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期,频频发生的蝗灾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破坏农业生产、引发饥荒问题、造成社会动乱等等,治蝗也成为北宋历代政府都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北宋神宗一朝在总结和借鉴前人治蝗措施的基础上,出台捕蝗诏令指导治理蝗灾,这一诏令切实改善了治蝗效果,并给后世治理蝗灾留下了宝贵经验。本文首先考察了北宋时期蝗灾的概况,进而聚焦神宗朝论述了北宋蝗灾引发的经济危害和社会问题,最后探讨了神宗朝的治蝗措施。  相似文献   

2.
明代山东蝗灾频繁肆虐,危害极大,但各方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抗灾救荒。蝗灾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五项:及时上报灾情;捕杀蝗虫;掘蝗种,捕蝗蝻;免田租,减税粮;赈济饥民,招抚流民。蝗灾的应对措施有效降低了蝗灾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一、蝗灾发生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澳大利亚蝗虫发生面积约20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6%左右,蝗虫发生区域主要分布在昆士兰、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等5个州。常见蝗虫有几十种,其中为害最重的是澳大利亚灾蝗Chortoicetesterminifera,其次是刺胸蝗Austracrisguttulosa和飞蝗Locustamigratoria,还有小灾蝗、黄翅蝗和短翅蚱蜢等种类。早在1844年,蝗虫为害就有报道,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蝗灾频繁发生。澳大利亚灾蝗每年发生3~4代,一般5年…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7,(17)
纵观我国2000多年的历史,蝗灾作为我国古代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其发生面积之广,危害农作物之严重,甚至超过水旱灾害。通过研究发现蝗灾的发生也是受到一定的自然环境支配的,反过来蝗灾的发生和人们治蝗的行为又会对自然环境加以改造,本文即致力于探讨蝗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历史上是东亚飞蝗发生基地之一,渤海湾沿海蝗区、微山湖滨湖蝗区、鲁西南内涝蝗区、黄河滩等河泛蝗区,曾是全国闻名的大蝗区。解放前在反动政府统治下,蝗灾同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给广大劳动人造成深重的灾难。据史籍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蝗灾平均每一、二年一次小发生,三、五年一次大发生。蝗虫跟水旱灾害有密切联系,往往是水、旱、蝗灾并发或循环交错发生。据《明史五行志》记载,自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起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止,山东连续大旱,蝗灾严重,几乎各县都有人相食的情形。《菏泽县志》记载:“崇祯十三年(公元  相似文献   

6.
南大港管理区是河北省历史上有名的沿海蝗区,也是近年的蝗灾发生最为严重的区域。经过采取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蝗区生态改造等多措并举的治理,有效的控制了蝗灾。现将我们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农业考古》2021,(3):225-230
蝗虫是为害农业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人民在与蝗灾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通过治蝗书籍得以保存与传播。《捕蝗图说》作为一本治蝗专著,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治蝗方法,方便百姓阅读理解,有利于民间流传,更具实用价值。此书现存有:咸丰六年、七年刻本,同治八年、十一年刻本,光绪元年、十七年刻本。清代蝗灾频发,且书中所载治蝗内容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旨在实用,或是此书版本较多的原因之一。清咸丰六年刻本由钱炘和的序、捕蝗图式十二幅和捕蝗要说二十则组成,书中记载了捕蝗除蝻之法,以及治蝗前和治蝗时的相关事宜,对治理蝗虫灾害,确保粮食丰收,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该书是总结先人经验智慧所得,整理蝗灾文献,了解治蝗之法,于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代蝗灾发生频率虽然略低,但其影响程度仍不可忽视。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唐人对蝗灾成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治蝗策略也有所更新。唐代治蝗,注重制度设置、仓储体系建设,并在社会化、市场化救荒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治蝗机制,对于后世救荒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蝗虫发生危害、监测预警、防控管理、技术研究、宣传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先进经验.澳大利亚灾蝗委员会的工作独立性强,日常与各州治蝗机构、农场主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各州蝗虫的发生危害情况.明确蝗灾防控属政府行为,蝗灾防控实行项目化管理.澳大利亚在蝗灾防控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科学、高效的做法,以及先进监测技术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等方面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金城 《农业考古》2019,(4):126-131
北宋前期蝗灾频频,但常伴有“蝗不为灾”现象,真宗朝以后这种现象消失,南宋时期,仅高宗朝出现过两次。随着宋人对蝗虫生活习性不断深入认识,宋代朝廷一方面保留了蝗虫的祭祀活动,但破除蝗虫的神性;另一方面,在治理蝗灾的政策上,朝廷采取务实的治蝗灭蝗态度,将蝗灾治理推向了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技术简介: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我国年发生蝗虫灾害153万公顷,严重为害农田、草原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应用绿僵菌防治蝗灾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生物防蝗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成果内容:高效防蝗菌株IPPFPM93-02;规模化生产技术流程和中试生产;饵剂和油悬浮剂剂型,及其田间防  相似文献   

