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水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44-45,112
采用相邻格子法,对福建安溪油杉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共有维管柬植物40科53属73种;乔木层共有树种197株,其中油杉有156株,占总数的79.2%;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有植物38和47种,灌木层中仅发现油杉幼苗11株,草本层中未发现油杉幼苗;综合分析多样性各个指数,可知该油杉群落的乔木层的郁闭度较低,林下植被较丰富,乔木层的多样性等指数均远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  相似文献   

2.
在对合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得出:(1)该地区的天然次生林类型有枫香天然次生林、平基槭天然次生林、麻栎天然次生林、黄檀天然次生林、山合欢天然次生林、麻栎和构树天然次生林;(2)合肥地区天然次生林中树种有73种,隶属36科、61属。其中乔木32种,灌木29种,木质藤本12种;(3)合肥地区天然次生林树种可以开发作为城市行道树的有22种、庭荫树的有28种、观叶树种的有14种、观花树种的有27种、观果树种的有40种,可以用作城市垂直绿化的木质藤本有11种。还对合肥地区观赏乡土树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旨在推动合肥市及其周边县市的城市园林树种规划和野生观赏树种在城市园林中的引种、驯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依据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32块样地的调查资料,建立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义了稳定度指数计算公式及评价方法,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地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因乔木的树种组成而异,锐齿栎+短柄木包树群落结构最优;125 0 m以上随海拔的升高其稳定性呈增强趋势;样地分布显示,该群落稳定性较强与较差2类几乎各占1/2,因此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稳定性应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闫东锋等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通过对米槠天然次生林的样地调查,计算其多样性指数,对乔木层物种数量特征、径级分布、高度级分布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样地间的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米槠占据顺昌县米槠天然次生林群落优势地位,其径级分布符合一般天然林径级分布规律,其乔木层树种与株数随径级的增加而降低,林分中主要树种分布于中间高度级4~8m,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67、1.70和0.39,天然次生林群落整体处于稳定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对芜湖马仁奇峰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得出:①该公园天然次生林组成物种有167种,分属78科、128属,其中乔木50种、灌木50种、草本48种、藤本19种;②主要次生林群落类型有苦槠林、山苍子林、紫楠林、毛竹林、马尾松林、南酸枣林、青冈栎林和紫楠-南酸枣林;③公园天然次生林树种可以开发作为城市行道树29种、庭荫树42种、观叶树种26种、观花植物40种、观果植物45种、垂直绿化植物21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天然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为区域次生林群落的恢复、改造及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浙江建德典型的天然常绿阔叶次生林、松阔混交次生林和松林次生林3类群落中分别设置面积为1 hm2 (100 m×100 m)的样地,在每木调查基础上,运用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点格局分析方法、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各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的分析。  结果  ①样地中各次生林群落主要树种在所有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②在0~25.0 m尺度内,各群落空间关联性以不显著相关关系为主,负相关种对数多于正相关种对数;③各群落主要树种种间总体关联性及χ2检验种间联结性均以不显著的正联结为主,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种对间以不显著相关关系为主,与主要树种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及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吻合。  结论  样地中各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在各自分布格局中独立性相对较强,物种间虽存在比较相似的环境资源需求,但种间联结关系比较松散,群落演替尚未进入成熟期。图7表4参3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滇中地区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及相关分析法对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群落进行对比。【结果】(1)磨盘山华山松群落共出现维管束植物22科28属29种,人工林群落与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相似系数为0.31;(2)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与人工林群落差异不明显,除二者乔木层的Simpsom指数相同和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灌木层的Pielou指数大于人工林外,其他指数表现为华山松人工林群落天然次生林群落;(3)在水平分布格局上,天然次生林的集群程度高于人工林;在垂直分布格局上,人工林的树高多样性高于天然次生林。【结论】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高于天然次生林;在水平分布格局上,天然次生林的集群程度高于人工林;在垂直分布格局上,人工林的树高多样性高于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8.
秦岭油松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秦岭旬阳坝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次生林与人工林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研究,旨在比较天然油松林遭砍伐后经过自然恢复或人工栽植恢复40a左右群落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恢复次生林有维管植物66科104属134种,人工林有维管植物73科104属125种,2种群落含1~2个种的科均较多;人工林与次生林共有种为70种,种类组成相似系数为53.03%。2种群落的垂直结构相似,都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3层,乔木层又分3个亚层;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密度低于次生林,草本层密度高于次生林。2种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Richness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Evenness指数的变化不一致,天然次生林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人工林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次生林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人工林,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人工林;人工林与次生林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人工林草本层的优势度显著高于次生林。人工林凋落物厚度显著高于次生林,土壤营养指标在2种群落间均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说明,经过40a左右的恢复,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特征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油松适合作为该地区的造林树种恢复天然植被。表9参21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不同林型鸟类群落特征,2005—2006年夏季对其天然次生林夏季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鸟类8目17科36种,天然次生林鸟类占该地区夏季鸟类总数的49.32%。其中,鸟类优势种为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 hellmayri),常见种为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 orientalis)、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 orientalis)和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 inornatus),天然阔叶林有鸟类24种,天然混交林有鸟类27种,天然混交林具有最大的鸟种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天然阔叶林和天然混交林鸟类群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有4种鸟类的密度在两种林型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对丰富交错带鸟类群落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保护天然次生林,以促进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南中部丘陵区鸭脚木次生林群落种间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海南热带中部丘陵区鸭脚木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阐明群落演替与种间关联性的内在规律,为丘陵区鸭脚木天然次生林的保护、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χ2校验、jaccard指数计算15个乔木物种、19个灌木物种和15个草本物种的总体关联性。结果表明,鸭脚木群落所有层次总体上呈不显著正联结,其中显著正关联总对数为10对,jaccard指数与χ2检验结果高度一致。海南中部丘陵区鸭脚木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松散,优势种的种间关系整体不紧密,处于动态演替的不稳定期。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整体趋向稳定发展,实践中应将正联结较强的树种加以保护,以缩短海南中部丘陵区鸭脚木群落天然次生林演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黎母山片区内28 a和15 a加勒比松群落、20 a和26 a马占相思群落、16 a和21 a橡胶群落、10 a和3 a桉树群落、20 a次生林群落进行调查,通过树种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林地森林植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乔木层树种种类最多的是次生林群落40个种,20 a马占相思群落乔木层树种共29个,21 a橡胶和3 a桉树群落未调查到乔木;灌木种类最多为20 a马占相思群落,共5个种,草本种类最多为3 a桉树群落,共7个种。2)次生林优势种为贡甲和青梅,重要值分别为17.87%和14.76%;28 a加勒比松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鸭脚木38.94%,15 a加勒比松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中平树37.99%,20 a马占相思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细齿叶柃18.80%,26 a马占相思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八角枫30.86%,16 a橡胶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白楸31.63%,10 a桉树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细基丸45.74%;森林群落内灌木树种与草本种类比较少。3)黎母山不同外来树种与次生林群落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  相似文献   

