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冯璐  徐文辉  鲍承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71-2775
滨水绿地作为水陆蓝绿空间的交界体,承担着生态廊道、文化廊道、交通廊道、景观廊道等多重功能,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城市空间交汇时多呈现出沿江河、湖泊走向形态的线性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类绿地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研究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滨水线性绿地的景观三线,分析其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等规划设计方式,探索能够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水体岸线景观连续性、合理布置城市空间及绿地系统的滨水区线性绿地景观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21,(7)
草本植物群落物对于滨水绿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滨水绿地作为介于城市干湿交接的过渡带,在城市的生态环境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随着沈阳城市建设的发展,滨水绿地的生态功能被忽视。本文通过对沈阳市运河滨水绿地中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与分析,进一步探究了其草本植物的应用与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哈尔滨市马家沟的一段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为例,从场地性分析入手,提出现代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哈尔滨市马家沟的一段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为例,从场地性分析入手,提出现代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文飞  邱延昌  刘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49-14851
阐述了城市滨水绿地的概念,总结了城市滨水绿地应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自然与人文统一、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的设计原则,并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3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内容与方法,在生态植物群落设计方面分析了绿化品种的选择与滨水绿地的绿化问题;将交通网细分为水上交通、滨水步道、车辆道路系统并分别加以分析;在滨水绿地驳岸处理方面则对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人工自然型驳岸3种类型分别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现代城市滨水绿地中存在的功能多样化与设计简单化处理的矛盾、地域性特色的缺乏、亲水性的弱化等相关问题,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使城市滨水绿地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6.
南通濠河滨水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造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发挥其生态功能,以南通濠河滨水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通过对各绿地植物组成以及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样地27个样方共有植物52科93属118种,三处不同类型滨水绿地植物丰富度Gleason指数、多样性Simpson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均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水生植物,生态型滨水绿地乔木层的三种多样性指数中均最高,灌木层的Gleason指数最高;游园型滨水绿地地被层及水生植物的3种多样性指数中均最高,灌木层在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中最高;广场型滨水绿地各层次植物多样性参数均最低。  相似文献   

7.
李罡  何君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77-13878,13902
着重探讨了滨水绿地中植物造景的选择与应用,并结合阜阳市当地的气候,提出了若干植物造景模式。旨在为阜阳市的滨水绿地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分析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城市滨水绿地和生态设计的概念.以义乌市佛堂江北绿地景观工程为实例,通过生态分析、规划设计原则和措施,从设计定位、布局与功能分区、景观结构、植物群落和生态驳岸人手,得出相应的生态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近自然群落理论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景观游憩型滨水绿地与生态修复型滨水绿地的特征和自然群落配置模式,并以常州滨水绿地为例,总结适合常州地区滨水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的植物种类,旨在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绿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供水源、绿地、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具有开放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众多生态功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城市滨水区盲目地、不科学地建设引发了一系列关系到滨水生态破坏的严重问题。在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现今,这一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不合理、防洪工程存隐患、污染物排放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分析了滨水区的生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植物修复、重构系统食物链、重建缓冲带及滨水绿化、实施生态护岸、增加物种重建群落等一些恢复滨水生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结合城市规划理论、系统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实地调研,展开了对广南县城绿地系统的规划研究,提出了"两轴、六廊、四楔、多斑块"的规划区绿地系统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测量为主,图上量算为辅的方法,对济源城区的绿地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源市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1.39%,绿地率为24.85%,绿化覆盖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全国12个园林城市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虽然高于全国城市人均绿地平均水平,但许多绿地都属于防护绿地或居住区绿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绿地。从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量来看,双桥区最高,北海区次之,天坛区第3,济水区最低。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引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及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RS)技术支持下,应用哈尔滨市绿化普查数据及已建立的哈尔滨市绿色环境空间数据库,模拟和表达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及结构,对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哈尔滨市绿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丹  苏金乐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1):46-48,51
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景观设计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许昌东城区中原路绿地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介绍了中原路的绿地景观设计原则,分析了集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新趋向,体现人文历史景观特色、生态效益和景观设计多种元素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吉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改革开放以来 ,吉林市绿地发展历程和问题进行剖析 ,指出公园绿地数量少且分布不均、防护绿地缺乏、生产绿地不足、绿地布局和网络体系不完善是吉林市绿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 ,①确定了城市绿地规划总体控制指标 ,即到 2 0 10年吉林市城市绿地率为 5 1 31% ,人均绿地 4 2 6 2m2 ,人均公共绿地 5 6 7m2 .②给出了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一般模式 ,该模式强调波状和辐射状分布态势相结合 ;环状绿地与楔型绿地相结合 ;各类分级绿地与游憩系统相结合 ,使城市形成整体的绿地网络系统 .③提出了 4条规划措施 :其一 ,增加公园绿地数量 ,促使均衡分布 ;其二 ,加强生产防护绿地建设 ;其三 ,营造楔形绿地、沿江绿地和道路绿地 ,构造水网、路网与绿网协调的绿地系统 ;其四 ,加强城市外缘大规模环状绿地建设 .最后 ,对该规划 10年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  相似文献   

16.
基于COMGIS的洛阳市绿地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件式GIS技术,结合洛阳市绿化的具体情况,从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功能、数据库建立、系统实现等方面阐述了洛阳市绿地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了绿地信息的输入、数据统计、绿地的监测,展现了COMGIS应用于洛阳市绿地信息系统的广阔前景。 第1期何瑞珍等基于COMGIS的洛阳市绿地信息系统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对三河市绿地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生态和景观规划相关理论,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关规范为依据,在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市区绿地系统进行了规划。对该市区绿地系统结构、布局及分类绿地进行规划和控制,提出"一面一带二网多点"的绿地网络结构和"绿、水、城、林、山"交融一体的绿化原则,并对三河市绿地系统特色景观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薄育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71-10273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建设生态宜居的“绿城、水城”为目标,结合地域的地理、人文历史和资源优势构建南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内容为“两轴、两环、三片、四点、八脉、十园”。分析了绿地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应利用过渡性植被资源优势完善园林绿化物种多样性规划、促进行道树种多样化,分析建议把独山森林公园改建为植物园,规划月季、药类等多个专类园。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贵州省铜仁市2004年9月4日Quick Bird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以及Fragstats 3.3软件,对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城市绿地总体上比较破碎,且存在少数绿地类型(其他绿地与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建成区绿地类型完整,景观多样性水平高于规划...  相似文献   

20.
吴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48-5850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自然要素为主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城市中的发展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以沿海城市温州为例,充分利用其绿地、河流、旅游资源及海涂资源的优势,将市区内外的生态系统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局性规划,在建设绿色生态城的同时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