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韦剑锋  罗艺  米超  蓝立斌  陈超君  刘欢雨  梁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41-1343,1347
以新台糖22(ROC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施用氮肥可极显著提高甘蔗干物质积累量、蔗茎产量、产糖量,显著提高蔗糖含量;随氮肥施用次数的增加,甘蔗干物质积累量、蔗茎产量及产糖量显著增加,但蔗糖含量略有下降;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各器官、各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王伟 《中国农垦》2015,(3):34-36
<正>经过多年的培植与发展,蔗糖产业已成为湛江农垦的支柱产业,甘蔗种植面积、原料蔗入厂量、产糖量逐年提高,农场职工纯收入的大部分来源于甘蔗种植业,龙头企业也依托甘蔗资源得到不断发展壮大。蔗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已经凸显,但是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主要是蔗糖产品还是以初级机制糖为主,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开发滞后等。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把蔗糖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和规避市场风  相似文献   

3.
徐林  邓展云  刘晓静  陆建勋  李鸣  贤武  刘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3-19974,19999
[目的]研究了不同种植期(冬植,春植)对不同品种甘蔗生产的影响。[方法]采用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作为参试甘蔗品种,调查了不同种植期不同甘蔗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产糖量和蔗糖分等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冬植蔗在甘蔗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于春植蔗,冬植蔗与春植蔗产量和含糖量间差异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冬植蔗蔗糖分均高于春植蔗。除桂糖26外,桂糖21和桂糖27冬植蔗产量和产糖量均明显高于春植蔗,差异性显著。[结论]甘蔗冬植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可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20份云瑞系列甘蔗新品种(系)的9个品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甘蔗蔗糖分与其影响因子的密切程度。相关分析表明,甘蔗蔗糖分与蔗汁蔗糖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汁锤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品质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简纯度与重力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还原糖与甘蔗产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汁锤度与简纯度、重力纯度、蔗汁蔗糖分和甘蔗蔗糖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甘蔗产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出汁率、简纯度、蔗汁蔗糖分、还原糖对甘蔗蔗糖分具有正效应,蔗汁锤度、重力纯度、甘蔗产糖量、甘蔗纤维分对甘蔗蔗糖分具有负效应。因子分析表明,9个甘蔗品质性状指标可用蔗汁糖分、甘蔗成熟度和甘蔗压榨因子3个主因子代表,其特征累计贡献率达82.775 6%。  相似文献   

5.
甘蔗产业是云南经济发展特别是滇西南地区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云南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产糖量均居中国第二,仅次于广西,是中国甘蔗种植优势区域之一。云南甘蔗生产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南地区的临沧市、德宏州、保山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玉溪市、文山州8个州市,常年种植甘蔗面积30万hm~2左右,蔗糖产量200万吨以上,工农业产值1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甘蔗生长前期于叶面喷施体积分数为千分之一的植物动力 2 0 0 3,具有明显的增产增糖效应。其效果表现为促进甘蔗萌芽、分蘖 ,提高成茎率 ,优化株高、茎径、有效茎、蔗糖分等工农艺性状 ,加强了生理生化功能 ,促进了生长。综合新植和宿根分析 ,喷施植物动力 2 0 0 3的每公顷产量75.91t,比对照增加 11.0 4 t,增产 17.0 2 % ;蔗糖分含量 14.12 % ,比对照提高 0 .53% ;每公顷产糖量 10 .73t,比对照增糖 1.9t,增幅 2 1.4 %。统计分析表明产量及产糖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甘蔗糖业是广西财政收入、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1997-98年榨季全区种蔗面积58.67万hm2、总产甘蔗3132万t,产糖323万t,占全国总产糖量的1/3强。甘蔗品种改良在提高广西甘蔗产量和蔗糖分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广西甘蔗主栽品种均由...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挥甘蔗生产的潜力优势,云南省规划到2015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平均每亩单产达到5.0吨,年产蔗3000万吨以上,甘蔗含糖量15%以上,出糖率13%以上,产糖300万吨,蔗糖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00亿元以上,实现与2010年相比产糖量增加百万吨、综合产值增加百亿元的"双百增"目标。为此,"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蔗糖产业大发展。1、建设甘蔗基地根据国家新一轮甘蔗糖料优势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云南的甘蔗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甘蔗和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食糖产量、企业效益、蔗农收入、财政税收大幅增长,年均产糖200万吨,蔗糖产业工农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制糖工业实现利税30亿元,已发展成为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然而,甘蔗科技促进产业发展潜力还很大。目前,云南甘蔗平均亩产为4.5吨,在近80%的旱地蔗区亩产仅为3.5吨,甘蔗糖分14.8%,甘蔗单产和糖分还有很大潜力。"十二五"期间,我省甘蔗  相似文献   

