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烃源条件、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成藏配置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溱潼凹陷西斜坡阜宁组三段(Ef_3)油藏分布特征,总结油气富集规律,并提出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研究表明,有效烃源岩的埋深和体积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由内斜坡向外斜坡,油气充满程度逐步降低,原油成熟度也逐渐降低;长期活动断层控制汇烃范围,阜宁组二段(Ef_2)烃源主要生排烃期、Ef_3油气成藏期主要在盐城组沉积初期,因此晚期仍强烈活动的Ⅱ、Ⅲ级断层是重要导油断层,Ef_3油藏主要围绕上述断层分布;良好的构造背景是油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场所,构造高带与走滑构造带交界处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带。沉积微相控制油藏类型,三角洲前缘近端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以构造油藏为主。西南斜坡处于三角洲前缘末端,滩坝砂发育,受到晚期北东东向断层切割,易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型油藏。构造-岩性油藏是区内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J县西南部地区延安组延9、延10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区内具长7油层组为优质的供烃源岩;延9、延10油层组砂体整体上呈南北向展布,为中孔低-中渗储层;延8、延7油层组泥岩为盖层的生储盖组合。J县西南部地区延安组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为前侏罗纪古地貌,其控制了油藏顶面构造、储层沉积相及砂体展布、油气运移方向和富集区。  相似文献   

3.
C区块位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南部,该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复杂,且断裂控制原油聚集。分析了该区块葡萄花油层构造演化和油源断层特征,详细探讨了其原油运聚成藏特征。研究表明,C区块葡萄花油层所在的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期(火石岭组~营城组时期)、拗陷期(登娄库组~嫩江组时期)和构造反转期(四方台组~全新统时期);主要油源断层为连接青山口组烃源岩与葡萄花油层且成藏关键时期活动的断层;原油从青山口组一段源岩沿油源断层垂向运移至葡萄花油层,原油在葡萄花油层内部短距离侧向运移聚集成藏。C区块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为源内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其油藏类型为断块或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的柴西南地区是油气资源分布最富集的地区。对柴西南古近系上部的岩性进行了储层物性分析,研究了其烃源岩和油气成藏特征,并对研究目的层有利储层进行了评价。该区目的层主要以断块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为典型特征,其中断块油气藏以裂缝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岩性油气藏主要受远源沉积体系斜坡坡折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气藏的主控因素并明确有利储层的展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测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金山气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的特征和展布以及油气运移通道的方式。金山气田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Ⅲ型为主;储层物性呈低孔低渗致密特征,油气运移通道主要以断裂和连通砂体为主。总结了该气田的成藏规律并初步建立了成藏模式:金山气田为下生上储、断砂输导、盖层封堵的成藏模式,沙河子组为最有利的储集层发育层位。据此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沉积砂体特征,结合完钻井的试气试采动态资料开展了储层发育影响因素研究,并对该气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金山气田储层具有河道控砂、微相控储和层状分布的特征,气藏具有岩性控藏、差异聚集和丰度控产的特征,以此指导有利储层展布规律认识和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埕海断裂缓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背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系统解剖埕海断坡区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明确了阶状断裂斜坡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规律,提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的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宽缓斜坡始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形成了大面积、多层系的油气聚集区。高斜坡和低断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是下一步重点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束鹿凹陷发育有西部斜坡潜山带和东部陡坡潜山带,以侵蚀山、断块山、褶皱-侵蚀山为主。区内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别为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基底岩性等3个方面,其中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控制了潜山圈闭的形成与发育、基底岩性控制了潜山储层的分布。