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无锡亚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腐熟剂为供试肥料,验证秸秆腐熟剂在小麦秸秆堆腐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能够加速小麦枯秆的腐烂;与不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相比,秸秆腐熟剂处理升温快速,秸秆拉力值降低4.4%~43.7%,秸秆失重率增加11.2%~41.9%;秸秆腐熟形成的堆肥无恶臭,且对绿豆种子发芽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VT"有机物料腐熟剂能加速秸秆分解,缩短秸秆腐熟期。水稻生长前期促进稻苗扎根发根促分蘖,增加茎蘖数,中后期加速田间秸秆腐烂释放养分,提高水稻结实率,增加实粒数和千粒重,实收增产达5.5%。同时,对土壤理化性状有一定的改变,特别是土壤容重变小,有助于土壤的熟化;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麦秸秆还田应用秸秆腐熟剂试验、麦秸秆还田数量对比试验的结果分析,明确了应用快腐剂能加快麦秸秆腐烂,且对水稻有一定增产效果,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田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明显高于秸秆未还田块,土壤理化性状均有较大改善,容重有所降低,各种营养元素及有机质均有所提高,秸秆腐熟过程中会与植株争夺氮素养分,以保障水稻正常发育,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实现当季增产,而且可以实现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4.
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机设计与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还田机作业后秸秆还田周期长,耽误耕作农时及秸秆焚烧现象引发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腐熟剂喷施与机械粉碎相结合的还田原理,设计了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机.经田间试验测定,使用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机完成作业的机收麦茬地,7个月后的秸秆腐熟还田率为97.2%,比单一机械粉碎方式高17.1%,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比单一秸秆粉碎还田地高16.5%.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堆肥还田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有效途径,秸秆腐熟剂在秸秆腐熟堆肥过程中能够提高秸秆降解速率、提升肥效。研究秸秆腐熟剂的构建及其对秸秆堆肥还田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加快北方地区秸秆还田项目的开展和推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水稻、高粱等农作物秸秆是我国农业生产有机肥的原材料,也是生产有机农副产品和农业产品不可或缺的宝贵原材料,如何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是农业人急需解决的课题。寒地秸秆腐熟菌剂及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可以使秸秆就地还田,省去了机器粉碎秸秆、挖坑深埋等繁琐的过程,降低了秸秆处理成本,推行过程便于群众利用寒地秸秆快速腐熟技术,推动凤城秸秆高效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水稻秸秆还田的快速腐熟问题,通过刚果红和半纤维素平板透明圈法的初筛和酶活力高低的复筛,从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菌X-5和半纤维素降解菌B-3,30℃条件下水稻秸秆7 d的降解率分别为27.4%和23.9%。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密云区北部山区山高地块小,不适合于机械化作业,农作物秸秆处理成为难题。为了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坚持生态立区理念,杜绝露天焚烧秸秆,改善大气环境,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在冯家峪镇、新城子镇试验示范拖挂式秸秆粉碎机,由服务中心提供拖挂式秸秆粉碎机和秸秆腐熟剂,分别依靠农机服务组织实施秸秆粉碎,  相似文献   

10.
固体秸秆腐熟剂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资料,目前正大量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对固体秸秆腐熟剂、尿素颗粒及混合物诸如容重、休止角、滑动摩擦角、外滑动摩擦系数的试验测定,为腐熟剂的机械施用装配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是指在秸秆中加入动物粪尿、微生物菌剂、化学调理剂等物质后经人工堆积发酵成有机肥料的一种还田技术,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护环境等良好作用,是利用废弃农作物秸秆的有效措施。1技术流程1.1秸秆腐熟剂快速堆沤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秸秆粉碎还田腐熟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粉碎还田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培肥地力的措施,随着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和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秸秆快速腐熟剂的推广应用,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腐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正>为贯彻落实江苏省金湖县秸秆禁烧禁抛政策实施,推行秸秆全量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促进耕地质量提升,从2018年开始,项目组选择在金湖县陈桥镇新宁居委会一组姚建清家承包田,采用江苏省土壤有机质提升中标的两种特秆腐熟剂,进行不同腐熟剂效果试验,以筛选出适宜金湖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秸秆腐  相似文献   

