进行了试验探究,以期确定小麦播种不同造墒和镇压方式对麦田土壤条件和冬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1.2供试材料。试验于2014~2015年在河北省涿州市进行,选用石新828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1.3试验处理。试验设置造墒与不造墒两个水分  相似文献   

12.
原野 《北京农业》2006,(9):24-25
夺取小麦高产靠培育冬前壮苗,壮苗的形成靠高质量高标准播种,因此,高质量高标准播种就成了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近年来的小麦苗情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存在整地质量不好,播种时间过早,播量过大,下籽不均匀和播种深浅不一等问题.根据小麦冬前壮苗指标及群体动态指标,要高质量高标准播种应做到以下5点.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秋种,我市狠抓深耕整地、适墒播种、种子包衣、播前播后镇压等麦播主推技术,全市小麦播种质量总体不错,当前苗情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9月份以来,全市缺少有效降水,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对小麦适期播种和一播全苗造成不利影响。造成小麦播期拉长,播期主要集中在10月10日-11月5日。11月5日以来,全市出现两次有效降水,旱情得到缓解。但是播期较长,苗情差异较大;部分田块播种期间,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品种烟农999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苏北黏土地稻茬和西瓜茬上开展不同播种方式对晚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667 m2基本苗降低3.2万~9.2万,高峰苗降低23.8万~36.0万,成穗率提高2.6~4.7百分点,群体质量明显提高;667 m2产量提高22.7~37.0 kg,以晚播稻茬小麦播幅10 cm+行间距10 cm、晚播西瓜茬小麦播幅10 cm+行间距15 cm的增产幅度最大,667 m2分别增产36.4、37.0 kg。  相似文献   

15.
<正>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和苗情转化的重要时期,春季田间管理好坏会直接影响夏粮生产。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肥城市春季小麦管理关键技术,供种植户参考。2022年秋种,全市小麦足墒播种面积大,播种质量高,当前苗情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10月上旬肥城市降水偏多,有些地块土壤过湿,前茬作物腾茬较慢,小麦播种偏晚;二是部分地块秸秆还田质量不高,整地质量较差,田间坷垃较多,出苗质量差,有缺苗断垄现象;三是个别地块播种偏早,播量偏大,有旺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越冬期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小麦苗情调查2008年9月下旬~10月上旬,盐山县连续降了3场小到中雨,雨量历史同期少见。及时的降雨对盐山县冬小麦的影响利弊并存,有利因素是降水量大,土壤墒情能满足冬小麦足墒播种和苗期生长需要;不利影响是对部分有水源的乡镇在雨前已浇过的地,造成土壤过湿,导致人、机不能及时进地作业,影响了整地质量和适期播种。但是,抢时播种,又易造成麦田坷垃较多,虚踏不实,出苗率低,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土壤耕整方式和不同机械播种方式对小麦苗情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筛选稻茬小麦机械化播种的适宜机械。试验表明:江苏省项瑛农机有限公司的播种机无论是旋耕后播种还是板茬播种,机械稳产效能较好,旋耕处理后播种增产效果显著;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稻茬小麦免(少)耕精量化条施肥条播机,无论是旋耕处理还是板茬处理,其小麦茎蘖壮,667 m2比同类型处理增产50 kg以上,增产效果明显。应进一步加大这2种播种机的推广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灵璧县小麦整地和播种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灵璧县的优势种植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在品种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整地方式与播种技术及所用机械不同,将直接影响小麦产量。该文阐述了灵璧县小麦整地方式及整地机械的演变过程;小麦播种机械及播种技术的演变过程;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及技术的演变过程;目前小麦整地、播种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旋耕面积的扩大,新郑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着耕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降低、抗逆性弱、苗情转化慢等问题。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为今后推广适合新郑市小麦生产的耕作方式提供依据,2016—2018年,新郑市农委安排了耕翻、旋耕、耙实、播前镇压等不同耕作方式比较试验,示范不同耕作方式组合效果,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高质量、规范化播种提供技术支撑。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虽然是耐低温能力较强的越冬作物,但同时也因受极端低温寒潮天气影响下的播种质量不同、苗情素质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品种类型不同、使用除草剂不当等因素导致小麦植株耐低温能力产生差异,形成冻害,影响生长发育.冻害发生后要密切关注天气趋势,抓住有利时机,切实加强田管措施落实,努力争取大面积苗情转化升级和平衡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