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检疫可分进出口检疫和国内检疫2大类。动物进出口检疫指进口或出口的家畜及其产品以及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等在到达国境界域时所受到的检疫。国内检疫可分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前者如集市或牲畜市场检疫,或产地收购检疫,是在贸易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避免屠宰病畜、散布病原,造成非病区传染;后者指交通运输部门对托运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检查产地签发的检疫证书,准予或不准予托运。此外,尚有国际邮包检疫和过境检疫等。  相似文献   

2.
动物检疫主要有2类,一种是进出口检疫,另一种是国内检疫。进出口检疫是指对进口或出口的家畜及其产品以及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等在到达国境界域时进行的检疫工作。而国内检疫又可详细分为产地检疫及运输检疫。产地检疫是在贸易过程中进行检疫工作,主要是为了避免屠宰病畜、散布病原而导致非病区传染现象。而运交通运输部门所托运的动物及其产品,并检查相应的产地检疫证书,来决定是否准予托运。  相似文献   

3.
动物园及公园内的观赏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观赏动物的健康事关人类的健康,观赏动物的防疫管理不容忽视。《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观赏动物、实验动物及演艺动物的防疫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各地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对这些动物的疫病实施预防、控制、环境监测消毒,并健全了各类规章制度,确保了这些动物的健康成长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笔者现对观赏动物的防疫管理经验介绍如下:1严把动物的引入关准确掌握引入地的动物疫情,对即将调入的动物经调入地实施检疫后引入。运输车辆要严格实施消毒。新引进的动物不要急于与园内原有动物…  相似文献   

4.
尹亚娇 《兽医导刊》2022,(3):152-153
本文通过梳理野生动物检疫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工作中野生动物检疫面临的检疫范围不明确、缺少野生动物检疫规程、野生动物持证流通难等问题,提出明确野生动物检疫范围、及时出台野生动物检疫规程、对野生动物检疫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野生动物检疫监管机制等建议,以期为当前《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修订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颁布,检疫证明成为野生动物经检疫合格的唯一法律凭证,没有检疫证明的动物不得经营和运输。为了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明晰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职责,本文从野生动物监管涉及的部门、名录、防疫、检疫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兽医主管部门提供思路和建议,以促进国家建立内检与外检、陆生动物与水生动物、养殖动物与野生动物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野生动物的检疫监管是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防控人兽共患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有关野生动物检疫监管的相关条款,分析了野生动物检疫范围、检疫规程、监督执法等内容,指出了当前野生动物监管存在检疫对象和检疫范围不一致,检疫规程覆盖动物种类有限,监督执法依据操作性不强等难题。提出应通过完善立法以禁止滥食野生动物,强化普法宣贯以明确食用野生动物风险,科学制定检疫规程,明确检疫主体等检疫,以期对优化野生动物检疫监管措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发放“兽医卫生合格证”是我国统一贯彻执行国务院优畜家食团由条例L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播的具体措施之一.是完善兽医卫生监于检验配套法规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农牧行政部门加强城乡集贸市场动物及其产品管理和检疫的凭证;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市场的一种有效方法。笔者在几年的检疫监督工作中深感现行的《兽医卫生合格证波放范围,已不能适应现阶段改革开放形势下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我们在对经营水产品的渔塘、门店,经营捕获野生动物的饭庄、食堂、门店,饲养观赏动物的动物园,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继续就《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规定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仅供参考。一、关于人工捕获野生动物检疫规定的实践应用《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有关野生动物是否检疫、怎么检疫等问题,是执法实践中笔者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来华演出的国外演艺动物也逐年增多。国外演艺动物虽然大都进行过严格的防疫 ,但由于其长期在各国巡回演出 ,加之目前国内外动物疫情比较复杂 ,很可能由演艺动物出入国境和在国内演出而造成疫病的传播。日本曾发生从前苏联引进演艺动物海豹发生类似犬瘟热的疫病。我国是畜牧业大国 ,一旦造成疫病传播后果相当严重。因此不仅要对演艺动物出入国境实施严格的检疫 ,而且还要加强在国内演出期间的检疫监管。近几年来 ,来陕演出的进境演艺动物有 3批 10 0余只 ,包括狮子、熊、马、犬、鸽子、猴子、狒狒、蟒蛇等 …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野生动物养殖的种类、规模、分布以及关注热点,探讨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的野生动物范围,产地检疫过程中判断可开展检疫的野生动物品种、调查野生动物的来源、实施详细具体检疫的步骤,养殖、运输、流通环节的监管等问题,提出了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野生动物疫病的研究与监测力度,加强部门监管与协作的对策,为完善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和检疫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特种经济动物的概念及品种介绍特种经济动物是指具有特定经济用途和一定经济价值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主要包括珍贵的毛皮动物、药用动物、特种禽类、水产类、部分观赏动物等,既有驯养的、可开发利用的,也有受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有人认为,凡是有经济价值和稀少的动物全是特种经济动物,由此产生了除传统家畜以外人们饲养或试养的动物都属特种养殖范围的错误认识。还有人认为,除了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外,并不存在什么“特种动物”,也不存在“特种养殖”,人们所说的特种动物就是野生动物等。在此有必要分清家畜(禽)与野生动物、驯养动物这…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国外马戏艺术团常来华演出。由于演艺动物入境后流动性大、运输线长、演出结束后要离境等特点,给口岸动物检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既要保证文化艺术交流的顺利进行,又要杜绝疫病传播。因此,演艺动物入境后,除了做好入境口岸隔离检疫外,还应加强运输监护、临时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继续就《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规定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一、关于人工捕获野生动物检疫规定的实践应用
  《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养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在捕获后,离开捕获地前,须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检疫后才能运输或上市,这种检疫即为产地检疫.  相似文献   

