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同属一个造园系统,叠山置石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枯山水则是日本园林的标志。中国的假山和日本的枯山水思想源头都来自禅宗,但形式和内涵却大相径庭,而枯山水极具抽象性和象征性的特质,暗合了现代景观的一些设计理念,也使其更易与现代人居环境相协调。本文从中日古典园林的宗教背景、创作主体、审美取向、选石置石、空间形态、欣赏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中日古典园林用石的差异,并探讨了现代环境下中国传统假山的传承问题,提出对于新建园林,用石并不必拘泥于传统形式,应顺应时代有所创新,中国的假山才会更具生命力;而对历史园林中留存的假山,应加以大力保护,保持其原真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是历史的传承、创新的基点。日本园林脱胎于中国园林,但由于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的差异,日本园林将中国文化与本土民族特色加以融合,形成日本独特的园林文化。本文将通过研究日本池泉园、枯山水及茶庭等园林类型对日本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日本园林发展,探究日本园林在当代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价值,并将其优秀经验运用在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3.
园林因不同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云南因其独特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形成了滇派园林。滇派园林具有多样性、融和性、民族性和山水性四大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邹卓辉 《农业与技术》2012,(2):88-89,140
独特的地理、历史因素,造就岭南人独特的价值取向、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及审美理想,形成岭南文化.岭南文化反映于人居环境之中,因此形成具有特色的岭南园林.同时,人居环境又影响于人,形成地方人文、居家习俗.岭南文化与园林两者共生共兴,生息无穷.通过论述岭南文化中的诗歌戏曲、神话传说、人情习俗、饮食文化、人文气息以及给岭南文化带来重要影响的名臣学士事迹,概述了岭南园林及其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 园林的组成以山水地形为骨骼,植物为衣饰,而建筑则如眉、眼点缀其间;园林建筑中有餐厅、展览室、小卖亭、厕所等实用性建筑;还有以赏景、点景为主的休息游览性建筑,如亭、榭、廊、塔等,以及建筑小品(灯、栏杆等)和雕塑(如图)。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唐代开始,中国的茶道及茶文化随遣唐使慢慢地被带入日本,日本也逐渐发展出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而日本的园林文化,与日本茶道及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联系最为紧密的即为日本的茶建筑及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日本园林能够为饮茶提供空间,而日本茶文化的思想核心又能为日本园林创造合适的意境和氛围。日本茶文化思想的“和、敬、清、寂”、自然、人文、佛教元素都能够运用在当代日本园林的发展中,使得日本园林文化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曾经有着辉煌的成就,但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水平迫切地需要提高。相比之下,曾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园林景观却创造出了以枯山水为代表的崭新的园林景观,而日本的现代景观设计已步入国际先进水平;极简主义园林景观兴起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枯山水园林和极简主义园林的历史、内在特点以及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提出了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在设计理念以及表达手法上的相似性,从它们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现代中国园林的现状,希望能给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种植植物是创建园林与景观的基础要素。本文主要从园林种植与景观种植两个方面来探讨,将两者的背景、目的以及种植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最终得出,园林种植的方向主要是用来归隐山水,而景观种植大多是用来表达生活与生存两个方面。从种植场地的角度来看,园林种植多数情况下会关注场地自身的位置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种植则会注重场地的功能。对于植物的选择,园林种植多数在于植物的意义,景观则重视植物之间的生长情况与搭配方式。  相似文献   

