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窦祥铭 《古今农业》2012,(4):94-10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土地缺乏、租税剥削苛重、天灾人祸频繁、民间陋习的影响等因素,安徽农民普遍负债,靠借贷度日。安徽农民借贷来源主要依赖私人借贷、典当借贷、合会借贷等传统渠道,这也反映出传统借贷关系在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安徽农村传统借贷虽然利率很高,具有苛刻的剥削性,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支撑农村金融和农...  相似文献   

2.
1934年,四川省军阀混战刚刚结束,新式借贷方式如合作社借贷、银行农贷等开始进入四川农村。不久抗战爆发,四川农民负担日益加重,资金匮乏,新式借贷由于资金和组织的问题难以满足农民需要,四川农民不得不仍旧求助于四川传统借贷形式来满足其生活需要,这其中很多皆为高额借贷。生活的压力迫使农民不得不接受水涨船高的利息以解决燃眉之急,任由放贷人无理剥削,这严重影响了四川农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农村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民间借贷迅猛发展,其规模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传承性强的融资合作方式,缓解了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民对资金需求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农村民间借贷群体的特点与需求,分析其产生的利与弊,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希望借贷双方把握并利用好农村民间借贷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4.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补充,由于多种原因一直得以生存和发展。它既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不足给农民需求带来的矛盾,也缓解了农村借贷资源的匮乏问题,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民间借贷始终处于地下状态,缺乏担保和监管,操作不规范,一直存在较高风险,很容易发生经济纠纷。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深入查摆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背后的原因,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并正确加以引导,对于搞活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战前中国处在半殖地半封建社会,山西农村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了发展,表现为经济作物产量增加,工场手工业发展,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小农经济分化,部分劳力流入城市。但封建经济仍占优势,地主富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并与官僚资本、高利贷资本结合一起剥削农民。农民忍受着地租,高利贷、捐税等残酷剥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经济矛盾不断地加深着。  相似文献   

6.
土地改革前黔东南民族地区地权分配是不合理的,农村地区还存在各种封建剥削。不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以及与此扭结的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借贷关系,是土地改革前黔东南民族地区导致贫富差异、阶级差别和农民生活困苦的重要源头。为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黔东南民族地区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摧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7.
土地改革前黔东南民族地区地权分配是不合理的,农村地区还存在各种封建剥削.不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以及与此扭结的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借贷关系,是土地改革前黔东南民族地区导致贫富差异、阶级差别和农民生活困苦的重要源头.为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黔东南民族地区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摧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8.
陈峥 《古今农业》2008,(3):35-42
耕畜借贷是高利贷借贷的一种方式,在中国农村极其流行。由于耕畜分配的严重不均等原因,民国时期广西农村的耕畜借贷也广泛存在。广西农村的耕畜借贷既有地主、富农等阶层的放贷,也有土司、养牛户、中农的参与,还有耕畜缺乏者之间的联合。耕畜借贷的利息支付有实物方式,也有以劳役偿还等形式。耕畜借贷是高利贷借贷用于生产领域的一种,因此,它既有残酷的剥削性,又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江西农村的借贷方式形成了以传统借贷为绝对主导、现代化金融为点缀的格局,这是由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的民国农村金融经济的地方表现。一系列调查数据充分表明:民国时期江西农村借贷具有浓厚的传统性和高利贷色彩,银行、信用合作社等现代化金融逐渐渗透进农村,但发挥的作用有限;农村借贷抵押品之盛行力证了"借方被动,债方主动"并且"保障债方利益最大化"的借贷原则;处于农村经济的衰落环境中,农民的偿还能力较为低下,与之相对应,债方逼债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吴英案以最激烈的形式展现了国内各界关于民间金融的焦虑。其实,从建国以来,农村借贷或农村金融的存续与发展一直是争议极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前,争议的焦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间借贷利息是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29-131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的金融体系的漏洞与弊端也逐渐浮现,现有的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如今农村各产业发展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以江西省高安县为例,通过结合对当地农民及农村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抑制当地金融体系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设计以县为单位,从"根据融资者信用状况评级并设立融资利率、公开融资者信息、划分借贷领域"三方面,建立社区人自己的借贷平台,助力农村个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征 《古今农业》2011,(1):87-95
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的借贷关系呈现出高利贷猖獗、借贷利率畸高以及高利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等突出特点.农民高利借贷的普遍性和农村的高负债率反映出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利率之高为全国所无"折射出借贷利率的畸形高昂;"贫民生计全为富户垄断"集中揭示了高利贷问题的严重性.故而在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村,高利贷问题较全国其他...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农民相互之间借钱的事情很多,借贷利率一般都比银行高。请问,这是否属于高利贷性质?国家对此有何政策规定?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的融资形式,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更加普遍,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当加强管理和引导。目前国家对有关农村借贷的管理政策是:对待农村的信用关系,在国家银行和农村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宁夏盐池某村民间高息借贷的发展现状,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民间高息借贷强势发展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民间高息借贷具有即时性、灵活性等特点,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民贷款的排斥,农民的主观意向与农村熟人社会特征的综合作用,促成民间高息借贷强势发展。应加强立法,规范借贷行为,引导农村民间高息借贷在法律框架内运作。  相似文献   

15.
农家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农民生活水平是反映农家经济状况的核心内容,也是能够折射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世纪30-40年代,因军阀反土司势力之残存,贵州地区地权分配呈不均之态,农户经营农业成本高昂,所以农民整体农产收入不足。由于收入的不足,贵州地区的农民普遍以借贷度日,农民为生产不得不忍受高昂的利息,农村高利贷现象盛行。  相似文献   

16.
(一)国家要加快农村经济信息建设的步伐。国家要加大农村经济信息建设的力度,尽快建立起国家农村经济信息机构。要按照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信息模式,确保为农民提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实用信息,充分发挥农村经济信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中陕北农村民间借贷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借贷是目前满足农村资金融通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陕西民间借贷活动的实证调查分析了陕西民间借贷活动的特点、存在的原因及产生的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民间借贷活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返乡农民工创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创业需要有资金支持。本研究以路径分析法分析了江苏省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性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的借贷数量和借贷时间直接影响借贷途径,创业计划直接和间接影响借贷数量、借贷时间和借贷途径,社会资本、对融资渠道的认知与评价直接影响借贷途径,经济资本直接和间接影响借贷数量,打工经历、人力资本间接影响借贷途径、借贷数量和借贷时间。因此,应加大正规信贷资金供给,推出差异化借贷产品,提高金融扶持的需求针对性,提升农民工的认知水平和其贷款可得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朋友的收入在逐年提高,农民朋友的理财意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理财陷阱的频频出现,又让很多农民朋友防不胜防。现将最常见的五种农村理财陷阱介绍如下,希望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陷阱一:替人担保深受牵连就拿我们最常见的民间借贷来说,如果农民朋友为别人做了担保人,一旦借款人有意不还借款,担保  相似文献   

20.
<正> 农村集体债务是指农村村组集体在长期的生产性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债务以及所背负的债务利息。在农村,集体债务裹夹着高息借贷,滚雪球式地越滚越大,给农村经济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已经成为当前乃至将来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障碍,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且导致干群关系日益恶化,威胁到村级政权的巩固。对于已形成的村级债务,要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应分类进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