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土壤改良修复(一)土壤酸化改良技术模式1.大田土壤酸化改良主推技术。针对胶东地区大田p H值小于5.5的酸化土壤,主要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同时配套实施小麦、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1)施用商品有机肥技术:在小麦、花生播种前,667平方米(1亩)基施p H值7.0的商品有机肥300千克以上,结合耕翻均匀施入土壤中。  相似文献   

2.
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粘质潮土麦田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5,(3):33-36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腐熟剂对粘质潮土土壤理化性质、玉米秸秆腐熟程度、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与常规施肥、常规施肥+秸秆还田相比,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和p H值,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小麦分蘖数、群体数和穗粒数,从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5.38%和3.56%。  相似文献   

3.
晚播小麦在山东省是指冬前积温低于500℃的小麦,大多于寒露以后播种,这类小麦冬前只能长出3~4片叶,分蘖很少发生或没有发生。晚播麦次生根很少,吸收能力较差,养分积累不足。应抓住晚播小麦春季管理这一关键时期,根据苗情、地情,合理运用促控措施,以弥补晚播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乳山市耕地土壤p H值平均为5.2,比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耕地土壤p H值6.3下降了1.1,酸化严重。通过增施生石灰、贝壳粉、有机肥、钙镁磷肥等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p H值,为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对照增产5%左右。  相似文献   

5.
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了绿状元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腐熟剂、谷霖微生物腐秆剂和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剂4种秸秆腐熟剂对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秸秆腐熟程度、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前提下,4种秸秆腐熟剂均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小麦分蘖数和群体数,从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8.18%~9.27%,增产效果为谷霖微生物腐秆剂>绿状元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剂>秸秆腐熟剂。  相似文献   

6.
分蘖洋葱伴生缓解了番茄连作障碍,酚类物质积累是产生连作障碍原因之一,伴生对土壤酚类物质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采用盆栽的方法,对分蘖洋葱与番茄伴生土壤中pH、EC值、多酚氧化酶和酚类物质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单作相比,伴生番茄地上和地下干重显著增加,伴生显著地提高了番茄根际土壤p H、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复合态酚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土壤中EC值、土壤总酚和水溶性酚含量。与单作相比,伴生分蘖洋葱地上和地下干重显著降低,同时伴生分蘖洋葱根际土壤pH、水溶性酚和复合态酚含量显著升高,土壤中EC值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植株干重与土壤p H及水溶性酚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综上,分蘖洋葱伴生促进了番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却抑制了分蘖洋葱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伴生有效地减少土壤中酚类物质积累、土壤酸化和盐碱化,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冬季冻害可造成冬春季节小麦死苗死蘖。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以后,到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两大类。严重冻害是主茎和大分蘖死亡,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拔节的麦田,这类冻害会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吴桥县农业局对部分栽培温室蔬菜的土壤进行定点化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酸化程度呈逐年加重化发展的趋势。其中蔬菜温室土壤p H值<5.5的酸化比例为22.3%,p H值<4.5的强酸化比例为3.6%,p H值最低达到4.36。已经成为严重制约蔬菜的正常生长的障碍因素。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菜农以及数据分析,找出影响温室土壤酸化的因  相似文献   

9.
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严重冻害,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拔节的麦田,会影响产量。第二类是一般冻害,症状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大分蘖都没有冻死,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根据主要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的三种类型,分类春管受冻麦田应采取的补救措施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2013年松阳县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数据,对当地土壤p H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松阳县的耕地土壤酸化严重,p H值逐年降低。其p H值降低的程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不一致,其中,松谷盆地耕地土壤的p H值降幅较大,而山区的降幅则相对较小。通过分析可知,松阳县耕地土壤日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结构调整和酸雨影响,并据此提出当地耕地土壤p H改良和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据调查,建始县土壤酸化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4万亩,为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改良工作,达到"土更净"的建设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土壤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1现状分析1.1土壤酸化现状。建始县耕地土壤p H值较低,土壤酸化严重。全县耕地p H值平均为5.2(其中旱地p H值平均为5.1、水田p H值平均为5.8)。其中p H值低于4.5的极酸性耕地土壤16万亩,占总面积的30.7%,p H值在4.6~5.5的强  相似文献   

