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盐胁迫下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为甜菜种子包衣剂的选择提供依据。试验以“TD805”甜菜单粒种为材料,主处理为盐胁迫(1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副处理为亚硒酸钠浸种,用直接测量法得到发芽势、发芽率等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处理盐胁迫下的“TD805”甜菜种子,浸种18 h的甜菜种子各个活力指标均优于6、12 h,浓度为10 mg/L亚硒酸钠溶液浸种18 h的效果最好。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物质效率较盐胁迫对照CK2分别提升了21.66%、22.33%、131.01%、240.77%、38.41%。该试验表明盐胁迫下10 mg/L亚硒酸钠溶液浸种18 h的甜菜种子活力水平与营养利用率高,贮藏物质转化快,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下甜菜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建军  田大军 《棉花学报》2009,21(3):212-217
 在室内研究了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能抑制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此外,研究还发现,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酯酶、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与对照相比,LC10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斜纹夜蛾24 h后以及LC30剂量处理48 h和96 h后,酯酶活性显著提高;LC10剂量处理24 h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LC30剂量处理96 h后,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冬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冬小麦根(三叶期)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影响,电泳结果显示:1mg/g NaCl胁迫电泳图谱A区酶带较对照组增加2条,B区酶带增加1~3条;2mg/g NaCl胁迫时,A区为1条酶带,B区酶带增加了3条;t检验表明:1mg/g NaCl胁迫时B区新增3条酶带的品种的株高和穗长极显著(P〈0.01)高于B区新增1条酶带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我家2亩多地的花生一晚上功夫叶子就全被虫子啃光了,现在就光剩下光杆了。"这是7月30日山东省五莲县中至镇一位农民向笔者诉说他家花生遭受虫害的情形。据了解,从7月下旬开始,五莲县北部中至、于里、汪湖等几个乡镇大面积发生斜纹夜蛾虫害,目前这几个乡镇的春花生全部遭到虫害袭击,花生秧上的叶片被害虫啃噬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秧杆了。据五莲县的农药批发商郑经理介绍,最近几天一直忙着下乡送药,途径该县中至镇时看到路边山岭上的几百亩花生田,3天前还是好好的绿油油的一片,可短短的3天工夫,看到的却全是被害虫吃光的残骸。有的农民反映,用药后十几平方的地块就能打扫出好几斤虫子。  相似文献   

5.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甲氨阿维.高氯乳油在甜菜夜蛾卵孵化高峰期施药,对白菜地的甜菜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200~800倍液,药后1d的防效为66.72%~86.26%,药后3d的防效为65.43%~88.43%,药后7d已有新的幼虫孵化,防效开始下降。该药剂对斜纹夜蛾亦有较好的兼治作用,而且对白菜安全,可以作为防治甜菜夜蛾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推荐使用浓度为800~1000倍液。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盐旱交叉胁迫对大豆萌发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中黄25号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培养并对其进行盐旱交叉胁迫处理,测定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盐旱交叉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80 mmol/LNaCl和25%~30% PEG-6000交叉胁迫处理时,CAT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组;在同一盐分浓度和不同浓度PEG-6000交叉胁迫下,PEG-6000浓度梯度为20%,25%和30%时,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POD活性基本都呈下降趋势;但在同一PEG-6000浓度和不同盐浓度的交叉胁迫下,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POD活性却逐渐升高.以上结果表明,在150mmol/L NaC1盐、20%PEG-6000旱胁迫下,大豆可通过调节其保护酶活性以适应逆境,增强抗盐、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究褪黑素和多巴胺对不同类型甜菜种子引发与盐胁迫的对比。研究以TD801和TD805两种甜菜种子为试验材料,在非盐胁迫和盐胁迫的条件下,采用了2种引发剂、6种浓度梯度和2种时间,共设置了96组处理,通过对TD801和TD805两种甜菜种子浸泡、回干以及发芽培养等步骤,来测定它们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结果显示,大部分处理组合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TD801甜菜种子在500μmol/L浓度的褪黑素溶液,且处理时间为24 h的组合下引发效果最优,发芽率和发芽势高达90.00%;盐胁迫在特定组合下能够转变成盐引发,对甜菜种子的发芽有促进作用。褪黑素和多巴胺对甜菜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引发效果,两者相比,褪黑素萌发效果显著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8.
