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秋菊 《齐鲁渔业》2003,20(7):13-13
一、夏季鱼池肥料变化特点 1.池水氮元素含量增加 7~8月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喂饲料,鱼类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根  相似文献   

2.
秋季,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南美白对虾逐渐长成,虾体排泄物、残饵等沉积池底,池水中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此时虾池中溶解氧的消耗主要是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虾类的呼吸作用占耗氧量的比例并不大。池底沉积的大量有机质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体中本来不多的溶解氧消耗殆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对虾白斑病(WSSV)的危害,单一进行对虾养殖成功的几率很小,主要原因是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转化为有机物,易使池水富营养化,导致单细胞藻类在池水中大量繁殖,致使池水的透明度降低,pH值升高,不利于虾蟹的生长。在池塘中将三疣梭子蟹、南美白对虾、菲律宾蛤子进行立体生态综合养殖,使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促进单细胞藻类的生长,为放养贝类的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饵料,促进了贝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每年5 ̄9月是鱼类生长旺盛的季节,此时  池塘中大量鱼类排泄物、残饵、生物体分解致  使水体中氮、磷含量严重失调,池塘水体中含  磷量不足致使鱼生长缓慢。此时若施用磷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要掌握正确施磷肥技术,才能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特别是精养池塘由于放养密度高,投喂大量的高蛋白配合饲料,池底沉积了较多的鱼类排泄物及残饵。这些排泄物及残饵分解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如果水体中溶解氧不丰富,就会造成还原性毒物积累,使溶解氧、铵氮、磷酸盐以及亚硝酸盐等四项水生态因子变化,其中最常发生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大量积累,使水产动物受到毒害。北方池塘精养鲤就发生了应激性出血病,并在不少地区广泛发生。单一药物防治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大量使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傅小区 《科学养鱼》1996,(11):27-28
浅谈养鳗池水中的氮鳗池池水中氮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饲料残饵和鳗鱼的排泄物,由于鳗鱼饲料的高蛋白性(大于45%)及投饵量大(14亩左右的池日投饵量达200多公斤),一般养鳗池水中的氮较养殖其他鱼类的含量要高得多,水质常受其污染。养鳗就是“养水”,“养水”的...  相似文献   

7.
养鱼池塘施肥的目的在于繁殖池塘中鱼类所需的各种饵料生物,从而提高池塘鱼产量。然而,池塘养鱼由于长年施肥、投饵而没有充分分解的有机肥料、残饵以及鱼类的排泄物不断沉积池底,加上泥沙混合,使池底逐渐形成一层淤泥。淤泥中含  相似文献   

8.
养鱼水体施磷有学问每年6—9月是鱼类盛长季节,此时大量鱼类排泄物、残饵、生物体分解致使水体氮、磷含量严重失调,池塘水体中含磷量不足。此时施用磷肥有特别重要意义,但应掌握正确施磷技术才能发挥更大效益。应做到:1.选用最理想的过磷酸钙肥料,其次可选用钙镁...  相似文献   

9.
优质鱼类养殖池塘过厚淤泥对水质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池塘底泥由于残饵、鱼类排泄物等的沉积,每年以6~8cm的厚度逐年增加,根据62口优质鱼类养殖池塘调查结果,91.9%底泥厚度大于40cm,中47.4%厚度在60~80cm;试验证明,残饵等沉积于池底对池水和底质均产生明显的影响,池水pH值下降,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含量上升,底泥的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可溶性硫酸盐含量增加;增氧可改善底质对水质的影响,淤泥经烈日暴晒可明显改变其有效成份的含量;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可溶性硫酸盐含量相对晾干的淤泥分别下降90%、88%、68%、77.8%。  相似文献   

10.
池塘残饵分解对养殖水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艾青  郑陶生  杨四秀 《水利渔业》2006,26(5):81-82,85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精养池塘底层残饵腐败分解后对池塘水质的影响、更换池水后池底水质的变化以及清除池底残饵后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败分解,使鱼池水质变坏,DO下降至0,COD cr上升到78.63 mg/L,pH下降至6.3,不能满足鱼的生理需要。更换池水后,池底水质仍受到一定的影响。清除池底残饵后,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大量硫化物释放出来,仍严重影响鱼池水质。在高产精养池应尽量控制饵料的残留,并坚持每年清理1次池底,保持养殖水环境的清洁。  相似文献   

