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主观幸福感研究中的认知论、情感论、体验论以及幸福圈层理论,从被研究者自身如何思考幸福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文献和调查数据的分析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构建。构建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来指导基于经济学研究目的的幸福感调查问卷设计。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玉溪市300户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为资料,研究了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因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找出了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子,分别为宏观环境因子、个人特征因子、个人生活的客观条件因子、个人生活的主观感受因子、收入因子、健康状况因子和子女教育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各个县、市、区随机抽样(n=2 023)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东省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职业、家庭住址所在地、人均家庭收入、宗教信仰、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病、是否加入农村居民合作组织、征地、外出打工人员和空巢老人情况等;人口学特征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弱,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加强农村医疗建设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支出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拉动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已渐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本研究旨在衡量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东营市张村及周边几个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最终对250户家庭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40名留守儿童接受了问卷调查,从而得出性别、年龄、家庭等因素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闵宪鲁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6):130-134
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的阅读问卷调查,探讨阅读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专业背景、学历等人口学特征影响大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面影响,对消极情感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涉及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研究了收入水平与幸福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呈类似于倒"U"型曲线,且可以从适应、社会比较和心理预期3方面进行解释。最后,就如何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的同时能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淡化人们对金钱和物质地位的竞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创造农村居民各尽其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及培养的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情况,表明山西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水平明显提升;消费结构逐步合理,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对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农民增收乏力,消费支撑不足;农民负担重,收入预期不稳定;消费环境差,制约消费需求的增长;宜农消费品较少,不适于农村居民购买;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村居民即期消费;消费观念落后,制约消费水平的提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购买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保证商品市场渠道畅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农村市场需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2.
13.
纵向的历史演进为参照,以定量和定性描述相结舍的研究方法,对比改革开放初期到进入21世纪后,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的历史轨迹,发现其中的变迁规律以及前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发现,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更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在低收入的背后是各收入组、各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差异、地区经济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3个方面阐述了陕西省农村居明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增加陕西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信阳地区为例,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障碍性因素,指出河南省地区农村居民低水平的受教育程度成为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增长的关键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农民普遍缺乏投资观念,对理财信息甄别能力差,理财知识水平低,克服不利地理环境创造条件增加财产性收入能力不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依据1978~2009年《湖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消费数据,选取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个指标,采用广义差分法,运用EVIEWS6.0对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居民消费与人均纯收入进行单位根及协整检验,并结合莫迪格利安尼消费理论、杜森贝里消费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拟合湖南省农村消费函数模型,找出了适合湖南省农村消费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模型通过统计检验和计量检验,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模型未通过检,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比较适合描述湖南省农村消费与收入的相关关系。针对湖南省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现状,提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建议:一是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二是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稳定农村居民消费信心;三是改善农村流通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城镇化进程中崇阳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状况,采用Diener等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问卷,对该县133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崇阳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低于中等水平;男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低于女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教龄、所教学科、是否担任班主任、是否支教方面差异显著;而在学校类型、学校层次方面,崇阳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测算了农村和城市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从制度因素、基础设施、营销工作、信贷环境、群体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较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72、008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的截面数据,运用ELES模型,对甘肃省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仍然居于最重要、最基础的层次,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仍不高;目前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仍然由收入决定,且较容易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和稳定物价水平,是改善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基础与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