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略滞后于三唑磷和氟虫腈;3种农药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三唑磷、氟虫腈、乐果,其对中华鳖稚鳖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μg/L、0.28 mg/L和124.4 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间数学模型和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钙、镁对中国林蛙蝌蚪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急性中毒试验法,研究水环境钙、镁对中国林蛙蝌蚪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对蝌蚪的急性毒性表现为双向剂量效应,Ca2 质量浓度对蝌蚪24h半致死值为2.6mg/L及139.6mg/L,其95%置信限分别为1.9~3.6mg/L和123.6~156.9mg/L;48h半致死值为4.0mg/L及121.4mg/L,95%置信限分别为3.5~4.7mg/L和102.4~140.8mg/L;生存的安全值为27.5mg/L。镁对蝌蚪的急性毒性表现为单向剂量效应,Mg2 质量浓度对蝌蚪24h、48h半致死值分别为331.4mg/L及209.6mg/L,95%置信限分别为199.6~481.0mg/L和173.5~246.2mg/L;生存的安全值25.2mg/L。钙、镁混合物对蝌蚪的联合毒性表现为单向剂量效应,Ca2 Mg2 总质量浓度对蝌蚪24h、48h半致死值分别为330.9mg/L及267.9mg/L,95%置信限分别为286.8~355.0mg/L和252.4~282.9mg/L;生存的安全值52.7mg/L。Ca2 、Mg2 对蝌蚪的急性毒性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蝌蚪养殖水环境Ca2 、Mg2 质量浓度及Ca2 Mg2 总质量浓度应分别控制在20~50mg/L、20~80mg/L和50~150mg/L。  相似文献   

3.
以体长(5.09±0.71)cm、体重(2.09±0.66)g的黑鲷幼鱼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8.8±1.6)℃条件下,开展了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唑磷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黑鲷幼鱼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3种农药对黑鲷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三唑磷、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其中乙酰甲胺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0.11mg/L,21.83mg/L,17.30mg/L,14.07mg/L;辛硫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0m马,L,0.49mg/L,0.34mg/L,0.30mg/L;三唑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68mg,L,0.060mg/L,0.054mg/L,0.051mg/L。最后,还就黑鲷幼鱼对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唑磷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间的致毒效果及其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种水产药物对新疆裸重唇鱼的急性毒性,为新疆裸重唇鱼苗种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水温(12.2±0.2)℃,pH(8.6±0.1),溶氧(8.4±0.3)mg/L的静水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甲醛、食盐和高聚碘对体质量(75.23±5.08)g新疆裸重唇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新疆裸重唇鱼幼鱼在甲醛、食盐和高聚碘中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9.27、13 580.67和、44.89 mg/L;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9.21、13 010.59、38.46 mg/L;72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6.23、12 824.48和、34.74 mg/L;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8.07、12 621.56和、32.42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12.48、3 582.37和、8.47 mg/L;新疆裸重唇鱼幼鱼对3种药物的敏感性为:高聚碘>甲醛>食盐,均为防治新疆裸重唇鱼幼鱼疾病较好的药物。【结论】高聚碘、甲醛对新疆裸重唇鱼幼鱼属中毒性药物,而食盐属低毒性药物,在幼鱼疾病防治中,严格控制药物剂量浓度及浸泡时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药膜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及其天敌半闭弯尾姬蜂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很高的毒力和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105 mg/L和1.602 mg/L,田间防效分别为90.91%和82.02%;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半闭弯尾姬蜂的LC50分别为2.281 mg/L和6.036 mg/L,选择指数分别为2.064和3.768,对此天敌较为安全;但是田间药效试验却表明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半闭弯尾姬蜂具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选择平均体长为(1.70±0.03)cm、平均体质量为(0.29±0.02)g的鹤顶红金鱼幼鱼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设置5个不同浓度试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在常温静水的条件下,96 h内观察鱼体状态,记录死亡数。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处理96 h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1、35.11、2.81 mg/L,3种药物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41、3.51、0.28 mg/L。可见,适宜浓度的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均可以在鹤顶红金鱼幼鱼养殖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乐果对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0.5±0.5)℃条件下,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6.97mg/L,67.85mg/L,56.61mg/L,52,80mg/L,并呈现出线性关系,安全浓度 (SC) 为5.28mg/L。由此得出,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属于低毒性农药,当乐果残留量超过安全浓度时,将会影响昭觉林蛙蝌蚪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取食、化蛹、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了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室内毒力的基础上,观察了氟虫腈对试虫取食、化蛹、羽化的影响。在所研究浓度下,氟虫腈对试虫存活个体、死亡个体的平均取食量都无明显影响,但0.20 mg/L氟虫腈处理过的试虫总取食量增加了22%,其余处理的总取食量都有所下降,12.50 mg/L氟虫腈处理过的试虫总取食量下降了70%。氟虫腈处理还会导致蛹重略有下降,推迟试虫平均化蛹时间,CK的平均化蛹时间为110 h,12.50 mg/L氟虫腈处理过的试虫平均化蛹时间为177.6 h,显著延长(P〈0.05)。  相似文献   

9.