12.
<正>技术简介: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我国年发生蝗虫灾害153万公顷,严重为害农田、草原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应用绿僵菌防治蝗灾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生物防蝗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成果内容:高效防蝗菌株IPPFPM93-02;规模化生产技术流程和中试生产;饵剂和油悬浮剂剂型,及其田间防  相似文献   

13.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滩蝗区是我国三大类型蝗区之一,涉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4个省市的45个县(市、区),宜蝗面积46.7万hm2,占全国蝗区总面积的40%左右,是我国蝗灾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 Bienko)是我国北方草原和农牧交错地带最重要的优势种害虫之一,尤其近些年来亚洲小车蝗在各地起飞严重,作为前锋聚集迁移成为蝗灾北移的主力军。因此,加强亚洲小车蝗聚集行为的研究,对于了解其爆发成灾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室内外首次对亚洲小车蝗是否存在聚集产卵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亚洲小车蝗喜欢选择已有卵囊和泡沫的产卵杯中产卵,而不喜欢在没有卵囊和泡沫的无卵杯中产卵,表明该蝗可利用挥发性气味区分有卵杯和无卵杯,并且可被其卵囊和泡沫挥发物吸引产卵。这些结果初步显示亚洲小车蝗存在聚集产卵的现象,卵囊及泡沫物质有可能是调控其产卵行为的信息化合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垦利区是东亚飞蝗的蝗灾重灾区,蝗灾等级高,蝗区面积大,每年山东省都会在东亚飞蝗防治方面花费巨大资金,所以对加强垦利区东亚飞蝗的防治的研究变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垦利区东亚飞蝗灾的发生因素,并从生态治理、生物防治和农药治理等方面详细讨论了东亚飞蝗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6.
<正>赛里木湖高海拔草原属高山草甸草原,长期以来一直是蝗灾的重灾区。通过饲喂鸡、鸭,在赛里木湖高海拔草原开展生物治蝗,尝试能否在治蝗、经济  相似文献   

17.
陈明云 《农业考古》2019,(4):140-145
农业社会里,蝗灾是仅次于水灾和旱灾之后的第三大灾害。本文通过整理与查阅大量的地方志后发现,清代江西蝗灾频发,尤以中后期的道光、咸丰朝最为严重,并且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赣北多于赣南的态势。蝗灾多在秋季暴发,夏春次之,且常与旱灾一同发生,给农业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清之前,江西向少蝗患,所以捕蝗多以官府号召为主,且措施多由外地传入,故而方法与其他地区类似,了解清代江西的蝗灾,有助于我们对农业灾害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8.
蝗虫灾害物理防治发展及应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理治蝗产生了针对蝗虫生理特性的无毒害化治理效果。负压气流吸入式灭蝗实现了对草原蝗虫无害化治理和蝗虫资源在家禽饲料方面的利用;针对蝗虫的群体性趋光行为,光电诱导捕集蝗虫技术已获取相关的发明专利,并逐步与机械化捕集治蝗技术相结合;微波、射线等辐射技术,利用高能电磁波谱对生物体的聚热致死效应,逐步应用于对蝗灾的防治。物理治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品质安全,必将成为蝗灾治理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地区蝗灾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草原广阔,多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由于受环境的影响,蝗灾频发。笔者简要综述了影响蝗虫发生的各种因子,总结了目前防蝗治蝗工作中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提出防蝗治蝗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发展和改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郝文 《农业考古》2012,(1):290-292
明朝山东的蝗灾概况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中提到:"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其害犹惨,过于水旱也。"(1)可见水、旱、蝗三灾最为频繁,对人类影响也最为严重。《明实录》中关于灾害记载总共有132次,水灾68次,占一多半;旱灾41次,仅次于水灾;蝗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