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菌糠复合物对小白菜幼苗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利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从而研究菌糠复合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土壤中依次添加无机化肥、酵解鸡粪和新鲜菌糠或发酵菌糠后,小白菜幼苗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均呈递增趋势,其中菌糠处理过的土壤酶活性都高于未加入菌糠处理的土壤酶活性;②土壤中加入传统的化肥和酵解鸡粪的基础上加入等量的新鲜菌糠或发酵菌糠后,发酵菌糠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作用效果优于鲜菌糠。综上所述,加入菌糠复合剂,可显著增加小白菜幼苗期土壤酶活性,且发酵菌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人粪便对土壤微生物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人类粪便对土壤微生物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双瓮厕所人粪便发酵(SW)、SW粪便玻璃钢化粪池发酵(BL)以及BL与木醋液混和发酵(JB)3种粪便为基础,同时配合EM菌和木醋液处理,施用土壤,以化肥为对照(CK),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化肥处理,施用发酵的人粪便提升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相比CK,JBEM处理的有机质增加35.73%,全氮增加25.00%,速效钾增加243.49%,土壤纤维素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是CK活性的6.00、11.00、1.44倍;JBEM土壤锌含量最高;BLEM土壤有效磷含量、微生物数量、蔗糖酶活性及有效铁含量最高。发酵处理后的人粪肥作为底肥施入,可有效改善土壤性质。该研究可为人粪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黑木耳菌渣的可持续利用并提供土壤培肥的理论依据,利用菌渣化肥不同比例配施方法,探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合水稻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对照、菌渣与有机肥不同比例配施共7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土壤的容重、pH值、EC值、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菌渣处理土壤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不施菌渣处理;在C50F50处理中,土壤容重降低最明显,有机碳、全氮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在C50F100处理中,蔗糖酶活性最强;在C100F50处理中,土壤pH值降低最明显,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最强;在C100F100处理中,土壤EC值降低最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容重、pH值、EC值与土壤酶活性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菌渣...  相似文献   

4.
EM菌对连作广藿香扦插苗生长特性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缓解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连作引起的减产减质的情况,探究EM菌在广藿香连作中的应用潜力。【方法】设计5个处理组(EM菌以体积分数计):园土(对照土)、重茬土、重茬土+0.1%EM菌活性液、重茬土+0.8%EM菌活性液以及重茬土+1.6%EM菌活性液,并采用盆栽试验探究重茬土中添加EM菌对广藿香扦插苗生长特性以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质中添加EM菌活性液的处理组较单一重茬土的根长、株高、鲜质量、根系活力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真菌数量减少,土壤脲酶、蔗糖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0.8%EM菌活性液对广藿香扦插苗的生长特性以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最显著,株高、鲜质量、根长、根系活力及总叶绿素含量较重茬土分别升高70.34%、195.32%、101.52%、156.84%和195.33%;0.8%EM处理的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培育第40天达到高峰,土壤脲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培育第40天达到峰值,较重茬土分别升高81.46%、54.26%和137.90%。【结论】在广藿香连作地块添加EM菌能够有效缓解连作障碍问题,可作为广藿香连作栽培中良好添加物。  相似文献   

5.
