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情况,试验选取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与郏县红牛的杂交1代公牛各5头,纯种郏县红牛5头,分为试验A组(郏县红牛公牛)、B组(红郏F1代公牛(红安格斯牛×郏县红牛))、C组(西郏F1代公牛(西门塔尔牛×郏县红牛))和D组(夏郏F1代公牛(夏洛莱牛×郏县红牛))4个试验组,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3个月后屠宰,利用屠宰测定和检验分析的方法对郏县红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的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方面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屠宰测定方面,杂交后代组的头重、皮厚、皮重、前二蹄重和尾重,屠体器官食道、气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重量,以及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胴体后腿宽显著高于郏县红牛纯种牛(P<0.05);红郏F1代公牛高档肉块重和优质肉块重最高,分别为70.22和105.22 kg,但高档牛肉率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郏F1代公牛优质牛肉率达到34.43%,显著高于郏县红牛和西郏F1代公牛(P<0.05),高于夏郏F1代公牛(P>0.05)。在肉品质方面,红郏F1代公牛与肉品风味有关的肌苷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为夏郏F1代公牛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和8.04%。结果提示,采用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没有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采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可提高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潜力,可适度提高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可适度提高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黑毛和牛与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育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海省利用日本黑毛和牛杂交改良当地西门塔尔牛所产后代(和西杂F1)的育肥、屠宰性状和肉质品质,评估其改良效果。试验选用和西杂F1公牛为研究对象,于当地进行饲养育肥至30月龄,分析其屠宰、胴体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F1杂交育肥牛屠宰率为59.90%、净肉率为50.25%、胴体高档肉块重42.4kg,胴体高档肉块产肉率为12.26%、胴体优质肉块重115.0kg,胴体优质肉块产肉率为33.25%。眼肌肉色等级4.0分、大理石花纹6.0分、系水力62.15%。试验牛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1.84%和5.14%。综合分析后认为和西杂交牛在青海省育肥效果良好,肉质营养水平有待提高,在当地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不同肉牛品种育肥与屠宰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关县不同品种肉牛的育肥及肉质特点。[方法]选取马关县主要饲养的黄牛、瘤牛、西门塔尔杂交牛和短角杂交牛进行育肥与屠宰试验。[结果]黄牛、瘤牛、西门塔尔杂交牛和短角杂交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94kg、0.87kg、1.93和1.67kg,每公斤增重所需饲料干物质为10.5、13.43、5.59和6.46kg;屠宰率分别为59.4%、61.7%、55.0%和55.1%,胴体产肉率分别为83.3%、83.2%、82.5%和80.7%;不同品种肉牛的胴体重、产肉量、特级、高档和优质肉块的产量,以及眼肌面积主要决定于屠宰前活重;西门塔尔杂交牛的背膘厚度与其他品种相比较小,大理石花纹也较差,背最长肌的脂肪含量也最低;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西门塔尔杂交牛和短角杂交牛的最细,瘤牛和黄牛较粗,而嫩度值各品种间差异不大。[结论]黄牛和瘤牛育肥性能较差,但具有较好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4.
三元杂交牛12和18月龄肉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膘情中等的夏洛来×西门塔尔×本地牛(夏西本)、皮埃蒙特×西门塔尔×本地牛(皮西本)、利木赞×西门塔尔×本地牛(利西本)、西门塔尔×西门塔尔×本地牛(西杂二代)各10头,从6月龄开始育肥,测定其增重、饲料消耗及其12和18月龄的屠宰成绩。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以皮西本、利西本较高,分别为0.96kg、0.90kg,并与西杂二代差异显著(P<0.05);饲料消耗以皮西本较少,每kg增重消耗精、粗饲料分别为4.03kg和5.98kg。以皮西本和利西本2个杂交组合的屠宰成绩较好,18月龄屠宰率分别为61.50%、61.17%,净肉率分别为52.59%、49.21%。各组试验牛的高档肉块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5.