9.
北京15个寺庙园林树种调查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寺庙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之一。而寺庙园林的植物配置因其宗教性质而区别于其他园林形式。通过对北京市15个寺庙园林植物的调查,总结其树种应用及其生长状况,理解寺庙园林的特殊种植要求。该次调查结果加深了对植物与宗教文化相结合的理解,并为今后新建寺庙园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境界是中国园林的审美传统,关联词汇丰富而多彩.正如生命的精彩一样,园林空间每个片段都是精彩的,语汇是丰富的,也是多义的.通过深入分析和归纳,认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境界是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的融合,而其语汇则是中国文化多元复合的结果.山水、植物、建筑、文学、绘画以及书法艺术,使中国传统园林走上了世界的高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由于受着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造园体系、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而在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构成中,植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地位,有着不同的含义。笔者着重从植物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传力  魏琴  蒙乃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42-13044,13121
笔者依据造园规模、造园要素、造园手法等园林处理方式和西藏特殊的历史进程,尝试将西藏传统园林归纳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3个主要发展阶段,笔者详细介绍了西藏传统园林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认为西藏园林最终形成了以罗布林卡为典型代表的园林体系,并将西藏传统园林的特色归纳为:①园林选址及布局通常依附主体建筑周围的地势平坦之地,布局疏朗,规整大方,不作故意的曲折变化,林地、建筑、道路关系明确,密度很低,区别于汉地园林迂回曲折、欲扬先抑、曲径通幽的造园手法;②造园要素以种植各类植物为主,形成注重绿化的造园特点,与汉地园林注重"理水"的手法相反,淡于"理水";③主要具备休闲娱乐、宗教仪式、政治职能3项园林功能,特别注重宗教仪式功能。  相似文献   

13.
孙新梅  朱琳  阿云核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5-7239,7293
分析了杭州市佛寺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研究了佛寺园林的植物景观现状,认为佛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理念可为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傅小龙  王俊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82-15283
亭子是我国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建筑之一,其既可为人们提供游园赏景的休息场所,也因建筑样式的灵活多样,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串景点缀的独特审美作用。该研究具体分析了传统园林中亭子的文化内涵及营造规律。认为应依据不同的文化指向赋予亭子不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指向主要是体现自然功用、增添拟人化色彩、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另外,不同的风格追求体现亭子不同的审美情趣,应根据其营造法则来具体把握,即了解地域、自然风貌的差异;合理安排亭子的位置;将亭子置于园林设计的总体规划中考虑。所以,亭子的建筑,既需要丰富的类型、优美的外观,又要充分考虑其构成要素如材料、色彩等与环境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亭子的功能形式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由于长期受到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南北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受到当地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制约而有所差异。笔者在实地踏查了南宁、桂平、贵港、桂林4个地区13个具代表性的寺庙园林的基础上,把以广西为重要分支的岭南寺庙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寺庙园林进行对比,从植物选择特点、植物配置方式和植物景观特色3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二者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各具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日本园林植物的种类、造景方法、植物景观特色、园林植物的应用,并探讨了日本园林对我国园林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类型之一。而植物景观的营造不仅是寺庙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更是烘托宗教气氛,传播佛家理念的重要工具。以昆明市周边的主要寺庙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了其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和表达手法,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不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园林中的山石、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江南私家园林等案例的美学布局和营造规律进行详细介绍与总结,从和谐、超然、整体和含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同时又对中国园林做了深入的文化透视。最后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对当代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意义,指出了未来应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内涵融入到我国城市道路景观改造、小区规划、主题公园和乡村改造等景观规划项目中去。  相似文献   

19.
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7-12959
在强调华夏文化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审美上的取向的基础上,将华夏审美文化分为2部分:作为基底的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和在不同时期作为显性的不同审美文化:儒家文化审美、隐逸文化审美和儒、佛、道思想圆融的文化审美。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包括主从有序的形式美、和合天地的"和同"美以及圣数蕴道。不同时期的显性审美文化按顺序可分为3段具有不同特点的审美表象,即儒家审美关于"大化流行"的感悟、"孔颜乐处"的君子人伦之美与浩然的山水情怀;隐逸审美的超以象外、栖身山水与乐归田园;儒、佛、道3家思想圆融审美所包含的和谐共济、格物致知与适意闲心的审美。这些不同时段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趣与作为基底的礼乐文化审美相叠加,并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以警句妙语的形式对造园意境加以点题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庭园以再现自然风景为基调,与中国园林有共通之处,但是其细部表现技法有所不同。本研究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3个展开阶段,即从(1)concept making(构思力)(2)landscape planning(规划力)(3)landscape design(造景力)3个水准方面,将中国园林的思想和方法对日本造园和庭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其结论是,作为人类理想目标建造Garden具有意义,从美好安全舒适有水有绿适于生存的景观和空间角度来看,可说是“造园思想”水准上日中是共通的,日本全面接受了中国原理。但是,当地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日中之间,技术水平即意匠、材料、施工等“造园方法”迥然不同,可认为是“中国园林”和“日本庭园”典型的庭园样式发展,对世界造园形式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