探讨高温环境对家蚕血淋巴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家蚕对高温环境胁迫的应答生理与分子适应机制的揭示提供参考。本实验以高温耐受性家蚕品种932G与敏感性品种HY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测定高温胁迫下5龄幼虫血淋巴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受35℃高温胁迫后,耐受性品种与敏感性品种血淋巴中SOD、CAT和GST的相对酶活力变化趋势相似,均为胁迫前期变化幅度较小,中后期显著升高,胁迫后期显著降低,整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酶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胁迫中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胁迫后期有所降低,但品种间变化幅度有差异,BmSOD与绝大多数BmGST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耐受性品种的升高幅度较大,而BmCAT则以敏感性品种的升高幅度较大。由此可见,抗氧化酶SOD、CAT和GST在蚕体血淋巴组织中的高温响应趋势较为一致,仅在品种间存在变化幅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玉米保护酶系活力及膜系统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在PEG诱导的水分胁迫下,SOD活力在不同抗旱性的玉米品种或杂交组合中均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力在抗旱性强的品种中先升(或基本不变)后降,而在抗旱性弱的品种中一直降低;POD活力在所有品种均呈明显降低。同时,叶片质膜透性增大,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抗旱性强的品种受损程度较轻。SOD和CAT活力与质膜、叶绿体和线粒体膜系统结构的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与品种抗旱性呈正相关,可作为玉米抗旱鉴定的生化指标;而POD活力与上述膜系统的损伤程度及品种抗旱性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镉胁迫对耐盐水稻生长及昆虫解毒酶的影响,以耐盐水稻品种‘海红-12’为材料,用不同浓度(1.5、3、6、15 mg/kg)的氯化镉溶液分别处理4、7、12、17、22 d,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镉处理下耐盐水稻幼苗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以及以处理水稻植株为食的斜纹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镉胁迫下,耐盐水稻株高、根长受镉浓度和时间效应的双重影响,较低浓度(1.5、3 mg/kg)镉溶液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在处理期间间歇性呈现,较高浓度(6、15 mg/kg)镉溶液的抑制作用则持续出现。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耐盐水稻的叶绿素含量随时间的推移持续降低。取食不同浓度镉处理水稻幼苗的斜纹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羧酸酯酶活性升高。镉溶液抑制耐盐水稻幼苗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镉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取食受镉处理的耐盐水稻幼苗,植食性害虫体内解毒酶活性产生不同趋势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耐盐水稻种植栽培条件提供数据支撑,为进一步研究耐盐水稻-昆虫对重金属富集的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甲维.毒死蜱40%水乳剂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甲维?毒死蜱40%水乳剂在稻田中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别对样品中的甲维盐、毒死蜱进行测定,并通过田间试验对该药中甲维盐和毒死蜱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甲维盐和毒死蜱在稻田水、土壤和稻秆中均消解较快,甲维盐半衰期分别为17.55、35.55、19.10 h;毒死蜱半衰期分别为0.90~1.36天、3.02~5.30天和4.43~5.82天。在稻田中施用甲维?毒死蜱40%水乳剂,按推荐使用剂量施药2次,距末次施药21天以上,收获的糙米中未检出甲维盐,并且其中毒死蜱的残留量也低于中国规定的毒死蜱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1 mg/kg,此时收获的糙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制剂在甘蓝和土壤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科学合理使用,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并对其在甘蓝上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2~12.6天,药后28天消解80%以上,在甘蓝中的半衰期为1.9~2.3天,药后7天消解90%以上。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甘蓝上以3.3 g a.i./hm2、4.95 g a.i./hm2,连续喷药2~3次,喷药后7天、14天、21天收获的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均未检出(<0.001 mg/kg),均低于MRL值0.05 mg/kg。因此,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在甘蓝上使用,按采收间隔期7天收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镉胁迫对桉树保护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广林9号’桉三月龄幼苗为材料,用0.1 mmol/L、0.2 mmol/L、0.3 mmol/L CdCl_2溶液(分别对应低,中,高浓度)连续灌根处理15 d后,测定叶绿素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叶组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酶活性,分析5类共15个保护酶基因的转录变化。高浓度Cd^2+胁迫下桉树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POD、GPX和CAT的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从APX(ascorbate peroxidase)、BPX (class Ⅲ peroxidases)、CPX (catalase peroxidases)、GPX (glutathione peroxidase)和CAT (catalase) 5类基因家族中的每类选出3个基因进行qPCR分析。Cd^2+胁迫下,15个基因中仅有GPX3、CPX1、CPX2和CAT3的转录被抑制,其他11个基因总体表现出转录水平升高的趋势。设对照植株中同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为1,中浓度Cd^2+处理后BPX3的转录水平升高到13.9,高浓度Cd^2+处理后CAT2的转录水平升高到38.2。结果表明:Cd^2+胁迫引起保护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却抑制了酶活性,导致膜脂过氧化加剧。本研究可为桉树重金属抗性生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蔗是经济和环境上日益重要的C4作物,干旱在全球范围内严重限制甘蔗产量。了解甘蔗对水分胁迫反应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甘蔗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改良。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水分胁迫下甘蔗叶片的15 593个基因的表达谱,结果表明,中、重度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300个和853个,中度胁迫中差异基因以上调表达为主,重度胁迫中下调表达占多数。功能注释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分子功能主要为结合、载体和催化活性,主要参与代谢、细胞和生物调控等生物过程。此外,功能未明确的假定蛋白和无匹配信息的基因序列仍占据注释结果的相当一部分,表明还有大量的基因尚待发掘。