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屋顶绿化是用植物材料来覆盖平台屋顶的一种绿地形式,它是以建筑物顶部平台为依托,美化城市的主要手段,进行蓄水、覆土并营造园林景观。1绿化作用屋顶绿化可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使屋顶减轻热胀冷缩,保护建筑防水层;使屋内冬暖夏凉;降低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和烟雾;减少降雨时屋顶形成的径流,保持水分;丰富  相似文献   

2.
屋顶绿化     
用屋顶空间进行绿化美化,以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屋顶花园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屋顶花园的环境功能,改善屋顶眩光、美化城市景观,增加绿色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其隔热和保温效能、蓄雨水作用种种,这些促使屋顶绿化形成一种趋势。屋顶绿化特征在屋顶上造园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一切造园要素都受到支承它的屋顶结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造园因素——挖湖堆山、改造地形——进行营造。但是,屋顶花园(绿化)毕竟是人们将地面上的“园”升到屋顶(天台)上来的,它具有它本身的特征,露地建园有共同处又有区别。从造园手法运…  相似文献   

3.
屋顶农业狭义上讲指在屋顶种植的各类粮食和经济作物,广义上讲还包括屋顶水产、禽畜养殖等,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屋顶农业持续发展,目前已风靡美国、日本、英国、波兰、新加坡等全球多个国家,有不少国家已经在政府办公楼和医院、学校的建筑上广泛推广屋顶农业,并对从事屋顶农业的团体和个人实行减税和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4.
屋顶绿化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当前新建楼房顶层大多都实行了屋顶绿化,但过去的旧建筑屋顶则基本都没有进行绿化。对旧楼楼顶进行屋顶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旧楼年代较久,如果要对其实施绿化,必须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1、注意防水防漏;2、考虑屋顶荷载;3、注意植被的选择;4、建立必要的楼顶花园人工或者自动灌溉给水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1屋顶种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1屋顶建筑必须有足够的承受力,并且要防止屋顶漏水和土肥流失。选择良好的防水材料,采用新型的保温隔热技术,彻底解决顶屋房屋冬冷夏热的问题,做到冬暖夏凉,并做到排水顺畅。  相似文献   

6.
屋顶绿化即将纳入上海绿化管理条例。屋顶绿化就是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屋顶的覆土绿地。它不仅仅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产物,早在公元前604~562年的古巴比伦,建造了被后人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然而此后2500多年来,除个别地区屋顶上绿化和城市中心商业区地下车库顶绿化外,并没建造真正的屋顶花园。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后,  相似文献   

7.
屋顶绿化作为立体绿化的主要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新亮点.城市建筑屋顶绿化有简易地毯式、花坛造景式、花园游憩式、瓜果园艺式4种常见模式.具体绿化实践中必须本着系统、安全、实用、精美、经济的基本原则,解决好建筑屋顶荷载、屋顶防水、屋顶排水、种植土调配、植物配置5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以确保屋顶绿化能够普及推广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  相似文献   

8.
上海住宅建筑屋顶绿化植物配置和绿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玥 《上海农业科技》2009,(5):108-109,98
本文分析了影响住宅建筑屋顶绿化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在住宅建筑生态化改造过程中,适宜推广薄层介质屋顶绿化技术,而新建住宅建筑可尝试花园式屋顶绿化,同时就薄层介质屋顶绿化和花园式屋顶绿化中植物的筛选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并推荐了适合上海地区的屋顶绿化植物和群落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屋顶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屋顶花菇栽培技术陈马福何顺平陈建敏香菇栽培占用粮田,尽管采用无棚架栽培解决了菇粮争地矛盾,但对早稻生产有一定影响。目前城镇楼房屋顶空闲,建筑越来越多。为探索屋顶栽培花菇新技术,我们在屋顶栽培花菇已初获成功。现简介如下:一、试验菌株来源花菇品种为939...  相似文献   

