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立春     
《新农村》2011,(3)
  相似文献   

2.
农谚注解     
<正>“田间管理如绣花,功夫越细越到家”。庄稼人从事田间管理要做到一丝不苟,从播种到收获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精细操作,才能获得好收成。“头年芝麻二年瓜,三年玉米长得大”。指轮作换茬的好处,无论种什么作物,连作2年以上,前茬作物吸收营养不同,土壤有效成分残缺或奇缺。如头年种芝麻,残留根系有利于第二年种瓜类作物,丰富的有机质含量,改良了土壤通透性,所以也有利于玉米生长。还有“豌豆小麦轮流种,九成  相似文献   

3.
农谚注解     
农谚是劳动人们在生产中积累的精华,也是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总结,朗读脍炙人口,实际中可操作性强,如"螟虫除光,谷米满仓"。指庄稼人在冬季铲除田边杂草,深翻稻田谷蔸,在螟虫盛蛾期,搞好点灯诱蛾。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将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还有"若要来年害虫少,今年锄尽田边草"之说。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谚     
农民积千百年的耕作经验,将此经验化为简短顺口的短句,以便于记忆传授,山西工作组各点同志及本人搜集了一些农谚,许多都是适合当地耕作的宝贵经验,当你向农民们询问时,他们常客气说,那老话,现在不顶用了。实际仍是很顶用的,农业技术的进展是在一定的基础上的,又何况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小农经济,刚刚向集体化开步走。因此农谚的整理及其说明,是很有必要的(谚语中月  相似文献   

5.
农谚注解     
“麦要好,茬要倒”说的是合理轮作换茬,水旱调节,培肥地力,改善田间小气候,充分利用光能,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滋生。豆茬种小麦最好,在老农中有“蚕豆茬的麦,请到家的客”之说。  相似文献   

6.
农谚注解     
“深耕加一寸,顶上一遍粪”; “耕地深又早,庄稼百样好”;“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这几句农谚是讲深耕的意义,深耕是整套耕作措施中基本环节,深耕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  相似文献   

7.
农谚注解     
“花生是个鬼,不怕土坏只怕肥。”指花生是浅根系作物,因土壤表层营养丰富,特别是花生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氮元素,可满足自身生长之需要。每亩施用少量的磷钾元素即可获得高产。一旦多施氮素化肥,发生陡长苗,严重影响结果。在老农中还有“花生土内长,秧苗节上生”之说,花生对土壤质地选择不严。“胡豆不怕黏,花生不怕沙,生姜海椒不怕黄泥巴。”在老农中还流传着“沙地种花生,多收两成粒”等说法。  相似文献   

8.
农谚春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创造出许多概括这些经验的农业谚语。农谚口耳流传,世代相继,它押韵顺口,语言生动明快,易懂,易记,易流传,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是口头的“农业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9.
论农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农谚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一、农谚的起源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田”,“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  相似文献   

10.
农谚注解     
<正>农谚是劳动人们在生产中积累的精华,也是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总结,朗读脍炙人口,实际可操作性强,如"螟虫除光,谷米满仓"。指庄稼人在冬季铲除田边杂草,深翻稻田谷蔸,在螟虫盛蛾期,搞好点灯诱蛾。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将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还有"若要来年害虫少,今年锄尽田边草"之说。  相似文献   

11.
致富农谚     
  相似文献   

12.
13.
农谚夸农妇     
农家谚语丰富多彩,农妇勤劳节俭、聪慧能干、热情泼辣、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农谚中尽现无遗,光彩照人。农妇勤劳节俭的德行世人称道:“勤耕苦作般般有,好吃懒做样样无。”“天冷不冻织女手,饥荒不饿苦耕人。”她们不仅勤劳,而且精打细算:“算计多来安排巧,细水长流餐餐饱。”因此衣食往行非常节俭:“一天省一把,一年买匹马。”“一顿省一口,一月聚一斗。”农妇不仅勤俭持家,还精通农活,是种田的好手:“人不缺地工,地不缺人粮。”“姑娘怕误女婿,庄稼怕误季节。”“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她…  相似文献   

14.
立春寄语     
正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立为开始,以春为始,正是春暖花开,农家耕耘的时节。春到人间草木先知,春风暖烟轻入梦。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5.
农谚与播种期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张家炎一、前言我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寻求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除了见诸史料的宝贵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外,还有可以与之媲美的数量庞大的农谚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农谚就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6.
番薯自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以来,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救灾备荒的属性广为人知。明至民国时期,天灾人祸频发,劳动人民食不果腹,番薯凭借产量大,对种植条件要求低等特点,迅速成为时代的“网红农作物”。新中国成立以来,番薯的产量占农作物的比重也越来越高,番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在长期的培育番薯的过程中,劳动人民总结了许多技巧和经验,各地都产生了关于番薯的诸多谚语,涉及育种、藏种、田间管理、插秧技巧和储藏等多个方面。这些农谚不仅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现在番薯的培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所谓农谚中的天气预报,就是农民将长期的测天经验,总结成一些谚语,预报天气,群众的测天经验,大多是通过观察当地的一些天象(风、云、雨、雪、霜、晕等)和物象(动植物的生活动态、反常现象及非生物反应)总结得出的。这些经验以歌谚的形式表达和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18.
19.
谈天说农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谚语言简练,一般以歌谣的形式表达.广大农民存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流传应用.由于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农民喜爱.农业气象谚语按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农时方面:如“白露早,寒露迟,早春种麦正适时”;“枣芽发,种棉花”.气象和农业关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种麦”;“稻秀暖、麦秀寒”.  相似文献   

20.
温昌衍 《农业考古》2005,(5):157-159
客家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客家农谚丰富.本文主要以客家方言代表点梅县为例,从形式特点、修辞手法、思想内容这三个方面对客家农谚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