在水分胁迫下,甘蔗内源ABA和IAA含量显著上升而GA含量显著受到抑制。以参与生物进程分类,对植物激素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并分析,发现激素响应表达基因代谢途径具有多样性,显示了激素代谢网络的交叉性与复杂性。挑选9个差异表达程度不同的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芯片数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栽培型番茄辽园多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期施用PCPA对发育过程中的番茄果实糖含量变化、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番茄果实的发育,可溶性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和酶基因的表达均增强,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也呈递增的趋势,成熟时含量最高.PCPA处理在果实发育的成熟期提高了酸性转化酶的活性,促进了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基因的表达,增加了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王翠平  华学军  林彬  刘爱华 《作物学报》2017,43(10):1480-1488
以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及其二倍体祖先白菜(B.rapa)和甘蓝(B.oleracea)为对象,研究了脯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5CS和OAT的进化命运以及各自不同祖先来源的同源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中P5CS基因和OAT基因和其二倍体祖先的相对应基因高度同源;进化上,和二倍体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P5CS2基因发生了1个拷贝的丢失,而OAT基因没有基因丢失现象;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中来自二倍体亲本白菜和甘蓝的P5CS2和OAT同源基因在所有检测器官中均表达,没有发生基因沉默;但是它们可能发生了亚功能化,不同祖先来源的2个P5CS2同源基因存在较弱的偏向性表达,不同器官的同源基因表达模式稍有不同;而OAT基因明显偏向于表达来自于甘蓝祖先的同源基因,OAT的2个同源基因的不同器官表达模式基本一致;盐胁迫处理后,来自于甘蓝的BnaC.P5CS1.d表达量显著高于来自于白菜的Bna A.P5CS1.a,表明盐处理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偏向性表达BnaC.P5CS1.d。甘蓝型油菜的脯氨酸合成基因Bna A.P5CS1.a、BnaC.P5CS1.d及Bna A.P5CS2.a、BnaC.P5CS2.c的盐诱导表达模式均基本保持了亲本来源基因的特征。以上结果表明,与二倍体祖先相比,甘蓝型油菜中脯氨酸合成基因序列和表达模式均存在高度保守性,这可能说明了脯氨酸积累在进化上对植物的有利性。  相似文献   

17.
 以转基因棉国抗22,sGK321及其亲本棉泗棉3号、石远321为材料,研究了上述4种寄主上绿盲蝽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及海藻糖含量。结果表明:与亲本棉相比,2种转基因棉绿盲蝽若、成虫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和海藻糖含量均值较高,且若虫淀粉酶活性、成虫海藻糖含量在转基因棉国抗22和其亲本棉泗棉3号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品种棉花上成虫的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和海藻糖含量均高于若虫,并差异极显著。绿盲蝽若、成虫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及海藻糖含量在转基因棉及其亲本棉上的频率分布高峰基本一致;但与亲本棉花相比,2种转基因棉所测指标在低区间段分布较少,在高区间段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玉  谷淑波  于振文  许振柱 《作物学报》2011,37(11):2030-2038
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9411、济南17、烟农19、泰山23和鲁麦21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贮藏蛋白各组分含量积累动态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依据国家标准GB/T17892-1999,将6个品种分为一等强筋(I)、二等强筋(II)和中筋(III) 3组。I组和II组比较,籽粒贮藏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I组籽粒谷蛋白含量高于II组,醇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醇/谷比值)低于II组。花后20~36 d,籽粒醇溶蛋白含量为II组>I组>III组;花后20 d,谷蛋白含量为I组显著高于II组和III组,醇/谷比值为II组显著高于I组和III组;花后28 d和36 d,谷蛋白含量为I组>II组>III组,醇/谷比值为II组> III组>I组,表明灌浆中后期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积累速率的不一致性,导致不同品种醇/谷比值的差异。花后12 d,I组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显著高于II组和III组;花后20 d至成熟期,为I组>II组>III组。不同组间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积累动态的差异与谷蛋白一致。花后12 d和20 d,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籽粒谷蛋白含量、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的比值(HMW/LMW)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花后20 d,其活性与醇/谷比值呈显著负相关;花后20 d和28 d,内肽酶活性与谷蛋白含量、HMW/LMW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醇溶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籽粒灌浆前中期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中后期内肽酶活性高,则籽粒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及HMW/LMW高,醇/谷比值低,利于形成一等强筋小麦的蛋白质品质。  相似文献   

19.
郑殿峰  赵黎明  冯乃杰 《作物学报》2008,34(7):1233-123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以大豆(Glycine max)垦农4号为材料, 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 比较叶片中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差异, 研究喷药对叶片保护酶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在喷药后5~30 d, SOD模拟物(SODM)明显提高了IAA、GA以及CTK的含量。喷药后15~30 d, 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IAA和CTK的含量, 氯化胆碱(Cc)则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IAA和CTK含量。另一方面, 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延续, 3种调节剂提高了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其中以DTA-6对SOD活性作用最强, SODM次之; 而对POD活性则以SODM调节剂的作用最好, DTA-6其次。此外, 调节剂DTA-6和SODM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叶片中的CAT活性, 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 而调节剂Cc则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 叶面喷施DTA-6和SODM, 可调节叶片内源激素水平和保护酶的生理功能, 有效控制叶片的衰老进程, 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