12.
皖南歙县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歙县典型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旨在为皖南山区石灰岩山地更新树种选择及造林树种多样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歙县石灰岩山地由于土壤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和岩石裸露率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森林群落,主要是麻栎-化香林、枫香-麻栎-黄檀林和枫香-短柄枹林;稳定的优势树种为麻栎、枫香等.  相似文献   

13.
在淮河源生态功能区设置4个典型样地调查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该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种间相遇率。结果表明,群落内灌木层物种的丰富度最高,其次为草本层,最后是乔木层。4个典型样地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差别不大,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稳定,群落内种类组成较复杂,各种群在生态位上较协调。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发展珍贵树种的必要性,分析了广西发展珍贵树种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珍贵树种的原则,并就广西珍贵树种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生活型、结构、红松天然更新、群落演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浑河源森林公园植物种类以乔灌木为主,即天然森林与杂木林种类居多,占所有种类的近50%,有较大优势,同时反映出该地气候条件比较湿润;柞树出现的点数最多,相对频度最大;核桃楸在天然次生林中重要值为第2位。红松幼树天然更新良好;乔木树种中,假色槭、红松在更新层出现且频率较高,为进展种。核桃楸、落叶松和水曲柳在更新层没有出现,在主林层具有一定的分布,为衰退种。  相似文献   

16.
广州城市森林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在天然次生林、改造人工林和未改造人工林设置大样地进行调查,比较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林分结构特征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乔木层主要树种为华润楠、罗浮柿、木荷、红花荷、马尾松、鼠刺等,改造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等造林树种与其他引进树种,未改造人工林主要有湿地松;天然次生林大径木和特大径木株数比例较高,改造人工林中小径木较多,未改造人工林径阶-株数曲线表现为双峰状正态分布;天然次生林树高分布在10~14 m的植株较多,改造人工林树高近似于正态分布,未改造人工林树高结构呈现为接近该林分平均高的植株数最多的非对称性山状曲线;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改造人工林次之,未改造人工林最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介绍了广西优良珍贵树种发展现状,然后对广西发展珍贵树种的优势进行重点分析,最后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良方。从分析结果不难看出,广西发展珍贵树种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优势显著,发展珍贵树种种植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坡典型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为当地天然次生林的科学经营和相似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阴坡5个不同海拔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云杉Picea spp.天然次生林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群落的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析不同海拔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结果  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平均角尺度为0.51~0.53,林木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但聚集程度较低,优势树种在林分中属于随机分布;各海拔林木的大小分化程度整体均接近中庸状态,林木大小分化程度较小,华北落叶松的大小比数小于云杉,表明华北落叶松的竞争力较大;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林木空间隔离程度呈下降趋势;林分空间结构指数随海拔升高而下降,低海拔林分的整体结构较其他海拔更好。  结论  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群落均处于演替后期阶段,海拔1 950 m处林分的空间结构最好,稳定性最高。图1表4参20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福建江南油杉4种天然林群落(江南油杉林、江南油杉+甜槠林、江南油杉+赤皮青冈林、江南油杉+毛竹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种类型天然群落的乔木层有2个亚层,江南油杉多处于乔木上层,有伴生树种16种;亚热带常绿阔叶建群科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的种类共10种,占总种数的62.5%。不同类型林分的灌木层种类组成较多,达26种,樟科、木兰科、山茶科的种类有9种,占总种数的34.6%;草本层及层外植物种类组成较少,分别有7种;但不同类型林分的灌草层种类组成差别不大,而优势种差别较大。江南油杉林灌木层、草本层分别以老鼠刺、狗脊蕨为优势种;江南油杉+赤皮青冈林灌木层以福建酸竹、弯蒴杜鹃为共优种。草本层以芒萁为优势种;江南油杉+甜槠林及江南油杉+毛竹林灌木层以马银花、翅柃为共优种.江南油杉+甜槠林草本层以狗脊蕨、芒萁为共优种,江南油杉+毛竹林草本层以狗脊蕨为优势种。受较大的灌草盖度的影响,江南油杉天然更新不良,将被常绿阔叶树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以文昌航天发射缓冲区不同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择8个不同植被类型,分别设置1 hm2固定大样地,对森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优势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半红树林群落树种种类最高,物种多样性最高达到2.38,其次分别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混交林;不同森林群落中不同层次植物均匀度总体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但天然次生林由于郁闭度较高,林下草本较灌木少,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小于灌木层;红树林物种优势度最小,各物种优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