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庭农场是农业现代化生产中重要的经营主体之一,近几年在政府的扶持培育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出效益低下等问题。长兴和平银丰家庭农场从种植模式、技术应用、营销方式、管理方法等4个方面着手,进行创新与实践,探索了一条稳粮保供、绿色生态、产出高效的新途径。本文阐述了长兴和平银丰家庭农场发展中的经验,探讨了家庭型农场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适于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高产高效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品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稻鱼共生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株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一次性使用有机肥的稻鱼共生条件下,供试杂交稻品种相对于常规稻品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其中,籼粳交杂交稻甬优5550、甬优7850和甬优8050,籼型杂交稻嘉丰优2号和深两优332,较耐倒伏,并且有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产量较高,可作为稻鱼共生系统的推广应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鱼系统水稻产量和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不同施肥处理在水稻单作和稻鱼共作系统下,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稻鱼共作处理施用的氮肥量较水稻单作减少30%,但仍显示出较明显的增产效应,且以钾肥全部基施的增产效果最佳。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稻鱼共作处理的叶片N、P和Mg含量较水稻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稻谷中的N、P、Mg含量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稻鱼共作对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系统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控制稻田病虫草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的生态作用。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比较了水稻单作处理和稻鱼共作处理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以及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鱼共作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和成虫密度均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能显著降低水稻卷叶率,并可显著增加水稻分蘖数、成穗率、有效穗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稻鱼模式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新型稻作模式——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比例,设置常规施肥(CK)、氮肥减少15%(T_1)、减少30%(T_2)和减少50%(T_3)等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水稻齐穗期SPAD、籽粒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_1和T_2处理不会显著降低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而T_3处理的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则分别比CK处理降低了15.39%和7.69%;虽然各处理的水稻均表现为氮素盈余,但T_3处理的氮素盈余最低;进一步结合拟合方程的斜率表明,当氮肥偏生产力每提高1 kg/kg,氮素盈余可以降低2.54 kg/hm~2。因此,在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15%~30%可维持水稻高产,并显著降低氮素盈余。  相似文献   

6.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首批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lobal important agriculture heritage system, GIAHS)保护的试点项目,该系统中最适水稻密度的选择关系到其更好地应用推广。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栽培密度开展了优化研究,分析3种水稻栽培密度(高、中、低密度株行距分别为20 cm×30 cm、30 cm×30 cm和40 cm×30 cm)下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构成,记录3种水稻密度青田田鱼(Cyprinus carpio var.color)的存活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密度(40 cm×30 cm)条件下的水稻分蘖数和生物量在拔节期后均显著高于高密度;在3种密度中,低密度(40 cm×30 cm)下的水稻茎秆构成性状优势明显;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与水稻产量关联度最大的茎秆构成因子是穗长、关联度最大的产量构成因子是千粒重。水稻中密度(30 cm×30 cm)栽培时青田田鱼的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 SGR)达到最高值4.54%±0.03%,极显著高于高密度(20 cm×30 cm)时的3.62%±0.04%。各水稻密度下的青田田鱼的存活率(survival rate, SR)无显著差异。基于水稻生长和综合效益考虑,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采用中密度(30 cm×30 cm)栽培方式可以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同时获得更快的田鱼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栽培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江西双季晚粳稻产量和稻曲病发生的影响,以'甬优538'小叶迟熟'甬优1538'和'扬产1601'四种江西省常见晚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栽培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晚粳稻的产量、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进行了研究.设置3个播栽期处理[7月3日(T1)、7月10日(T2)和7月17日(T3)]、5个...  相似文献   