11.
池塘底泥由于残饵、鱼类排泄物等的沉积,每年以6-8cm的厚度逐年增加,根据62口优质鱼类养殖池塘调查结果,91.9%底泥厚度大于40cm,其中47.4%厚度在60-80cm;试验证明,残饵等沉积于池主氏对池水和底质均产生明显的影响,池水pH值下降,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含量上升,底泥的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可溶性硫酸盐含量增加;增氧可改善底质对水质的影响,淤泥经烈日曝晒可明显改变其有效成份的含量: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可溶性硫酸盐含量相对晾干的淤泥分别下降90%、88%、68%、77.8%。  相似文献   

12.
鱼类越冬期间,缺氧、氨氮中毒、亚硝酸中毒等会导致鱼体直接死亡的原因均是由水质恶化而引起。 在鱼类越冬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殖场为了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等而大量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过多的生石灰和漂白粉在杀灭病菌及寄生虫的同时,也使水体中的藻类被大量杀灭,造成池水清瘦。封冰后,冰下水体的溶氧大部分是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补给。池塘中大量藻类被杀死后,光合作用的产氧量随之剧减,从而造成池水含氧量的匮乏。饲料的残饵及鱼类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也失去了利用它们作为营养源的…  相似文献   

13.
对虾池残饵、粪便及死虾腐解对养殖水质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祁真  杨京平  刘鹰 《水产科学》2004,23(11):5-8
试验结果表明:(1)充气不仅能为对虾养殖提供充足的氧气,还能加速氨氮、亚硝态氮的氧化分解,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 05);(2)投饵或对虾死亡前9h是管理NH3-N、NO2-N的关键时间,水质恶化加快;(3)残饵、排泄物及死虾三者相比,残饵是引起水质恶化的关键因子,而死虾对水质的影响很小。在对虾高密度养殖中应尽量减少残饵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4.
鱼类气泡病的防治鱼类“气泡病”多发生在多年养殖、塘底淤泥厚的池塘或池水很肥的池塘。在夏秋季,若池水很肥,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下午通常出现溶氧过饱和现象,较小的鱼体吞食了氧气气泡后就容易得气泡病。冬季结冰后,阻断了水体和大气的气体交换,由池底淤泥、残饵、粪便分解产生的甲烷、氨氮和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大量富积,此时可看到水底冒出大量的气泡(气体过饱和),从而使鱼得气泡病。气泡病的预防:最好每年在秋放前清一次淤,将塘泥挖去15~20cm。在夏秋季每15天用“底净”25公斤/亩全池均匀泼洒…  相似文献   

15.
秋季,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南美白对虾逐渐长成,虾体排泄物、残饵等沉积池底,池水中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此时虾池中溶解氧的消耗主要是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虾类的呼吸作用占耗氧量的比例并不大.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入夏以来,连续阴雨天气较多,特别是进入梅雨期之后,中到大雨天气持续,造成鱼塘水位上涨,光照减弱,水体营养物质缺乏,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较差,加之夏季投饲量大,池中残饵及排泄物较多,引起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升高,造成池水缺氧、水质变坏和底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大量繁殖,稍有不慎,极易引发鱼病,轻则造成鱼类生长减缓,重则导致死鱼事故的发生,给养殖生产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广大养鱼者切  相似文献   

17.
虾体体长达到7-8cm以后的中后期对虾养殖池塘, 由于投饲量的增加,对虾排泄物逐渐累积,加上死亡的藻类,以及残饵、池底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共同影响,使池塘水质、底质、微生物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开封市城区拥有精养鱼塘面积933.3公顷,其中70%为集约化鲤鱼高产养殖池塘,面积近万亩,由于养殖密度高,单位水体载鱼量大,投饵量及鱼类排泄物多,残饵沉积,再加上有的养殖户不能及时清除塘底淤泥,造成底泥过厚,每到夏秋高温季节就会导致水质恶化,池水缺氧,鱼病频繁发生,给养殖户带来  相似文献   

19.
正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是有机物(主要是鱼类排出的粪便、代谢废物、残饵等)经分解产生的中间产物,是池塘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池水中亚硝酸氮和氨氮含量过高时,不仅提高了翻塘的溶氧标准,使翻塘更易发生,而且快速增氧难以及时解救鱼类的死亡,常常给养殖户带来重大损失。一、翻塘与解救过程2015年5月15-17日,天气连续阴雨闷热。湖  相似文献   

20.
丁理法 《水产养殖》2006,27(4):26-28
1放养准备1.1清淤养殖塘中的残饵、对虾排泄物、动物的尸体、有机碎屑、死亡的藻类、枯死的水草以及沉积的泥沙等是形成淤泥的基础,也是造成池塘老化和低产的原因之一。大量有机沉积物在冬季分解很慢,翌年水温升高后便大量分解,既消耗大量溶解氧,又产生各种有毒物质,轻则影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