蚯蚓粪和菌渣对羊草草原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然羊草草原退化打草场问题,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对照组为不施肥处理组(CK);3个蚯蚓粪处理组分别为45(QYh)、30(QYm)和15 t/hm~2(QYl);3个菌渣处理组分别为45(JZh)、30(JZm)和15 t/hm~2(JZl)。结果表明:1)0~10 cm土层中QYh处理下的土壤pH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JZh处理下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增加;10~20 cm土层中在QYh处理下速效氮、速效钾和全钾含量较CK显著增加,其余处理间土壤养分不显著;2)土壤脲酶活性各处理间变化不显著;蔗糖酶活性在QYm处理下较对照显著降低24.35%;在QYh和JZh处理的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增加。3)表层土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土层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20~30 cm土层中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土壤酶活性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综上,蚯蚓粪和菌渣对羊草草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有积极影响,蚯蚓粪和菌渣高施肥量处理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禾本科作物与豆科、藜科作物轮作对黑土理化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机制,特设置了3种轮作模式,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含水量、温度、硬度、酶活性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可降低作物全生育期0~20 cm土层含水量,提高苗期、分枝期、收获期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其中玉米—高粱—燕麦轮作增幅高达21.76%。轮作可提高6~7月10~30 cm土层硬度、降低8~9月10~30 cm土层硬度。轮作可降低0~40 cm土层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8~9月20~4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玉米—高粱—燕麦轮作较玉米连作增幅达64.51%。轮作处理可提高收获期0~4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降低0~40 cm土层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东部黑土区轮作处理较连作处理并未显著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但能显著提高苗期、分枝期、成熟期耕层土壤温度,改善耕层土壤硬度,优化土壤物理结构。轮作可打破玉米连作障碍,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深层土壤蔗糖酶活性,改善土壤化学性状。  相似文献   

7.
田间设置黄河水滴灌(处理1,即CK)、EM喷施(处理2)、EM喷施+灌根(处理3)以及EM灌根(处理4)4个处理,研究EM对黄河上游地区设施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M能有效提高黄瓜对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率,其中尤以处理3较为明显,处理3的速效氮从定植前的256mg/kg下降至生长后期的107mg/kg,下降了58.20%;EM施用能够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各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CK);同时叶面喷施EM对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效果明显,冲施EM对降低真菌数量效果明显,可有效抑制土壤微生物区系从高肥的"细菌型"土壤向低肥的"真菌型"土壤转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生物炭对土壤镉(Cd)形态及对小白菜吸收镉的影响,研究采取盆栽试验,将小白菜种植于镉污染土壤中,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生物炭进行培养试验。试验共设CK(不添加生物炭)、T1(添加2%的生物炭)及T3(添加4%的生物炭)三个处理,每个处理进行三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供试土壤的pH,T1、T2处理可分别将土壤pH提高0.58、0.80个单位;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镉与可还原态镉的含量降低,而可氧化态镉与残渣态镉的含量增加,且T2处理与T1处理相比效果更显著;添加生物炭可以显著减少小白菜吸收镉的量,T1和T2处理可以分别使小白菜对镉的吸收降低41.67%和75.00%。总的来说,添加生物炭可以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并显著降低小白菜对镉的吸收量,是一种降低土壤镉危害、提高小白菜的食品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处理下人粪肥对土壤肥效及小白菜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人粪便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小白菜品质的影响。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以无人粪肥为对照(CK),研究双瓮厕所人粪便(SW),SW玻璃钢化粪池发酵人粪便(BL),BL与木醋酸混合发酵人粪便(JB)三种处理形式人粪肥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小白菜可溶性糖、维生素C以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施用三种人粪肥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但SW处理不明显。BL综合指标最优,其土壤有效磷含量比CK高183.1%~250.7%,土壤脲酶活性是CK的1.8~2.3倍,蔗糖酶活性是CK的1.7~2.7倍,小白菜可溶性糖含量比CK多30.0%,维生素C含量是CK的1.8倍,硝酸盐含量最低。JB处理中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但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也最高,比CK高159.3%。综上可见,人粪便有利于改善土壤肥效,提高小白菜品质。  相似文献   

10.
