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四川汉代陂塘水田模型考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发达区域之一。早在秦汉时期,这里河渠密布,岷江等水系成放射状流经各处。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如左思《蜀都赋》云:“邛竹缘岭,菌桂临崖;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极有利于水生作物的生长,这决定了四川汉代农业具有水田陂塘众多这一特征。历年来在成都平原出土的水田陂塘陶(石)模型,就反映了四川汉代农业的一个主要方面。笔者将历年来出土的汉代水田陂塘实物介绍于下,并结合文献材料对四川汉代的水田陂塘的状况作一考述。  相似文献   

2.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龙门山系东麓,气候温暖湿润,全年无霜期280天,年均降雨量1000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均日照时数1000小时,不太适宜红地球葡萄的规模化栽培。经笔者7年多的栽培实践与调查研究,认为在成都平原现实气候条件下,通过采用针对性的特殊技术,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壤类型主要有冲积土、红壤和黄壤等,适宜水稻的生长,水稻是台湾省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农作物生产的首位.  相似文献   

4.
江江黑猪     
《中国畜禽种业》2006,2(12):49-50
汉江黑猪产于陕西省南部汉江流域.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温带交接地带,具有亚热带气候特点,地形复杂,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薯类和豆类等。农副产品丰富.青绿饲料多样.为发展养猪业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  相似文献   

5.
美国东南地区花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董炜博美国花生生产分为东部、东南和西南3个主要产区。东南产区包括亚拉巴马、佐治亚和佛罗里达3个州,花生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花生生长季节,该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极有...  相似文献   

6.
甘青地区彩陶的种类、造型、纹饰不仅受原始宗教、祖先崇拜、审美意识、制陶技艺等因素的影响,还与经济结构特征有着的密切联系,折射了气候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距今8000~6000年,甘青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优越,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农业为辅,因而陶器种类少,以适应半流动生活的圜底器为多,且鱼纹盛行。距今6000-4000年,气候尽管出现冷暖干湿波动,但整体上温暖湿润,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陶器种类随之增加,陶器器形以反映定居生活的平底器为主,农作物纹饰的出现或描摹雷声、闪电、云气和波涛纹饰的盛行,表达了先民对风调雨顺和农业丰收的希望。距今4000年以后数百年间,气候寒冷干旱,由农业经济向半农半牧或畜牧经济演变,为适应以养羊为主业的流动生活,陶器种类大大减少,造型以便于携带的双耳罐为主,并盛行羊角纹、鹿纹等。  相似文献   

7.
成都汉代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其辖成都平原及其附近丘陵地区。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均宜于农业耕种。长江支流—岷江水系纵贯全境。著名的都江堰水利以及郫江、检江、湔水、文井江等大小河流,密集成网。这些为成都地区的农业灌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又是渔业的好场所,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称号。无论从地下考古发掘,还是从文献记载来看,成都的农业经济都十分发达。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产  相似文献   

8.
颍州区地势平坦,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产,是"全省产粮大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筛选、推广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2016年进行了大豆新品种展示试验,通过对其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综合分析,筛选出一批宜在当地推广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服务"三农"及粮食生产安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平台,采用大连市1951-2013年降水和气温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水平衡及旱涝指数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旱涝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市4-10月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降水有所增加,夏秋季则减少;农业需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旱涝指数呈减小趋势,气候湿润度下降。春季、秋季以干旱为主,重旱频率分别为28.6%、42.9%;夏季以涝为主,重涝频率为23.8%;农作物生长季中旱、重旱频率为23.8%,中涝、重涝频率为14.3%。大连市旱涝灾害同时存在,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及信息共享平台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世界农业》1993,(7):15-18
伊朗全称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位于西亚,面积164.8万km~2,人口52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56%。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棉花、甜菜、果树等。由于地型变化和受周围海、陆影响,伊朗形成3个明显的果树带:西南和南部有许多平行山岭,把伊朗内地和海洋隔开,波斯湾沿岸受海洋影响,气候炎热,形成以椰枣为主的热带果树带;北部的厄尔布尔士山脉挡住来自里海的潮湿温和气流,山脉北侧里海沿岸弧形地带因受里海的影响,终年温暖湿润,年降雨量达1500mm,形成以柑桔、油橄榄等为主  相似文献   

