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缘贡嘎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 8.1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贡嘎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 主要结果如下:①1995—200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下降,而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②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均增加;③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优势度变化不大,耕地和林地的优势度减小,草地和水域优势度增加, 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由耕地、林地向草地和水域转变; ④交通干线(公路)附近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加强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王琼  乔征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10-1612,1628
以关中平原地区乡村聚落地域景观研究为出发点,概述了关中平原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的整体形态,并将关中平原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物质构成要素分为生活性景观设施和生产性景观设施,分别加以介绍。从具体实例分析入手,针对乡村中心景观、乡村院落景观、乡村组团景观、乡村道路景观空间,分析了关中平原地区乡村景观空间形态的变迁,指出目前乡村景观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强调了乡村聚落景观变迁的必然性与调控的紧迫性,并提出了基于地域性的关中平原地区乡村景观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农村景观正在经历一个加速变迁的过程,新农村景观规划将成为今后的重点和难点。德州地区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且农业经济相对发达,农村景观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本文以古台寺村为研究对象从变迁的角度探究新农村景观规划理念。对该村村庄景观、廊道景观、农田基质景观、生活文化景观进行现场调查、问卷、查阅相关文献,研究不同阶段的景观特征,分析变迁成因,探索变迁规律。并基于景观学提出德州地区农村景观规划理论,为该地区农村景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北京市1992、2000、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分析分离度指数、聚集度、景观形状指数的变化,使用TM/E TM+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北京市的地表温度,分析北京市区热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以2010年为例,分析景观格局指数、植被归一化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1992-2010年北京市地表温度升高,且城市热岛范围增大;景观形状指数与分离度指数能很好地反映本区域地表温度,分离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选取北京市2000年、2010年和2018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结构和动态变化、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引起的生态敏感性.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林地变化平稳,建设用地扩张明显,耕地面积减小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2)北京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张掖市甘州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以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2001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07年期间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裸地和水体面积减少;在20072007年期间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裸地和水体面积减少;在20072010年期间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增加7.81 hm2,裸地和耕地面积减少。从整个研究期间来看,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裸地面积减少,但耕地和裸地面积减少比重较小。从景观水平上看,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空间连接性逐渐减弱,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格局变化造成的影响愈加显著。从类型水平上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破碎化加剧;水体的自然景观特征增强,水体空间分布结构趋于均衡,裸地的破碎化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张掖市甘州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以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2001~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07年期间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裸地和水体面积减少;在2007~2010年期间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增加7.81 hm2,裸地和耕地面积减少。从整个研究期间来看,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裸地面积减少,但耕地和裸地面积减少比重较小。从景观水平上看,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空间连接性逐渐减弱,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格局变化造成的影响愈加显著。从类型水平上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破碎化加剧;水体的自然景观特征增强,水体空间分布结构趋于均衡,裸地的破碎化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3、2004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对河南省许昌市21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3年,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耕地面积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3 592.06、323.22、22 582.48、8 133.70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33 817.55 hm2;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变化整体比较均匀,另外,根据土地利用程度计算结果,许昌市土地整体处于开发利用阶段.21年间许昌市各类型景观指数有升有降,状态比较复杂,其中斑块数量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而斑块形状指数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詹美旭  葛幼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71-8074
对南京市莫愁湖滨水景观环境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在总结明清以来水域面积变化的基本特征基础上,将莫愁湖滨水区的历史演变划分为4个阶段,确定了影响滨水景观变迁的6个主要因素,为了避免主观因素,采用成对明智比较法量化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因素权重,得出各个时期影响因素权重不断变化,控制性主导因素不断改变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变迁与城市街道景观的演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街道景观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街道景观特色丧失的问题愈加严重。回顾我国城市文化变迁和街道景观演变的四个历史阶段,掌握城市街道景观演变的脉络,寻求城市街道景观个性丧失、活力匮乏等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杨奎奇  赵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66-7168
笔者选取了淮安市楚州区、洪泽县进行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研究,采用了景观格局指数法分析了2区域2000年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研究表明:①2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区别较大,其中洪泽县受人类干扰较少的景观类型占52.52%,而楚州区仅为14.24%,这也受客观因素制约。②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按平均斑块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楚州区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洪泽县为水域〉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③2区域景观要素类型的结构特征表明楚州区较洪译县耕地破碎度、空间导质性更大;2区域斑块数量均较多,但洪译县斑块密度更小,且其建设用地景观形状更趋于规则;两区域的水域景观差别显著;两区域林地、未利用土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其景观形状指数差别也不大。④2区域总体景观特征表明,洪泽县景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相对较高,优势度指数、破碎化指数相对较低。该研究总体反映了在研究区域的人类活动处于过度状态。  相似文献   

12.
