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美利用可遗传的抗性是控制禾谷类锈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利用T基因有效地控制大麦秆锈病已达50年之久.在燕麦上,难以找到抗冠锈病菌群体的基因,但已能够控制秆锈病.对冠锈病的抗性历史是"短命"的,但在Avena sterilis上已发现了1个大的抗性因库,它为有效的防治锈病提供了基础.在小麦上,对叶锈病的抗性历来也是"短命"的,且新的抗性来源现在还难以发现.在北美大平原的红色硬粒春小麦上,利用抗性基因控制秆锈病已达30多年之久.在六倍体小麦上广泛探索新的Sr和Lr基因,这在很大程度上的徒劳的.目前,只能从外源种或亲缘种来寻找其它抗性基因.只有足够的基因来源,才有利于将来用遗传的方法控制禾谷类锈病.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栽培品种Roblin对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 Rob.ex.Desm.)和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Pers.f.sp.tritici Eriks和E.Hemn.)均具有抗性。用Roblin同叶锈病易感品种Thatcher及秆锈病易感品系RL6071进行杂交以研究这种抗性的遗传。从每一杂交组合中随机选出一套F_6品系。在大田锈病圃中随机种植该品系及其亲本,再用叶锈病和秆锈病分离混合物进行人工接种并鉴定锈病反应。用叶锈病和秆锈病专化小种对同样的材料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Roblin携带有抗叶锈病的基因Lr1、Lr10、Lr13、Lr34和抗秆锈病的基因Sr5、Sr96、St11。另外,Roblin也可能携有Sr7a和Sr12。在Thatcher背景下.Lr34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对秆锈病的抗性;Roblin也同样有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普通小麦栽培品种Roblin对叶锈病和秆锈病均具有抗性。用Roblin同时锈病易感品种Thatcher及秆锈病易感品系RL6071进行杂交以研究这种抗性的遗传。从每一杂交组合中随机选出一套F6品系。在大田锈病圃中随机种植该品系及其亲本。再用叶锈病和秆锈病分离混合物进行人工接种并鉴定锈病反应。用叶锈病和秆锈病专化小种对同样的材料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Roblin携带有抗叶锈病的基因Lr1,  相似文献   

4.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禾谷类锈病、白粉病是一项经挤简便且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由于病菌存在复杂的生理专化,具有小种专化抗性的品种,往往易于丧失抗性,这促使人们越来越注意研究寻找其他类型的抗病性,达到较持久地保持抗病性的稳定,从而在禾谷类作物上发现所谓慢缓性抗性—主要是慢锈性和慢粉性,它为在生产上减低病害损失提供了有利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禾谷类慢锈性、慢粉性及其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现;慢锈性、慢粉性的组分及其评价;慢锈性、慢粉性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以上内容已刊载于本刊1991年第4期)慢锈与小种专化抗性的关系及其综合作用小麦品种的慢秆锈特性和小种专化抗性的关系曾在田间和温室中被研究过.鉴定表明,慢秆锈和专化基因Sr5,6,7a,7b,8,9b,11,12,16和Tc无关.Ayers和Southern发现慢秆锈和Sr5、6、8、9b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抗秆锈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09年间对来自我国小麦主要生产种植区15个省份的182份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进行了苗期与成株期抗秆锈病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品种(系)中,114份对秆锈病表现抗性,占供试材料的62.64%,其中来自东北春麦区、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的品种(系)对秆锈病抗性较强,部分地区材料对秆锈病的抗性较差,甚至江苏省的13份品种(系)对秆锈病全部感病,这表明虽然我国当前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秆锈病的抗性普遍较强,但仍然存在有相当数量的感病品种,秆锈病发生与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小麦慢病性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方法。慢病性通过成株期延迟病菌的侵染、生长和繁殖而表现出中等抗性.较小种专化抗性持久稳定。小麦慢锈性常由2~4个基因共同作用,慢务锈和慢叶锈分别由Yr和Lr基因复合系统(Yr或Lr基因与几个加性慢病基因互作)控制;慢白粉性表现为明显的数量性状特性,在小麦染色体中,有14对染色体与慢白粉性有关。慢病性的鉴定方法和指标尚无定论。一般认为.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较为可靠,而倒二叶严重度可作为简易指标。