复方新诺明对南美白对虾、梭鱼和三疣梭子蟹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烨  雷晓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09-2410,2416
[目的]探讨复方新诺明对3种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方法]用复方新诺明分别对南美白对虾仔虾、梭鱼苗和三疣梭子蟹稚蟹进行室内急性毒性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和3个平行组,统计复方新诺明对3种水生动物24、48、72和96 h的死亡个数、半致死浓度(LC50)、95%可信限和安全浓度。[结果]复方新诺明对南美白对虾、梭鱼和三疣梭子蟹的24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 143.32、1 320.57和915.17 mg/L,48 h的LC50分别为962.36、1 119.60和623.27 mg/L,72 h的LC50分别为844.63、977.54和514.34 mg/L,96 h的LC50分别为793.36、880.63和442.30 mg/L。复方新诺明对以上3种水生动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04.58、248.15和86.73 mg/L。3种水生动物对复方新诺明敏感性依次为三疣梭子蟹稚蟹〉南美白对虾仔虾〉梭鱼苗。[结论]该研究为3种水产动物的规模养殖和鱼病防治提供合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几种常用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为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将供试7种药剂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3龄中期幼虫为试材,浸虫法测定,处理后48 h(氟铃脲96 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结果]杀虫单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毒力最低,LC50为306.624 2 mg/L,毒力最高的为阿维菌素,LC50达到了0.221 0 mg/L,氟虫腈对稻纵卷叶螟的LC50为7.237 5 mg/L,仅次于阿维菌素。7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毒力的高低顺序为阿维菌素>氟虫腈>毒死蜱>氟铃脲>三唑磷>丙溴磷>杀虫单。1.8%阿维菌素乳油用量8.1 g(a.i)/hm2和40%丙溴磷乳油480 g(a.i)/hm2,药后10 d防效分别达到86.68%和81.72%。[结论]丙溴磷、阿维菌素、氟虫腈、氟铃脲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较好,混配使用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体长(5.09±0.71)cm、体质量(2.09±0.66)g的黑鲷幼鱼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试验法,在水温(28.8±1.6)℃,pH 8.24条件下,开展了Zn^2+、Cr^6+、Cu^2+、Hg^2+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Zn^2+对黑鲷幼鱼的24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11.53 mg/L、10.15 mg/L、6.56 mg/L、6.09 mg/L;Cr^6+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31.48 mg/L、24.31 mg/L、23.01 mg/L、23.01 mg/L;Cu^2+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2.75 mg/L、1.55 mg/L、1.30 mg/L、1.06 mg/L;Hg^2+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0.098 8 mg/L、0.098 1 mg/L、0.089 2 mg/L,0.0742 mg/L。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毒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2+、Cu^2+、Zn^2+、Cr^6+。最后还就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致毒特征、对黑鲷幼鱼早期发育的影响,以及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评价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10~13℃条件下,研究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暴露于Zn(Ⅱ)浓度为0.050、0.150、0.500 mg/L的海水中75 d时,Zn(Ⅱ)在幼参体内的蓄积情况以及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Zn(Ⅱ)浓度为0.050 mg/L和0.150 mg/L的试验组幼参没有出现中毒及死亡的现象,存活率均为100%,体长增长率分别为(60.10±17.11)%、(50.37±6.29)%,体重增长率分别为(145.305±14.671)%、(100.949±40.471)%,与空白对照组(自然海水)幼参的体长(60.34%±17.11%)和体重(146.354%±14.671%)相比,增长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0.150 mg/L浓度组的幼参体长、体重的增长率偏低,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趋势更加明显;而0.500 mg/L浓度组的幼参在Zn(Ⅱ)的长期胁迫下,由缓慢生长、个别死亡转变为中毒萎缩、大量死亡,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体长增长率为-24.94%±13.21%,体重增长率为-23.776%±17.706%),存活率仅为(38.67±15.53)%。Zn(Ⅱ)的毒性效应表现为慢性的、持续的,幼参对Zn(Ⅱ)的蓄积量和蓄积速率与暴露时间、Zn(Ⅱ)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结束时,空白对照组、0.050、0.150、0.500 mg/L浓度组幼参体内Zn(Ⅱ)的蓄积量分别为开始时的1.4、2.0、2.3、3.8倍,各组的蓄积速率分别为(0.4022±0.1260)、(1.0160±0.0215)、(1.3245±0.0807)、(2.8000±0.0185)mg/(g.d)。高浓缩系数表明,幼参对Zn(Ⅱ)的蓄积能力很强,暴露于自然海水中的幼参就可以蓄积足够的Zn(Ⅱ),可防止Zn(Ⅱ)缺乏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雷氏七鳃鳗变态前后及以规格为标准分类的大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成鳗大)、小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成鳗小)、大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大)和小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小)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成鳗大(8.59g±0.20 g)、成鳗小(5.42 g±0.10 g)和幼鳗小(5.27 g±0.17 g)的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中成鳗大的最高耗氧率(0.167 mg/g.h±0.022 mg/g.h)、最低耗氧率(0.035 mg/g.h±0.003 mg/g.h)与成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92 mg/g.h±0.036 mg/g.h)、最低耗氧率(0.051 mg/g.h±0.016 mg/g.h)均出现在8:00和16:00;幼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19 mg/g.h±0.027 mg/g.h)和最低耗氧率(0.038mg/g.h±0.013 mg/g.h)分别出现在18:00和14:00。