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7年至今,陵川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对全县8000多个土样进行了采集调查和化验分析,基本摸清了耕地地力条件、土壤理化性状与施肥管理水平。针对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现状,提出了提高土壤肥力、科学施肥的建议,并给出了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  相似文献   

2.
土壤耕层构建技术及其机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国内外土壤耕层构建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了解辽宁省典型耕地的耕层结构特点,对阜新大固本村玉米主产田的土壤耕层进行了调查。针对耕地存在的耕层变浅、有效耕层土壤量减少、土壤容重偏高问题,提出研制全方位耕层复式作业配套机具及土壤合理分层施肥、种植配套机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宽甸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宽甸县对全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宽甸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N和有效P含量上升;速效K含量虽然上升,但未达到1980年水平;耕地土壤pH值呈现中性化趋势。根据耕地土壤养分含量,通过拟合土壤养分与产量的方程,建立宽甸县耕地养分指标体系,找出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4.
宽旬县耕地土壤养分指标体系研究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甸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宽甸县对全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宽甸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N和有效P含量上升;速效K含量虽然上升,但未达到1980年水平;耕地土壤pH值呈现中性化趋势.根据耕地土壤养分含量,通过拟合土壤养分与产量的方程,建立宽甸县耕地养分指标体系,找出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涧县山区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9.3%,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土壤改良是增加农业收入的关键环节,分析土壤养分现状,研究土壤改良方法对农业工作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结合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9~2012年在全县范围内的66个土种进行了采样调查、检测分析等一系列工作,掌握了耕地土壤养分现状,探索出了改善土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1耕地土壤养分综述汾阳市2007年成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市,经过连续6年对全市多点进行取土化验,摸清了全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同时也进行了高粱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总结出了我市高粱科学配方施肥技术,为指导全市高粱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7年风城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检测结果,分析了风城市耕地土壤养分资源现状。并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提出控制氮肥用量、稳定磷肥用量、经济补施钾肥等合理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8.
长期定位施肥对耕地土壤物理性状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凤城市耕地棕壤15年长期定位监测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物理性状有一定的影响;施用有机肥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实现玉米增产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武冈市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5年(2008--2012年)监测,武冈市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趋势: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上升,有效磷上升较明显,氮、磷投入盈余,钾亏缺,提出了今后控氮、稳磷、增钾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凌海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2005年秋季开始到2008年8月结束。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摸清凌海市耕地肥力状况及对全市耕地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耕地进行分级,以充分掌握凌海市耕地的总体状况。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土壤配方施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供依据。为实现土肥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主要应用在:  相似文献   

11.
王海鹏  井彩巧  张鹏  袁宁  薜莲  蒲明 《农业工程》2017,7(4):125-126
在兰州市开展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依据耕地地力等级评价、耕地肥力分级标准、土地富硒标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应用GIS获得耕地地力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土地利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地开发和利用,能够直接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功能效果,充分有效地开展耕地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评价工作,能够有效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从土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综合性地评价耕地资源,以便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从耕地资源保护综合材料与方法入手,针对耕地资源保护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一些推进耕地资源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的良好建议,为充分提升耕地资源的总体应用水平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升耕地装置的作业效率与稳定性程度,对其展开结构设计与优化。通过理解耕地机的旋耕机理与作业过程中耕地核心执行部件的运动特性,利用优化设计理论建立有限元理论模型,并依据严谨的设计流程和耕地装置结构的装配特点,在UG中建立耕地装置核心执行部件的三维物理模型,与ANSYS恰当对接后导入进行预处理,科学高效地划分网格与施加载荷,得出耕地装置关键位置的位移分布云图和应力分布云图,并有效避免刀齿与机轴产生共振。试验表明:参数结构优化合理;选取旋耕入土深度、土壤蓬松度、地表平整度和整机工作稳定性4项指标作为衡量标准,结构优化后,在满足10%~40%的行业标准要求条件下,经测量平均地表平整度提高了4%,整个耕地装置的工作稳定性提高了5. 1%。此设计合理可靠,可为相似农用机具的机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耕层养分性状、耕层理化性状、立地条件和土壤管理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3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综合考虑研究区土壤、管理和地形等特征,收集整理各县区相关图件、资料,建立耕地资源数据库,拟选用的基础评价单元为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耕地图斑,拟选用的评价因子有地形坡度、坡面构型、岩石露头率、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排水能力、灌溉保证率、有机质、p H、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通过模糊评价法获取单因素指标评语,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单因子指标权重,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积曲线法将研究区域地力等级分为5级,并绘制耕地地力等级分布图。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渭北旱塬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对粮食产能的影响,以冬小麦和春玉米为量化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典型的渭北旱塬区千阳县2017年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粮食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对项目实施前后新增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占补平衡项目实施使新增耕地等级提升了1—2个等级,且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积占比越大,新增耕地等别越高,单位面积上水浇地较旱地的粮食产能提高率增加25%.随着项目实施年限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不断得到改善,总孔隙度、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均显著变大(P<0.05),土壤结构破坏率显著减小(P<0.05),抗侵蚀能力显著提高(P<0.05).土壤有机质质量比显著提高(P<0.05),土壤养分状况不断改善.新增耕地的面积、等别、基础设施、单位面积投资、年限等因素均与粮食产能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各因素对新增耕地粮食产能影响程度,按因素排序由大到小表现为等别,面积,基础设施,年限,投资.  相似文献   

16.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在耕地地力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4个影响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研究区的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县65 559.26 hm2耕地中,1~6级地分别占耕地的10.51%,17.15%,20.38%,16.90%,13.28%,21.79%,对应于国家6~10等地;明确了各级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的耕地地力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讨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探索适宜大田推广的耕地生产障碍修复治理方法,提高受污染耕地质量,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在贵州省麻江县开展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强度影响的试验,选用楚戈土壤调理剂、富力邦土壤调理剂、土沃宝土壤调理剂、改性天然矿物材料等4种土壤调理剂,采用空白作对照。试验检测结果为: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值提升率达0.65%~12.03%,土壤中有效镉含量降低10.64%~14.83%,土壤重金属砷含量降低0.4~1.8mg/kg;稻谷中镉含量降低了7.80%~44.07%,硒含量增加为0.004~0.017mg/kg;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说明在受污染的酸性耕地中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砷含量和重金属有效镉的含量,也能减少稻谷对重金属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评价土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峡谷区土壤结构退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开展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的研究。【结果】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均以>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为主,其量变化、MWD、GMD均表现为林草间作地>荒草地>退耕还草地>耕地;②在不同土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量总体上随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0~20 cm土层,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量分布及稳定性差异具有一定显著相关性,20 cm至母质层差异不显著;③5 mm粒径团聚体成为土壤团聚体从微团聚体向大粒径团聚体团聚化过程中关键的临界点;④GMD可以作为喀斯特峡谷区整个剖面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评价指标。【结论】林草间作模式能够增强喀斯特峡谷区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对防止土壤结构退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姗  张凯  燕蛟  刘红 《农业工程》2021,11(2):94-99
以毕节某热电厂、纳雍某火电厂和织金某火电厂3个燃煤电厂周边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不同土层的As含量变化趋势相近,电厂周边As含量随与电厂之间的距离变化无明显规律;3座电厂周边As污染程度为织金县某火电厂>纳雍县某火电厂>毕节市某热电厂,整体污染情况较轻;土壤As含量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较为...  相似文献   

20.
结合辽宁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严重、养分失衡的情况,开展水稻留高茬还田技术对比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生育性状和耕地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留茬还田技术模式增产4.17%,增收72.23元/667 m2,且产投比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加深,容重下降,耕地质量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