溶磷菌对大豆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添加外源溶磷菌wj1和wj3对大豆根际土壤的影响及其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以吉林省主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吉育406"为材料,将wj1和wj3菌液施入到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分析外源溶磷菌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生长的R2和R6两时期,混合菌能显著增加黑土中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菌株wj1在整个生育期内提高了黑土磷酸酶活性;黑土添加溶磷菌对大豆根际各种微生物数量均有提高;菌株wj1有利于促进黑土中溶磷菌和自身固氮菌数量的增加,添加wj3和混合菌对整个生育期内土壤中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效果明显;添加溶磷菌可显著增加混合盐碱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加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未接菌处理差异明显;V3-R6,黑土与混合土壤加菌处理均提高了土壤Shannon指数与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增强了混合盐碱土中微生物代谢能力。添加外源溶磷菌可有效增加黑土及混合盐碱土土壤微生物数量,使土壤营养水平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农业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肥对辣椒生长质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皱皮椒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把经过发酵处理并添加EM菌的农业有机废弃物与鸡粪、红土按相同比列混合均匀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茶渣处理较其他处理能显著增加辣椒株高、茎粗、鲜干质量及叶绿素含量,而且施用茶渣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及蔗糖酶活性。综上,茶渣作为基肥能对辣椒生长及土壤腐殖质、土壤酶活性产生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延缓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延缓效果,在大棚内用封底塑料栽培桶,以连续旱栽为对照,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后断水降渍,再接种2茬小白菜,比较各处理在小白菜茬口前后不同土层的土壤EC值、NO-3含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水作处理的小白菜产量差异不显著。小白菜茬口前后土壤EC值、NO-3含量低于连续旱栽。小白菜茬口后与处理前相比,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的土壤EC值在0-10 cm土层有所上升,增幅分别为83.66%,48.88%,而连续旱栽处理的0-10 cm土层土壤EC值增幅达105.76%;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的0-10 cm土层,在小白菜茬口后土壤NO-3含量与处理前相比,上升幅度分别为27.70%,42.95%,而常规旱栽上升幅度达98.83%,说明两种水作处理对土壤盐渍化均有较好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3):335-339
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垄盖沟播技术、露地条播技术3种播种方式及空闲地处理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任何田间处理在相同生育期,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均是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递减的趋势;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垄盖沟播有利于提升土壤蔗糖酶活性,但在各生育期蔗糖酶活性的变化没有规律性,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种植土壤蔗糖酶活性不及传统的露地条播;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小麦抽穗期,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仅在抽穗期各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大于露地,露地条播仅成熟期40~60 cm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空地,垄盖沟播在相同生育期及相同土层碱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且该播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小麦成熟期,除空闲地外,其他3种播种方式,生育期内各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差异较小,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和垄盖沟播2种播种方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土壤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杏鲍菇菌糠为培养基,发酵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h3,获得菌糠木霉发酵物。将发酵物按照5个不同添加量掺入温室土壤中,盆栽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研究发酵物的不同添加量对土壤pH、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不结球白菜根际木霉定殖数量、不结球白菜发芽率、出苗率、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菌糠木霉发酵物与温室土壤比例为1∶39时,不结球白菜种子的出苗率明显提高,最高达到83.93%,不结球白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51.23%,不结球白菜的总生物量提高了27.94%;土壤pH值提高至6.97,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得到提高,最高分别达到8.80、2.21mg·g-1·d-1,木霉在不结球白菜根际的定殖数量明显提高,说明菌糠木霉发酵物具有很好的土壤改良效果,并能提高不结球白菜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添加量生物炭对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中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镉铅积累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添加0%、0.5%、1%、2%的生物炭对小白菜生长及营养品质、Cd和Pb的积累、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土壤中添加1%、2%生物炭后,土壤DTPA提取态Cd和Pb显著低于对照,土壤p H值、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脲酶与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生物炭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及营养品质的提升,地上部干重、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各部位对Cd和Pb的积累,尤以地上部降低最为显著,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7.53%~71.46%和31.00%~55.43%。1%和2%生物炭对小白菜生长、营养品质和重金属含量都有显著影响,但两者间无差异。【结论】生物炭添加到土壤后,一方面通过提高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抑制了小白菜对Cd、Pb的积累,进而影响了作物品质;另一方面生物炭促进了土壤养分循环,增加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最终改善了小白菜的生长状况及营...  相似文献   

16.