14.
紫色土地区秸秆覆盖耕层土壤养分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量覆盖条件下早地油菜株高、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差异,以及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和pH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下油菜株高高于对照,有速腐剂处理的株高最高;秸秆覆盖处理花序数多于对照;速腐剂处理下一级分枝数高于不加速腐剂处理;覆盖处理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略高于对照;加速腐剂覆盖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和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量覆盖条件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应以及旱地油菜株高、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差异,并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耕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没有明显作用,总体上全氮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水平玉米秸秆覆盖处理较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碱解氮的积累作用较明显;秸秆覆盖处理大部分可以提高耕层土壤全钾;不同秸秆对耕层土壤钾素的影响不同,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果优于玉米秸秆覆盖;速腐剂的使用对有机质、碱解氮积累没有影响,但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无作物的情况下速腐剂可以增加耕层土壤全钾的积累.秸秆覆盖对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增加分枝数和花序数;速腐剂的加施对营养生长的效果明显,但对生殖生长的效果未显现出来.秸秆覆盖可以增加油菜产量,同水平秸秆覆盖速腐剂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正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将收获后的主要农作物秸秆全部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再根据下茬作物种植的要求应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埋茬,然后进行播种;秸秆还田后通过增施一定量氮肥和腐熟剂促使秸秆腐解,避免秸秆腐解与作物争氮。实施旱田秸秆还田的要配套实施适度镇压措施,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要在水稻栽插前使田水自然落干,以利于有害气体排放。含山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巢湖之滨。该县全年粮油种植面积49.5万亩,主要农作物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发酵废弃物沼渣和水稻秸秆为原料,设置不同的沼渣与秸秆比例进行堆肥,分析堆肥20天过程中物理、化学和荧光光谱变化的特征,探讨堆肥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水稻秸秆对堆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S4和S5含水率仍能达到40%,保湿效果好;试验组S4有机质降低了11.6%,高于其他试验组,其微生物活性最高;堆肥结束时,S4处理E465/E665(E4/E6)值(4.12)最小,三维荧光光谱Em红移距离(B区的Em移动20 nm,C区的Em移动10 nm)最大,其腐殖化和聚合程度最高。堆肥结束时,各试验组电导率稳定在1000~1300μs·cm-1之间,E4/E6降至4~7之间,堆肥达到腐熟。整体来说,添加秸秆有利于沼渣堆肥的腐熟,可为沼渣资源化利用和提高沼渣堆肥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龙江省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作物种植面积2.1亿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约为1.1亿亩;农作物秸秆量为6900万吨,主要集中在玉米和水稻上。这些秸秆30%左右用于饲料生产,15%用于家庭燃用,5%用于发电、沼气、造纸等工业用途,10%还田(发达国家还田30%),40%秸秆废弃或者被焚烧,而作为饲料的秸秆适口性差,养分吸收率只有15%~18%。一、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19.
通过恒温箱试验,研究了的麦秸秆覆盖量对直播水稻发芽率的影响。2015年以武运粳23和盐粳311作为实验品种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量为0.6kg/m2水稻的发芽率最高为83和68%,从总体上来看,与没有秸秆覆盖相比,有秸秆覆盖的水稻平均发芽率要高,增加了2%~7%,0.6kg/m2的秸秆覆盖量比0~0.4 kg/m2更有利于直播水稻的发芽。  相似文献   

20.
<正>宝坻区是天津市的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30多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5万亩左右,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年产水稻秸秆10万吨左右,水稻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对于粮食作物秸秆的处理,小麦秸秆可以在机械化收获的同时实现粉碎后直接还田,玉米秸秆除粉碎后直接还田外,还可以作为畜牧饲料进行储存利用,这两种秸秆处理相对比较容易,利用率较高。而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