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石优20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分析及栽培技术的阐述,探讨了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利于冬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实现小麦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决传统冬小麦种植方法存的灌溉效果差从而影响冬小麦总产量的问题。【方法】基于遗传算法设计新的高产量优质冬小麦种植技术,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数据进行采集,构建冬小麦灌溉产量模型,设计优质冬小麦高产决策施肥模式。【结果】通过实例分析结果证明,设计的种植技术的种植效果较好,小麦的净产值较高,能够实现高产量优质冬小麦种植。【结论】本文设计的高产量优质冬小麦种植技术具有有效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后续冬小麦种植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舞钢市地处豫中南,冬小麦产量因栽培技术原因连年徘徊在亩产400公斤左右。为了破解高产难题,我们充分发挥高产品种增产因素,集成了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因地因时制宜,按照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制订栽培方案,最终达到亩产701.8公斤的产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石家庄市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优质、高产、稳产,立题研究吨田宝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吨田宝对冬小麦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与产量形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吨田宝可以促进冬小麦开花前的生长发育,灌浆初期喷施吨田宝可延长子粒灌浆期,对冬小麦产量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适当施用吨田宝对冬小麦增产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孙菁菁  高肖贤  魏静  马文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33-12835
[目的]为了建立适合河北山前平原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养分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4个管理模式分别为农民习惯模式、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农民习惯模式按当地农民常规种植进行,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模式分别为设置一定增产增效目标下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结果]与农民习惯相比,管理措施优化组合的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其中产量分别提高20.7%、30.5%和22.5%,氮肥生产效率分别增加67.1%、17.3%和29.7%。再高产模式下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养分累积量最高,高产高效模式下氮肥生产效率最高,达47.3kg/kg。[结论]通过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可以实现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0%~15%和30%~50%、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20%和30%~50%的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是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调控因子,研究节水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同调控作用,对于冬小麦高产优质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节水灌溉制度下冬小麦籽粒形态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农田蒸散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灌溉制度对冬小麦品质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水分调控应针对不同的品质指标区别对待,其中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溉对冬小麦多项品质指标及产量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多数小麦品质指标与农田蒸散量呈相反的趋势变化,而产量与蒸散量变化趋势一致。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溉基本达到了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一致,可作为该地区冬小麦高产优质水分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基于此,主要针对旱地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论述从土地选择与整修、施肥方法、种子选择、冬小麦生长期管理及收获各方面的做法,旨在为旱地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30个冬小麦株高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冬小麦株高与产量的组成关系。对30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为2大类6小类。将6小类冬小麦的株高与产量性状之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株高较高类型间的比较,株高较高的产量较低。冬小麦株高较低类型间的比较,株高较低的产量较低。该结果可为冬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是通许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33万公顷,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产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故优质高产冬小麦栽培技术是促进生产优质高产小麦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文章对冬小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对小麦种植多个方面的高产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需要采用高产优质的方式进行栽培管理。对此,本文结合冬小麦的生长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底肥、深松、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最大程度增加冬小麦产量、提高其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针对豫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影响冬小麦生产的现状,以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研发既注重高产又强调节水的新型农作技术。生产实践表明,豫北地区的冬小麦新型农作节水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值得在相似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单株种子产量若干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是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冬小麦单株种子产量高低与其产量构成性状有关,不同的农艺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的作用不尽相同。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冬小麦单株种子产量与其组成因素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并把各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相关部分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明确各农艺性状在单株种子产量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冬小麦高产育种提供选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本文根据小麦的生长过程,介绍了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冬59号是优质、高产、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冬小麦品种。2022年阿克苏地区高产攻关团队采用滴灌冬小麦种植模式,对新冬59号开展高产攻关试验,攻关区冬小麦667米2实测产量为761.17千克。本文结合该品种特征特性,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新冬59号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示范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新疆轮台县轮台镇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为选用白地优良品种、推广配套整地播种技术、测土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为进一步提高轮台县冬小麦区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节水高产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形成最佳的氮肥底追比例,保护有限水资源。[方法]在统一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选取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衡4399为材料,研究了底施与追肥比例3∶7、5∶5及7∶3这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运筹方式与产量及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种植衡4399等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最高,为7268.21 kg/hm2,水分利用率最大,为21.56 kg/(hm2·mm)。[结论]在黑龙港地区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种植衡4399这类分蘖能力较强的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沂源县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沂源地处山区,小气候特征明显,致使逐年产量波动较大。通过相关分析,找出影响冬小麦产量最关键的气象因子,并提出生产建议,以趋利避害,促进冬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莒县农业局在国家农业部组织实施的冬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中,以郯麦98为创建品种,通过严格选择地块、测土配方施肥、宽幅精量播种、科学管理等措施,获得了平均每公顷10647kg的产量,成为鲁东南地区冬小麦大面积高产示范典型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在不同施用数量、施肥方法下对陕西省千山南麓旱作区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千山南麓旱作区冬小麦高产配方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