10.
用RB72-454和F134(CK)2个甘蔗品种,于2003~2005年在坝地和缓坡地进行吨糖田土试验示范,经新植和宿根研究结果表明:在用种量8 000芽/667m2、深沟双行种植、合理施肥和优化管理技术规范下,RB72-454坝地蔗糖分含量15.47%,产量8 616 kg/667m2,产糖量1 130 kg/667m2,比对照蔗糖分含量增长1.16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8.0%,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49.1%;坡地蔗糖分含量15.56%,产量7 808 kg/667m2,产糖量1 030 kg/667m2,比对照蔗糖分含量增长1.16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7.5%,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48.3%。RB72-454在坝地和坡地含糖量均达到1 t/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广西柳江县地处桂中盆地,属南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型气候,年均温20.4 ℃,日平均温≥13 ℃的持续天数为251天,活动积温6 135 ℃,年日照1 650.4小时, 年降雨量1 465.7 mm,无霜期331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光、温、水、热、土条件都较适宜甘蔗生长.为了进一步挖掘甘蔗生产的优势和增产潜力,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促进蔗糖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柳江县从1994年起就着手进行甘蔗单产(667 m2产量)吨糖的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从引进优良品种入手,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当年示范面积43.3 hm2,1997年发展到270 hm2.1998~2000年,柳江县承担了广西区农业厅的"吨糖田建设示范"项目,共示范种植面积7 083 hm2.1998年种植1 440 hm2,平均每667 m2产蔗7 376 kg,蔗糖分含量为16.67%,平均每667 m2产糖量为1 229.58 kg;1999年种植2 091 hm2,平均每667 m2产蔗8 365 kg,蔗糖分含量为15.16%,平均每667 m2产糖量为1 286.1 kg;2000年种植3 507 hm2, 平均每667 m2产蔗6 934 kg, 蔗糖分含量为15.12%,平均每667 m2产糖量为1 048.41 kg.3年平均每667 m2产糖量为1 150.7 kg.现将其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在崛起的中国甘蔗糖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的甘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了参会代表特别是外国专家学者的一致高度赞扬。这次会议有近270位代表参会,其中有58位来自20个主要蔗糖生产国蔗糖生产、管理和科研的专家学者,包括近20位甘蔗糖业方面的世界级权威专家。这是在中国首次举办这样的盛会,会前出版了由中印两国甘蔗糖业专家共同编辑出版代表当今国际甘蔗糖业各领域研究先进水平的论文集。这部宏篇巨著共有770页,144篇论文。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甘蔗生产记录。公元1840年以前,中国在世界蔗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以后由于长期战争和社会不稳而使糖业变得很弱。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蔗糖业重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的第三大产糖国,2003/2004榨季全国总产糖量达到1002万吨,其中甘蔗糖占总产糖量的94%。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糖产区,2003/2004榨季产糖量达到588万吨,占全国总产糖量的58.4%,占全国甘蔗糖产量的62.3%。中国已建立起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有效的甘蔗生产技术体系,特别是占全国种植总面积90%的旱地蔗生产技术体系,使甘蔗单产近年来维持在60~70吨/公顷的较高水平。国际甘蔗糖业的权威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崛起成为甘蔗糖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超级强国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82/83、1985/86和1991/92年榨季我国甘蔗糖产量分别突破300万t、400万t和600万t大关,是80年代以来甘蔗糖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甘蔗糖生产每三至四年出现一次严重滑坡则表明了甘蔗糖业发展的不稳定性。近年来广西、云南的甘蔗糖业发展速度最引人注目,而广东、海南和福建沿海产区的甘蔗糖业则逐渐退缩。1992/93年榨季以来,广西的产糖量跃居全国第一,取代了广东第一产糖大省的地位。1995/96,广西、广东、云南的产糖量已分别达全国甘蔗糖产量的46.89%、22.48%和16.96%,为全国最主要的甘蔗糖生产省(区)。  相似文献   