15.
开展动物检疫工作,需要配套设施、专业人员及相关制度体系。在畜牧兽医领域,动物检疫属于关键性工作内容之一。分析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现状与对策,可更好地改进这项工作。该文围绕“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分析”“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改进对策”2项内容展开论述,提出对策、实施对策,从“检疫设施”“检疫执行”“检疫监督”“检疫人员”“检疫技术”4个维度,进一步完善动物检疫工作,以动物检疫的进步,推动畜牧兽医领域改革、升级,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产地检疫 人工饲养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在捕获后.离开捕获地必须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检疫后,才能运输或上市,这种检疫即为产地检疫,即到场到户到指定产地的检疫。  相似文献   

17.
《动物防疫法》第49条是关于经营应当检疫而没有检疫证明的动物、动物产品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规定。如何理解“经营应当检疫而没有检疫证明的动物、动物产品”呢?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应当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经营”和“没有检疫证明”三个方面予以理解、认定。1 应当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 所谓应当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指的是《动物防疫法》第3条  相似文献   

18.
各种人工饲养的动物在离开生产地之前或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在离开捕获地前,须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后才能运输或上市,这种检疫即为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来华演出的国外演艺动物也逐年增多。近几年来,来陕演出的进境演艺动物有3批100余只,包括狮子、熊、马、犬、鸽子、猴子、狒狒、蟒蛇等8种,在陕先后演出40余天。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根据国家的有关检疫规定,结合演出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检疫监管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演艺动物检疫工作,切实加强在陕演出、停留及离境运输全过程的监管,并对有关场地进行了有效的消毒处理,防止了疫病的发生,确保演出的顺利进行和人畜安全。1加强宣传工作,争取各方支持配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许多部…  相似文献   

20.
动物检疫的特点之一是须按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对象进行。而产地检疫是整个检疫工作中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检疫环节之一,不仅家畜家禽如此,其他捕获、驯养的野生动物均如此。故在产地检疫中,每种动物都是有的放矢地按照其法定的检疫对象,从动物群体的静态、动态和食态等方面和通过个体的视诊、触诊和听诊等方法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