8.
陈再高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66-66,76
探索氮肥对饲料稻的粗蛋白含量、出糙率和产量的影响,找出其最佳施用时期。通过设置相同用量不同施用时期试验进行记载、考察,分析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饲料稻的产量、粗蛋白含量和出糙率都有一定的提高,不同施氮时期对早稻饲料稻的产量、粗蛋白含量和出糙率都有不同的影响,以蘖、穗肥比为1∶1的综合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氮肥对饲料稻的粗蛋白含量、出糙率和产量的影响,找出其最佳施用量,设置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饲料稻的产量、粗蛋白含量和出糙率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稻渔(蟹)共作水稻的施肥关键在于用好基蘖肥主攻穗数,产量9.0t/hm^2左右的优质粳稻总施氮量以225kg/hm^2为宜,追肥以分蘖肥为宜,分蘖肥早施,可保证足够穗数并获高产;腐植酸类生物有机肥黑丰佳一次性基施不仅可提高稻渔(蟹)共作水稻的产量,对稻米的品质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在基施黑丰佳的基础上于分蘖期追施适量尿素更有利于稻渔(蟹)共作水稻产量的提高,其中黑丰佳控制在总施氮量的50%~70%为宜,对稻米的品质改善也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农业的深入理解无疑有助于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稻渔共生产业作为优秀传统农业的典范,对于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稻渔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回顾切入,简要介绍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实施及意义,并以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为例,深刻分析其传衍数千年的科学机制,讨论了稻渔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指出,农耕文明的核心理念在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于20世纪60年年代初期兴起并不断强化的石油农业则可能存在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简化、农用化学品依赖、生产成本增高、资源竞争激烈、环境压力增大以及这些工业化的现代农业对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产生的不对等的利益竞争和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在政府政策激励以及来自科技工作者、技术人员和从农者的共同努力下,从中国优秀传统农业的典范传统稻鱼共生系统逐渐衍生、演变形成的稻渔共生生态种养产业在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丰富稻田产出、提高农民收入、减少面源污染等方面独具优势。研究表明,相关从业人员需要高度关注现阶段稻渔共生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模式选用、景观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布设、种养协调、肥力调控、产品营销等技术细节问题并加以用心对待、科学掌握。因此提出,未来稻渔共生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农艺机械化、投施精准化、农事省力化等新挑战,并呼吁学界、业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等聚焦合力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中国垦区国有农场化肥投入效率及其时空分布情况,基于1994—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投入距离函数测算了各省国有农场的化肥投入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1)国有农场化肥投入效率均值仅为0.485,存在严重的利用低效问题,化肥削减潜力巨大;2)在时间维度,国有农场化肥投入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在空间维度,国有农场化肥投入效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南方北方的非均衡格局;3)国有农场化肥施用强度远高于其他生产经营主体,且施用强度与投入效率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稻鱼共生是一种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近年来,我国在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研究表明,该模式在化肥农 药减量、稻田增产增效、土壤和水体改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 面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面积仍然较小。 主要阐述了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概况,在广东省发展该模式具有自然资源优势,指出广东省稻 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存在应用面积少、产量低、技术研发和推广滞后、水肥管理落后、适宜于该模式的水稻品 种和田鱼品种较少以及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缺乏等问题。该模式在广东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提出未来 广东省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产业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支持、完善技术规范和推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发展提供科技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叶面肥对优质稻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万代红""百禾乐"及"中国丰"等三种高效叶面肥,在水稻品种玉香占的苗期和大田生长期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苗期喷施叶面肥处理能明显促进秧苗的稳生壮长,增强秧苗干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的综合素质;在大田生长期适时进行喷施处理,能促进大田水稻早生快发,促进分蘖和有效穗的形成,保持生长健壮,抗病力明显增强;各处...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养殖场肥水水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规模化养殖场肥水水质特征,在华北典型种养结合区河北徐水,以规模化养殖场为研究对象,采集养殖场肥水水样,研究养殖肥水中氮磷形态分布、阳离子和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猪场肥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04.6mg·L-1和38.9 mg·L-1,牛场肥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7.5 mg·L-1和38.2 mg·L-1。猪场和牛场肥水的铵态氮含量平均值占肥水中总氮含量平均值的66.0%,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平均值占总磷含量平均值的90.9%;肥水中K+、Na+、Ca2+和Mg2+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68.5、299.5、33.5 mg·L-1和50.5 mg·L-1。研究表明,养殖肥水中含有大量氮磷养分,肥水中氮磷以速效养分为主,四种阳离子含量与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0.4;肥水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限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方地区酸性水稻土淋溶作用强、硅钾素缺少等问题,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土增施硅钾肥对土壤理化性状、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硅钾肥15kg/667m2、30kg/667m2、45kg/667m2、60kg/667m2及硫酸钾9.6kg/667m2和对照6个处理,三次重复,结果表明:随着硅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 H值也呈递增趋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分别比对照(习惯施肥)增产3.21%、12.46%、10.65%、17.05%、9.35%,说明增施硅钾肥料,不仅可以改善酸土理化性状,而且可以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7.
By using single rice cultivation as a control, the effect of rice-fish culture on growth dynamic, plant type and yield formation of ric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rice-fish culture improved the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arable layer soil of paddy field, extended growth period of rice, increased dry matter and LAI of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improved three top leaves area, deterred the degeneration of leaves function, increased the diameter of stem, promoted the growth of roots and the formation of roots in the extended stem. At the same time, rice-fish culture extended the length of basal internode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internodes, uplifted the gravity of plant, and depressed the root vigor. For the grain yield and yield structure office, rice-fish culture decreased ear/tillering ratio, spikelet/panicle and seed set percentage, increased grain weight. If variety choice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wer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 rice-fish culture could increase the effective panicles and improve grain yield of rice.  相似文献   

18.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1,自引:7,他引:101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 t•ha-1•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 t•ha-1•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6.3%,土壤有机质含量5年提高了18.5%,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结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南方水稻田简单易行的环境保护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1~2014年我国苹果种植投入和产出的年度数据,在对苹果种植投入产出波动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单位面积产量、农药费、劳动力用工数量、肥料费等4个变量对苹果种植投入产出影响因素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农药费和劳动力用工数量能够增加苹果产量,肥料费则会抑制苹果产量的增长。对此,提出了建立苹果产业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适当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管理和使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