12.
刘效俊 《河南农业》2016,(25):29-29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拌种,确定不同药剂对花生出苗的影响,花生生长期对根、茎、分蘖等的影响;对花生整个生育期蚜虫、地下害虫等的控制效果;加入杀菌剂处理调查对花生病害的防治效果;花生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二、试验地基本情况本试验设在新蔡县孙召镇魏庄村,试验地块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p H值7.1,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收获后于6月6日用旋耕机对地块进行旋耕,旋耕前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资》2013,(9):24
<正>在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中,一般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亩穗数。因此,麦田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争取亩穗数最大化,也就是要争取早分蘖、多分蘖、培育大蘖,千方百计增加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而春季麦田水肥供应对分蘖成穗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4.
<正>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较往年偏高,出现了暖冬的局面,并且雨雪普遍偏少,麦田土壤表层旱象显现,对小麦生长不利。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暖冬对小麦的不利影响。一、暖冬对小麦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1.暖冬天气使得小麦过早萌动或恢复生长,尤其是早播麦田和播量大麦田,以及实施秸秆还田的麦田,由于地温较高、养料丰富,使分蘖增多,旺长现象更明显。如果小麦在冬天长势过快,春夏间则生长乏力,最终产量将受  相似文献   

15.
石灰氮-花生壳土壤保育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研究石灰氮-花生壳高温闷棚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p H值、根际线虫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石灰氮-花生壳土壤保育修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闲期应用石灰氮-花生壳高温闷棚技术有助于修复设施退化土壤,土壤理化性状均得到改良,能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及其他土传病害,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对防止土壤酸化有巨大作用,并可提高作物产量,应用于黄瓜可提高产量40%~50%。  相似文献   

16.
晚播小麦大多于寒露后播种,冬前只能长出3-4片叶.分蘖很少发生或没有发生.吸收能力较差.养分积累不足。因此.晚播小麦除在播种时注意四促一补外.春季管理尤为重要。今年。由于小麦茬水稻直播面积相对较多.播期推迟到10月20日以后.晚播小麦面积增多.因此要抓住明年春季管理这一关键时期,根据苗情、地情,合理运用促控措施.以弥补晚播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免申耕"土壤调理剂在柴达木盆地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主要是在提高作物产量、农艺经济性状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上的效果。以春小麦品种柴春901为供试材料,设置三个处理,三个重复,测定不同处理下施用土壤调理剂对产量、效益、土壤容重、CEC、p H值等指标的影响。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土壤CEC,降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p H值和全盐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盐碱化。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长期烟稻复种连作对烟田土壤养分及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衡阳烟区烟-稻复种连作区采取了不同复种限的土样和当季烟叶样品,检测了土壤p H值、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烟叶产量和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度的烟稻复种连作(≤7年)可较好的协调土壤p H值,不仅对烟叶产量和产值无显著影响,而且使烟叶中糖碱比和钾氯比协调合理,品质趋好。而当连作超过10年后,土壤明显酸化,烟叶产量产值也显著下降,可考虑通过绿肥轮作、休耕等措施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小麦病毒病,又称坐坡病,一般在小麦出菌二叶期以后开始表现症状。发病轻者在叶脉间出现断续的短而纤细的黄白色或淡黄色条纹,能部分抽穗,严重者植株矮小,叶色变黄,叶片细弱针状,分蘖增多不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发病越早损失越重,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该病在我省各地扩展流行,并造成了严重灾害。近两年该病在各地麦田又呈逐渐回升的趋势,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20.
酸化方式对土壤中铜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明不同土壤酸化方式对土壤中Cu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采集了湖北黄棕壤和山东寿光潮土两种不同程度Cu污染土壤,采用直接酸化(硫酸、T1)、模拟施肥(硫酸铵酸化、T2)和模拟人工酸雨(T3)三种土壤酸化措施,研究不同酸化方式对土壤中Cu的形态变化及芥蓝对Cu吸收、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土壤中,随着土壤酸化程度的加剧,芥蓝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茎叶中Cu含量显著增加;在潮土中芥蓝植株Cu浓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43倍,黄棕壤中则为1.50倍。随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中0.1 mol-Mg Cl2可交换态Cu的含量显著增加:潮土中,随着p H降低,交换态铜含量最大增加10.7%,比对照增加了451.5%;黄棕壤中,随着p H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u含量从2.33%增加到12.07%,比对照增加了418.0%。芥蓝茎叶中Cu含量与土壤交换态Cu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763以上;在两种土壤中,不同酸化措施的土壤中Cu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 H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lg(EXC)=-alg(p H)+b],线性方程的斜率在-0.314~-0.352之间,基于方程斜率可知,在降低相同p H值条件下,各酸化措施对土壤中Cu的活化顺序为T3T2T1,由此可以推断,降低相同p H值条件下,由酸雨导致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化程度大于施肥和工业废水的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