14.
在甘蔗早期叶面喷施蔗丰灵高效甘蔗液肥有明显的增产增糖效应。其hm2产原料蔗比对照多8415kg,增产18.42%,比施等价尿素的多2295kg,增产5.02%;蔗糖分含量为11.43%(绝对值),比对照提高0.15%,hm2产糖量比对照多1035kg,增幅为20.12%,比尿素处理的产糖量多240kg,增幅为4.66%,产量和产糖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仅次于巴西、印度列世界第三大蔗糖产区,我国广西仅次于巴西圣保罗列世界第二大产糖省区.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其面积占我国常年糖料面积的85%以上,产糖量占食糖总产的90%以上,甘蔗产业已成为我国主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蔗糖产业中的育种、高产栽培技术、生产机械化、制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 述,提出要加大甘蔗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力度,不断丰富亲本材料;将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技术相结合,提高高 糖、高产、抗性强的甘蔗品种的育种效率;加大糖能兼用型甘蔗品种的选育力度;研发适合广西各种地理类型的中小 型甘蔗收割机,同时提高现有甘蔗收割机的适应性、灵活性,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蔗糖澄清提纯技术;加 大蔗糖产业废弃物的利用力度,以促进广西蔗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甘蔗单位面积效益值的高低取决于单位面积的原料蔗产量及蔗糖分含量,而原料蔗产量是基础,蔗糖分则是核心,只有两者的相对统一,才可获得最佳效益。如何使二者得以统一,实现高产、高糖,获得最佳效益,即是本文研究的着力点。1993年列项对甘蔗每公顷产糖15吨进行配套技术研究.以提高单位面积产糖量为目的,着力于良种的推广和高产、高糖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此套技术投资省、操作简便、农民易接受,并得出每公顷产糖15吨的主要构成指标是:有效茎10.5万株/公顷,单茎重1.35千克,原料茎产量141.75吨/公顷,产糖率10.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够科学合理的分析德宏州蔗糖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通过收集与蔗糖产业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方法:从德宏州统计局收集、整理得到1978年至2010年与蔗糖产业发展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即甘蔗种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甘蔗产量,成品糖产量。  相似文献   

19.
2007年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甘蔗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甘蔗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00 kg和过磷酸钙100 kg作基肥,甘蔗萌芽快,萌芽率高,达88.9%,每667 m2蔗茎产量7 102 kg,蔗糖分含量18.27%,每667 m2产糖1 298 kg,与常规施肥相比蔗茎增产8.6%、糖分含量提高2.53%、产糖量增加26%,初步说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湛江地区甘蔗生产上适宜作基肥施用。  相似文献   

20.
甘蔗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甘蔗13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与广义遗传力分析,除重力纯度外,其他12个性状在不同的品系(种)间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可通过杂交予以改良,且纤维分、田间锤度、公顷合纤维量、茎径属高度遗传性状,重力纯度、出汁率,公顷产糖量属低度遗传性状。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茎径和单茎重对产量的贡献是主要的,而对于甘蔗蔗糖分则取决于田间锤度和蔗汁蔗糖分,公顷含糖量却以茎径、单茎重、公顷产量为主要,但也不可忽视甘蔗蔗糖分。通径分析进一步证实:茎径对产量,蔗汁蔗糖分对甘蔗蔗糖分.甘蔗蔗糖分、茎径对公顷含糖量的重要性。此外,也要协调好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之间的关系和出汁率、甘蔗蔗糖分、纤维分之间的关系,方可达到高产高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