王海涛  许振文  李衡  费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94-18196
为了探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立足县域尺度,以吉林省西部大安市为例,在GIS的支持下,以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选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指数,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安市10年来,耕地、草地、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林地、草地破碎化趋势明显。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相应的优势度指数提高,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和合理性降低,景观面积向少数几种类型集中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奚砚涛  谭海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56-1257,1262
基于19791、9942、003年遥感影像,在GIS和RS的支持下,解译提取徐州市20多年来的景观类型的空间信息,选取分维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平均斑块伸长指数、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数,对徐州市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万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05-20607
基于安徽省1995~2005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不高,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趋向合理并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GIS技术,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沿海的电白县为例,按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景观格局划分,并通过其指数的变化对局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9年电白县沿海滩涂沼泽面积明显增加,水域大幅度减少,其余也有一定量的增减。土地利用斑块数目增加,分维数和分离度呈增加趋势,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呈下降趋势,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下降,优势度有所增大,破碎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赵中华  李春林  郄瑞卿  李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58-4659,4702
以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下,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3.3,结合景观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景观特征指数、计算公式,从景观斑块面积特征,景观斑块密度大小及差异特征,景观斑块多样性、均匀度特征方面,对磐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磐石市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土地后备资源不丰富。在此基础上,就磐石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增加景观的稳定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强废弃工矿用地整理;合理安排重点城镇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演进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86-11188,11227
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甚至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布局,土地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空间约束,能够通过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其利用特征随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而变化,并主要表现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探讨与剖析了产业结构演进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布局、数量结构、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协调土地利用政策和产业政策,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孙贵艳  王传胜  肖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024-3027,3029
以延庆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转移矩阵、重心模型及景观格局指数来探讨其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以主要土地类型间的转化为因变量,以高程、坡度、距建制镇的距离等内在驱动因子为自变量,借助SPSS技术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此外,还探讨了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3S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及结合实地勘查,以河道宽10倍作为河岸带范围比较分析马鞍山市建成区4条河流(慈湖河、采石河、雨山河、永丰河)河岸带土地空间特性及景观格局。结果表明:该市河岸带比重大,占研究区的20.73%,总体上以建筑及农田用地类景观为主,两者的斑块平均面积大;绿地景观比例小、尤其是滨水绿地少,未见自然的河岸植被带,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弱。比较4条河岸带景观,位于近郊的河岸带景观丰富度及均匀性均高于市区河流、优势度低于市区河流。作者建议在适当增加河岸带的绿地面积的同时更应提高滨水绿化率,可参照永丰河的绿化水平,将河岸带绿地率增加至7%左右,同时提高滨水绿化率至6%以上。  相似文献   

20.
郄瑞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45-14347,14368
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吉林省磐石市为研究区域,从综合区域环境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总体呈大分散、局部小组团格局特征,呈现现代与传统时代发展特征并存的无序扩展局面;居民点的布局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农村居民点分布趋向于沿河道分布的线状和沿水库分布的环形格局;农村居民点的分布趋向于向交通干道附近扩展的趋势。在构建城镇化进程的宏观背景下,开展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研究,已成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缓解土地要素制约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