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就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了高职农业类专业设置的就业导向,并在此基础上为农业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以及就业指导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设置应与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设置与第一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提出优化涉农专业设置与农业产业发展适应性的建议,以期提升广东涉农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广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34-335
在国家教育改革以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越来越被重视,可以说,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机遇。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出现了与当前国家政策、社会发展脱节的情况,比如专业设置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尤其是在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中,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凸显。从学生角度来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是否相适应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从地区发展来说,直接关系到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国家层面来说,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是否践行国家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政策。因此,本文以高职财经为载体,探究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出现的适应性问题,以及优化策略为高职财经在专业设置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方芳 《农业网络信息》2014,(2):123-124,127
本文阐述了徐州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存在问题,以徐州区域经济为大环境,讨论了目前在该区域下,徐州本地的高职院校的现状、专业的设置情况,从服务的角度分析了徐州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问题,期望能够为徐州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高职专业设置必须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专业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对长沙市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情况调研,分析了当前长沙市高职院校专业开设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最后从高职院校这一微观层面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308-311
高职教育肩负为企业培养人才的使命,一个地区的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布局是否协调统一直接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对四川省高职院校高职教育规模、专业设置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从准确定位、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进行专业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一些问题,在协同学视野下,这是由于供应端的教育系统和需求端的经济系统没有进行充分协同运动、但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将使对接系统出现宏观有序结构,特别是由于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会使对接系统由非平衡状态进入到平衡状态,由不稳定结构变为稳定结构。论文构建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协同度理论模型,并据此对常州高职园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协同运动能够乐观应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虽然2018年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明显,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但是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与产业发展速度不协调,学校专业设置满足不了第二第三产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对全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论述,局部专业设置太过集中,造成学生就业面太窄。针对以上问题作者从学校建立特色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和增加实训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农业类院校在校域一体化发展中的经验,进一步说明高职农业类院校应该找准定位,立足当地,以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进行重新设置和定位,使专业与产业群相结合,实施共享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具有主动适应变化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设置超前性,注重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企业行业深入参与等共同特征。这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有几点启示:以产业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保持一定的前瞻性;注重"校企联合";中高职专业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招生缺乏优势,应从考生报考意愿出发对专业发展进行优化。以亚里士多德的意愿行为理论为基础,调查分析了河南省普通高中体育生报考不同体育专业的意愿,以及考不上本科院校的情况下不愿报考高职体育专业的原因。并根据家长和教师对高职体育专业关注的因素,提出高职体育专业设置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其他专业的设置应在区域校际间协同配置资源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上须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已从规模性扩张转移到了内涵提升阶段,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营销的视角对专业建设做一初步的探讨,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剖析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专业设置规划、市场定位、专业群打造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普遍存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向上的错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大都参照本科院校,本文分析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具体通过对电子商务类岗位进行定位,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课程设置方案,力求培养出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实践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职层次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吉林省本科院校高职专业需要通过明确人才培养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师资队伍、完善考核制度等措施,实现吉林省本科院校高职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2所高职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材建设难度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师引进和培训,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对社会体育专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对农业气象学定位的现状,根据农业气象学学科在种植类专业中的教学地位,提出高职农业气象学教学定位的思考:种植类(如农学、生态农业、种子种苗、园艺、草业等)专业设置农业气象学必修课程;与种植相关(如城市园林设计、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产品运输与加工、畜牧等)专业设置植物生长环境必修课程;在农类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开设农业气象学任意选修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职院校示范性专业的调查,绝大多数院校的图书馆馆藏建设没有围绕示范性专业而开设专业馆藏图书指南、特色库、就业库、技能实训库等来设置服务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机构设置和建设上,提升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与适应性。文章运用统计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优化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资源配置,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助力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19.
高职专业设置应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从近三年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比例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例不断上升。结合产业发展,安徽省高职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但整体上看,与第一、二产业对应的专业比例依然较低,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比例偏高。此外,与安徽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布点不足,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分析,指出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应充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及院校自身特色,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农业高职专业设置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地区农业高职院校中存在着专业设置特色不明显、专业区域性差、农科专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根据专业设置的三要素,即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因素、教育市场供给因素和学校办学资源因素,本项研究设计出适合(安徽)农业高职的专业群及其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