CIMMYT所采用的旨在聚合微效基因以提高小麦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持久抗性的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部分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对白粉病和锈病的抗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挖掘新的抗病基因资源,对82份小麦种质材料分别进行了苗期和/或成株期白粉病、秆锈病和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抗白粉病材料占供试材料的46.34%;抗秆锈病材料占79.03%;抗条锈病材料占53.33%.一粒小麦MO2、MO5、BO1、BO3、BO9、BO104,二粒小麦 PS5,普通小麦黔麦15、沈免2059、捷克G377、丰优3号、Fr81-12 和兰考5号对白粉病和秆锈病均表现抗病.栽培一粒小麦MO5和野生一粒小麦 BO1、BO3、BO9 对三种病害均表现中等以上抗性.对部分材料进行了田间成株期鉴定的结果表明,对秆锈病均表现高抗,与苗期一致;条锈病、白粉病表现与苗期抗性有差别.研究结果说明,供试材料对不同病害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一粒、二粒小麦对白粉病抗性较好,骨干亲本和外引材料及辽宁省区域试验参试品系对秆锈病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当前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中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21C3CFH和34MKG的抗性水平,于2006-2010年对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68份小麦品种和947份后备品系进行了苗期和/或成株期抗秆锈病鉴定。结果表明,有48份小麦生产品种和877份后备品系对秆锈病表现抗性,占供试材料的70.56%和92.61%,这说明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小麦秆锈病的抗性普遍较强,但仍存在部分感病品种和感病后备品系,秆锈病发生与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国审品种和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对该区域2018~2020年审定品种及2020年部分主栽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27份审定品种中未见对南方锈病高抗(HR)的品种,抗性以高感(HS)为主,占比高达62.06%,抗性(R)品种、中抗(MR)品种和感病(S)品种分别占4.45%、4.92%和28.57%。47个主栽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南方锈病的品种,抗性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分别占12.77%、27.66%、19.15%和40.43%。黄淮海夏玉米区国审品种和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较差,品种抗性以高感为主。因此,应加强病原菌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快抗病育种进程,引进利用优质抗性基因资源,发掘创新抗性材料,培育多基因聚合的持久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斑病是由Exserohilum turcicum(Pass.)(其有性阶段为Setosphaeria turcica)所引起的,可利用多基因和单基因的抗性有效地控制。对于大斑病的多基因抗性早在35年之前已经得到鉴定。后来育种的程序则发展用多基因抗性以改进玉米的群体。玉米大斑病菌小种专化的抗性通常是由单一显性基因所控制,表现为褪绿斑和减少病原孢子的产生。由H t~1  相似文献   

12.
携带抗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f.sp.trtici Eriks.& Henn)单基因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近等基因系(NIL),在遗传学、植物病理学和生理学研究中很有用途。培育出一种感染秆锈病、对日照长度不敏感的基因型,在培育近等基因系时,用作轮回亲本。共产生38个近等基因系,并用9个秆锈病菌生理小种进行测试。其中19个近等基因系携带在鉴定位点上已编码的抗秆锈(Sr)基因,另19个近等基因系所携带的基因,与鉴定位点的关系尚不清楚。在后面这组中,已有7个基因与已编码的那些基因表现不同。剩下的12个近等基因系,要么就表现出携带有已编码基因的反应,要么就是鉴定试验还未完成,其中7个近等基因系对所有9个秆锈病菌小种表现抗性。除1个以外,所有近等基因系均携带有从其亲缘材料中转育到普通小麦上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据《CropScience》1983年23卷(5—6月)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农试站于1980年发放了抗锈种质AZ-MSFRS-82RR。该种质是用雄性不育系通过简单循回选择,在叶锈、秆锈和条锈流行地区选育而成。预计它可作为非专化抗性(水平)抗源。  相似文献   

14.