选择内蒙牧区的健康西门塔尔小公犊33头,育肥13个月。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75g,每增重1kg平均消耗精料7.14kg(玉米5.25kg,棉籽饼1.89kg);育肥1头牛平均可获纯利161.96元,而屠宰厂每头牛可获纯利254.79元。共屠宰30头,其平均活重425.8±43.7kg,屠宰率58.01%,背部脂肪厚8.44±3.63mm,净肉率为48.95±1.43%,眼肌面积63.95±9.40cm~2,肌肉剪切力值:排酸前4.51±1.29kg,排酸后下降到2.76±0.61kg。牛肉质量达到美国农业部颁布牛肉标准的“优等”等级。结果表明,应用现有技术措施,利用西门塔尔杂交牛能够生产出替代进口,为涉外饭店和高级宾馆所需的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本地肉牛品种生产雪花牛肉的效果,试验采用饲养试验方法对关岭牛、威宁牛、巫陵牛、务川黑牛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关岭牛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背膘厚度、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其他依次为威宁牛、务川黑牛、巫陵牛;4个品种肉牛的高档肉块重占净肉重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关岭牛的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可达到3级,威宁牛、巫陵牛和务川黑牛均为2级;综合评价关岭牛组的胴体等级为3A,威宁牛、巫陵牛和务川黑牛的胴体等级为2A级。说明关岭牛的产肉性能虽然不高,但并不缺少生产雪花牛肉的优秀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品种肉牛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选择8~10月龄的关岭牛、西×关杂交牛(西门塔尔牛♂×关岭牛♀)、安×关杂交牛(红安格斯牛♂×关岭牛♀)、利×关杂交牛(利木赞牛♂×关岭牛♀)各8头,进行育肥生产雪花牛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西×关杂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依次为利×关杂、安×关杂、关岭牛;西×关杂组、利×关杂组、安×关杂组的宰前活重、眼肌面积和高档肉块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关岭牛组(P〈0.01);关岭牛组和安X关杂组的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均为3级,优于西×关杂组和利×关杂组;综合评价关岭牛组和安×关杂组的胴体等级均为3A级,西×关杂和利×关杂的胴体等级均为2A级。结果显示,关岭牛虽然产肉性能不高,但机体内并不缺少优秀的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高产肉牛品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育肥牛增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探索不同营养水平下育肥牛的增重效果,[方法]本文设计利木赞杂交牛与本地黄牛、西门塔尔二代杂与本地黄牛试验各一期、同品种添加不同饲料营养试验一期,比较其增重速度、产肉性能、经济效益等.试验结果显示,日增重、产肉性能,杂交牛都比本地牛显著提高.利木赞杂交牛与本地黄牛的试验结果为:育肥日增重,利木赞杂交牛达2 200 g,本地黄牛约为1 170 g,利木赞杂交牛比本地黄牛提高41.51%,增重效果极显著高于本地黄牛(P<0.01).西门塔尔二代杂与本地黄牛的试验[结论] 果为:育肥日增重,西门塔尔二代杂达1 200 g以上,本地黄牛为855 g,西门塔尔二代杂比本地黄牛提高22.02%,增重效果显著高于本地黄牛(P<0.05).同品种不同饲料营养试验,添加配合饲料的试验组日增重比不添加配合料的对照组提高1倍以上,添加单一玉米粉的试验组日增重介于添加配合饲料组与对照组之间.屠宰测定[结论] 果,胴体净肉重,利木赞杂交牛为154.59 kg,西门塔尔二代杂为133.3 kg,本地黄牛为109.24 kg,利木赞杂交牛和西门塔尔二代杂平均产肉量比本黄牛分别提高41.51%和22.02%.[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推广牛品种杂交改良和科学育肥牛技术,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河北本地西杂母牛杂交改良,分别收集14头F1和11头F2后代公牛群体7项生长性能、8项屠宰性能(24月龄)、9项肉品质和3项胴体质量的表型数据,分析利用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冻精对河北本地西杂牛的杂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F1代0~12月龄平均日增重为0.82 kg/d,F2代为0.97 kg/d,F2代前期生长速度更快;F1代12~18月龄平均日增重为0.88 kg/d,F2代为0.78 kg/d,12月龄后F1代更具生长优势;F2代宰前活重、胴体重、高档牛肉重(米龙、黄瓜条和外脊等)、眼肌面积和背膘厚等指标均略优于F1代,其中F2代背膘厚为3.35 cm,显著大于F1代(2.46 cm)。综上,用德系西门塔尔牛改良河北当地西杂牛的生长、肉质性状具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利用我省丰富而优良的辽育白牛母本牛资源生产中高等级牛肉的杂交生产模式,开展了以辽育白牛为母本,西门塔尔牛、和牛、皮埃蒙特牛为父本杂交利用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三品种杂交后代各具特点,西门塔尔杂交后代的日增重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皮埃蒙特杂交后代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等胴体品质最高;而和牛杂交后代牛肉的理石花纹最为丰富,且高档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对牦牛和牦牛与黄牛杂交1-3代牛的睾丸进行了比较组织学的研究,结果表明:F1代牛睾丸中可见少量的初级精母细胞,F2代牛睾丸中可见少量的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F3代牛睾丸中具备各级生精细胞和精子。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PAGE)法对牦牛、荷斯坦牛及其F1、F2代的葡萄糖6-磷酸脱氨酶(G6PD)进行电泳。