通过对研究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出束鹿凹陷西部斜坡带和东部陡坡带的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起对东部主洼的沉积控制作用。仙桥低凸起为丽水凹陷断陷期发育的坡垒构造,发育地垒和半地垒两种构造样式,西倾主控断层仙桥大断裂为初始裂陷期多条独立断层生长、连接发育而成的断裂带,断陷末期断层硬连接区逐渐演化为断裂转换带。强断陷期仙桥大断裂活动性强,低凸起沉积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控砂;断陷末期在断裂转换带疏导下水系越过低凸起输入东部主洼,形成转换带控砂。围绕断陷末期断裂转换带,在仙桥低凸起东部落实南、北两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源外斜坡区卫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发育断层-岩性、岩性和断背斜3种类型油气藏,其中受储层连通性差和多方位断层分割影响,断层-岩性油藏为最主要类型。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三肇凹陷向斜区青一段优质烃源岩提供了油气富集先决条件;北西向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组成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断层密集带两侧反向断阶圈闭为油气主要富集部位,其中背形圈闭反转系数越大含油性越好。最终建立卫星油田扶余油层"源-路-圈"控藏的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源内向斜区优质烃源岩供烃-近源斜坡区分流河道"桥连"油源断层输导-源外斜坡区断层密集带正向构造圈闭聚油。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侏罗系油藏富集特征,以印模法为基础,以井震结合为补充,以三维建模为手段,综合运用这3种方法恢复了陕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明确了古地貌具有"两古河控制、多支沟支坡、高地不发育"的特征.对古地貌与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古地貌控制了延安组沉积微相的展布并间接影响了有利储层的分布.油源对比结果表明,陕北地区侏罗系油源来自长7段烃源岩,古河及支沟切割延长组顶部地层,为油气自下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应用含氮化合物含量变化研究了油气运移方向,分析结果表明,石油经纵向及侧向运移共同作用,自下向上、自西向东发生运移,延安组延8段~延9段广泛发育的盖层为侏罗系成藏提供了封隔条件,斜坡带成为油藏聚集的有利部位.建立了侏罗系缓坡成藏模式,近源的吴起-五里湾地区在垂向运移作用下纵向多层系复合成藏,而远源的天赐湾地区以高渗砂体作为主要运移通道,在侧向运移作用下侏罗系储层亦具备成藏条件.该研究为陕北地区下步侏罗系油藏精细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三叠系哈拉哈塘组一段2号砂体(Th21)是近年来勘探开发的潜力层系,其沉积类型、砂体展布规律及储层非均质性对流体分布的影响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对DK34井区Th21油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储集性能以河道中心主流线部位最好,砂体受沉积微相控制作用明显;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纵向上非均质性中等-严重;为中孔、中渗、岩性边底水油藏。通过对该井区的油藏特征分析,为下一步增储上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蓬盆地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以下白垩统盐岩为界分为盐上、盐下2个构造层系,其盐下层系是近年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盐下内裂谷带、外裂谷带烃源岩以及储、盖层特征的深入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加蓬盆地盐下油气成藏特征,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方向。分析认为,加蓬盆地盐下呈两坳夹一隆格局,自东向西依次为内裂谷带、中央凸起带、外裂谷带。其生储盖组合配置优越,发育优质的Melania组湖相烃源岩以及Gamba/Dentale组砂岩-Ezanga组盐岩、Basal Sand/Lucina组砂岩-Melania组泥岩共2套储、盖组合。加蓬盐下具有内裂谷带找油、外裂谷带找气;内裂谷带易形成块状油气藏、外裂谷带易于形成多层叠置层状油气藏的特征。其油气具有成藏早、充满度高,以垂向运移为主、近源成藏的特征。并最终指出南加蓬外裂谷带中-南部深水区、北加蓬外裂谷带浅水区为加蓬盐下有利勘探区带;Gamba组、Dentale组是其有利勘探目的层段;深大断裂附近的掀斜构造是其有利勘探目标类型;且以寻找大气田为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石炭系油源、储盖组合、圈闭、保存条件以及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石炭系油气具有他源网毯式成藏的特征。为此,引入东部断陷盆地网毯油气成藏体系用于西部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特征的解剖。石炭系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发育有典型的3层结构:油源通道网层为油气成藏提供纵向输导网络;不整合复合体作为油气横向输导体,同时也为油气成藏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油气聚集网层为他源油藏的形成提供垂向输导网络和聚集空间。总体而言,塔中地区石炭系油气具有毯式发散、网状汇聚的特征,石炭系油气成藏及其分布在平面上受不整合复合体分布范围的控制,主要位于断裂、火山岩和有效砂体的匹配区;纵向上受不整合面与有利储集相带的控制,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附近地层遮挡、超覆区或分布于受泥岩围限并且具有有效输导体沟通的潮坪砂中。  相似文献   

14.
