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深刻地探究了城乡关系的发展脉络,系统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深刻剖析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本质内涵,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振兴乡村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柔  李文芳 《农业与技术》2023,(10):120-122
我国农村景观资源丰富,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十分宝贵的资源之一。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建设活动不断创新,乡村经济发展思路也得到相应拓展,可持续发展原则成功融入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与规划,实现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和谐,成功打造出宜居乡村。因此,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必须结合乡村振兴需要,秉承着科学的设计规划原则,助推乡村在新环境下持续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艺术设计视域下的乡村景观建设蕴含时代维度、意蕴维度、适地性维度和能动性经济性四重维度。在当前的乡村景观改造建设潮流中,重视功能的纯粹性使得乡村整体的景观风貌偏离了传统乡村“田园美学”取向,甚至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统一景观,导致传统乡土文明消失。从传承优秀乡村地域文化的层面上分析,需要牢牢把握和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建设者的审美意识要提升;二是建设效果要从“可辨性”的角度出发;三是设计措施要尊重原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提升。提倡融合艺术设计,将“如画式审美范式”转变为“生态式审美范式”的造景方式,为当前乡村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范菡珏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133-136
以宜兴市芳桥街道作为案例地,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当地乡村旅游资源情况、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模式,以期为构建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墨守传统的思维与运作模式容易造成政府职能"越位"与治理资源碎片化等尴尬局面。协同治理视角下乡村自治的实现有助于明确权责,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既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又是保障基层民主实现的有益探索。在对协同治理的可行性及价值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乡村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进而将协同治理理念嵌入乡村基层民主建设之中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基层民主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健康中国战略,保障乡村人民的身体健康.但我国乡村医生队伍仍存在人数不足、乡医待遇不高、医用器械数量不够等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治和制度,保障乡村医生的基本权益,解决乡村医生队伍建...  相似文献   

9.
杜伟丽 《新农业》2023,(20):77-78
<正>1充分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社会价值乡村文化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并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演进升华,对乡村振兴具有“培根”“塑形”与“铸魂”的关键性作用。1.1文化育民,为乡村振兴强化思想保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乡村发展如何让人、地、财实实在在地归于乡村,只有通过文化振兴,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达成共识,消除惰性,汇聚力量,焕发精神。一是以文化宣传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从战略高度认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二、是以文化教育进行道德教化,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优秀文化所具备价值的高度认可与极度尊崇,是对自身文化所具备活力的坚定信念。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其在维护乡村和谐、维持社会秩序有序运转、促进中华文明延续传承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所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振兴乡村文化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在生存与发展进程中最能够引人深思、打动人心的符号内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容之一,乡村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还是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自信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也是乡村文化振兴重要的精神基础。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坚定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一直极为重视乡村建设,先后出台了多项振兴乡村政策,我国农村整体治理水平以及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乡村普遍存在的空心化以及公共服务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仍然不可忽视,乡村治理需要进一步增强。为有效改善农村治理现状,在党的十九大大中已经对农村振兴战略任务以及目标作出了进一步规划,提出实施农村振兴的关键是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所以对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路径展开探讨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村民自治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巩固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健全约束机制,促进村务公开;理顺村民自治的相关权力运作机制,为村民自治提供制度保证;建设现代农村政治文化,为村民自治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等,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首先实现村民侧思想振兴;没有科学的乡村振兴思路,就没有科学的乡村振兴结果;乡村振兴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全力盘活农村劳动力资源,人尽其才;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线加快转变乡村发展方式,走发展绿色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化+乡村振兴”之路;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村两委班子坚决扛起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必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调研好“三农”的需求,切实保障好供给,从而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村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法,治之端也”,然而当前乡村治理法治化中存在着法治体制不健全、法治氛围不够浓厚、法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强党的引领力、营建浓厚的法治氛围、完善乡村法治体系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政府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服务效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电子政务在乡村的发展和应用,发现乡村电子政务存在服务实用性不强,电子政务信息供需错位,基层工作人员认识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应重视乡村电子政务规章制度建设,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机制,强化基层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水平,从而促进电子政务在乡村的不断发展,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灵魂支撑。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思潮威胁着我国文化安全。为此,乡村文化自信作为我国文化自信的薄弱环节,需要得到重视和加强。然而,在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乡村文化自信在主体、载体和中介方面上都面临着挑战,阻碍着乡村振兴的步伐。乡村文化自信的发展需要遵循实践生态逻辑,即在实践层面,在问题域中,有针对性地推进乡村文化自信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中介三者的和谐发展,努力形成推动我国文化自信的强大内生性合力。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战略,是我国针对三农问题的全新阐释,释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剖析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乡村振兴进程中出现的经济发展欠缺、农民思想落后、文化水平偏低、人才建设缓慢等瓶颈问题深入挖掘,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实践发展之路,即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将农民群众始终放在首位,在绿色发展观指引下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基石,根据“社会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科学体系协同抓好“五位一体”建设,紧随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性原则,在尊重发展规律的同时,做好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而打造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乡村振兴方案。  相似文献   

19.
总结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探讨其对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与意义。重大疫情防控一方面展现乡村发展与乡村治理的新面貌,另一方面凸显了乡村治理的新问题与薄弱环节。乡村治理应该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将乡村治理提升到国家治理新高度,以命运共同体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新问题,以"三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实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既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和路径。为突破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现实困境、培育文化自信,要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重建设,打造乡村文化阵地;育人才,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