在小麦的真菌性病害中,以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tritici Erikss.et Henn.)对产量所造成的损失为最大。Ree ves(1964)报道,1963—64年秆锈病在澳大利亚流行,使大约25%的小麦变质,导致一千万磅的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当前云南省小麦品种对小麦秆锈病的抗性,于2012-2013年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QM、34MKGQM和混合小种对收集到的云南省102份小麦生产品种和68份农家品种进行了抗秆锈病鉴定。结果表明,凤麦39、靖麦10号、玉麦3号等65份生产品种及云0072、云0300、云0205等3份农家品种对小麦秆锈病表现抗性,分别占供试品种(系)的63.7%和4.4%。表明云南省小麦农家品种的抗性水平总体较差;生产品种对小麦秆锈病的抗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一些新育成的优良品种以及大面积推广品种对小麦秆锈菌表现高度感病,这种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抗叶锈育种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一个重要课题,抗病品种在叶锈病防治中起着主要作用。然而,叶锈菌的生理专化性可使叶锈菌能侵害以前的抗病品种。和秆锈病、条锈病一样,叶锈小种已威胁到许多小麦品种抗性的稳定性。切斯特(1946)在叶锈专著中指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被列为高抗品种的Turkey,在1938年成为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和堪萨斯州最感病的品种之一。Turkey变为感病的原因,在于能克服该品种抗性的叶锈变异型日益增多。 Kanred是最早的抗叶锈品种之一,该品  相似文献   

17.
在面临Ug99及其强毒力变异菌株可能侵入我国的高风险下,为筛选和储备新的小麦抗病品种或种质,并了解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后备品种对秆锈病的抗性,于2015年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TM、34C3RTGQM及混合小种对190份国外小麦材料和100份黑龙江省小麦材料进行田间成株期秆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90份国外小麦材料中有169份对所有供试菌种表现出抗性,其中表现免疫的有119份,表现高抗的有50份;100份黑龙江小麦材料中有71份对所有供试菌种表现出抗性,其中表现免疫的有45份,表现高抗的有23份,表现高抗-中抗的有3份。国外小麦材料和黑龙江小麦材料对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抗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国外小麦材料和部分黑龙江小麦材料对我国小麦秆锈菌表现出高度感病,这种现象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苗期鉴定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已经证明在小麦成株期,基因Lr13赋予对许多叶锈菌小种以抗性,但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它在苗期提供抗性.Dych等观察到Lr13在三叶期是抗病的,而在一叶期则是感病的.虽然以前在一叶期未探测到抗性,但是将它用于品种改良仍然是有效的.如果在苗期能鉴定到这个基因,那么将它用于品种改良就更加方便.以前已经报道过温度能左右叶锈抗性基因表达的效应.有人发现降低培养温度可提供对燕麦冠锈病成株抗性在苗期表达的环境.本文描述了应用高温培养周期和病原物专化菌株在苗期鉴定Lr13基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从感条锈病或中度抗病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中进行选择,以增强抗病性、测定这种抗病性的小种专化性以及为了获得遗传控制持久抗性的更多启示而设计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引言抗性的部署质量抗性数量抗性持久抗性(以上内容载于本刊1986年第3期)可选择的利用抗性策略虽然Maris Huntsman和Knox是个具有持久抗性品种的极好例子,但培育这样的品种仍然是个偶然的机会,至今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选择持久抗性.Johnson(1978)用一种方法提高了获得对小麦条锈病持久抗性的可能性.但需要尽可能选择具有持久抗性的亲本,这对白粉病又是极缺的.同样,做亲本的具有未鉴定背景抗性的品种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持久抗性;利用这种方法的困难,还在于选择这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