在1~20℃时,雷氏七鳃鳗的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成鳗大(10.45 g±0.13 g)的关系式为Y大=0.0254X0.9115(R2=0.8516),成鳗小(4.65 g±0.07 g)的关系式为Y小=0.0272X0.9406(R2=0.8840);而幼鳗小(5.92 g±0.05 g)的耗氧量、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在1~15℃时,成鳗大(10.67 g±0.18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其关系式为Y大=0.2224X-0.3945(R2=0.9710),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移,窒息点曲线呈"V"字型;在1~10℃时,成鳗小(5.46 g±0.12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降低,关系式为Y小=0.4427X-0.6561(R2=0.8866),在10~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15℃时,幼鳗小(5.74±0.83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关系式为Y幼=0.3008X-0.4003(R2=0.8581)(P〈0.05)。体质量不同的成鳗大(10.10 g±0.13 g)与成鳗小(4.79 g±0.08 g)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不同的幼鳗大(7.60 g±0.15 g)与幼鳗小(4.79 g±0.09 g)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3种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联合毒性.[方法]采用静态换水方法研究了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3种杀菌剂对饰纹姬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联合毒性,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烯唑醇在24、48和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0.80、62.40和41.20 mg/L;苯醚甲环唑的LC50分别为11.50、10.40和9.00 mg/L;咪鲜胺锰盐的LC50分别为49.30、6.40和3.00 mg/L;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对饰纹姬蛙蝌蚪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19.90、2.50和0.03 mg/L.在联合毒性试验中,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的联合毒性和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咪鲜胺锰盐+烯唑醇联合组中除了0.6U +0.4U毒性比组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外,其他3个毒性比组均表现为拮抗作用.[结论]为进一步了解农药对两栖类的毒性影响以及农药在农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期为农药的水环境监测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单一毒性影响。【结果】中华蟾蜍蝌蚪在稻瘟灵中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7.885、25.181、23.366和22.551mg/L,安全浓度(SC)为6.283mg/L;在乐果中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52.321、38.998、29.319和24.115mg/L,安全浓度(SC)为6.500mg/L。【结论】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属于低毒性农药,本研究结果将为合理使用这两种农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影响,为斑节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不同盐度条件下进行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研究硫化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盐度为25的条件下,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16.6、14.7、14.5和10.5 mg/L;盐度为20的条件下,分别为11.3、9.6、7.8和7.3 mg/L;盐度为15的条件下,分别为10.4、9.4、7.7和7.0 mg/L;盐度为10的条件下,分别为5.9、5.7、5.5和4.3 mg/L;盐度为5条件下,分别为4.1、2.3、1.4和1.0 mg/L。在盐度为25、20、15、10和5的条件下,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SC分别为1.1、0.7、0.7、0.4和0.1 mg/L。[结论]盐度对硫化物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越低,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蒜在四角蛤蜊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防病效果及应用方法。[方法]采用指数梯度设置法,研究了不同大蒜汁浓度(0、2、4、8、16、32 mg/L)对四角蛤蜊早期生长发育及停用大蒜汁后稚贝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D型幼虫的孵化率随大蒜汁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高点出现在8 mg/L处(P0.05);浮游期间,幼虫的存活率随大蒜汁浓度的增加呈"S"型变化,以2 mg/L为最适浓度(P0.05)。随着大蒜汁浓度的增加,幼虫的变态率降低、变态延迟、变态规格小型化。长期连续投喂大蒜汁抑制了幼虫及稚贝的生长与存活。停用大蒜汁后72 h,各处理组稚贝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停用后第15天和第25天,各处理组存活率均大于85%(P0.05),但2 mg/L组和4 mg/L组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对生长优势(P0.05)。[结论]该研究为四角蛤蜊早期抗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浸矿剂硫酸铵(NH4)2SO4胁迫下稀土离子钇的毒性研究。[方法]选择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环境污染指示生物,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硫酸铵胁迫下稀土钇( Y)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①稀土钇单一染毒,蚯蚓的48 h 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213.41 mg/L、24 h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322.63 mg/L。②硫酸铵单一染毒下,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13.89 g/L、24 h半致死率浓度为LC50=15.05 g/L。③低浓度10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LC50=198.65 g/L、24 h 半致死率浓度 LC50=399.85 g/L;中浓度14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167.3 mg/L、24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256.73 mg/L;高浓度20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31.03 mg/L、24 h的LC50=127.65 mg/L。[结论]低浓度的硫酸铵降低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产生一定的拮抗作用。中浓度的硫酸铵增加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产生较明显的协同作用。高浓度硫酸铵显著增加了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稀土钇染毒下蚯蚓死体更易断裂,而活体对针刺反应相对不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