结果表明:(1)奶牛与牦牛的G6PD均表现为G6PD-A的酶带类型,个体间无差异存在,性别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2)犏牛的酶谱与其亲本奶牛和耗牛基本相同,所有个体都是由紧密相邻的二条细带共同组成的一条G6PD同工酶带;(3)不论是正交(尕利巴)还是反交牛(牦杂),其G6PD均分离成明显的一条或多条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引入陕西的120只非洲黑颈鸵鸟行为、生命体征、生产性能、抗病性能研究。结果发现,非洲黑颈鸵鸟引入陕西关中地区后三大生命体征平稳,抗逆性强,采食行为、性行为正常,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保持稳定上升状态。子二代种鸟的开产日龄无异于原非洲种鸟,且产蛋数、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于开产第三年时达稳产、高产状态。子二代鸟在生长速度方面与子一代鸟比较,表现为平均日增重曲线峰值前移和达90公斤体重的饲养月龄提前一个月。非洲种鸟引入后,表现出了该物种独特的适应性、抗逆性及优秀的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三个山羊群体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垂直平板不连续缓冲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研究了安哥拉山羊和建昌黑山羊及其高代杂种羊 (F3 ) 9个血液蛋白基因座 (Alb、Pr、Pa、Tf、Hp、Hb、LDH、Akp、Amy)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 :安哥拉山羊与F3 血液Alb、Pr、Pa、LDH、Amy呈单态 ,Tf、Hp、Hb、Akp呈多态 ;建昌黑山羊血液Alb、Pr、Pa、Tf、Hp、Hb、LDH、Amy呈单态 ,Akp呈多态。根据所测座位的基因频率计算了群体平均基因杂合度和一致度 ,以及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 ,安哥拉山羊的平均基因杂合度与一致度分别为 0 .1131和 0 .886 9,建昌黑山羊的相应值分别为 0 .0 6 2 1t 0 .9379,F3 则分别为 0 .110 3和0 .8897。安哥拉山羊与F3 的遗传距离小 (0 .0 0 39)、遗传相似系数大 (0 .996 1)。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转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基因2个子代小鼠的心脏、肝脏、骨骼肌、子宫、卵巢进行组织切片、傅里叶红外光谱及表观生长发育指标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转FABP基因小鼠与非转基因小鼠无显著差异,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在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条件下 ,测定陶×半细杂交一代羊出生到 4月龄和 6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 ,结果表明 :在青海高原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杂交一代羔羊生长发育快于青海半细毛羊 ,4月龄活重为 2 2 .73kg ,6月龄活重为 2 7.96kg ,分别比青海半细毛羔羊提高 3 .0 2kg、3 .64kg(P <0 .0 1)。体长、体高、胸围、胸宽、管围和尻宽显著高于青海半细毛羔羊 (P <0 .0 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查扬子鳄人工种群的繁殖能力,对1996~2005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的亲本鳄和子一代鳄繁殖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经过对其繁殖参数的统计分析,得出亲本鳄与子一代鳄在卵的短径和重量、窝卵数、卵受精率和孵化率、出壳一周内雏鳄的死亡率以及雏鳄生长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即子一代鳄的繁殖能力与亲本鳄的相同。该结果表明目前圈养扬子鳄的繁殖能力尚未降低。  相似文献   

18.
五个柞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方法Ⅱ,对5个柞蚕品种10组合的14个主要经济性状的方差与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性状的配合力大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差异真实存在;不同品种或组合同一性状,同一品种或组合不同性状间配合力差异不同。分析表明,茧层率、全茧量、千粒茧重和全龄经过等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能较真实地遗传给子代;公斤卵茧层量、公斤卵收茧量、公斤卵收茧数、收蚁结茧率等产量性状除受加性效应控制外,非加性效应更大。从综合分析结果看,金凤×抗大、金凤×青6、抗大×方山黄组合F1表现出较优良的可应用性能,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9.
无角陶赛特公羊与青海半细毛羊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杂一代羔羊初生重平均3.44kg.比青海半细毛羊(3.22kg)提高6.39%.7月龄体重平均为25.17kg;1~7月龄的日增重103.48g.青海半细毛羊日增重为84.67g.比同龄半细毛羔羊提高18.18%;宰前重和胴体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6.57%和17.85%。初步认为陶赛特公羊是青藏高原牧区开展商品肉羊生产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20.
安格斯肉牛与本地黄牛杂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安格斯肉牛杂交改良青海省本地黄牛,经试验测定,杂一代犊牛初生重28.6kg,比青海本地黄牛15.09kg提高89.53%,1月龄、3月龄、6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39.22kg、72.90kg和101.51kg,比同龄当地黄牛分别提高83.27%、109.45%和56.53%,杂交优势明显(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