以营养液膜技术水培番茄‘粉太郎2号’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Fentailang 2’。测定果皮、果肉、心室隔壁和胶质胎座4个部位的糖质量分数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研究营养液中添加不同盐类(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和石膏,电导率为0.40 S·m-1)对水培番茄不同生长期果实各部位糖组分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转色期各部位4种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的总质量分数较高,成熟期质量分数略有下降;转色期与成熟期各部位以果糖为主,绿熟期以葡萄糖为主。各部位在转色期蔗糖合成较为活跃,在成熟期分解大量蔗糖。营养液中添加氯化钠或氯化钾明显降低成熟期果皮、果肉和心室隔壁的蔗糖质量分数。果实成熟过程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表现为在转色期上升,成熟期下降的倒Ⅴ型趋势。各处理成熟期果实各部位的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均大于绿熟期。营养液中添加不同盐类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转色期果实SS活性,提高成熟期果实转化酶的活性;添加氯化钾、氯化钙或石膏提高转色期果实SPS活性,添加氯化钠或氯化钾改变果实某些部位SS活性原有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研究玉米-苹果轮作体系下,玉米种植年限(1 a和2 a)对苹果花期、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和pH值的影响,以期阐明玉米-苹果轮作体系缓解苹果连作障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苹果各生育期内,根际土壤中脲酶、土壤磷酸酶和土壤转化酶活性以及pH值趋势均为苹果非连作玉米(2 a)-苹果轮作玉米(1 a)-苹果轮作苹果连作(未轮作玉米)。与苹果连作(未轮作玉米)相比:玉米(2 a)-苹果轮作和玉米(1 a)-苹果轮作后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在成熟期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105.95%和78.30%;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幼果期分别显著增高26.45%和23.06%,在膨大期分别显著增高37.07%和29.19%,在成熟期分别显著增高45.59%和18.77%;转化酶活性在膨大期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53.11%和47.29%。pH值在成熟期提高最大,玉米(2 a)-苹果轮作和玉米(1 a)-苹果轮作与苹果连作(未轮作玉米)相比,pH值由6.86分别提高到7.57与7.25。综上,苹果连作可使根际土壤酶活性和pH值显著降低;玉米-苹果轮作对苹果连作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轮作2 a玉米较轮作1 a玉米更能缓解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8.
氮肥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青藏高原纳木错湖旁边高寒草原,通过持续1年对土壤进行不同量的氮肥添加处理,对不同氮肥施加量导致的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氮肥施加量的增加,土壤pH值降低,土壤总氮含量升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大幅下降;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总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中脲酶的活性与土壤总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β-葡糖苷酶活性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蛋白酶、L-天冬酰胺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显著变化.氮肥的添加改变了高寒草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可能会对高寒草原土壤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含四环素的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蔗糖酶、尿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含85 mg/kg四环素的有机肥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在发芽期,含四环素的有机肥能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四环素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含0~85 mg/kg四环素的有机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其中所含四环素的效应不明显。含四环素的有机肥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与肥料中的四环素含量有关。四环素含量≤45 mg/kg的有机肥能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提高株高、根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等),可用于小白菜的种植;但是与不含四环素的有机肥相比,四环素含量较高(85 mg/kg)的有机肥显著抑制小白菜的生长而不适合于小白菜的种植。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17,(9):16-21
通过盆栽实验,探讨再生水中的Cd对蔬菜土壤酶和微生物的影响。设置4种灌溉方式:清水、清水+Cd、再生水、再生水+Cd,分析了小白菜根际土壤的磷脂脂肪酸的含量和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小白菜收获期的土壤微生物PLFA的含量表现为再生水>再生水+Cd>清水>清水+Cd;2.小白菜生长中期蔗糖酶含量中,再生水灌溉与清水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再生水灌溉>清水灌溉,且再生水+Cd处理下的蔗糖酶活性显著大于再生水灌溉(P<0.05);3.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小白菜生长中期和收获期差异不大,且在4种不同灌溉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