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以重庆市万州区董家镇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在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困境及分析产生困境的原因的基础上,提供发挥失地农民、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通过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积累,构建治理网络,形成最大的正面合力的可行路径,以有助于失地农民融入城镇社会,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2.
王礼生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320-321,324
对"城市化"、"失地农民"、"角色和角色适应"等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当前失地农民角色适应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社区、个人层面提出解决失地农民角色适应问题的对策,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角色适应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征地造成失地农民剧增。由于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致使因失地引发的恶性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失地农民问题,已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基于此,通过对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的探析,力求为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赵宇  夏庆利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39-241,24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征收的规模不断扩张,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关系着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鉴于此,以荆州市华中农高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而系统分析了华中农高区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并从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三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的治理策略,以期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25-22626,22629
介绍了河南农民的失地情况,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对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和生存权益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解决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梅 《甘肃农业》2016,(1):53-57
采用失地农民市民角色认同问卷和普遍性适应不良问卷对兰州市安宁区197名失地农民进行调查,探讨失地农民角色认同与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关系.结果发现:(一)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不高;20岁以下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失地农民,征地1年以下失地农民角色体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失地农民,收入比以前差的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失地农民;(二)男女性失地农民适应不良得分均显著高于我国常模;收入比以前差的失地农民社会适应不良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失地农民;(三)失地农民社会适应不良得分与角色认同的角色认知维度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6,与角色体验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这表明,失地农民角色认同水平不高,存在社会适应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7.
"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独特的产物,其所催生的大量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本文从元治理理论的视域出发,分析我国"村改居"社区中失地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解决我国"村改居"社区中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切入点和关注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在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换的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心理适应及文化观念等方面很难在短期内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这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因此,应从政府与失地农民自身两方面入手加以引导,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肯定其是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指出失地农民为我国城镇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牺牲,但我国相关土地法规并没有给予农民足够保护,对失地农民的保护举步维艰。分析了失地农民保护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上的缺陷,进而从发展政策、补偿标准、补偿范围、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174-17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越来越突出,我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随之而来的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主要分析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出发,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在江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指出当前江苏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失地农民就业政策不完善、缺少制度设计;二是缺乏妥善安置的有效办法,就业渠道过于单一;三是就业市场不完善,城市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劳动力就业的需求;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五是失地农民自身存在的不利于就业因素;六是缺乏各种就业培训。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江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1)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2)积极营造有利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3)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渠道;(4)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5)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提升其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居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由于失地补偿制度欠佳、缺乏就业保障、社会保障问题突出、自身素质较低等原因,失地农民面临生活保障困难、就业危机严重、市民化进程受阻等困境,应通过改进征地补偿制度、建立新型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身份转换的政府扶持等措施帮助失地农民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分析了失地农民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立法,依法施教;政策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完善和健全社会培养模式等失地农民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不断占用农用地和耕地,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稳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该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社会现实,对如何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鱼刺图,从制度层面、社会支持网络、失地农民自身以及经济层面4个方面剖析了失地农民生活能力现状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合理的征地补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缺失和城市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排斥是制度原因;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小、异质性低是社会支持网络原因;市民意愿低、角色转换困难、文化素质低是其自身原因;期望收益低、生活成本高是其经济层面的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提高失地农民城市生活能力的对策思路:一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完善失地农民培训与就业机制;四是提高失地农民培训与就与机制;四是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征地补偿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倩均  曾贤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38-3238,3240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耕地不断减少,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问题是城镇化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现状分析,指出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存在的不足,提出现阶段完善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逾越的障碍。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保障政策设计只能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而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从而使失地农民问题解而不决。彻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实施蜕变政策,使失地农民成长为新型农民。蜕变政策不仅具有独特的效用,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职业选择与现状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上街镇城镇化发展历程的调查,分析失地农民主要从事的工作领域及影响因素和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因子,提出了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导致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产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日趋严重。分析城镇化给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带来的问题,旨在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能够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河北省农民因失地而引起的生活状况变化,为城镇化政策决策提供参考,对河北省失地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引起失地农民生活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失地后农民的就业结构、收入水平、生活消费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失地农民内部出现分异化态势.造成分异的原因主要是农民自身素质、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征地补偿安置状况、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