切16-切4井区是昆北油田目前勘探效果最好的区块,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昆北断阶带的中段,其成藏条件的分析对昆北断阶带乃至整个盆地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油源条件、构造条件、沉积储层特征和盖层特征等4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16-切4井区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昆北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扎哈泉凹陷的E23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丰度高,目前已达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生烃能力;油气通过昆北断裂及不整合面运移到岩性圈闭聚集成藏,且切16-切4井区储层发育,储盖配置良好;昆北断阶带上盘原油运移受主要次级断裂影响,靠近切16井东断裂的封闭储层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断裂演化在德惠断陷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基底断裂分段演化和交错联接的特点控制着断陷的边界、构造单元的划分、物源输入通道和充填样式;同时,基底断裂的演化和多期活动也直接影响了盖层断裂发育、沉积建造和局部构造形成。盖层断裂主要控制着局部构造发育、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同时,对储层的发育、砂体的展布,也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潘诺尼亚含油气盆地隶属于中欧油气区,分析了潘诺尼亚盆地区域地质概况、构造特征及演化特征。研究了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其成藏规律,盆地的油气分布及运移情况,并指出中生界沉积序列的基底推覆体构造为最可能的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沉积相研究,阐述了笔架岭油田东三段和沙一段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沙河街组沙一段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东营组东三段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该研究区的储层属于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储层物性控制因素中,断裂是控制沉积微相及储层性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控制砂体储层性质,成岩作用影响砂体储层性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烃源岩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构造沉降及古气候等特征,对辽中凹陷古近系3套湖相烃源岩综合分析,通过对沙河街组一段、三段(Es1、Es3)供烃端元油进行配比试验,研究了饱和烃和芳烃色谱-质谱随混合比例的变化规律,筛选出5套能够判断混合比例的指标,并用来定量识别混源油的烃源组成比例,对Es1烃源岩供烃能力进一步评估。结果表明:Es1烃源岩无论丰度、类型都是3套烃源岩中最好的,其生烃潜力较大,但因沉积厚度较薄,因此生烃量有限;Es1烃源岩不能作为主力源岩存在,但其供烃能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凹陷周边凸起区贡献尤为可观,是勘探的重要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储层分析化验资料,结合测、录井资料,探讨了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三下亚段(Es3下)和沙四段(Es4)的储层物性特征和油气成藏期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研究认为,砂砾岩有效储层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滑塌浊积扇、中东部近岸水下扇的扇中亚相。渤南洼陷油气供应充足,深层砂砾岩遵循“相势控藏”规律,有效储层成藏概率大,储层有效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沙四上亚段(Es4上)、沙三段的异常高压具有晚期形成的特征,与油气晚期成藏相匹配,异常高压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根据油气富集规律,提出了“西部寻找沙三下亚段浊积扇砂岩、中部寻找沙四上亚段水下扇扇中砂砾岩、东部寻找潜山顶部沙四上亚段扇中砂砾岩”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沟地区泥质白云岩油藏储层特殊,物性致密,但分布范围广,具有较大规模的资源量。直井和水平井压裂改造后,均能获得工业油流。总结分析了该类油藏的地质特征、试油试采特征,开展了成藏控制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储层分布范围广,含油性平面上、纵向上不均匀,潜在资源量大;成藏主要受烃源岩、物性和构造控制,具有烃源岩控藏、物性控富和构造控富的特征;常规试油无产能,压裂改造后,直井和水平井均具有一定的产能,初期产量呈现递减率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