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发展农业保险落实农业扶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是落实民生保障的根本大计。农业保险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农业扶持政策效用,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应大力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建立农业保险基金,把政府补贴扶持政策和商业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并对农业保险实施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使农业保险成为为农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3.
泰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及措施浙江省农业厅环保站朱有为,陆贻通60年代以前,泰国以水稻经济著称,它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稻米、锡、柚木和橡胶外很少有产品出口,1962年,水稻出口额为政府收入的10%,直到1964年后,水稻和橡胶产品出口总和仍占全国... 相似文献
4.
5.
论农业的外部性与农业政策目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表现出的弱势,源于农业的“市场效率”低于其他产业,而农业又具有提供消费以外的价值,其外部性不能被“市场效率”所体现。因此,实行农业保护和扶持政策,已为我国农业发展之必需,而农业政策的实施必须能够达成社会公平福利、国家稳定和安全以及社会成本最低等目标。 相似文献
6.
7.
8.
农业经济发展及其支持政策建设的探究——以江苏农业政策发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1):57-62
农业经济政策涉及发展定位、经济效益与要素分布等重要选择,农业政策的形成与调整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其主导性、辅助性与支持性的内涵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具有一致性;江苏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基础选择上需要具有侧重性,在内容上则需要突破性。 相似文献
9.
10.
熊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1):39-40,137
尽管两岸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但因农业在国计民生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几十年来两岸始终将农业置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首位。由于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等
的差异,因此,两岸农业发展政策有很大的差异,许多做法是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12.
从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2002年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问题的提出,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就是这20多年的时间使中国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使中国农村得到了巨大改变,使中国农民得到了巨大实惠。这些对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取得的成就分析,就目前农村产业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构建农业发展的"红色"、"绿色"、"补贴"、"保险"、"村官"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对农民问题解决的探索道路.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即早期关注农民问题并适时提出政策主张,早期领导人充分认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解决途径,早期研究解决农民问题取得的实际效果,从而认识到农民与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首要的核心的问题,而通过农民问题的早期探索和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农业发展理论实际上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早期,马克思强调西欧,特别是英国的经验,将农奴制下的农村公社—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雇佣型大农业—社会主义集体合作制大农业的发展序列作为人类社会农业发展的唯一道路。晚年,马克思的农业发展理论发生了转变,特别是对农村公社,以及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他认为农村公社包含了公有与私有两重因素,因而,农业发展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完全有可能通过公有因素战胜私有因素使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集体合作制大农业,而不必经过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给世界各国带来诸多方面的挑战,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近几年北京市在逐步探索适合北京市农业低碳化的发展之路。笔者结合北京市农业的碳排放现状及数据资料对其发展状况进行讨论,并分析影响北京市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市今后发展低碳农业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深入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工业化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阐述了毛泽东的4个经典论段,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垫湖村为例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如今,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农业生产的目的也转变为增收。小规模分散经营与规模经营相比,一方面生产成本高,商品化生产能力差,不利于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困难,农村基础设施难以改善。合作组织弥补了分散经营的部分制度缺陷,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认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从农村人口的思想认识基础的变化得出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农民队伍正在萎缩,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境,农地荒芜现象日趋严重,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受到威胁。围绕30年后“谁来搞农业”“、怎样搞农业”两个问题展开进一步分析,展望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农业企业化、产业化经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放活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培养新型农业人才,走农业企业化道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