11.
吴军  李鹏波  杜程  吕晶  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4-7956
探究了自然审美观的渊源,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其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重大意义,综合了多家学派关于"天人合一"的补充和深化,指出自然审美观最终使得中国传统园林以"意境美"作为其鲜明的美学特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纵观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的变迁,分析了其在萌芽期、形成期、发展变迁期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强调了每个时期的特色都是在继承前一时期自然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传统园林的发展,分析了自然审美观的变迁对园林的影响,并相应地将园林发展分为园林的形成期、自然山水园的出现、写意山水园的出现3个时期,始终强调自然审美观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启示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应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观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居民的审美变化,将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哲学基础的角度挖掘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内涵,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揭示了“发展”这一哲学范畴的真正含义,坚持了“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它扬弃了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并重构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陈连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42-12943,13013
在解读《道德经》的基础上分析了"道"的内涵,强调其是道家最基本、永恒、超越物质存在的宇宙法则,是一切变化的根源。指出园林艺术是时-空综合的艺术,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其哲学思想是园林艺术创作的重要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神仙信仰"等道家思想以及道家辩证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为中国园林艺术追求自然美的艺术精神、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以神仙和仙境传说作为设计蓝本的特色找到了思想根源,也解析了园林艺术中有无、虚实、内外、大小、高低、抑扬、疏密、藏露等对比手法与道家哲学思想的不谋而合,突出了"境生象外"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核心内涵的意境魅力,强调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产生的园林空间组织以及空间引导和暗示、布局形式、景观节点的布置、园林植物配置等常用手法,使得中国园林更具有含蓄性和趣味性,更具东方魅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时期,江西地区是华南虎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和自然环境的变迁,人虎关系在明清时期表现得异常紧张,“虎患”问题成为地方政府头疼的灾害之一。以往学者在研究江西虎惠时,只是单方面强调人类无休止的开发活动压迫了虎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虎患的发生。事实上,一些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虎患高发地。究其原因,乃为战乱、灾荒导致人口锐减、社会残破和田地荒芜,次生林在战乱、灾荒之后得到恢复并成为战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植被,为虎提供了广阔的栖身之所,从而诱发了群虎入城袭击人类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30-8631,8679
梳理了有关名山风景区的相关研究,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中文化景观的发展资料,探讨了中国名山风景区的价值。强调其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继承了传统的人文山水审美观念,体现着中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以及深厚的宗教文化,并保留着大量的文化遗存,符合世界遗产关于文化景观的定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宜川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27-19929,19933
现代小区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许多居住小区仿照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建造,失去中国传统的园林特色的现状,提出在现代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国山水画的元素及天人合一思想的对策。通过分析合肥"世纪阳光花园"现代中式园林景观,探索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与中国山水画理相融合,营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宜居、舒适、诗画般的生活空间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华威  张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16-21918,22038
从吴越文化的形成、发展、内涵出发,深入系统地研究吴越建筑的文化特征,即建筑布局与水相融,建筑、宗族和文化相辅相成,建筑语言统一、色彩素雅,建筑用材朴实,工艺精湛。并将吴越文化的精神特质归纳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对梅渚镇的建筑风格定位提出了布局井然有序,充满韵律;去繁尚简;淡雅亲和;自然和谐;适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颂  冯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18-19019,19022
研究了刘青霞故居的历史背帚、现存状况,结合河南古民居建筑特色探讨其地域文化特色,本着对其物质基础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保护的原则,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与延续措施,以期为同类民居的保护与延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东来  权莹  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86-6588,6591
立足于中国古建筑的木框架结构的建筑体系,认为中国古人之所以选择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和必然性。分析了传统聚落的建筑特点,藉以透视出中国古建筑就地取材的特点,进而分析了中国木构建筑形制在广度、高度上的适应性,以及其所彰显的平面布局的灵活性和复杂性。结合中国人的生命观,从精神与物质双重层面解析了中国木构建筑中所蕴涵的永恒意义。试图通过自然选择、技术进步、空间优势、精神价值、审美需求等方面的阐述,为中国传统建筑最终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成因理出一条脉络,旨在比较客观地对待中国古人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王鹏  周哲  蒋玉川  张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95-12397
以成都市龙泉驿洛带古镇为例,从其地理区位概况、历史文化特色和布局概况入手,分析了古镇的选址布局特色,强调古人注重风水考究的精神信仰,以"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为重要参考依据,解析了古人风水观在洛带古镇的体现,强调其"一街七巷子"的传统格局的构成特点及科学性、实用性。以客家民居、会馆建筑作为洛带古镇最具特色的代表,强调客家民居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信仰、传统建造工艺等相互融合而成的特有建筑风格,而会馆建筑则是明清时代联络乡谊、团结同乡的特色产物,并着重选取了"巫氏大夫第"、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分析了古镇建筑特色,以期对洛带古镇的特色景观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