11.
正成华猪原产地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老华阳县一带,故称成华猪。它有1800多年的养殖历史,现主要分布在青白江、新都、郫都、邛崃和德阳等地区。由于成都平原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16.6℃,日照中等,湿度较大,区内河渠纵横,属都江堰灌溉区,土地肥沃,农作物品种丰富,是粮食主产区,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青绿多汁饲料丰富,主要  相似文献   

12.
研究茅台镇的古气候,并以此预测当地未来的气候发展状况对茅台酒和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此主要利用茅台镇周边县市地方志资料记载的气候信息,总结出了茅台镇近340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茅台镇1670 ~1770年是温凉湿润期,1770 ~ 1870年寒冷湿润期;1870 ~ 1940年是温暖期,前50年气候较湿润,后20年较干旱;1940~ 1985年是寒冷干旱期;1985 ~2010年气候处于较平稳的温暖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方法,为提高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用农业生态区域法估算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在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用水分订正系数进行修订,估算出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在气候生产潜力基础上用土地质量系数进行修订,估算出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结果]百色市主要农作物光温、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均以水稻最高,其余依次为玉米、大豆和红薯.4种作物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5466.0、5074.4、2414.3和1190.5 kg/ha.[结论]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较低,为提高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应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引进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土壤肥力,加强水肥管理和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安徽襟江带淮,主要分为皖北平原、江淮丘陵与皖南山区三大部分,三大区域气候温暖,较为湿润,适合开展农作物种植工作。安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在清代时期,安徽农作物种植就以达到较高水准。要想进一步推动安徽省农业种植行业发展,作为农业推广中心,要发挥自身作用,基于“互联网+”基础,做好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在社会迅速发展背景下,推动安徽农业种植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丰都水鸣洞石笋(NSM03)230Th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AD1250~1750时段平均分辨率约为1a的石笋碳同位素时间序列.水鸣洞石笋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小冰期开始时间大约为AD1300,与已发表的树轮、孢粉等气候记录指示的小冰期开始时间在定年误差范围内一致;该记录同时显示在小冰期内部存在次一级气候波动,最明显的两次气候波动时间分别在15世纪中期和16世纪末,后者对应过去500年间亚洲季风活动最弱时期.对石笋碳同位素序列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小冰期气候存在98a和3~6a波动周期,分别与太阳活动世纪周期和ENSO周期相吻合,表明太阳活动是小冰期的主要形成机制,而海气耦合作用则直接影响小冰期气候.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独特的生态和地理环境,为特色优质农产品和畜禽产品的生产创造了优良条件。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的国土面积30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约占76.9%,平原较少。人口5600万,农业人口约占10.8%。大部分地区属于地中海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5℃左右,冬季最冷的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为-2℃左右。年降雨量710—1260毫米,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少雨,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季温暖湿润,非常有利于葡萄及其它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意大利是盛产葡萄、葡萄酒的国家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技术先进。早在公元前两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台湾地处亚热带,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农作物多季连续种植。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发生虫害、病害、杂草几率非常高,且种类繁多。为防除病虫草危害,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人工生产成本,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浅层地温变化对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指导农作物生长趋利避害,适应气候变化。【方法】利用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1989-2010年历年气候单位面积产量(单产)和逐日浅层地温观测数据,采用周期对比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变化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花生、棉花和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周期较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周期长2年左右,而浅层地温暖(冷)期较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增产(减产)时段提早出现1~3年;主要农作物在浅层地温暖期是一个增产过程,冷期是一个减产过程;浅层地温变化对棉花和花生播种出苗影响较大,对夏玉米、大豆、冬小麦出苗影响较小;浅层地温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安全越冬影响较大,对夏玉米、大豆、棉花和花生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结论】浅层地温变化对作物出苗、生长和发育存在一定影响,应根据浅层地温变化预测结果选择种植适宜的作物。  相似文献   

20.
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明清以来,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因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迁移等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壮族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平原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但水稻种植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玉米、麦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致呈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正是壮族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地理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